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移民北美:食遍天下是机会 -- 浮云

共:💬55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移民北美:食遍天下是机会

    桌子上摆着一瓶产地泰国的酱油,价格很便宜,1公升重的一大瓶才一元钱多一点。由这酱油想到在 加拿大英文报纸上看到一幅很简单的漫画:一个超大型的冰箱,冰箱正面上半部是北美地图,下边是非洲地图,侧面到后面席卷着欧亚大陆……移民加拿大,得到不 少原本不属移民初衷的“副产品”,足不出户食遍天下是其中令人很惊喜的一项。

    中国开放已久,饮食上早已绚丽多彩。在中国,能吃到正宗的西 餐,从俄式红菜汤到法式鹅肝。来自各国的原料和服务也都原汁原味。高档清真餐馆中,烤羊排用的新西兰料。用朝鲜国旗装饰的餐馆里,胸前戴着像章可以向警察 出示护照的朝鲜姑娘给客人端上泡菜。也随时能坐在塌塌米上,饮赏日本大厨制做的料理。但中国这种食遍天下,还是属于非富即贵阶层,很不平民化。真正可以欣 赏玩味的异域食品,应该来自市井街肆之中,属于引车卖浆范围,这样才自然道地。就算是工薪价格的朝鲜泡菜,一想能在今天中国的朝鲜餐馆里公开打工的朝鲜姑 娘,相当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留学的中国青年,属于什么家庭猜也猜得出。这种异域食品,吃在嘴里不知什么味道。

    刚到加拿大,在一元店买日用 品,随手给儿子拿了一包糖果。出于习惯,看了一下产地,居然是巴西。这以后,还见过老挝的西米、瑞士的巧克力和土耳其的无花果,见多也就不怪了。超市中的 蔬菜,至今有不知道汉语应该叫什么名的,比如一种几公分长可以切片炒的绿色果茎,据说印度人非常爱吃,极可能根本就没有汉语名字。至于满街的餐馆,天南海 北不必讲。

    中国近年流行一个莫明其妙的词叫“小资”,大概意思是很有“情调”的那么一群人,而追求精美讲究的食品,必然成了“小资”们的 必修课。“小资”明显是商业推动的产物,知识很不均衡。张嘴必言自己喝的咖啡是手磨蓝山的中国“小资”,很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产自瑞士。不知“小 资”为何物的加拿大人,很容易在超市中买到特价的瑞士巧克力。顺便说一下,加拿大的英语里恐怕找不到对应“小资”的词汇,最接近的布尔乔亚 (bourgeois),真正的含义是某种政治权利,然后才是消费习惯。没必要给“小资”现像以什么太多的评价,但学东西似是而非,是中国人一向的毛病。

    加 拿大人很以食遍天下为自豪,看过一篇当地人写的有关各国饮食的文章,专门提到中国的炒面和上海饮食。炒面,有中国北京的炒面条,民间便携式的炒面粉,老少 皆宜的油茶面也算一种炒面,不知这篇英文文章的炒面指的是什么。沪菜,口味浓厚偏甜,吸收江浙菜之长又受到西餐的影响,确为中国饮食一支奇芭,可就凭受西 餐影响这一条,也可知在中国各菜系中形成较晚,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不过,若站在加拿大人的立场上,知道炒面知道上海菜,特别是这上海两字是 用道地的汉语拼音写出来的,加拿大的食遍天下已经很到位了。

    咬一口价格和中国差不多的安大略产富士苹果,回味着满口甜酸,不禁想到,食遍天下的福份,还真就在宽容平和、节秦缓慢、注重生活的加拿大寻找得到、享受得了。回头吃饺子时一定打开这瓶泰国酱油,试试醮饺子吃与中国生抽有何不同。

    http://www.duoyu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162&extra=page%3D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怎么说呢,抬句杠

      北美这边也就是勉强吃一吃,果腹而已。要什么没什么,做不出原来的味道来。前阵子,跑了好久为找只活鸡做叫化鸡,死活买不到。那冷冻的,冷藏的,怎么做也不是那个味道啊。国内的时候,我家的灶具旁,至少要摆着四种醋,三种酱油,4种料酒。这里也就只能凑合将就着了。

      不仅原料,成品也一样。出来后,除了在朋友家里,就没吃过正宗的菜,粤菜,也许吧。国内吃得不多,不敢评论。其他的,管它京鲁川沪,样样都似是而非。更不要说什么刀削面,锅盔、红油抄手、担担面、羊肉汤这种地道的东西了。

      我实验室一个美国学生,极端喜欢中国菜,去年自费去东南亚旅游。转路香港,顺便到黄山一游。回来问我,中国的菜(注意,不是中国菜)怎么那么难吃阿?我大惊,不会吧,你不是喜欢中国菜么?答曰,可是那边的菜跟我这里的味道截然不同阿。尤其是大陆的菜……我无语,只不过又是一个好中国菜的叶公而已。北美的中国菜,可见一斑。

      唯一值得夸耀的,还是西方的东西。无论是奶酪还是牛排、烧烤,就两个字,地道!

