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根据众河友的反应,看来高考不能取消,因为这是现时唯一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的手段。那高考的弊端也是众所周知的:

1、一考定终身--这个可以通过容许多次高考来解决

2、地区差别--这个比较难,哈佛、MIT的录取也是对美国东北的人优待

3、偏题、怪题--这个可能是高考改革最现实的内容

高考应该考什么?大学录取是否应该以高考为唯一准则?

个人以为,高考的目的是:

1、检验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拉出考生之间的差距,供有关大学择优录取

如果考的是基本知识,那偏题、怪题就是误入歧途了,那考的已经不是基本功,而是临场应变能力了。应该考基本题,哪怕能被猜题猜中也不应该钻这个牛角尖。不出偏题怪题也可以减少题海战术的问题,帮助学生把精力放在应该放的地方,而不是被那些考过就丢的冷僻题型。那大家都靠高分怎么办?这就牵涉到大学是否应该单凭高考成绩录取。

择优录取,什么是优?过去有“三好学生”的说法,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高考只能检验德智体中的智,还不是智的全部。如果在高考成绩之外,对学生的课余学术活动和德、体也计入择优的标准,那应该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分低能”、豆芽菜、自私等问题。具体来说: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以后此人甚至有关机构的再推荐就变负印象分了,学校有权自行决定何时“再给一次机会”。这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的信誉引起重视。这里没有完全公平的办法。

这些只是模仿北美的一些做法,中国有中国的情况,有些不一定适用,有些可以进一步扩展,有兴趣的河友不妨一起来设想一下,何不比批评N年高考考题的荒唐有意思?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7. 有捐款潜力的加分

老爸老妈拚钱包。

家园 6. 吸收世袭制的长处

老爸老妈上名校的,子女加分。

家园 说真的,父母或祖父母公益捐赠应该加分

这是对公益人士后代的合理奖励。

家园 比较难呀

2、课余学术活动应该加分,业余发明、各种学科竞赛、组织课余兴趣小组/乐队/剧社/报社、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

这个国内的学校有这些业余活动的,基本上都在大城市吧。

4、体育优胜,如校队成员/队长、比赛名次、市少年队等

同上。

3、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务辅导、图书馆帮忙、义务帮助孤老、拥军、维持秩序等

1、学生干部应该加分,尤其是组织学生活动、而不仅仅是老师的小爬虫的学生干部。具体来说,应该有组织义务劳动、组织募捐、组织夏令营/晚会、办校报……的经历

这要看大家的诚信了。

5、“有身份人士”的推荐,包括校长、地方名人、学术界人士。乱推荐怎么办?如果推荐不实,学校留“黑档案”,以后此人甚至有关机构的再推荐就变负印象分了,学校有权自行决定何时“再给一次机会”。这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的信誉引起重视。这里没有完全公平的办法。

推荐的话,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推荐,谁有资格推荐都是一个问题。

家园 这个和中国的现有录取制度的思路大不相同,肯定有困难

但如果公众和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好路子,慢慢走,能走通的,在走的时候,一些教育的弊端也可以一起改掉,岂不妙哉?

家园 有个问题

先花一个再问。有个问题,我一直感觉国内高考要改首先要把地区分数差异给改了,但‘哈佛、MIT的录取也是对美国东北的人优待’,为什么美国也这样?

家园 有些做法现在应该还有吧

我考大学那阵市三好和优秀学生干部是可以加分的,体育考级达到国家运动员水平也可以加分,其实加分影响不大,一般也就是加10分左右。不清楚是不是所有的都是如此,但当时对于市级的优秀学生干部某些大学本身是有照顾的,比如清华当时有提前的内部考试,应该不是走形式,因为的确有没通过的。至于对本地的照顾不知道现在如何,当年想来还是很多的,俺上的是中关村的一所普通中学,那届各类学校保送的应该也有一二十个。推荐表当时有,至少清华肯定有,一个学校大概有个七八份吧,但真正起不起作用就不清楚了,因为后来上了的也都是够分考上的。

家园 晨老大,高考在中国被赋予了“鲤鱼跃龙门”的色彩

说得直白点,虽然已经大大淡化了、但是依然有着非常浓厚的科举制度残余的味道——没办法,谁叫中国有那么长的开科取士的历史、而且那个制度又是如此完善、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那么大的积极作用呢?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无法逃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

“鲤鱼跃龙门”的色彩不淡化,现行的高考制度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革,因为社会冲击力太大了。

家园 穷人家的孩子可惨喽

低保户捐款?恐怕又是一场争议

家园 反对!不如每个大学搞一定比例的“乐捐生”,但是加分的口子不能开
家园 高考这个题目忒大...

这么说吧.根据我的了解

现在上大学基本有这么几个途径.

1.高考

2.竞赛=>保送

3.体育/音乐/美术等特招.

