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太同意那几个加分的条件

有个亲身经历,我高考结束以后,高招办还是哪里的,派了个工作组下来听取学生意见,我母校和其他几所高中的毕业生被临时抽去座谈。

当时学生中支持率很高的一个意见就是,希望能削减竞赛加分和学生干部,三好生之类的加分。

学生干部加分让学生不爽,是因为这个“干部”的任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干部做得好不好,更没有标准可言。有的学校做得比较好的,校学生会干部由学生自由报名竞选,全校投票产生,开始还不错,后来这个“干部”和加分一挂钩,马上就变味了,竞选过程逐渐变得很“成人化”。

三好学生就更没谱了,即使没有背后交易的学校,老师跟学生说“虽然你更加符合条件,但是你已经是学生干部了,有干部加分,他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教师组的意见是希望你能把这次机会让给他”,这个是太正常,也无法拒绝的桥段了。

竞赛加分其实是做学生的比较服气的项目了,但也有让人寒心的地方,比如到底哪些竞赛可以加分哪些不可以?现在一般是数理化竞赛可以加分,生物和计算机的虽然也可以但是名额少很多,文科竞赛全部靠边站,这样对理科偏科的学生是不是太优待了?但换过来想,文科竞赛的评判主观性非常大,如果把文科竞赛也放到加分行列里,又会造成多少不公正呢?而且有的竞赛加分权重太大,搞得学生正常课不听,在下面做竞赛题,真的不好说是促进了全面发展,还是阻碍了全面发展。

高考就是高考,干干净净大家都拿来公平比较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其他一切条件,都只是附加,是大学招生的参考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预留少量机动名额的特招来完成,但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名额是真正留给考试的。换句话说,一条高速公路上有8条车道,我宁可交通部门规定7条是大家公平走,一条是特殊情况者专用的,也不希望交通部门说,大家都可以走,但看到特种车,大家都得让。因为如果是前者,我至少觉得选择那7条路可能挤点,但是有把握能走的,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无论我走在哪条道上,都要随时警惕有“特殊车辆”出现。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我觉得大学选拔人才的时候总强调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这本身就有点儿不正常。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成绩一塌糊涂,却在社会上宏图大展的,到底比例多高?这样的人明显更适合社会而不是学校,是不是非得把他网罗到大学里蹲四年再出来呢?大学是搞高等教育的地方,不是给人贴标签的地方,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去申请进入,大学觉得你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就允许进入,这就是本分了,社会不必要求进了大学的人人成功,大学也不必要求凡是成功的必须人人在我彀中。如果大学的确把高等教育放在首位,那么招收学生的时候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决定地位也是很正常而且自然的事情,如果确实有特殊学生,那么少数人群特殊对待未尝不可,但似乎不必把“特殊”当成无处不在的普遍,反过来干涉到为大众所设的高考流程和标准,这其实就相当于,大学的本来面目已经变得复杂而模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