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站桩时间超过40分钟的朋友们注意,咱们加东西了!!! -- 灵山云

共:💬53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一要求,就是脚心涵空了。
        • 家园 和原文还是有些差别哦,呵呵

          是说用前脚掌、脚外缘、脚跟着地,尽量保持重心在前

          注意用脚趾、脚外缘和脚跟着地,把涌泉穴的位置空出来

          我想这个姿势的核心就是通过收脚心、翻脚踝来实现空出涌泉穴。估计如果只用脚趾(而不加上前脚掌)着地,这没多少朋友能坚持多久吧。

          我目前的姿势是提起脚跟,受力位置是脚趾及趾根,再加上因脚踝外翻而导致的前脚掌外缘小趾后面那小块脚掌。感觉强度好像也不是很高。

          俺很瘦身上就没多少肉,更没多少脂肪,但反而筋比较发达。呵呵。看来是初中时在学校田径队打下的基础。

          • 家园 你理解得没有错,就这么站吧

            看来你本身的筋骨质量就不错,那不用执著于强度了,慢慢从松静立体会内部的变化吧。

            咱们这个桩不是那种纯静力性训练

            • 家园 也就是说,最后只有脚趾扣地而没有前脚掌落地?

              那这强度可真高,我昨天晚上试了一下,结果累的特别困,马上睡觉,结果又睡不着,整个晚上做了好多梦,根本没睡踏实,好可怕啊。

              • 家园 那不成了特技了吗?

                光十个脚趾支撑整个身体而且还屈膝N久……

                另外,用老方式站桩的时候蹲得有一点深,小腿相当紧张。整个强度比较大,结果睡眠就不好。基本上入睡后5个小时必醒接着基本上1个小时醒来一次,而以前随便都是7、8个小时然后再继续个3、5个小时都很沉。

                • 家园 你误会了,我是说脚趾,脚跟,边缘着地,但是前脚掌不着地
                  • 家园 这个我基本可以做到坚持30分钟

                    就是以大脚趾+小趾掌根为两个主要支点,再加上其余脚趾及外缘为辅助。大概可以坚持三四十分钟。 主要是小趾掌根外缘那儿受力最大(为了空出涌泉穴而脚踝外翻),重心放到脚跟放松脚掌的时候那儿非常的疼。

                    但目前没什么特别感受,也就是脚心偶尔能感觉到有些温热

                    • 家园 真是厉害啊,而且你还加上提起脚跟,对巴,厉害,

                      看来老夫要抓紧练才能赶上啊,呵呵

                      • 家园 基本上如此 (抱歉,回复错了位置)

                        因为前段时间站桩深强度很大,基本整个站桩过程小腿都是很紧张难受。下桩后小腿肚都要大一圈——以前小腿受力时两侧的大筋可以突出1/3,练功下桩后就一点都看不到,也不容易摸到了。 而且一天练两次,每次都1个小时左右。

                        再加上俺肌肉不发达但筋比较发达,所以……

                        当然如果此时完全提起脚跟那重心不好平衡,所以基本还是放了1分的力在脚跟上。 而此时小腿一点都不累,还有些不习惯呢。呵呵

      • 家园 我也是如此。如果有赤脚的图片就好了

        如果脚跟放5分的力,那么一点都不累,包括平时累得发抖的小腿肚都没一点反应。

        如果脚跟放3分力,那么就是脚趾头被挤压得挺疼的。

        灵山云兄说脚底的筋很容易累,我也没感觉到。难道脚部姿势不对?

        感觉对于这个姿势还是没彻底弄明白,如果灵山云兄能赤脚照几个不同角度的(最好还能有水平角度的)演示图片就好了。呵呵

        • 家园 先站一段时间体会一下

          有些东西不是上来就能做对的,自己调一调,碰一碰,找准了的话比别人讲的要深刻,效果也不一样。

          兄是不是外科大夫?用词怎么都跟医书里的词似的?

          • 家园 不是医生啊

            我还感觉词语苍白贫乏无法准确表达意思呢……

            另外天突穴管什么? 前几天练功的时候哪儿相当明显的刺痛,好像一根钉子穿在那儿。后来就没有了。但是奇怪的是再后来我居然可以吃卤蹄膀的肥肉了,而以前我是基本一点点肥肉都不能沾的——一到口中咽喉就难受,强行吞咽后会反胃。而且对肉的腥味特别敏感,从来不吃动物内脏下水(除了卤猪小肚)。 难道练功的改变这么大?

            • 家园 内家奥妙,无穷无尽,我也不能每样都体会

              关键是,我本是就是一肉食动物,你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

              不管怎么说,能多享受一项美食,人生就多了一道滋味,也算不小的收获哩!

            • 家园 我不懂医学,这是在网上看的,转过来参考。

              天突

                RN22 天突 Tiantu

                〔别名〕玉户、天瞿。

                〔释名〕“天”,指与天气相通;“突”,突出,又指烟囱。穴居上胸部能通利肺气。

                〔出处〕《灵枢·本输》。

                〔位置〕颈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

                《针灸甲乙经》:“在颈结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备急千金要方》作“五寸”;《素问·骨空论》王冰注:“缺盆两间之中……在颈结喉下同身寸之四寸。”

                〔局部解剖〕

                肌肉:颈白线,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的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头肌(深部为气管)。

                绅经:锁骨上内侧神经。

                血管: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下方在胸骨柄后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

                〔类别〕阴维、任脉之会。

                〔功效〕平喘,利气。

                〔主治〕

                古代记述:咳嗽,哮喘,暴暗,喉痹,咽干,喉痛,噎,舌下急,瘿,肺痈,唾脓血,喉中热疮不得下食,气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

                近人报道:支气管炎,百口咳,咽喉炎,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失语,咽炎,梅核气,食管炎,食管痉挛,食管癌,单纯性甲状腺肿,声带疾病。

                〔方例〕

                哮喘:天突、膻中。

                气噎:天突、关冲。

                喑哑:天突、灵道、阴谷、复溜、丰隆、然谷。

                冷哮:天突、列缺、乳根、中脘、足三里。

                膈肌痉挛:天突、膈俞、内关。

                咳嗽、哮喘:天突、膻中、尺泽。

                〔刺灸法〕直刺0.1~0.2寸后,向下方沿胸骨与气管之间刺入0.5~1.5寸,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两侧刺,以防刺中主动脉弓等大动脉及肺。如直刺0.5寸以上可刺中气管,针下可有硬而有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而欲咳嗽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深刺偏后可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的感觉,应即退针,并注意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

    • 家园 已经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站了40分钟,

      是不是现在可以开始练这个了,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