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日本战国·今川义元之死 -- 醉酒当歌

共:💬59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闲话日本战国·今川义元之死

今川义元是日本战国时代中期的诸侯,极盛时坐拥骏河、远江、三河三个分国(一个分国大抵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县),号称“东海道第一名将”,在窥视“天下”的时候,盛年战死。今天我们所谈的,就是今川义元战死的战役——“桶狭间之战”。

稍稍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桶狭间之战”吧。日本永禄三年五月,也就是公元1560年6月,今川义元率领总数据说是两万两千人(说法不一,各种史料上有从两万左右到四万左右的不同记载)的大军——姑且算是大军吧——进攻占据尾张分国部分地区的织田信长,其时今川军步步紧逼,人心惶惶手足无措的危难之际织田信长以今川军数量十分之一的小部队趁雨突击今川义元司令部临时休息的桶狭间,将义元斩杀。桶狭间之战在日本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姑且不谈它引发的日本军事思想的变革,单从战略形势上来说,原本义元是在全日本都拥有极高威名的有力诸侯,他的死直接导致今川家分崩离析,引起的两个最直接的重大事件是,首先,织田信长解除了侧翼的威胁,得以专心进攻北面的美浓并占据之,从而奠定了日后织丰政权的基础;其次,今川的部将松平元康在三河独立并逐渐蚕食今川家的旧领地,后来改名为德川家康,在四十多年以后建立了继织丰政权之后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

对今川义元的评价,往往分为两种,一是认为今川义元是个雄才大略的优秀君主,桶狭间之战前夕的表现非常稳健已经把织田家逼入绝境,只是犯了一个战术上的小错误、加上一系列的巧合,才导致了败亡;其二则认为今川义元纯粹是一条废柴,坐拥大军都能被人摘了脑袋。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却都与桶狭间之战密切相关。

我们立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且胜利方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今川义元的中军停留在不利于大部队会合救援和展开的地点,织田信长成功地发现了今川义元中军所在地,大雨掩盖了织田军的行动,加之今川义元不能乘马而无法快速突围(不能乘马的原因一说是腿短,一说是太胖)导致战斗时间不长就被杀,最终使得本来占绝对优势的今川军数万人瞬间溃散。因此,今川义元中军停留的时间和位置都不妥当是战败的直接原因。而他为什么选取了一个不妥当的停留时间和位置呢?一言以蔽之,“轻敌”而已。假如纠缠于桶狭间之战战役本身的细枝末节来评价今川义元,视角未免过于狭窄,但如果跳出这个限制,从更高的角度来看的话,事实也就昭然若揭了。

评价今川义元的能力,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是看他犯这个“轻敌”的错误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简单地说,我认为今川义元犯这个错误是必然的。就是说,即便织田信长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但今川义元死于自己的轻敌这一点是必然的。

这个结论得从这一战的起因谈起。通常的说法是,今川义元之所以要进攻织田信长,是为了要通过织田家的领地向京都进军,,也就是所谓的“上洛”,(日本另外有两种较少提到的说法,一是要占领尾张全境,二是要消灭织田信长本人,实际上两者完全没有区别,消灭织田信长本人以后尾张全境也就是今川家的了。)从而取代(或者说辅佐)室町幕府的将军来统治日本。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举动。

