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又说得不卑不亢又说得能屈能伸,我咋感觉这是自相矛盾呢?(1) -- 给我打钱87405

共:💬86 🌺12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絮叨4:打胜仗才是正解

            我们还要明白另一个道理:人是复杂的,他为什么气哼哼?从个人角度来讲,你可以说他不成熟,但从成因这个角度来分析,你几乎分析不出来,因为太复杂了,N多事在影响。

            有时候,你认为在某件具体的事,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他气顺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过一阵,他气的又不顺了。

            就拿宋时轮这事来说,有的逻辑怪就跑去调查,宋时轮为啥心里有气。为啥?不知道,过于复杂,反正他就是气不顺。逻辑怪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始终认不清人的复杂性。

            所以说,只有不断的打胜仗才能冲淡一切的不愉快。这是唯一的正解。说个大俗话,一堆人一天到晚气哼哼,你给他发钱,他立刻就好了。

            • 家园 小结:三个问题

              一、不清楚“只不过是一种冲动,求理解”的危害;不知道“没有人是神”是讲矛盾还会激化的,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人傻傻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

              二、不清楚某件事做错了,是思路错了、程序错了,这是可以纠正的,easy;不明白某某气不顺,其成因异常复杂,【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重点。某某气不顺,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只有胜利才能平息一阵子,从治本的角度来看,得自己不断学习,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有人傻傻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

              三、不清楚当领导就得能镇得住场子,如果自己镇不住就得搬救兵——你的上级领导、更大的领导。如果你的上级领导体贴你,有意栽培你,他会在初期越级管理,但不会永远这样,只是帮你渡过初期的困难。可你的上级领导不见得体贴你。所以我们有时候就需要学会讲故事,请出故事中的道理这个如来佛镇住场子,所以你自己就得会讲故事,故事里的道理对方确实服。可是,仍然有人不服,这种人就是反动派。

    • 家园 随感

      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知道要办成一件事有多么困难。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引发两种情绪,一种是悲观,认为困难太大,难以完成,而另一种则是信心倍增,因为做深入的了解不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吗?

      说来也有趣,总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走不到一块去。

      其实这世上没有人喜欢打硬仗,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目的,一种目的是享受,一种目的是做事。想做事的人,自然希望了解得越多越好,越是详细越是有利于解决问题。以享受为目的的人,自然是越有知识有越反动,这种人十分狡猾,但最终会溃败,人类的历史进程一再说明了这一点。

      要吃透这一点,吃得越透就越有信心,打到双方精疲力竭,你也累我也累,我把最后一点力量集中起来,一拳打出去,敌人必定完蛋。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就是这样,他给人一种十分骄狂的感觉,但这是表象,因为他深知自己活不了多久,未战已败。

      张灵甫打两准时被我杀伤数千人,他数次挨打后打电报给 11 师、7 师等部说:“共军无论在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共军向东则东,向西则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准,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这是说出些道理,但受到蒋介石的申斥。

      张灵甫是研究我们的,他打两准得我军装一套,研究我军装的好处,把军装带到南京见蒋介石说“共军军衣比我们做得好”。蒋介石说:“匪军还有军衣吗? 赶快拿来看。”他拿给蒋介石说:“这军衣好处,一是长厚,很暖和,穿起来可节省大衣又方便。我们的军衣短,遮不住屁股,又很薄,不穿大衣受冻,穿了又不方使。二是肩上扎线,背枪弹不容易坏,我们的不扎,烂得很快。三是军裤很长,我们的很短,还要用绑腿打起来。”蒋介石说:“你不要在这里宣传共产党好,赶快下去。”

      两个反动派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我读中共党史是先粗后细,先大略再细致,每换一次档就越发了解得更多,越了解得多就越想深入下去,虽自觉蠢笨如牛,可越来越快活,有停不下去之感。我也越来越相信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讲真,在我读过的所有历史当中,中共党史是最好看的,没有之一。我甚至产生了一种感受:其它历史 都是垃圾,只有此处才有光,光芒四射。至于什么小说啦,影视剧啦,我是越发越觉得乏味,味同嚼蜡,如果不是为了听个响,我看都懒得看。

