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不知道说什么好 -- 老科学的家

共:💬68 🌺40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具体问题没什么联系

                但社会科学也是逻辑,许多方面是共通的。比如被人们用滥的“负熵”和“耗散”,研究经济和社会运行毫无问题。

                问题在于用法,很多人根本不遵循专业框架,只是看到个名词就开始发挥想象力,不然也不会有索卡尔事件了。

                1996年5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 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是否诚实。结果5位主编都没发现错误,也没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章被发表(事实上最终没有发表),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

                而进化论,主要是不存在所谓选择定理。说它是一种假说和理论的确比较贴切。但问题在于它的功能远远超出了假说,成为了某种真理。社达就不说了,他往往还和基因混在一起,成为所谓生命的本质。而且科学家们确实在意,因为会动摇他们的研究基础。比如2010年Jerry Fodor发起过一个挑战,下场的人甚多,争论非常激烈,但也没争论出什么结果。

                所以我觉得澄清学术最重要,比起什么思想政治更有用。

                顺便一提,刚我去百度负熵的神论,结果看到知乎上有瞎吹薛定谔还收费的。真的是智商税。

      • 家园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这种脑残的想法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在自然科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是觉得自然科学还不够难吗?觉得大家都能顺利学会,所以无事可做?

        有几个能把自然科学类的大学课教明白的?自问自答一下,世界上都没几个,别以为简单。同样的课,我在几个人底下听,就是不一样。大师讲的就是比别人好。你不去琢磨这些东西,搞这些没用的。我真不相信这是学术界搞出来的。

        思想政治,你讲了大学生就会信?领导都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你自己那时候什么思想状态心里没数吗?老师要真敢讲,学生背后都会骂你。

      • 家园 政治老师反党不信任社会主义是常态,怎么能教育好学生?
    • 家园 这东西是真的吗?

      我实在不能相信。一个国营出版社的下限能这么低?

      • 家园 为全国课程思政落地生根提供“上海方案”

        动机一目了然。

        “课程思政是一艘宝船,一定要靠上学科专业一线教学的岸。”在《指南》主编、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看来,这本《指南》就像一段引缆,为宝船靠岸,即课程思政与具体学科的结合落地,做出了第一次尝试,并为课程思政真正落实于各学科各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生命科学学院是华东师大课程思政改革的示范学院之一,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改革先锋教师和一批定位准确、效果理想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更成为上海市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来源地。

        由于全国尚没有任何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写先例,该《指南》编写组多次开会,多方求教,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构建起《指南》的定位与内容框架。在《指南》一年的编写工作中,全体编写组成员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做科研的严谨负责态度,力求将课程思政改革的精神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度结合,既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体系,又努力地将《指南》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转化为能具体操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从而为全国同行提供可参照、可执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华东师大出版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全国课程思政落地生根提供“上海方案”

        思政导师系列讲座丨融红色基因于血脉 注生物基因于未来

        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政课教学·重庆日报数字报

        ———

        京东的晒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读秀(502把https的s删掉)

        • 家园 课程思政从2019年就开始全国推行

          但是,具体如何做其实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有些老师和出版社错误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含义,认为只有加入红色元素才叫课程思政。其实大谬。教育主管部门一般要求不同课程思政元素有所差异。哲学社科类最好是马列经典等红色元素,培养道路自信。人文历史等学科,最好是讲好中国故事,挖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经管法则可以注重中国实践,培养制度自信。理工科则可以围绕科学精神(如钱学森等伟人事迹),培养理论自信。爱丁堡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想当然的把课程思政理解为一定要跟红色元素相关,导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 家园 这个思路其实没错,以前就有这样乱侃的老师。但他这个太生硬。

            乱侃并不会使人反感,反而倍感亲切。

            比如这里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忘我投入本是常见叙事,但现在和艰苦奋斗联系起来,总会让人觉得是让人安分守己、乖乖当科研民工。因为这些并没有触及科学和理性的实质,比如为什么会追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说要奋斗。