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对比一下日本前后的历史、再看看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武装上洛分为两部分,首先要武装击败沿途的势力进入京都,然后要完成对“天下”的统治,关键是后一部分。在今川义元之前几十年,统治日本西面周防、长门、丰前、安艺、石见等数国的更加有势力的诸侯大内义兴,在到达京都之后,被中枢势力细川氏抵制,本土又遭到尼子氏等袭击,只得退回根据地重新来过,在进攻尼子的时候死去;更早的五百年前(盘丝大仙?),威名胜过今川义元百倍的木曾义仲趁占据京都的平家势力衰退进入京都,随后站不住脚,逃出京都之后身死国亡,这是两个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比如坐镇镰仓的源赖朝,完全统治了关东地方,是等到木曾义仲已经再次消耗了平家的实力之后下令自己的弟弟源义经进入了京都,自己仍然专心建立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是挟几乎整个日本西部的庞大势力占领京都,还要经历多番血战,才驱逐了与其敌对的南朝势力,这之后南朝的新田义贞还坚持抵抗了很久;今川之后的织田信长,手握尾张、美浓、伊势三国的巩固根据地——这三国比今川的三国要富庶得多——才敢于放心上洛,上洛之后不过是被有名无实的足利将军喊了一声,立刻就四面楚歌几乎崩溃。成功者都成功得如此艰难,即便是失败者,也比今川义元当时的势力庞大得多,如此比较的话,今川义元要想号令“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不谈今川义元能不能成功地实施其统治,光是他能不能成功地率领大军进入京都,都很难说。刚才提到今川的三国没有浓、尾、势三国富庶,实际上这三国的“石高”——织丰政权衡量诸侯国力的方式——按1553年的数据合计70万石,即使加上尾张国内倾向于他的土豪们也不过90万石左右,挡在他“上洛”路上的,除了后来要了他小命的织田信长占有尾张余下的30多万石之外,还有美浓50多万石的领主斋藤义龙,北近江的浅井长政、南近江的六角义贤合计占领近江一国82万多石,浅井家背后还有越前一国60多万石的朝

仓为盟友——光是浅井朝仓两家后来在对抗织田信长时动员的兵力跟今川义元上洛时所率兵力就是一个量级的。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声望上今川义元都远远不能把这些人制服,就算是能把这些人都摆平了,还有一个最大的敌手——三好长庆在呢。三好长庆此时控制京都挟持着将军,所谓的上洛直接的宣战对象就是他,而这时的三好家正是如日方升的时候,名将如十河一存、谋士如松永久秀、智勇兼备如三好义贤都是名噪一时的重量级人物,后来跟织田信长对抗不休的三好三人众在这个时候的三好家还排不上号呢,他的地盘也与今川家相当。以今川义元的实力,就算能把织田、斋藤、六角、浅井、朝仓都一一打败或者安抚好,接下来面对三好的时候也该筋疲力尽了,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后来成功进入京都的织田信长,是在三好长庆和三好一族中其他的重量级人物都已经死去、重臣松永久秀又同三好三人众对立以至于交战的情况下才开始“上洛”,之前还与北近江的浅井家结盟并要求了援军,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六角家前不久刚刚经历了内乱;另一个企图上洛的武田信玄,则只需要对付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两家,虽然织田一家占了之前几家的地盘,但是相对来说决战也只要多打一次即可,而且还是抓住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本愿寺几家经历了漫长的战争疲惫不堪快要获胜的时机出手,同时还让在织田家另一侧的足利义昭、松永久秀呼应;相比较而言,今川义元选择时机的本领实在是惨不忍睹。

抛开上面这两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顾之忧。的确,今川义元与背后的家:武田信玄、北条氏康是同盟,而且是对等同盟。可正因为是对等同盟才更危险。原本三家实力相当,地位相当,如果今川上洛成功统治了日本,就变成另外两家的主子了。武田信玄和北条氏康这二位可不是什么好鸟,前者是日本战国枭雄的典范、历史上义元死后撕毁了盟约就不用说了,后者也是在历史上今川义元死后“帮助今川抵抗武田”的时候顺手就把盯了几十年的兴国寺城周围拿走了的。拱手帮助盟友成为自己的主子,就算是宋襄公也不会这么干的,何况这二位?这跟后来的织田德川同盟不同,原本就是织田大而德川小,结成的同盟本来就是织田占主导地位,何况织田一直发展得比德川快。

有这三个致命问题在,居然一本正经地谈论如何“上洛”“取天下”,如果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已经有三大致命缺陷,主将还愚蠢缺乏战略头脑,那么今川“上洛”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既然今川义元的上洛注定要失败,那么败给谁也不会有太多区别,如此短视,失败的后果都是死亡而已。

公认的评价说日本人或者有可能长于战术,但肯定是短于战略,诚然如此!