      • 随感
        家园 随感2

        一些女人说嫁错郎毁一生,一些男人说娶错妻毁三代,其实不论什么性别混社会,要么跟对大哥,要么自己当对大哥,都一样。

        就拿跟大哥这事来说罢。薛岳、陈诚、顾祝同、卫立煌、傅作义等等有哪一个是草包?可他们为什么统统失败了呢?再看共产党这边,粟裕确实能打,可他也不是万能将军,彭德怀能打的仗粟裕就打不了。往好听里说,这叫各有特点,往不好听里说,这叫各有局限。可那又怎么样?跟对了大哥就行。

        不管是跟大哥,还是自己当大哥,不看别的,首先看的是方向。方向对了,才有可能活下去,方向错了,车跑得快死得越快。

        • 家园 随感3

          首先得方向正确,可什么才叫方向正确呢?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有一阵子我被“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类说法给迷惑 住了,人类社会的运转规律难道形同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可曾经发生过的事也不像啊,5000年虽然不能说很长但也不算短了。又有一阵子我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给吸引住了,可是后来也让我给否定了,因为机械感太强。然而我却十分确信,读中共党史时我见到了光,是万丈光芒,不是其它历史时段那样的……那样的微光。有一回,我仰头望天时,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若天上有乌云你会误认为没有阳光。接着我立刻就想到“乌云终将散去”跟“黎明终将到来”这是一句……反正对我而言是一句屁话。

          我明白了一件事:人类自己制造出了天,有黑夜有白昼,有阳光有乌云。

          自打我想到这一点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掉进了另一个更大的陷阱中去了——这是后来我才发现的——努力的探索【人造天】的规律。

          我花了一点时间才逐步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一度股市化、金融品化了。搞清楚规律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低买高卖么?如果不是那么贪婪或者恐惧,也就不会追求买在最低、卖在最高,这样不挺好吗?

          不,这不好,这不是正确的方向,这是数量。

          那么正确的方向是什么呢?

          张灵甫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共军的冬衣做得很好。国民党也想团结人心,可为什么就团结不了呢?因为国民党没有用心,就跟国军的冬衣一样,中看不中用。得用心做事,就跟用心的农民用心耕种那样,不用心就没有饭吃。所以,要活下去,就是正确的方向。

          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我顿时就有了解放之感,但也不免暗骂自己蠢笨,其实这特别简单,都不用别人教,无师自通,对吗?

    • 家园 谈谈我对【存人失地,人地两得】的一些理解

      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这是毛主席的名言。粗粗一听确实很有道理,人类社会以人为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我后来才发现自己肤浅了。

      存人失地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首当其冲的是:干部要降级。比方说之前你的地盘有5个县,那么就有5位县长,可收缩之后只剩一个县了,县长的位置只剩1个了,怎么办?干部只能降级使用。

      这项工作不好做呀。之前是山大王,现如今让你当巡山的小兵,不说别的,许多习惯一时之间是改不过来滴。如此一来,就会有龃龉,就会有抬杠,就会有撂挑子,团结愈发不容易了,局面就愈发被动了,搞不好就有覆灭的危险,要被敌人围而歼之了。

      第二一个,即使干部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群众呢?你要让群众离开故土,他是难舍难分的,这样一来就会拖慢进度。另外,非战斗人员也要考虑,撤退就是大搬家,瓶瓶罐罐很多,哪些扔哪些留又少不了一番争执,很容易耽误事。可是这些还不是最危险的,最怕的就是一说撤退就变成了逃跑主义,人人都想一步退到核心地区去,那不就成了溃败?

      第三,存人失地是暂时的,将来还要打回来,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正确的办法只有一个,歼灭敌人,大量的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说白了,就用是用地盘当诱饵,我方每失去一块土地,就要让敌人死上成千上万人。可是这事说起来轻巧,做起来万难。为啥?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地方武装、群众在向后方撤退,主力部队在前方作战,补给怎么解决?伤兵怎么办?怎么才能做到速战速决?

