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急需再次简化汉字改革读音 -- 无此人01

共:💬144 🌺473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急需再次简化汉字改革读音 -- 有补充

    这是从铁手一个模糊音贴子上联想到的。

    汉语难学,中方难说,这是世人共知的事。连中国人自己学起来都感到吃力,那中文如何能走向世界?所以当下中文要简单化,模式化,易学易用化,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并模糊音,汉语同音字因为数量多,是不能以音辨字的,简化方向只能是同音来容纳更多的字。把鼻音模糊音合并,先做到易说易记。

    二.定义词组唯一解释,精确识别汉语的意思主要靠词组与上下句关系,给每个词组清晰准确权威的定义,这事不能交给新华字典编写组,要由权威部门统一领导。词组意思明确后,与上下句联系而衍生的问题无非是:正解正用,正解反用,正解虚用(不产生意思),具体定义法则要有利于汉语编程,从源头为数字世界建设减少工作量。

    三.中文输入方式与字型,现在的孩子用五笔的少了,因为拼音上手快,这在语音输入时代有利的,到以后意识输入时代五笔式的象形输入法又会显示出便捷性。也许到以后,人的双眼就象扫描仪一样,看一页书或者想一页书就能生成图像,再由图像抓取生成整页文章打印出来,由像转文用扫描方式慢且文件大,有必要把汉字再简化成更易识别占用更小存储单元。

    四.统一书写印排方式,普通人不需要知道什么王体柳体颜欧楷隶之类的古人专业玩法,也吃不上这口饭,秦箭也是统一的杆与头,修长城要用统一的砖头,干大事不能在小节上玩个性,谁先找到方便快捷的路谁就能胜出。虽然秦灭亡,但不也是先进制度被各国学去之后的事吧?简化出更先进更易用的文字在今天仍具有伟大意义。

    .........................

    抛砖引玉

    通宝推:铁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为汉字划时代 -- 补充帖

    看来河友对这个问题争议颇大,虽然没骗到花,但汉字走向简化终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是要做青山呢还是要做流水?

    在这里不敢班门弄斧说语言发音,秦始皇统一文字都没统一了语言,说明语言与人的结合比文字更紧密,统一起来更困难。

    言归正传,下面为文字划时代。

    一,VER0.1-0.999,字前时代,指在甲骨文出现以前,仅有石刻玉刻等无字信息留存的时代,对应原始社会;

    二,VER1.0-1.999,甲骨文字时代,对应的是象形字与奴隶社会;

    三,VER2.0-2.999,繁体字时代,从秦统一文字始的封建社会终;

    四,VER3.0-3.999,简体字时代,不管是姓资的还是姓社的,嘴上还都在说自己是”民主“,就对应民主社会吧;

    五,VER4.0-X.999,大同文时代,全世界官方文字统一,对应建成梦想社会,虽然目前看起来太遥远,但梦想还是要有的。

    如上,我们正处在V3的简体字3.1时代,老一代领导人1956年简化过的字体算作V3.0,始于1972年的V3.1二简字在1986年废除后至今没再升级,大家都知道只有快被抛弃的软件才会停止更新,这项工作的叫停令人惋惜!

    .............

    划分完文字大时代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每一次文字版本更新,都对应着使用者的大幅增加,是社会变革导致使用者增加还是使用者增加催生社会变革在这里不作讨论,只认定“增加用户数”是正确方向。

    有了上面正确方向的这个论断后,我们不难统计出在V3以前用汉字人口占到世界的20%以上,1956年V3.0出台时,汉字潜在使用者22.27%,2000年时还有19%,而现已降到17.7了,汉字的用户数整体是走衰的。推广任务迫在眉睫。

    .................

    主管文字改革工作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1954年11月成立,这样一个无比严肃的部门在1985年被阉割,多年研究成果在1986年象运10大飞机一样被抹杀,此部门1998年被并入教育部寿终正寝。

    一个强大文明的组成细胞(文字)主动停止更新与修复这意味着什么?当然在强力打断人口正增长的人看起来这都不算什么事儿(反正也不认识几个)。

    这人呀,还要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你想站到88层金茂上看世界,可曾想到旁边立刻就起了军刀楼?今天还有9节龙塔压你两头呢。

    ...................................

    引流时刻:

    毛主席支持文字向简化方向改革,周总理主持制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刻都没停止为之努力的工作,这足以证明此项工作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以“改开派“自居的二代集体反倒是走向自我封闭,究竟搞得是真改开还是假改开?”名“改开”实“改开?

    孰是孰非?放进历史长河里看不过是徒增笑料尔!

    • 家园 为汉字归类

      不知不觉这个话题已经10页了,说明这是动了多人思想深处的话题。河友都是中文使用者,对于已经融入生命的汉语言文字,稍微改动一点那都是会影响生活习惯麻烦事,简化改动汉字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反对就完了。

      言归正传:为了大同世界的官方语言这个总目标,有必要为汉语制定 一个周密长远的计划,在上文为汉字划完版本后,本文为汉字做个大归类。

      A.原生类:华夏本土产生的文字,包括继承来的全部繁体字,少数民族字符等,这都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一个字都不能少,全部要登记在册;

      B.联姻类: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外来符咒等,这些早已融入汉语体系,没必要为了排斥而排斥,能吸收的多多益善;

      C.通用类:已推广使用的简体字,二简字,徽章图案logo等具有广泛识别度的具有字体功能的符号。

      D.新生字:文字的产生时间比较漫长,在没有强力推广的情况下,无非就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徽章LOGO啥 的,在大团体大公司强力推出下达到文字的效用。

      新生字不常见,但新生词却在每年以亿计的量增加。最需要统一规划的就在新词上

      汉字是个大熔炉,“但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方便容易的都 能装进来消化掉,反之复杂生僻的将遭到排斥。例如:阿拉伯数字,英语字母做拼音与排序就是成功融入的例子;而遭到排斥的有梵文、蒙古文、满文等等。

    • 家园 自动口译都快实现了,还担心啥

      话说当年都说联合国文件按官方语言打印出来,中文总是最薄的

      但到了电脑时代,UTF字体中文一个字占俩字节

      我想这下中文文件岂不是得比英文的占空间大多了?