PS1:

也有的说法说今川义元出兵并不是为了上洛,而是讨伐织田,我认为后面的这种说法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其一,从史料上来说,历来的说法都以“上洛说”为主,有很多证据;其二,今川义元动员的规模明显超过以往跟织田家争夺三河、将北条驱逐出骏河时的程度,不像是常规战争;其三,从逻辑上看,如前所述,如果今川义元动员了超过常规战争规模的大军来讨伐信长完成尾张统一,那么这是对织田信长非常重视的,很难想象再出现轻敌的举动;其四,如果是为了讨伐织田而出兵的话目的地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在桶狭间的休

息时间就未免过长了,这更像是长途行军中的扎营。

PS2:

当然,今川义元败给不同的人,对其他人来说是有区别的,值得一提的是,斋藤义龙短命,后继者龙兴与六角家的义贤父子、大和的筒井、丹波的波多野、越前的朝仓等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不高,松永久秀年纪不轻了,浅井家家臣的势力比主君强大,这些势力都缺少后来织田信长取得霸权的条件,如果今川没有败给织田的话,很可能会败给斋藤或者三好,而织田信长一定死定了,历史上周边的强豪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毛利元就、宇喜多直家等人在1570年之后的十来年间也都一一死亡,后继者的本领跟父辈都差得太远,没有织田的支援的话德川可能被武田胜赖搞掉,那么,难道最后取得霸权的居然会是年轻人中最有出息的长宗我部元亲么?这个家伙可号称是中国人后裔,秦始皇子孙啊……

家园 嗯。还会有日本战国的文章吗
家园 你的意思是?

你的意思是?

家园 催稿呢
家园 哦,呵呵,下次收集材料写篇今川义元之生吧……
家园 也好。我们一般看得较多的是关于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这些

人物的传记。次要的人物或失败者的传记很少。

你是不是专门研究日本史的?有没有别的日本题材,人家没写过或写得少,你不妨写几篇嘛,我一定无限支持。关于宫本武藏的对手的专门文章,我只看过一篇。关于不是伊贺派,也不是甲贺派忍者文章没看过。关于战国时代,那些不出名的,奉禄少的大名的文章极少见,我连到底有多少大名都不知道,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除了九洲蕃,萨摩蕃等几个排行靠前的之外,余下的,一概不知,你会写写关于这些的文章吗?

家园 有几个问题与lz商榷

首先要说明,我个人并不认为义元的能力有多强,但显然当时这一势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1.上洛的问题。

lz现在事后分析今川面临的困难如何如何大,对比起来,织田的对手似乎很弱。其实当时谁又能想到,织田能称霸天下?在那个时代,野心是非常重要的,清康都想一举吞并尾张,伊达还做梦统一天下。真要分析,武田上洛也是困难重重,即使成功,也未必能比今川更好得维持统治。

统治方面先不谈,因为变数太多。就是武装进京方面,lz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所有的势力全部自动归于障碍与敌人。其实,六角与浅井是敌对的,斋藤与织田也是,还有将军与细川、三好,及三好家内部的矛盾等等。你可以参考下,信长的上洛是多么顺利(当然这为他以后的麻烦埋下了隐患)。

其实家家都有自己的难处,你提到的那些势力,自身的麻烦都不断。很容易分化瓦解,所以说要进京成功并不困难,但要统治下去,却是难度不小,但会不会比信长时期大,这个难说了。

西国方面的情况又有不同。那边土地贫瘠,国人势力强大。因此除了逞强的大内,尼子与毛利都一直无心上洛。

2.后方问题

当时今川家在三国同盟里绝对是实力最强大的,这个一般都有共识。那两家想占这便宜,还早了。

家园 大谬不然

关于上洛的问题一:

如果照你的说法,所有的“事后分析”就都是全无道理的了,要这么说的话我们讨论这个根本就毫无意义。野心当然重要,但是野心跟我们讨论的问题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讨论的是伴随野心的行动。就按你所举的两个例子,比如清康,他自己已经统一了三河,三河是20多万石,当时的织田信秀虽然是尾张最大的势力却才占领了尾张下四郡的一半,不过10多万石,从实力对比上来讲尾张任何一家都不如清康,况且清康进攻尾张的方式跟今川上洛完全不同,即便如此,他不是也失败了吗?又比如伊达,他的确有“伊达幕府”的构想,但是他全无具体的行动,恰证明了他够谨慎,所以性命和领地都得以保全。你举的两个都是野心失败的例子,有哪一个野心成功的例子不是眼光长远的呢?这不是恰好反证了我的讲法正确嘛……

