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在定了分数线以后, 在所有够线而又符合志愿的学生中, 进行面试.
为了避免面试官猫腻,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每个学校面试老师数量在10-30人之间.
2. 由学生抽3个匿名签, 选定3名面试老师.
3. 3个老师的任意一位都有权否认这名学生. 但下决定之前3名老师可以互相交流.
4. 学生可以申请多个大学.
虽然这么改看起来照顾了各种特长,也更符合人才规律,但这里面每一条都可以变成大大的寻租空间,供有权有势的人钻,高考的公平性立马成为废墟。
高考是有弊端的,要改的,也必须改的。但改法需要有标准,个人觉得标准应该是:
至少不降低高考这种形式能够实现的公平性为前提,加入其他因素或者换成别的因素,以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按这标准,你主贴提的改法全部不能用。
个人认为,要维护公平性,只能一刀切,虽然很粗暴,但任何妥协修正,都是在助长不公平性指数级放大。——当然,公平之时也要注意效率,呵呵,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如果不够公平,那么中国的知识就只掌握在少部分有钱人手里,基础不大,而且造成两极对立,很影响中国的国运。
而公平的话,可以保证知识掌握在大部分人手里,基础一大,国运不会差。
另外,讨论高考问题,最好能够同时了解历史上的举孝廉制、九品官人制和科举,相信问题和后果会看得更清楚。(基本上你所列的改法都是举孝廉制的复辟)
象美国高中学生申请大学,就是这一步一步走来的,折腾大半年,到处申请、面试,这中间的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比中国的高考也不差。学生要花钱、花精力、花时间,学校也要花钱、花精力、花时间,社会成本很高,还不如中国高考一刀切来得简单合理。
本国人分数线够了就进,外国人分数线够了再加钱交够了就进。
del
送花,考就是高考,干干净净大家都拿来公平比较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
对于特长生,学校可以自主招收旁听生,发旁听证,不发正式的文凭,国家不正式承认,完全看今后工作中自己的表现。
如果读大学是为了增长能力,旁听而没有正式文凭,毕业后自己去搞科研搞技术搞管理,一样可以达到不浪费人才的目的。
如果大学文凭,只是起到提升社会地位的垫脚石、敲门砖的作用,那还是公平公正的高考算了。本身就不是人才,高考又不行,凭什么把垫脚石、敲门砖给你而不是给别人?
现在似乎各省的教材不统一,各自摸索。北京各区县的教材也是不同的。
比如热门专业(医学,经济和法律)。还有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如何保证原住民的受教育机会不会被新移民抢去。
就中国目前的环境,您说的似乎比出偏题还荒唐。让我想到那首古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既然大环境是不公平的,就应该让富二代、官二代们退出商场,官场。不允许他们考试,不如像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样子,父亲当官,儿子就是不能当状元,再有才也不能!
为什么老百姓可以牺牲,而你们这些精英不能呢?
我觉得改革还是从吏治上改是根本,只有吏治改革成功,教育改革才有希望。
我想到一个邪恶的画面,全国某著名学校招生简章:一、家庭资产上百万者不得报名。二、家庭成员(三代以内直系、旁系亲属)有现任或曾任村级以上干部者不得报名。
医学、MBA、法律留一定的名额给外省和外国人,其余全部是省里的。舆论界没有本省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威胁的讨论,有时有新移民子女占据过多热门位置的讨论,但这是不同的问题。
尽管在作弊、保送、特长生等猫腻制度的侵袭下,高考仍然是平民子弟进入精英、次精英的最主要机会。
只有简单直接的高考制度,才能最小程度的减小现有精英传递特权的各种运作。
如果高考有不足,特权阶层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别的方式满足,比如送孩子出国等,不必要来抢平民子弟的机会。
了,要进好学校并不难。
这就近乎胡柴了
父亲当官儿子不能当状元?杨慎的父亲是谁?
另外,明朝也根本没限制官员儿子科举;
更何况现在的高考和科举根本不是一回事,科举是什么?举人以上是官身,大学生是么?
目前的社会大学生是不值钱,但不是大学生更不值钱。
目前的社会事业单位是香饽饽,但一个学历卡死人员无数。我一个同学上的二本,托人进国企,结果人家人历主管一看学校,直接一句,我们单位原则上是不招三本学生的,但看XX面子```一句把人差点儿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