      第四,既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 的,那就是由守转攻的火候问题,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如果只是一场战役那还好办,可如果是一场大型战争呢?各个地区的进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烤鸡,有的地方已经熟了,可有的地方还是生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道理说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上嘴唇碰下嘴唇而已,做起来当真是万难。

      可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好几股势力联合起来由守转攻打反击,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算盘,就算事前谈了又谈将来打赢了怎么分配利益,签订了协议,等真打起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二战期间,欧洲战场 就是如此,太平洋战场 还是如此,中国战场上,国、共、苏、美甚至包括日本在内仍然是如此。

      场场都打胜仗那当然是好的,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却是波浪型的,先蹲下去,再跳起来,又蹲下去,又跳起来,反复如此。在一个小循环里是进三退二或者退一进二,可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转入一个更大的循环,前面那小循环只能算作是一次起跳,接下来就要来一个大的下蹲,相关的工作如何才能顺利开展呢?

      “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这样的话我挂在嘴边许多年,隔了许多年才发觉自己只不过是耍嘴皮子。

      前面我老讲一句话,“好日子快到头了”,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改开40年来,我们确实挣到了钱,然而自大自满的情绪却在不断升温,个人主义越来越受欢迎,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或许可以描述成“得地失人”,接下来转入“失地得人”是有必然性的,但依我所见,对此有所准备的人并不多,有些人也只不过整日里把“世风日下”四个字挂嘴边。这么来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个困难期。

      • 家园 还是军事上过硬

        单说存人失地,那就是逃跑主义。地是根据地,是人,粮,物资的基础。你把地丢了,成流寇了。就算数十万,也没什么威胁,跟当年逃荒的差不多。

        解放战争时, 除了主席在陕北那一支,以转圈躲避为主,其他的部队还是运动战大量歼敌的。只能算是动起来打,而不是说就不要地了。属于利用自己机动性强的优点,回避火力差的弱点。 并没有真的把地都失了。属于存人并少失地的原则。

        等到抗美援朝了,就不在存人失地了。人在阵地在。失去五圣山,就无险可守了。

        • 家园 机动作战的难度极高

          多数指战员在机动作战中持有的心理就是“我又不在这长住”,这会造成什么样的负面 影响呢?这里只简单说几条。

          比如,打土豪分田地,那就会异常粗糙,通常就是村民指认谁谁是恶霸,也不问也不审直接就给杀了,这是打土豪。分田地呢?也同样粗糙,如同把钱往天上一抛,“都给大伙了”,这样做会怎么样?家里有壮男人的,就能抢到一头驴,那要是家里没有呢?最后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直接造成了群众之间的不团结。问:等你的部队下一回再转到这个地方来,你这个仗怎么打?

          又比如,你想在运动中歼敌,可对方也不是傻子啊,战机并不是想创造就能创造出来的,事情的真相是,经常性的部队拖出去找不到仗可打,时间一久,各种牢骚就来了。这个时候对方反击,如果恰好又赶上了其它的不利情况,那就变成了打狼没打着反被 狼咬了一口。

          暂且就说这两条吧。

      • 家园 存人失地的妙用

        想歼灭敌人,就得让对方分散,同时我方集中。怎么做呢?让出地盘。只要我方让出地盘,对敌方而言就如同扔出了一大把钞票,敌必分散开来抢占地盘。与此同时,我方主力部队聚拢。

        但得先有地盘,还得比较大,否则无法诱敌深入。

        可是我一开始并没有地盘……嗯,貌似有哪里不对。

        我有地盘,有民心就会有地盘,如果蒋介石干得不赖,共产党为什么要反对?我从一开始就有地盘,这是因为我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某某势力之所以被我视为敌人,毫无疑问,他不好好干活,失去了民心。

        于是我开始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喊,“乡亲父老们,想活命的就跟我走吧”。于是我有了队伍,有了队伍就开始建立根据地。但是想在短时间内把根据地建得很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又得搞大串联,行万 里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下省去一亿万字,因为我这会在上嘴唇碰下嘴唇,反正后来我把几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再往下,就是【失地存人】了。

        先扩张,再收缩,然后再扩张,一举得天下。

        所以你说,国有经营是不是有意把市场让给私营的呢?我们要把市场做得嗷嗷大,大到让敌人垂涎不已,然后失地,然后歼敌,然后得天下。

        所以你说,这是阳谋还是阴谋呢?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反正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不是初心不变,对吧?有人说没变,有人说变心了,这很有意思。

    • 家园 利人利己

      电影《功夫》里有个角色叫苦力强,使的是十二路谭腿,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有印象。演员名叫释行宇,听说他有真功夫,一脚能踢死人。