关于上洛的问题二:你最大的错误是根本没搞清楚“上洛”是怎么一回事,也没搞清楚我说的是什么嘛……面对“上洛”军,是不存在“中立”的,要么屈服,要么抵抗到底,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拿斋藤与织田敌对、浅井与六角敌对来说,问题在于,我从来没有讲过这几家会同盟对敌……真要这几家同盟对敌的话今川义元就是个猪头也知道不应该上洛鸟。你总不至于认为,就因为他们不会同盟,只是独立作战,就会一个一个被今川义元轻松摆平吧?或者你认为今川义元光靠外交手段就可以将他们整得服服帖帖忠心耿耿?光是浅井朝仓联盟就够今川喝一壶的……

我的原帖里就已经说明了当时三好家是团结一致的上升期,你……是故意无视么……三好家的内部矛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松永掌握大权且与三好三人众对立、三好长庆晚年昏聩,是在1562年以后的事情,而且事出有因,这个“因”要说来就太长了,有兴趣的话不妨google或者baidu,或者看日文维基。1560年前后恰恰是三好长庆四兄弟戮力同心的三好家极盛期,如果后来的事情也可以超前算的话,那么岂不是也可以用“内部不团结、重臣间有生死大仇”来指责1560年的柴田胜家和猴子,也可以说松平元康1560年就已经预料到他50年后可以统一日本了……

至于“后方问题”……简单说一句“这个是共识”,有没有论据支持?

坦白说,我是完全不知道你这个“绝对是实力最强大的,这个一般都有共识”是怎么来的啦……首先这个“实力绝对最强大”本身就很搞笑,三国对等同盟——注意是对等地位的话,你这个“绝对最强大”而且还“共识”了的今川怎么可能同意,如果同意了的话,不正证明你这个“绝对最强大”强极了也有限,你说对么?美日同盟,美英同盟,美国绝对公认最强大,显然这俩货不对等;对等的比如一战前夕的德奥,当然显然定然果然竟然德国更强点儿,但是能强多少呢?

其次,三国同盟是1554年前后才成立,今川义元继位头几年还要反复跟北条氏康争夺骏河东部,三国之间彼此争斗不休忽而同盟忽而交战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怎么忽拉巴儿的就变成“共识今川实力‘绝对’最强大”了呢?为什么说促成善德寺同盟的太原雪斋和尚了不起,恰恰是在这里,正是因为他一手策划了原本争斗不休的三个彼此不服的诸侯互相同盟,从而使得这三家都能背靠比较稳定的后方来对外征服,是一个三赢的伟大构想啊!总不至于说他老先生因为策划了“‘公认’‘绝对’‘最’强大”的今川纡尊降贵地跟另外两家同盟从而获得了高评价了吧……难道他贿赂了铁手或者萨苏咩?

第三,今川到底有多强?随便google一下都知道当时人们嘲讽今川的骏河武士是“女武士”、“三河人打仗,远江人种田,骏河人置酒高会”,就算不能证明今川的战斗力,至少也证明了它才算是像你讲三好家的那样内部矛盾重重吧?我甚至都还没有问你为何认为“因为今川实力最强所以那两家不能占这个便宜”——姑且不谈前提的正确与否,单就“背盟”来说,浅井长政的事情已经足够了……

家园 不是,离“专门研究”还差个几光年……

基本上我对日本战国的了解也是比一般玩游戏都玩得不够深的朋友多点儿……我甚至不懂日语,完全靠汉字和在线翻译解决资料问题……

其实你所感兴趣的都是些基础资料了,有兴趣的话Google或者访问那个叫什么来着,新战国联盟(中文的),应该有很多的。

家园 这样看来,你是不准备再写日本战国题材的文章咯?撇得那么清
家园 不一定吧,只是能力不够不应该轻易承诺。
家园 你的网名是醉酒当歌,酒能壮胆。你些酒,下笔如有神助,

就能写出来了。

家园 回复

虽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显然大家都喜欢事后分析,无人免俗。我所指出的,就是lz不能想当然的根据事后结果,来过于主观得判断历史人物面临的困难。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如果像光荣游戏里面那样,织田家的全是牛人,别家武将白痴一堆,你觉得可信否?这里自然不是说我就能比lz客观多少,所以才有讨论的必要,但lz的口气也未免太强硬了点。具体问题下面再说。

还有点再强调下,我对今川义元的能力评价不是很高。

1.野心

野心确实需要,这个lz也加以肯定了。不然,下场就和武田上杉一样,或衰或亡。我也从来没有否定过需要配合行动,需要有远见。

但lz只是以可怕的失败这一结果,就武断地说义元的上洛行为非常愚蠢。那信长的错误也不是一点半点了,难道他后面的运气,都是在他的计划之中?

