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学生从社会精英向社会主流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

美国除了军校外,没有国立大学。州立的公校和私校在招生原则上没有差别,只有按质论价的差别。

家园 不是说长期对私校捐款可以“买”名额吗

这点就对没钱的人不公平啊,也是私校的一个私心啊

家园 凡是都有一个judgement在里面

如果都有硬性、量化的标准,还要人干什么?电脑自动推荐不就行了?我对中国高考最大的反对就是片面以来量化的标准,而忽略所有非量化的因素。人的能力、才华、品德不是单用数字就可以表达的。推荐只是一个思路,如果有更好的做法更好。

家园 什么叫公平呢?

私校还要交学费呢,交不起学费就上不了学,这公平吗?不交学费也可以上学的话,那对交了学费的人公平吗?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单纯靠量化的高考分数决定录取就是追求绝对公平但造成事实不公平的事情。

家园 所以说掌握教育资源的人可以自行确定标准啊

所以说没有绝对的公平这件事很公平。

家园 但这确实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这个问题摆在校长面前时,他必须作出选择。如果有公众质疑,你总不能让校长拿这番话去解释吧。

家园 这就不是教育部能解决的事了

在当前大环境下,要想保证高考的相对公平、公正,就决不能学国外的那种推荐制度。社会环境不改变,光高考改变,只能使问题变的糟糕。

家园 不太同意那几个加分的条件

有个亲身经历,我高考结束以后,高招办还是哪里的,派了个工作组下来听取学生意见,我母校和其他几所高中的毕业生被临时抽去座谈。

当时学生中支持率很高的一个意见就是,希望能削减竞赛加分和学生干部,三好生之类的加分。

学生干部加分让学生不爽,是因为这个“干部”的任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干部做得好不好,更没有标准可言。有的学校做得比较好的,校学生会干部由学生自由报名竞选,全校投票产生,开始还不错,后来这个“干部”和加分一挂钩,马上就变味了,竞选过程逐渐变得很“成人化”。

三好学生就更没谱了,即使没有背后交易的学校,老师跟学生说“虽然你更加符合条件,但是你已经是学生干部了,有干部加分,他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教师组的意见是希望你能把这次机会让给他”,这个是太正常,也无法拒绝的桥段了。

竞赛加分其实是做学生的比较服气的项目了,但也有让人寒心的地方,比如到底哪些竞赛可以加分哪些不可以?现在一般是数理化竞赛可以加分,生物和计算机的虽然也可以但是名额少很多,文科竞赛全部靠边站,这样对理科偏科的学生是不是太优待了?但换过来想,文科竞赛的评判主观性非常大,如果把文科竞赛也放到加分行列里,又会造成多少不公正呢?而且有的竞赛加分权重太大,搞得学生正常课不听,在下面做竞赛题,真的不好说是促进了全面发展,还是阻碍了全面发展。

高考就是高考,干干净净大家都拿来公平比较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其他一切条件,都只是附加,是大学招生的参考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预留少量机动名额的特招来完成,但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名额是真正留给考试的。换句话说,一条高速公路上有8条车道,我宁可交通部门规定7条是大家公平走,一条是特殊情况者专用的,也不希望交通部门说,大家都可以走,但看到特种车,大家都得让。因为如果是前者,我至少觉得选择那7条路可能挤点,但是有把握能走的,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无论我走在哪条道上,都要随时警惕有“特殊车辆”出现。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我觉得大学选拔人才的时候总强调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这本身就有点儿不正常。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成绩一塌糊涂,却在社会上宏图大展的,到底比例多高?这样的人明显更适合社会而不是学校,是不是非得把他网罗到大学里蹲四年再出来呢?大学是搞高等教育的地方,不是给人贴标签的地方,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去申请进入,大学觉得你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就允许进入,这就是本分了,社会不必要求进了大学的人人成功,大学也不必要求凡是成功的必须人人在我彀中。如果大学的确把高等教育放在首位,那么招收学生的时候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决定地位也是很正常而且自然的事情,如果确实有特殊学生,那么少数人群特殊对待未尝不可,但似乎不必把“特殊”当成无处不在的普遍,反过来干涉到为大众所设的高考流程和标准,这其实就相当于,大学的本来面目已经变得复杂而模糊了。

家园 我倒觉得,舞弊并不是最令人头疼的

头疼的是,让谁来推荐优秀学生呢?

如果社会名流人人有份,这个我就不知道大学是为什么而办的了。毕竟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国家总理来给大学推荐学生,推荐给政治经济系的倒也罢了,若是推荐给什么电子科学系之类的,总理自己的专业都不是这个,怎么让人相信他的眼光是正确的呢?

那么就只能让本门学者来推荐,要是真的是本门权威学者认可,说这孩子天纵英才,即使他高考鸭蛋我也要定了,那么这个真的是少数情况,完全可以在现行的制度下,通过机动招生来给予少量特殊名额,不必要单独形成一项制度,反而给学者增加了压力。

说个笑话儿,大家轻松一下,本门学者的推荐,也未必就那么可信。某年某地一考生,作家世家出身,获得过全球作文大赛的冠军,简历报到某著名大学,人家很震撼。没走保送程序,高考还是要的,只不过大学考虑到这孩子偏科,数学八成考不好,当即表态,只要有一门成绩好,都可以特招进来。

转眼高考到了,数学当然是不好,但雷人的事情发生了,这位未来作家,语文竟然也没有及格,作文分数只比交白卷儿的高。很多人怀疑高考阅卷老师不识货,于是记者就很八卦地把未来作家亲自写的高考作文登出来了。词句忧郁,有较重的文艺腔。文章后面附了阅卷老师的批阅:“作文未完成,语句不通顺,且全篇和话题无关。”

恩,报道最后,记者说,那所大学尚未表态是否仍然会招收这个“特长生”。

家园 私校,是要讲回报的...

他们看中的是长期回报.

如果你老爸是权贵,比如布什那样的,有利可图,私校当然就很愿意要了.

家园 这里有一个professionalism和公信力的问题

确实比较难办。

家园 在中国搞软约束,往往就意味着不公平

搞硬约束,则意味着不灵活。

这简直就是中国社会的通病了。

家园 中国目前最缺这个

老百姓绝不相信官员不会以权谋私,也觉不相信校长在权势面前会作出公平的决定。

家园 高考可能是中国唯一稍微公平一点的地方

如果按照LZ的这个来改,估计真的要造反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几乎是唯一翻身的机会.

另外高考可不仅仅是考智力,其实智力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并不大.

高中那点知识,量很小,估计也就是相当于大学一个学期的量.

但是高考前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的是极大的控制力,毅力.

就像科举一样,就那么几本书,反复的学,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条件以达到更公平的学习起点的目的,极低的学习条件,可以让家境不好的人.能够通过漫长乏味的学习过程,通过意志来弥补家庭出生的缺失.以达到基本公平的目的.

这几年是在搞素质教育,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农村学生在大学中的比例大为降低.降低的比例非常可怕,前一段还在热炒这个新闻.

LZ提出的这几条,基本上现在或明或暗都有,但是无一例外成为权贵们谋取利益的舞台.

家园 然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