      当年叶伟信邀请释行宇拍摄《导火线》,释行宇看了剧本十分生气:“我武功那么好,为什么镜头没有几个,甄子丹、古天乐他们的片酬为什么都260W,我只有50W。”邹兆龙对释行宇说:“你有真材实料又怎么样?现在这个社会看的是人气,看的是流量。”听到邹兆龙的劝说,他也明白了。

      其实当年甄子丹也是个小角色,记得那会我经常去录像厅看录像,还不到90年代,80年代吧。那会最红的是成龙,李连杰虽然在《少林寺》里大放异彩,但并不最红的,根本轮不到甄子丹演主角。吴京就更是名不见传了,大陆这边武打演员有于荣光和赵文卓,吴京是谁?

      想红得发紫,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啊。吴京是2015年拍的《战狼》,当年谁能料到这个题材这么受好评?讲的是撤侨的故事嘛,爱国主义爆棚。

      赵文卓就没啥脑子,不明白武打明星要得到观众的承认,必须走爱国主义路线。李连杰拍了一系列黄飞鸿,后来演霍元甲,都是打洋人。于荣光的脑子也不行,尽演黑社会了。于荣光是学京剧的,学的是武生,所以也会打。其实于荣光更有本钱,本来就是学戏的,他爹也是一位名角,只是他不会挑角色,也可以说,他是贪图小利,去了香港,老是演反派。这个释行宇脑子也不行,老说自己有多么能打,你又不是专门练武的,你是演员啊。

      学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欺负弱小吗?

      武打演员,至少要演打不死的小强,再上点档次就得演除暴安良,最上档次就是为国效力,所有大红大紫的武打明星都得痛打洋鬼子。武打+爱国,这是必然组合。

      其实在美国好莱坞也一样,硬汉就等同于我们中国的武打明星。在美国,想大红大紫,也得是,不死小强起步,除暴安良中等,想威风八面就得为国效力。不管你用的拳腿,还是刀剑,还是枪,都一样。

      人类社会目前最高范畴就是国家,代表国家出战,为国争光,观众当然喜欢你。搁哪个国家都一样,不单是我们中国才有爱国主义。这个世界上真正与世无争的人少得可怜,但凡说与世无争的都在撒谎,多数人都是希望自己风光的,所以说,你代表他所在的国家,哪怕只是在银幕和屏幕上打出威风,他也会觉得脸上有光,他自然就愿意捧红你。

      这位释行宇,打得好看,但是吧,还不够成熟,且得磨练。遇到一个好导演,点拨他一下,给他分个出彩的角色,他就红了。如果我是他,我就不会在网上发这种视频,这点流量,第一,太小,第二,昙花一现。我怎么办呢?我先去做武术指导或者动作指导,给导演打工去,这样慢慢就能结交许多导演了。另一方面,自己也能积累经验,如何设计出有创意的武打场面。两方面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看天时了,运气一来,立马走红。

      天时不可求,只能遇,然而地利、人和却是可以自己挣到的。然而我发现现在一些人蠢得不可思议,整天树敌。人,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大圈子、小圈子,走哪都有圈子,就算当年的共产党,也有圈子。粟裕为什么后来被提拔上来了?其实你可以把粟裕理解成一个武打演员,他吃的就是这碗饭,怎么才能成为明星?得交朋友。怎么交朋友?得仗义,别人有难你得出手相救。两淮失守其实就是陈毅和宋时轮排兵布阵有误,宋时轮当时是陈毅的参谋长。打到后面,粟裕虽然 隔了500华里,仍然派兵相救。战役结束后,粟裕又说,两淮本来就守不住,丢了不叫失败。这就叫两肋插刀。陈毅会怎么想?怎么看?这样的人是可造之材啊,对吗?为什么这样的人是可造之材?因为他总能交到朋友,所以他要打仗,别人是不是也得力挺?这就叫一个好汉三个帮。后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出,粟裕又再次两肋插刀。淮海战役如果没有刘邓出手,怎么可能打赢,且赢得那么大呢?当时在中原解放军是60万,国民党是80万。粟裕也就功成名就了。这就叫利人利己。

      讲真,今天一些人实在是太愚蠢了,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还出来混社会,还天天抱怨自己命不好。第一、靠小恩小惠就想收买人心,这是把别人当傻子,危难时刻你出手相救,人家才记得你的好;第二、天天换,这家公司干一会,那家公司搞搞,你其实就脱离了圈子,得干一行、爱一行,在某个行业里长期耕耘,自然会有收获。

      怎么才能做到别人有难你出手相救呢?你自己得有本钱。本钱怎么来的?学来的,练来的,不学不练你自己都保不住,还想救别人?