2.上洛中的敌对势力

面对“上洛”军,是不存在“中立”的,要么屈服,要么抵抗到底,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这段话就存在严重问题,先不论存不存在“中立”路线。“屈服”这个词就有问题,你要换成同盟,支持与反对相对应还好点。织田上洛时的浅井算是“屈服”了吗?朝仓呢?算是事不关己的中立吧?畿内诸多小势力呢?很多势力,都是墙头草而已,为了生存下去,能做到“抵抗到底”的很少。你的想法,就是把政治都考虑成非黑即白的问题。即便退一步说,就算是只有投降/屈服和抵抗到底两条路吧,那有多少势力会选择抵抗呢?

lz指责我不懂上洛,我倒对lz对上洛,以及日本封建制度的理解表示怀疑。上洛不是安史之乱,不是李自成打北京,即使是这两者,也没有一城一地的去计较啊。

正如你所说的,该次行动是上洛不是对织田家的征服,也不是为了攫取别家的土地。所以我一直很奇怪,凭什么你认为他们会选择“一个个得做战”?如果今川以大军迅速消灭织田,应该能够想象他将声威大振,到时候肯定不少势力会迅速倒向今川。如果这就是你所认为的“屈服”的话,那就是屈服好了,但显然,在那个社会里,这样的屈服可不是鲁肃所描绘的那样啊。

这里我引用一段话,是赤军长胜写的(你应该知道他吧?),当然这也只是他个人的观点。“投降确实是条光明大道。急于进京的义元,必然不愿在尾张耽搁太长时间,他一定会在安插几枚监视棋子后,就允许信长保有旧日的领地,作为依附势力随他西进。而一旦他真的控制京都,进而掌握天下,织田家或许也会因是最早臣服的诸侯势力而得到优待,说不定立下功劳,领地还能大幅度扩展。”

所以上次说了,今川上洛跟织田一样,完成进京的目标并不困难,但难在后面的控制政权阶段,这点我们都有共识,不过你认为也是个mission impossible,我并不同意。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想讨论。

有一点请lz注意,不要拿中国人的观点去套日本或者欧洲的情况。要注意到他们是一个封建的非集权的社会。相似的例子,倒可以参考武王伐纣。

3.敌对势力的具体分析

光是浅井朝仓联盟就够今川喝一壶的……

请lz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永禄三年四月,十六岁的贤政迫使持对六角和睦政策的父亲久政隐居,继承家督,永禄三年(1560)八月,野良田合战,以浅井方大胜而告终。从此浅井才摆脱了六角的控制。

而当时宗滴已经死了几年,朝仓本身跟一向宗向来矛盾不断。

要知道织田信长面对浅井朝仓,远非1560年之时可比。当然,六角也没后期这么弱。不过这样均衡的死对头,对今川这样的外来者而言肯定是利远胜弊。

同样,斋藤氏与织田浅井都有矛盾。义龙篡位又造成国内势力离心,美浓一国国内诸势本来就不是很稳,地方势力强大。而且义龙患了麻风病(具体何时得的不知道),不过事实上他第二年就死了,当然不是说他的死也是能预料的,但他病情应该不轻了,这点情报总是能打听出来的。不知你如果就能认定

你所提到的也就只剩下三好了,这确实是个大敌。前面你说那是三好家“上升期”,后面又改成“极盛期”了。应该是极盛比较妥当,但极盛期绝非没有隐患。幕府早就不满三好专权,1558年还打过一仗,今川即可以此为口号;和其他豪族的关系也不好,比如田山。跟六角的关系倒是不错,可惜啊,六角是每况愈下了。松永的事情尽人皆知,用不找google,何况论坛里面就有个写他的帖子。至于三好家中的内纷,既然你也承认是

事出有因,这个“因”要说来就太长了
,你总不会认为是什么突发事件或者他突然转性了吧?1560年时,久秀已经控制大和一国,以他“天下至恶”的性格,很难估计事到临头会有何反应,总不能因为历史上他63年才明目张胆地动手,就推断说“那是62年之后的事情”了吧?