            “政治认同感”也是如此。没必要说什么红色基因,硬凑的痕迹太明显。不如在演化和生态发展中强调,还可以带上实践一起说。

            简单讲,这些其实是科普、科学史的事情,除非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否则的确没必要说这些。真的要讲传统文化,讲解理论发展可能更好。比如澄清常见的误区,进化、生命、遗传之类。

            至于这些学科的自信,没有什么比澄清传统,继承发展更好的了,至少可以让人理解中国人并不缺乏科学精神。这对一般老师来说是困难了点,但那么多特级教师,我就不信讲不好这个故事……所以觉得这本书太过故意。

            不过我也见过西方教材(专科参考书)几页一个人,简直是广告手册的。😅

            • 家园 科学有很多,但是中国的红色科学路线和西方不一样

              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才有了中国现在的科学之路i,否则民国连个像样的全国人口普查都做不了。

              虽然这么说有一些生硬,但是这确实是事实,没有办法回避的,是科学无国界解释不了的事实。

              希望中国能够讲好这个故事,而不是方永刚那样的骗子那样瞎编。

            • 家园 这是彻底的反装忠

              除了让人反感,没有任何意义。

              我甚至认为在大学上政治课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时候世界观已然形成。你讲点一般性的政治原理还好,搞马列思想,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老师知道学生不信,学生知道老师知道学生不信,但是双方还要继续演下去。

              • 家园 这算中学教育的失败

                但是大学再补基础,太晚了。尽管这个年龄热衷政治而有谈论的必要,但也因为市场更丰富难有成效。

                比如支持共产的更倾向于网上的言论,又或者是自然主义者,倾向于简单的阶级理论,而不会去听学校那些。

                比如其他学科会有政治。人文社科不必说,理工科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典型就是生科会讨论自由和道德的基础。

                结果就是,当代学生的政治倾向极为混乱,无限可分,最多在中国或资本上达成一致。这样政治课就更显得有必要。

                问题在于,你没法回避当代正统。马列毛好说,也有不少认同,但邓江胡你怎么搞?而且还不能强调实践,看看马会和相关学生组织的下场就知道。

                这样要么搞逻辑分析,要么学院派当书呆子。前者不用政治课教,后者的结果就是施派的流行。

                其实不止中国这样(考虑到中国的政治课大半是政治史)

                然而,史学界有如此之多的人完全抛弃政治史,却是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动荡不安的60年代结束不久,戈登·克雷格就写道:“在刚刚过去的那段时间里有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尽管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政治化了,可学生们似乎对政治的历史方面越来越兴趣索然。”他补充说:“政府的职能已经大大增强,它对国民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以致有人以为年轻的历史学家会对政府职能的扩大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渴望对此进行详尽的研究。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对此进行研究,政府似乎不知为何已经消亡了。政治史…不时髦了。”——《政治史的适当性:论政府在美国的重要作用》

                那么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对政治生活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中的错误和混淆……但我想这样的课基本是开不出来的。一方面是大家都懂,比如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一方面是本国首当其冲,正当性会受到动摇。估计美国大力资助后现代也有相同的原因吧。

                最后一方面它也不强调行动,反而更容易出问题。因为它意味着常识的消解,不回到日常经验、重建常识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吉祥物,让人能想到还有这样一种学说,或许目的就达到了。至少不会像经济学那样,导向奥地利学派和新自由主义,又或者像社会学那样,倒向白左式的反抗。

                • 家园 科学教育夹杂点爱国主义,或者说支持自己国家

                  还是合理的,否则不就是北清都出国了吗。

                  名曰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谁能比的了美国?

    • 家园 臭老九

      自古以来就爱玩这手。

      文字狱有没有错呢?我看,多数是没错的。

      这些年的“历史”,能让人很好地理解历史。啥叫反动学术权威,啥叫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都有生动的例证。

    • 家园 直说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