      何谓地利?就是你的主场。何谓你的主场?就是你的本事所在。

      何谓人和?那就是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何谓天时?两个字,运气。

      做人是需要有运气的,然而你一无地利二没有人和,运气跟你有啥关系?欲得运气,必先得人和;欲先得人和,必先得地利。所以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先练起自己的武功,再去助人救人,去除暴安良,去为国效力,然后可以得天时。

      点看全图

      中文高级啊。啥叫中?中就是在一块场子的中央插上一杆旗子。啥意思?意思就是地利、人和全是我的,于是不败,不败方可战,战则不受辱,不受辱则服人心,服人心则得天下。

      • 家园 如果你就是陈军长,你打算怎么整?

        人:抗战结束前夕,党召开了七大,会后陈毅被委任为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之前他是新四军代军长。

        地:山东部队北调东北,新四军北调山东,且新四军的一部分人马也给北调到东北去了。

        这里我讲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要把原先山东的部队北调到东北去。

        除了东北的地理位置之外,也就是背靠苏联,同时就国内而言又是华北、西北、山东的大后方,还有一个原因:地盘大,部队能壮大。林彪后来手里有100万人马。相较而言,山东、苏皖地区(包括淮北、淮南、淮海、苏北、苏中、江南)地盘太小,部队很难在短时间内“膨胀”起来。所以这笔买卖是划算的。

        点看全图

        看到地图中的南北向的铁路了吗?那是津浦线。津浦线以东地区,除了北边的河北地区,全是你这位陈军长的地盘。另外,陇海铁路没有画出来,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徐州是其中一个重要站点,往西另一个重要站点就是郑州,陇海铁路在国民党手中。

        那么新四军要干嘛?

        纸面上看,新四军首先要填山东的空缺,不填不行。因为国民党可以走海路,抢占青岛、烟台等城市,再由东向西攻,又可以走空运,抢占济南。不填山东的空缺,国民党立刻就把山东抢走了。山东一旦丢了,那就完蛋了。为啥?山东北连辽东,西接河北。

        那么,江北也就是苏皖地区还要不要呢?这是个悬案。

        山东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苏皖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所以陈毅有两个身份,既是新四军军长,又是山东军区司令。

        这是从纸面上看的。

        可是我们要知道,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国民党,对吗?所以并不是说我把哪几个地盘抢到手了,然后我们就相安无事了。

        问:陈军长,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整?

        注:新四军北调正在进行ing

        • 家园 我这就当上军长啦?

          “我这就当上军长啦?”

          是的。

          “哈哈哈!”

          你笑什么?

          “我得意一会还不行吗?我现在是军长,你要注意这一点哦。”

          请问军长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现在是什么时间?”

          1946年年中,内战即将爆发。

          “那简单,一个字,打。”

          往哪打?怎么打?

          “我要夺取南京、上海,还有河南!全给打下来,我就是开国第一功臣啦,哈哈哈。”

          军长,你该醒醒了,大白天做梦恐怕有所不妥。

          “你可真幽默。好啦,介绍介绍我方的情况吧。”

          大致情况是:山东大部在我手中,山东军区首府位于临沂。但济南、青岛几座胶济路沿线的城市在国民党手里,王耀武坐镇济南,他在积极策划“收复”山东。苏皖方面目前称华中军区,首府位于淮阴。淮河以南,粟裕在苏中,淮南也在我手中。淮南的位置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西抵蚌埠津浦路,东至扬州-高邮一线,再往东就是苏中。淮河以北,淮北、淮海、苏北皆在我手中,但力量比较薄弱。另,国民党薛岳上将已经到了徐州。

          “那就让粟裕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和上海。”

          军长,你可真幽默,目前苏中压力很大,李默庵的部队正在进攻苏中。

          “那就把蚌埠拿下来,切断津浦路。”

          军长,你幽默过头了,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一部加上邱清泉的整编第5师一部正在进攻淮南。从最新战况来看,淮南即将失守,为敌人所占领。

          “我弄死王耀武!”