即使退一万步讲,三好的实力已经强大到近乎足以制霸天下。那么,对于一个也有夺天下野心的人来说,自然得抓紧时间赶快上洛做最后一搏了,毕竟不是人人都像老乌龟那样长寿的。

家园 今天没时间了,剩下一部分以后再回
回复
家园 你问的问题,自己都自问自答自己反驳了不是么?

好比这个:

你要换成同盟,支持与反对相对应还好点。织田上洛时的浅井算是“屈服”了吗

老兄自己找到证据证明了我的话嘛……浅井的服从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浅井在织田上洛时都跟织田同盟好几年了,这恰恰证明织田做了很多外交准备。武田上洛时也要求松永、足利、六角举兵呼应。今川上洛时他做了哪些外交准备呢?你该不会想说“我不知道他准备了没有,那么他肯定准备了”吧……

又好比这个:

你的想法,就是把政治都考虑成非黑即白的问题。即便退一步说,就算是只有投降/屈服和抵抗到底两条路吧,那有多少势力会选择抵抗呢?

照你这种讲法,不应该“非黑即白”,那么,你接下来指出第三条道路了咩……我很遗憾地看到你引用了赤军同学的话……结果你还是要回归到“要么投降屈服要么抵抗”上面来了亚……

最后好比这个:

总不能因为历史上他63年才明目张胆地动手,就推断说“那是62年之后的事情”了吧?

……兄弟你居然认为我是“因为他1563年动手,所以推断这是1562年之后的事情”……无语问苍天,这只有两个可能了,要么是我的文章太小白,以至于从我的文章里推测我的水平只有这样,要么就是兄弟你根本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根本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唉,看来你这么理直气壮,别人看了都会觉得我小白的情况居多亚……

但是可是可但是但可是,难道兄弟你在动手之前,居然都不肯google一下1562年三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还是说,你只肯Google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呢?我不过小卖了个关子,你果然不肯放松地就跟进了,请看,156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1562年,先前被三好驱逐出本领的田山势,又重新返回,三好军与纪伊·河内·和泉·大和的田山方联军交战,久米田之战中,三好四兄弟中最杰出的名将、三好一族最大的后盾、三好根据地阿波的领主三好义贤意外战死。三好义贤在三好家威望极高,为了抢回他的首级,松永久秀和安宅冬康率领二千兵力对田山高政一万四千人的本阵进行决死突击,最终导致田山军大败,是为教兴寺之战。直到这个时候,松永久秀仍然是作为一个忠勇之士出现的。义贤之死正是三好家由强盛转向衰落的前兆和直接原因,教兴寺之战后三好家势力达到极盛,但支柱义贤的死导致了随后家中权力结构的动荡。

退一千万步讲,姑且不论1560年的时候导致三好家内部不安的义贤之死还远未发生,我们打算它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动荡的种子了,那么,在对阵今川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不安如果存在,它有多大,它是怎样的,它会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是倒戈还是中立,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等等,既然你非要说松永会是今川上洛时三好家不稳的因素,这些问题就是你立论时必须要阐述明白的,至少得把话编圆了吧,不能讲一句“因为1564年以后三好家内乱了,所以1560年三好家会有内乱”就算结束了吧?

即便你非常不高兴,坚决不Google,

松永的事情尽人皆知,用不找google

我还是想再请你Google一次:“教興寺の戦い”,请注意:

“永禄5年(1562年)3月9日 畠山高政の軍勢に大和の諸将(澤房満、秋山教家、芳野民部大輔らの宇陀郡の宇陀三将、片岡氏、箸尾氏、筒井氏、島氏、井戸氏など)の軍勢が参陣し合流。”

大和的宇陀三将、片冈、井户、筒井、岛氏都参与了田山方,你居然能说

1560年时,久秀已经控制大和一国

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