      现在本地硬盘论T,装满了的大部分里面是爱情动作片😂

      智能眼镜戴上,文言文分分钟展示给你英文纯伦敦腔儿滴……

    • 家园 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分别考虑:语音和字形。

      个人以为,中文国际化的难题在汉字语音发音方面。

      用中文日常交流,无非两个主要手段,一个是通过说和听,一个是通过写和看。

      中国各地方言不少,在一个方言区域内,说、听都能够相互理解,但是不同区域,语音理解就有一定难度。写和看,则对这个不同语音提供桥梁。

      语音和字形的结合,让中文可以有极高的效率。这种设计在我来看简直是牛的不行。

      缺陷是,目前的普通话发音有难度,不太容易说。卷舌音含糊着可能也能混过去。on 和 ong,an 和 ang 有区别可以理解,因为发音不同。in 和 ing,en 和 eng,发音几乎相同,区别就没必要。另外,中文语调在单个字上,就不容易在词或者句子上来形成抑扬顿挫,觉得也许可以取消或者弱化第3声来方便连续发音。

      字形方面,我倒是觉得目前的简化已经够了。过度简化会影响汉字的间架结构,反而影响阅读。

      • 家园 这个和个人经历或许相关

        你举得in 和 ing,en 和 eng例子,我听起来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英语的s和th差别,我就听着完全一样,虽然母语英语的人觉得非常不同。

        现在的普通话,相当多的北方人觉得说好并不难。哪怕自己普通话不好,也觉得是没必要努力学着说好,而不是觉得不能说好。这里面不公平之处在于普通话发音采取了和他们成长的语言环境更接近的地方的发音,所以他们沾了光;而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就吃了亏。当然不公平里的公平之处,是或许现在的选择,让最多的人口感到方便。比如福建山地阻隔造成可能隔几个县听懂就很难了,如果选来做普通话,不方便的人口更多。

        解决目前问题可能是更多的普及普通话教育,比如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受训练(不一定学校,各种音频、视频材料都算)。毕竟不管北方人还是南方人,生下来是一样的,不存在基因上的语言能力差异。这个差异是语言环境后天造成的。我姑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普通话要到别人家蹭电视,跟着新闻联播学,因为包括老师在内周围没人会说。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人天生体质对语言是没有影响的

          但是生命最初几年的脑神经发育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可以决定了一生,因为脑神经架构到了差不多十岁左右就基本定型了,尤其是与身体物理特性相关的底层神经系统,使用语言离不开口腔肌肉操控,这些年龄大了之后很难改变,主要困难也体现在说上。

          以前就注意到一个现象,母语是方言的大学老师,到了50多岁之后讲课方言很重,以前以为是普通话没学好,其实不论年轻时学的多好,说的多流利,随着年龄的老化,后天的控制能力下降,幼年时的本能就越来越突出的结果。

          所以语言这种东西只能从婴幼儿开始,任何历史上统一语言,包括听说而不只是秦始皇那种文字统一,都只能是一个历时长久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结果,至少也是强势社会比如社会等级经济利益驱动下,或者人数寡不敌众等外因。欧洲与阿拉伯历史不说,就是看近代殖民地历史,非洲的英语法语,甚至东北,朝鲜与台湾的日语强化教育,都是从小学教科书下手不是没有原因的。

          • 家园 同意

            这可能是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老了以后思乡的原因之一。人的各种发育有关键期的。

            从普及普通话的角度,从学说话的年龄就给予大量的输入很必要,比如动画片,故事音频等等。

          • 家园 老了以后口音重,主要是懒的原因

            re: 母语是方言的大学老师,到了50多岁之后讲课方言很重,以前以为是普通话没学好,其实不论年轻时学的多好,说的多流利,随着年龄的老化,后天的控制能力下降,幼年时的本能就越来越突出的结果。

            ---------

            个人体会,小时候讲方言的,讲普通话,发音的时候不能懒。

            口型要大,发声的时候,中气要足,把每个音都发足了。

            母语是方言的大学老师,有可能是年纪大了以后,中气不足,嘴部的肌肉萎缩了。

    • 家园 赵元任先生知道么?

      想拼音汉字,打民国就有人想,可惜不行啊。

  • 见前补充 4872276
      • 家园 聂可以去参考一下韩文的策略

        韩国与日本都曾遇到从中文中制造本民族自有产权语言的困境,但是选择的道路不同。 韩文的选择似乎比较后来,看出来吸取了其他的优缺点,自成体系,走了一条既不是拉丁拼音,也不是完全象形文字的道路。

        • 家园 韩语可以完全拉丁化

          韩语的彦文,就是拼音文字,跟老的蒙文,泰文,阿拉伯文,甚至俄语的西里尔字母,没啥区别。

          上面提到的文字,都可以拉丁化,简化交流。类似越南文一样。

      • 家园 秦统一之后用的不是繁体字。

        繁体字时代,从秦统一文字始的封建社会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