          恐怕一时半会也办不到。

          “我说这也不行,我说那也不行,干脆你来当军长好了。”

          你是军长,我是你的参谋长。

          • 家园 我这就当上军长啦?(2)

            “不开玩笑了,说点正经的。”

            军长请说。

            “要解题就得先读题,读题就是知己知彼,先来看我的情况。山东是绝不能丢的,这就不必多说了,可华中也不能丢。”

            这是为什么呢?

            “打比方的说,若山东是心脏,那么华中就是胳膊腿,胳膊腿都折了心脏还有可能保得住吗?因此,山东、华中一个都不能丢。再者说了,我刚上任就丢了地盘,还连吃败仗,以后我怎么带部队呢?”

            军长高见。

            “可是,想守住山东和华中也不容易啊。山东的情况要好一些,王耀武我倒不怕他,光占了城市有什么用,农村在我手里,他吃啥喝啥?所以他是发展不起来的,我限制住他就好了。青岛那边也不必太担心,有滨海部队对付他们。另外,青岛一时半会也拿不下来,就算攻下了也守不住,老蒋在海上还有军舰。总而言之,山东局面可控,但终有一天还得把王耀武这根肉中刺给拔掉。”

            那么华中呢?

            “华中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没啥主力部队,粟裕也就3万人马,地方武装是顶不住蒋军大举进攻的,淮南眼看就要失守了。淮北、苏北的力量也很薄弱。”

            军长的意思是就地躺平?还是……

            “你知道我最想干什么吗?”

            军长请讲。

            “切断津浦路,可老蒋也不是傻子啊,不是我想切断就能切断的。”

            那该怎么办呢?

            “我刚刚表达的意思是单靠我华东是远远不够的,可我也并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兄弟部队嘛。”

            比如呢?

            “比如我西侧的刘邓大军,一方面我们互相保护对方的侧翼,这样只需对付南面之敌,另一方面他去打陇海路,我就去打津浦路,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但最重要的还是东北,等东北壮大起来,我方的力量就变强了。不过老蒋占据了半壁江山,他的后方也很强大啊。”

            所以还是躺平?

            “时间,我需要的是时间。”

            就是说,目前难有大作为,若过上一段时间局面就会有改观。

            “不是就会,而是也许。”

            也许?

            “意思是好的局面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坐等来的,所以我还是想切断津浦路。”

            可是老蒋并不是傻子呀,他一定会派重兵防守的。

            “那我就不断的破坏,让他的铁路线运转不灵,让他患上动脉硬化。”

            军长,需要提醒你的是我们能拉出来打仗的部队数量有限,你能带的就5万人马,粟裕那边才3万,他还要守苏中。

            “我一定是有哪个地方没有读懂,可究竟是哪里呢?”

            对呀,是哪里呢?

            “你让我想想。嗯……你有没有发现,北边的陇海路、西边的平汉路、南边的长江,再加东边的津浦路,像四边城墙?”

            老蒋江北的部队就住在城里边。

            “不,他的快速纵队住在“城墙”上,其它部队在“城”里面,这就是我们拿不下铁路线的原因,除非……”

            除非我们有内应,里应外合。

            “我现在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手上有一台时光穿梭机,所以我已经提前知道一年之后将要发生的事了。”

            你作弊!

            “可我不能装成我不知道啊,我已经知道一年之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只是在我没当这个陈军长之前,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大别山正好就在这座大“城”的南门。

            “所以时间并不在我手中,时机并未成熟,我能争取的是地利与人和。”

            怎么讲?

            “接下来我有三个任务,第一,守住我的地盘,遏制蒋军的进攻;第二,拔掉王耀武;第三,把我手下各单位的人马给捋顺,各方面的配置合理化。怎么做就一石三鸟呢?还得靠打,要打胜仗,要打歼灭战。”

            可老蒋并不是傻子。

            “他不是傻子还有谁是?我要把老蒋的部队调出来,调到对我有利的战场上去,所以,不是山东,就是淮北或者淮海。”

            你是不是又用上时光穿梭机了?

            “这就不必了,凭我这颗脑袋也能构想出来,如果能把蒋军诱至山东,我顺手连着王耀武一块给消灭了,若如不成,就是在淮北或者淮海制造出战机。所以我现在只需要考虑一件事了。”

            什么事?

