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大这几点都不是什么问题吧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

1 至少我高考的时候,北京市级优秀干部肯定加分。区级怎么样就不记得了。

2 别的不清楚,参加各种级别奥赛的,被保送推荐的还少吗?

3 这个不太明白,暂不评论。

4 体育特长生各学校都招。我当时高考印象,海淀区比赛获得名次的考取大学不成问题。

5 不太明白“有身份人士推荐”指的是什么,但是各种优惠政策,比如我高考就拿到了个北大推荐名额。高考门槛大大降低,只要考到第一类大学调档线就可以调档。

其他的,下面有朋友说“世袭”,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确实有规定,三代同一个专业的可以加分。不好意思,我和我父母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毕业,如果将来我的子女报考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就有加分。至于名人捐款之类的,按照国家高考规定学校可以多调10%还是20%的档案,有没有明确规定也挡不住人家优先录取这些人的子女吧。每年高考后多少父母在奔忙,难道都是白费力气。

家园 现在国内在抓的所谓“高考移民”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我也觉得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统一命题完全按照成绩录取,边远省份剃光头是很现实的问题。

家园 地方当然拨款了

明里暗里地支持。科大好像就被免掉了水电费,所以多录取一些安徽考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双方签订协议互助是上过新闻联播的。

重点大学可不是中国独有的。大概10年前我听说的情况,日本100所国立大学,文部省每年的科研经费30%给东京大学,20%给京都大学。

家园 还是有点差别

推荐的事,比如西点军校,需要有一个本州的议员推荐,这是对考生人品和志向的一种保证和鼓励。据说常春藤大学需要中学校长的推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校长不胜其烦怎么办?那校长可以对认为不合格的学生拒绝推荐,不是必须来者不拒的。学生告状怎么办?这是校长的职责范围,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他就有权这么做。

捐献的问题,这不是临时塞红包,而是持之以恒的慈善事业。到高考后才想起来?那是贿赂,不是捐献。

家园 当然不是高考后行贿了

而是让人知道哪位考生是什么人的子女。要不然人家怎么知道呢。

家园 这在大学申请的时候就应该一并注明,不必等高考后

如果慈善行为以一贯之,孩子今年要考x、y、z大学,早就可以在申请的时候一并注明,大学申请的表格里也可以有这么一栏。类似的还有“三代校友”之类。

家园 这个就有点过头了吧

根本上人才选拔的原则还应该是按照才能选拔,对于某些特殊的方面可以有所偏颇,但不能过头。现在高考考卷全部封装,名字不外露,参加高考出题判卷的老师直系亲属中不能有当年参加高考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他们徇私舞弊,看到自己的亲朋子弟参加高考就乱给分。尤其像语文作文一类的,本来没有统一标准,手底下一松高低10分很容易。而且更大的麻烦在于如果有私仇的怎么办呢?制度上的改变不但要看利还要看弊,是不能留有钻空子的余地的。

现在各大学调档线订得够松了,我高考的那年北京地区清华调档线不过550。上了这个宽松的调档线再去活动不迟。这个调档线都上不了,也不配再奢望什么特权了。

家园 我们说的是两回事

大学录取的时候连名字也看不到吗?那除了考分,还有什么资料可以看到?那样的话,用电脑自动录取,岂不更能避免作弊?

在加拿大,大学申请绝对是连名字一起呈交的,大学负责录取的人看得到名字、分数和所有有关资料,他们有时还要向推荐人核查。连名字都没有,推荐信和核查从何谈起?志愿服务、课余成就都是具体的,都是有名称、地点、时间的,把名字也去掉?

家园 嗯,这个当然同意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当然这些都是注明的,高考阅卷结束名字栏也是解封的。我的意思是高考阅卷不能徇私,调档线也是死的,档案调入后各方面不妨去施展自己的神通。

家园 那校长恐怕没人当了

重点中学的校长一到招生的时候,家门都被人踩破,手机被人打爆。很多人只好躲起来手机关机、不见人。

现在再来个推荐权,那校长没法活了。别说市长、书记了,就是某某部门有点实权的小头头,托下来,校长好意思拒绝吗?

家园 有些国内也有,有些不符合国情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优秀的学生干部是有加分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竞赛也有加分,如果是全国奥赛还可以获得保送。有艺术特长生。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这个很难量化。做多少好事才可以加分,加多少分?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同样有体育特长生。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以后此人甚至有关机构的再推荐就变负印象分了,学校有权自行决定何时“再给一次机会”。这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的信誉引起重视。这里没有完全公平的办法。

此门一开,腐败无穷,民怨极大。比如同样优秀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市领导的亲戚,一个是普通老百姓孩子。校长推荐谁?如果推荐市领导的亲戚,一定被老百姓骂死。如果推荐后者,他这个校长还想不想当了?

至于说社会名人,这年头,有几个名人是干净的?专家、教授都成骂人的话了。高官?直接拉出去毙了。

家园 高考如何改革牵涉到国家对本科生的定位问题

如果国家仍然认为本科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拥有的少而精的人力资源,那么偏题怪题就是需要的。因为无论在科研还是实际应用中,解决怪异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点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容易体会。

如果国家希望利用本科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甚至希望50%的年轻一代都有本科学历,那么高考就应该偏重基础知识。出偏题怪题只会把老师考生的注意力引向歧路。拉开差距就应该在国家希望的其他方向,比如政治正确,上一代对国家有贡献,有某些特长等等。

政府掌握教育权的国家,录取是不可能对全民完全公平的。毕竟教育资源是国家的,当然如何分配也由国家决定,正如美国的私校可以自主招收一样。这点很公平合理。

家园 如果滥推荐,他自己就上了黑名单

推荐的信用没有了,别人托了也白托。

家园 国情要考虑,但把舞弊和制度联系在一起

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情。任何制度都没有舞弊的空间,舞弊可以使任何制度失效。

高考定终身的最大缺点就是把高考标准量化了,而且量化的标准成为唯一标准。凡是牵涉到人,就没有多少事情单靠量化就可以决定的,为什么到了高考就不一样了呢?

家园 如果是同等条件呢?

两个学生都很优秀,但一个有背景,一个没背景。怎么办?

国内现在也有推荐。就是各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和提前招生。这个名额就是由学校推荐的,但是由班主任推荐。依据是会考成绩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