其中高考是主流,上下其手的难度相当大.当然各种作弊,替考之类还是有的,不过总的来说,1比1.2投档,分数这个硬指标卡的相当死,档投不过去神仙老子都帮不了你,除了几个一流大学招生老师可以去动员高分考生报考自己学校,一般大学对自己招到什么样的学生基本没有控制能力.中学则除了做考场提供报志愿咨询之类什么忙也帮不上.其间较大的麻烦的恐怕也不是出什么偏题怪题,说绝一点,高考就是教学指挥棒,高考里的题再不可理喻也不是偏题怪题.

保送大概在上个世纪是大学发名额给中学,现在是发名额给看中的学生.原来虽然保谁似乎中学说了算的多,但是为了将来的报送名额保的学生的质量还是要保重的,所以大多数地方猫腻相当有限.现在似乎报送必须有竞赛成绩的硬指标,所以搞猫腻恐怕更难了.大学对招什么学生有自主权但这个自主权有硬指标卡着,中学对这个东西发言权有限,感觉上反而这恐怕是大学录取最公平的部分.

特招则是最乱的部分.之所以乱,麻烦怕就是出在大学对招什么学生有自主权而大多数项目缺少硬指标.

这里面如何对钱与权进行合理的使用,学问比前面两类都大得多.但是其间中学方面同样几乎插不上任何手.

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写完了发现以上全是废话...

下面是俺自己的扯淡...

具体到晨大的几个讲法.

出偏题,出怪题怕不是高考的主要问题,却是高考出题的应有之义.

其一,高考要拉开考生之间的距离,非偏题怪题不可.如果从来只考基本题,那在现在普遍的考试训练之下,多数考生都能拿相当高的分数,这样还如何拉开差距?换言之,为了达到最好的区分度,出色的试卷应该做到平均分在及格线以下几分也就是55%-59%.如果不出偏题怪题,又怎么能把平均分拉到这个水平?何况,这题不管怎么偏怎么怪,没有扎实的基本知识打底,天大的临场应变能力都白搭.

其二,涉及到高考本身的目的.高考并不是为了选拔哪些能上什么大学的学生,而是为了淘汰一批学生不让他们上大学.至于淘汰什么样的学生其实是不重要的,即使随机淘汰其实也是没有问题的.就像某些大公司的招聘,resume screening以及有时会出现的笔试是淘汰明显不合格的(其实HR们前面摆着一大堆Resume的时候,谁拿得到面试多少有点随机),而面试才是选拔合格的,高考类似前者.具体的过程就但尽人事各凭天命罢,你的卷子是这一天该阅卷人看的第一张卷子还是最后一张卷子的区别就足以让你能上的大学差一两个档次,整个过程确实是相当随机的.而偏题怪题超级难做的题,可以让你被随机掉而心服口服,不至于显得整个过程很不公平.

当然话说回来,上面讲的还都是废话...

高考和高校招生,其实是两个可以分开看的东西.

前者无非是为后者提供一个硬指标以便淘汰一部分学生,这个硬指标是怎么得到的说它无所谓还真无所谓,只要保证竞争同一批招生名额的人做的是同一套题就行了,额外的公平性其实很少有人注意.

而后者才是公众对公平性关注的重点.有高考成绩这个硬指标放着,我们其实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严格的招生制度,大学在里面的自由度非常有限,中学则完全没有影响力.

晨大的几个想法,各个都会提高大学的自由度,增加中学的影响力,削弱硬指标的作用而大大加强软指标的作用,从而为权力,关系和利益提供大量上下其手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必然会导致公众对高校招生公平性的严重担忧,然后...

所以,在中国,任何对高考的改革,都必须着眼于如何通过一个至少貌似公平的过程产生一个足够硬的指标供高校招生做主要招生标准.

家园 不对吧

大部分考得好的,还是平时成绩好的,意外的情况有,不多,可见随机性是有,但方差还是不大的

家园 方差当然不大

不过毕竟考得好考不好都是相对的,此类考试的原则就是不需要考好,只需要考得比别人好.好学生一般都考得好,但是总有人比别人考得更好.

一个好学生可能几乎没有掉下一本/重点线的可能,能考过一本/重点线的都可以说考得挺好,可是北大也是一本,山东经济学院也是一本,里头差别大了.

何况主要的分数段里一分半分都是要人命的啊.北大和山经差多少分?一般有一门判卷子的答题卡读卡机跟你的铅笔有仇就出来了...读卡机和铅笔不对付一年制造过多少冤案,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相当不少.

后面,1:1.2投档,档一但没投过去您就准备复读罢...除非你考得就是好,可是尤其是考后填志愿谁甘心报自己100%把握是报它的一流高分的学校?就是投过去了,没被差额掉,反正没人敢不服从调剂,你读啥专业里头有多大的运气成分啊.

我说随机就是这个意思...

家园 不管是不是加分

哈佛和大多数常春藤大学对校友和重大捐助者(得大笔的钱,小钱捐几个不算的)的子女优先录取,这是公平呢,还是不公平?

校友子女优先录取肯定是不公平的,但这有助于建立家庭传统,靠荣誉感维持学生质量。捐助者子女优先录取就不见得不公平了。重大捐助有助于扩大招生,对捐助者家庭有所奖励,有什么不合理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