            “谁会是我的白起呢?我需要一员大将,杀神。”

            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粟裕。

            • 家园 我这就当上军长啦?(3)

              点看全图

              大家不妨再看一下:北边陇海路、西边平汉路、南边长江、东边津浦路。四个“角”,东北方向是徐州,西北方向是郑州(图中正好被字幕盖住了,在开封的西侧),西南方向是(江北)汉口和(江南)武昌、东南方向是南京。老蒋(江北部队)就住在这座“城”里面,如果再把老蒋占据了长江以南综合进来,你就会发现,这座“城”是一个突出部。

              点看全图

              解放军包围了这座大“城”,但要攻下来几乎不可能,或者说要花的代价过于高昂。千里挺进大别山无疑是一步妙棋,一下就把这座固若金汤的大“城”给破了。换言之,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包括陈毅指挥的新四军在内的解放军拿老蒋没什么太多的办法,没有“内应”,就破不了老蒋这座大“城”,破不了这座“城”那就不可能打出大规模的歼灭战。所以,在1946年的时候,两淮失守确实不能称之为失败,但损失还是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陈毅到底有没有错?如果有,犯的是什么错呢?

              我的意见是,首先要定下个大基调:两淮失守没有造成严重损失或者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样就随之出现了两个后续问题:

              1.两淮是华中军区的首府所在地,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政治上会动摇军心、民心,经济上会造成补给困难,所以,下一步该怎么办?是把两淮夺回来?还是将错就错?【这是讲损失。】

              2.陈毅到底没有犯错?如果有,错在哪?如果没有,怎么给广大指战员讲清楚,怎么给解放区的老百姓讲清楚?【这是讲错误】。

              这才是真正的大事,不可小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发展,有可能一错再错。然而,像这一类问题是非常不好处理的,如果只顾着【损失】面,那么人心难服;如果只盯着【错误】,有可能 陷入长期的争论,又无法团结人心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事情 发展到这一步,非常接近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然,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事情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

              根据过往的经验来看,如下处理比较妥当:

              第一、得有人出来背锅,并且把检讨错误【暂时】限定在军事指挥层面,以免扩大化。同时,也要计划日后做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检讨。

              第二、迅速拿出方案,下一步怎么走。这一方案还得坚持既谨慎又大胆,得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否则会越陷越深,比如急于夺回两淮,或者是一味的撤退。

              说简单点,立刻止损,不能让损失再扩大。并且还要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 ,得“捞回来”,不能白白损失,要在其它地方取得胜果。要做到这些就不能急、不能躁,要把心静下来。

              我以为,这就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学习的地方: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会出现很多损失,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最后讲一下背锅的问题。两淮失守,这个锅陈毅不能背。军事方面他当时是新四军军长和山东战区司令员,他还有其它重要职务,而陈毅陈军长的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如果让他背锅,就意味着他要下课,那就彻底完蛋了。老大刚来没几天就给撸下去了,这事能干吗?至少在当时是不能撤换陈毅的,以后嘛,就再说了。所以这个锅谁来背呢?职务低背不动,背了也没有意义,那就只能找“二把手”之类的来背。看一圈谁最合适?当时陈毅的参谋长是谁?宋时轮。宋时轮后来去当10纵的司令员了。

              宋时轮身上的趣事可不少。后来在1948年9月份的济南战役的一次战前会议上宋时轮负气离场,毛主席知道之后给粟裕去电:应予撤职。粟裕没有执行这道命令,而是先找宋时轮谈心,搞清楚事情 的前因后果之后给毛主席去电,建议暂不撤职,等济南战役结束之后再酌情处理。毛主席立刻给出了回复:同意你的建议。

              • 家园 我这就当上军长啦?(4)

                正说这事,就有一个反面典型

                新闻报道下面的评论区里有人说:行凶的男子,在这对母子厂里打工,做裁剪,裁坏了一批布料,老板就扣了他工钱,钱也不多,2850元,但是这个男子不干,坚持讨要了2年多,最终钻了牛角尖。

                如果这就是事情的原本,那么,从“打工人”这边来说,确实就是自己钻牛角尖;从“老板”那边来说,扣钱不光是得占理,还得对方大体上能接受才行,如果双方长期合作,其实也可以用“打胜仗”的方式找补回来。