      • 家园 国外的中餐馆绝对不会有中国的地道

        多是酸辣,糖醋酱油之类,消费者口味不同啊。想吃地地道的只能自己动手。

        以前读书时给外国朋友展示中国菜时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外最见不得的是糖拌西红柿,那表情简直就像见了毒药;炒土豆丝是最没掌声的,不难吃也不好吃;最喜欢的是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曾经介绍老干妈给一个德国朋友,结果他除了拿来炒菜之外居然每天早饭拿来抹面包,吃得津津有味,看得我目瞪口呆。

      • 家园 温哥华这里的菜和水果没法吃,水分太大。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蔬菜水果怎么吃怎么是一包水,一点味道都没有。我在国内时,如果哪一年的降水太多,老家的老人就担心,因为那样出来的粮食就不好吃。相对而言稍微旱一点,只要是有水井浇地就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人累一些。

        我刚来的时候和人说,温哥华这里的蔬菜拿回我老家给猪吃猪都不吃。我可没开玩笑,真的!我们老家人喂猪是绝对不会用这类的水泡蔬菜的,猪是大牲口,要好好养的。不过就是真地把这类的菜扔到猪圈里,猪也不吃。如果有人要叫劲除了这种东西不给猪吃别的,猪为了活下去也会吃;不过就是不长膘,看着别人的猪一天一个样子,就知道不行了。猪说了:“小样儿,想吃爷的肉,还不给爷吃好了!你给爷吃这个,爷就不长大,你能把爷怎么样?”水分大的年份,很多庄稼尤其是瓜果蔬菜就任有烂在地里,一年就白辛苦了。没办法,收回来也卖不出去,只有自己家里人吃。

        温哥华一年下十个月的雨,一个月的雪。什么东西都不好吃,我们老家有个专门的词说水分太大的那种庄稼,我忘了。

        另外,不知道怎么搞得温哥华在什么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这类的评比中老是名列前茅,我看那些评比的老爷们可能是真的没在温哥华住过,让他们在这里住住就知道了,一年只见两个月太阳是什么味道?最适宜人类居住?下雨多,空气比较干净是真的,没法不干净呀,一年都头不停的洗,煤球也给洗白了。关节炎发病率世界最高,他们又不管了。人少,所以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显得安静是真的。可法律太宽松黑帮当街火拼就不管了,去年吧,光说和我有关系的,我打工的那家餐馆被人持枪抢劫,在这之前餐馆对面的一栋公寓楼被人纵火,一家四个人吧,死了两个,小儿子清晨3点多,光着屁股跑到我打工的那家餐馆叫救命,隔一条街。另外一个这个是05年底的事情,印度黑帮的一个老大被杀手在一件越南餐馆狙击,连开12枪,我原来就住在那家餐馆旁边,那家老板和我满熟的,第二天我特意去看了看,也是个安慰的意思,餐馆里到处是弹孔,门窗碎了不少,老板一家平时都在那里,两个女儿十来岁,儿子10不到到。都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那家餐馆可是在温哥华主要的大街上呀,这样都敢下手!

        温哥华的经济差得一塌糊涂就没人提了。去年开始我认识的有10几个去了alberta了。最可笑的是这里的房价在最近5年间上涨的速度是全加拿大最快最多的,我认识的很多本地白人为此大怒,多次当我的面说都是你们中国人跑到这里来哄抬房价,这个倒也不是胡说,这是官方的正式消息。据我观察也大半属实,很多国内来的人出手大方的怕人,真的是怕人。

    • 家园 最好的巧克力并不产瑞士, 而出自法国和法语比利时

      注:打着法国牌子的Godiva算不上真正的法国巧克力。

    • 家园 上海的辣酱油有吗?

      bourgeois 的说法远源流长,指生活方式也不是从中国开始的。 但今天的‘小资’也的确是带中国标签的,谁让中国现在的道路前无古人呢? 至于中国的‘小资’以后会不会带上政治含义, 可没人说的准。 以这几天贴的‘婆家惊魂’之类看, 呵呵,有可能。

      借问一句,在您那里上海的辣酱油有地方买吗?

      • 家园 上海辣酱油T&T有卖

        小瓶,黄色标签

      • 家园 上海辣酱油本来就是西餐调味品,舶来品

        这里当然到处都有,英文名字叫wocestershire sauce,每家食品店都有的。

        • 家园 你说的是伍斯特酱,和现在上海的辣酱油已经不一样

          或者应该这么说,上海的辣酱油已经和worceter酱不一样了,虽然还标着这个英文名字。

          关系大约象西餐的猪排和上海的猪排?中国人食品上兼容并蓄的历史更是长久了。

          这个可以和左公鸡媲美。

      • 家园 头回知道。顺便问一下:谁懂老抽生抽

        头回知道上海有这种酱油。下次去中国店找找。其实上海出来的移民最多,分布最广,不可能没有上海调料。

        BTW:俺是出国后,才开始既用老抽也用生抽的。最近想写篇文章,那位提供一下关于老抽生抽的权威资料?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