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孔子生平百衲 -- 桥上

共:💬53 🌺29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

        这个字望形生意,姓者,女子所生也。意大利电影《一九零零》,主角是个野小子,知其母不知其父,盖因他是农奴出身,按照这个农奴大家庭家长的说法,“毕竟我们所有人都可能是他爹”。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附属于贵族主人的农奴,所有人都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不论男女,可想而知性生活是多么的紊乱。姓是血缘标识,在那个时代有助于防止乱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随着社会发展,父权兴起,母权衰落,姓也从代表母系血缘转向代表父系血缘,但是血缘这一核心涵义却是始终未变的。

        氏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运而生的产物。早期部落是一个熟人社会,大致可比拟为当今社会的自然村,部落中的人往往沾亲带故。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扩张,寿命增长,社会分工细化,人群随之扩散,源出同一部落的同姓人之间就有了区分的需要。即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打个比方,两个姓张的人在火车上遇到了,彼此一打听,你来自山东,我来自山西。血缘上千百年前我们共有一个祖先,但是地缘上我们有区别,便以此区别作氏,你称作张姓鲁氏,我称作张姓晋氏。而我们的后代,则可能各自取鲁、晋为姓氏。事实上今天的鲁姓和晋姓就是这么来的,只是源头的姓不是张而是姬而已。

        今天的姓氏绝大多数都是从氏而来。氏的划分比姓灵活多了,不止可以地域划分,还可以官职、职业、字等等划分。比如张姓本就是一个源自职业的氏,但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村东张家”,“村西张家”,或者“豆腐张”、“木匠张”。我国社会早熟,姓氏源流上古不可考,但是我们有一个近邻日本,却是晚至明治时期,国民才普遍得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姓氏发展的活样本。

        明治以前,日本平民有名无姓,不利于社会组织。1875年,明治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于是各地人等脑洞大开,纷纷自作姓,小小日本岛居然冒出姓氏十四万之多。这里边有的以地理标志为姓,类似于我国的以地名为氏,如渡边、山下、井上等;有的以职业为姓,如鱼屋、卫门;有的以官职为姓,如九条;有的以人名为姓,如早乙女;有的是赐姓,如丰臣。这些都是和我国姓氏来源有共性的,其它各种奇奇怪怪的起源数不胜数。

        英语姓氏来源跟日本姓氏大差不差,也都跟我国氏的起源相仿,而看不出母系血缘纽带。我发现英语名字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而姓氏却五花八门,虽不至于有日本十四万那么夸张,与中国相比,相对于人口数量来说却要多很多,也就是说每个姓氏摊不上几个名字。这大概是因为英国这样的国家没有发展出中国这样的平民宗族的缘故,名字只用来区分小家庭内部的孩子。而中国的姓氏大多可追溯到古代贵族,直至黄帝,这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过这倒是符合进化论中雄性竞争赢者通吃的理论。

        通宝推:ccceee,唐家山,审度,普鲁托,铁手,
        • 家园 关于姓氏,你说得对,补充几句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古姓诸如:姜、姬、姚、嬴、姒都带女字旁,很可能来自母系社会。

          周王室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都是姬姓。

          异姓封国,如:齐国是姜姓,秦国是赢姓,楚国是芈姓。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

          汉代则统称为姓,从天子以至庶人都有姓了。

          ——摘自:马汉麟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通宝推:桥上,铁手,
          • 家园 那么孟姜女应该也是贵族

            异姓封国,如:齐国是姜姓,秦国是赢姓,楚国是芈姓。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单独从名字看孟姜女应该是齐国贵族。

            《毛传》:“孟姜,齐之长女。”

            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

            • 家园 你说的对,贵族女子的称呼有点复杂

              古代贵族女子的姓比名重要。

              1.对于待嫁女子来说,要在姓前面加上排行

              比如孟(伯)、仲、叔、季

              例如:孟姜、伯姬……

              2.如果嫁给别国的国君,则要在姓前面加上丈夫的国名

              例如:秦姬、芮姜

              3,如果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则要加上丈夫的氏或者封邑名

              例如:赵姬(赵衰妻)、棠姜(棠公妻、棠是邑名)

              所以说,孟姜出嫁前可以叫孟姜,嫁给国君或者卿大夫之后,就不能再叫孟姜了。

              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应该是经过多次改编和创作的结果。

            • 家园 不但是贵族,对上国君都不落下风:

              《襄二十三年传》: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09230701)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09230702)

              据认为杞梁之妻就是孟姜,我怀疑此女是齐侯的远方堂姐妹。

          • 家园 姓相当于美国的移民国家来源

            古姓诸如:姜、姬、姚、嬴、姒,这个类似今天的国家。

            当年的中原,类似今天的美国,四方人种汇集。

            姜、姬、姚、嬴、姒,就跟今天美国的华裔,印度裔,英裔一样,相当于移民的来源国家。

            比如嬴姓秦国,取了楚国的女人,他还是嬴姓。

            嬴标榜的是祖先的起源,跟今天美国的移民来源是一样的。

            通宝推:达雅,
          • 家园 氏不是姓的分支

            一、“氏”族不能涵盖各个姓族之中的所有人。

            二、“氏”族这个家族共同体中可以包含不同姓族的人员。

            三、姓族与“氏”族不存在隶属关系。

            四、春秋时期的“氏”族都是隶属于周王室这个顶端的家族共同体的,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五、姓族与“氏”族在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性质也不相同。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回到氏族的发展,看阶段,

              先有姓后有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者定血缘 近亲不能结婚,由姓分出的氏可与他氏结亲联盟。所以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是几家组成的邦国。

              最初只有贵族称氏,但发展中平民越阶贵族落草。黎民百姓之称,黎源自九黎 字从黍从刀可能为农业技师,蚩尤为炎帝神农旁系后裔,战败后黎民为庶而百姓为贵 如今泛指大众。

              • 家园 由姓分出的氏可与他氏结亲联盟似不够精确,

                他氏也要是他姓。

                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似也不够精确,不是所有子孙都有“氏”。

                所有人都有姓氏要到两汉之交以后,那时姓早已不存在,“氏”也不再有原来的意义了。

                • 家园 不可割裂看历史,以宗谱来看氏族发展。

                  初有姓,以氏用之族群分散迁徙认宗。从上古 人们已认识到基因作用的表现,也因当时人员流动区域较小,固 定下同姓不可结婚的习俗。

                  门、宗、派、教、郡望堂号,后世的宗谱上均有记载,这些都是“氏”的变化,如京兆郡。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是为人,怎会没名没姓?

                  流传至今的习俗是 人有名有姓辅记籍贯,以流传 认宗 光宗耀祖,他人尊称别人字、号为礼貌。

                  例如:微子 子启,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

                  商帝辛在位时,封子启于微 建立诸侯国微国,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周朝时被封于商丘为宋国开国国君,代殷后奉祀 爵位公。

                  • 家园 我说的是姓氏的普及

                    我前面曾陆续写了些帖子,有详细些的讨论,我觉得是说清楚了:

                    《春秋左传注读后补充与修正-姓、氏与姓氏》

                    • 家园 按时间线,看历史 分阶段,要讲礼。

                      父系社会时,男子当然有姓 用氏称呼只是避讳略去众所周知的姓,不然女子的姓怎么来的?当然跟随父姓。五姓七望 世家不是一天形成的。

                      礼制上避讳有很多讲究。

                      • 家园 我以为:

                        姓族与后来的姓氏不是一回事,避讳不会避讳到姓上,不称是因为没必要称。

                        • 家园 反过来说,姓没变过 而氏多变化。

                          好在中国文化没断,从神话传说来分析。女娲造人讲的是母系社会,女娲风姓。

                          女娲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而是集体形象。原始社会上万年,女娲的称号代表为某一部落首领,也是其他各个母系部落代表的统称。所以女娲又称凤、女、云姓,这里可能有同一部落的分支。

                          女娲伏羲同为风姓,俩人为夫妻的传说 代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此时伏羲仍是传说中的集体形象。这个时期生产力水平已提高 部落组织更多人也更多。用氏来便于区分,女娲又称为有蟜氏、女希氏、风里希,可见女娲一族与其他族群分合的传承即母系社会发展中部落的分分合合。

                          工具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到以男子力量为中心,到有巢氏(为风姓),男子已从母系氏族脱离 父系部落与母系部落并存,代表着父系社会的开始。

                          社会逐渐以男者为尊 传说中的女性社会地位下降。之后有巢氏后人称帝尊先祖为大巢氏。这个时期女娲传说由人文始祖变成有巢氏后代,伏羲逐渐变成某一族群的首领形象。

                          .

                          待续…

            • 家园 古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点看全图

              是这样说的: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