                上回我闺女在早餐店跟老板打架,如果对方自觉理亏,这事就算过去了,可是如果对方其实心里是愤愤不平不接受的呢?那么这就埋下了地雷。

                损失和错误,这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处理不好,必生后患。

                所谓的“不愿意与人多费口舌”者,都是不通人情的。往往是事情本身并不复杂或者并没有多少难度,因为这一截是机械的,真正难以处理的就是人事,人事不是机械算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摆平的。

                这个社会上爱钻牛角尖的人并不是少数,并且永远都是如此,至少我敢说100年之内不会有改观。平时不怎么钻牛角尖,但一时之间会钻牛角尖的那就更多了。怎么办?你得有爱,爱护自己爱护别人,有非常多的事免不了费一番口舌,且光是费一番口舌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得多动脑子。

                我为啥前面天天叨叨脑残?脑残就是“小人”,“小人”只看到一个局部,必定要钻牛角尖的。有的人就看中钱,割他的钱如割他的肉,有的人非常爱面子,他要觉得没面子就会干出毁天灭地的事来,还有的人只在乎色,你要说他不好看他杀你的心都有了。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主张人人都成为“大人”,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跟心胸开阔的人相处起来十分愉快;然而,【学以致用】,从用的角度来看,你就不能指望 人人都是“大人”,你得尊重事实,N多人他是教不出来的,他永远都是个“小人”,难道你都躲开,躲到深山老林里去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宏观趋势】,比如当前阶段,个人主义十分盛行,“小人”十分猖獗,不当心,自己就会吃大亏。

                有一档交通安全宣传节目叫《 谭谈交通 》,我建议大家多看看,学学谭sir是怎么执法的,更好的理解什么叫真正的人性化。其实我初看的时候对谭sir印象不佳,觉得这个人过于鸡婆,后来看了很多期之后,才发现他身上有大智慧。

                两淮失守之后,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后认为“关键在于集中兵力”。这话意思难道是在说,之前吃了败仗,关键在于兵力分散?有些钻牛角尖的逻辑怪就说,这是在掩盖错误,替自己遮羞,可这是真的吗?“关键在于集中兵力”是下一步的行动指南,是打算用这个方法“捞回来”,但话是不能这么讲的,得换个方式讲,换哪个方式恰为合适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会议上说“我认为,关键在于集中兵力,接下来我们……”,这样才有利于团结。

                最后的最后,揭秘:

                在1948年9月份的济南战役的一次战前会议上宋时轮负气离场,毛主席知道之后给粟裕去电:应予撤职。

                为啥说毛主席天下无敌呢?【应予】这两个字实在是太精妙了。应予是啥意思?意思就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可那只是“我”觉得,主意得“你”来定。粟裕立刻捕捉到了这一“战机”:主席的意思就是让我调查清楚,如果宋时轮确确实实犯了严重错误,那就撤职;而如果是有一些误解,宋时轮心里有气,那主席就是把人情送给我了,让我来当好人,这样,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宋时轮就会打出胜仗来。我的乖乖,这是主席在考我啊。

                以上所述,千万不可生搬硬套,比如以后我也来个“应予”,可你的手下不是粟裕,他完全不知道“应予”这二字的玄机,直接把宋时轮给撤职了,你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吗?

                我只是在讲,人,非常复杂,不是机械物,跟人打交道的正确姿势只一个:随机应变,千万不能死揪着一个局部钻牛角尖。

                我只是在讲:奖惩需慎重,【表扬与批评】也是一种奖惩,【议论是非】还一种奖惩,【指责对方、自我辩护】仍然是一种奖惩,处置不当,必然会因小失大,最后是追悔莫及啊。然而,这门功夫十分难学难练,不下决心,难以入门。如果连门都入不了,那意味着什么呢?这还需要我多说吗?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再揭一个秘:

                不管是什么原因,宋时轮开会的时候负气离场,作为首长的粟裕就难办了,不能置之不理,即便是事后调查清楚是事出有因,可宋时轮也违反了纪律,别人心里怎么想?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他【及时】“抢占”了先机,他出面,他来说“应予撤职”,如此粟裕才有了主动权,才能把事情 摆平。妙,妙不可言呐。 也可以说,毛主席是真懂得如何体贴下属,还可以说,毛主席才懂得什么叫担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