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996、中年危机、非升即走 -- 天马行空

共:💬75 🌺370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补充一下,书记干嘛非得要学术地位? -- 补充帖

            学术的归学术,管理的归管理,这是我的意思。

            我想说的一个事实是,一个单位,搞管理或者后勤及其相关要求获得学术地位,真的很恶心。真的会引起各种人的愤怒的。

            所谓外行,内行,其实真是狗屁。

            你书记走行政路线,就走你的行政之路就好了,干嘛必须双优?这点虚荣心有意思嘛?!

            就是因为这个导致了很多的矛盾。

            至于一个中专生、文盲能不能管理好一个大学,真的很重要吗?真当学而优则仕么?

            太糟糕了,看着那些工程人员非得发论文,评狗屁职称,简直是悲剧啊!!!

            一辈子也接触不到英语的还要考英语?简直是世纪灾难啊!

            这不就是谢华安的悲哀吗?还有多少个谢华安?!!

            唉!

    • 家园 大学本来就是故意养废一批有潜质的青年的载体

      大学本来就是故意养废一批有潜质的青年免得跟兔崽子们争夺资源

      这位能力心态确实都有问题,更严重的是大学选拔机制

      一般情况下,稳定单位尤其国企极少因为能力不足裁人,除非捅了篓子或为人处世问题太严重

      能力极强难以控制被赶正常,难受但不至于害怕

      想狠狠报复,合法手段多的是,譬如扒校领导各类隐私(越早搜罗越好),搭上自己只杀一个领导是辜负了平时所学

      河里饭粥MM如果身体好好的,有可能也被复旦卸磨杀驴

      不想效仿者辈出,一是定岗招人时就留有余地,二是最好取消应届生高考,到社会摔打2-4年再考,只看原始分,最多可以考3次,退而求其次是考研前都有至少两年社会实习期,再就是211和985还有博士生都进行定位教育,不是洗脑,只是揭示生存哲学,别真成了书呆子被社会狠狠收拾走极端都没破坏力

    • 家园 6年研究员不是坏事

      姜的复旦的遭遇不了解,但是就这个岗位来说,对学校对个人都不是坏事的。

      一部分以学术为志业的人,刚毕业不一定拿得到正式教职,有几年的研究岗位历练,积累科研成果也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对于职业发展找到合适的教职很有帮助。

      即使早早拿到教职,有人可以拉项目组团队风生水起,也有人可能会忙于教学和事务性工作而误了研究。学校里聪明人从来不少,一辈子教书过来没什么研究成果的很多。几年的研究岗位,虽然也会有教学和其他事务,毕竟还是做研究多,这对年轻的研究者是一个水平上台阶的机会。

      姜申请合同制的研究岗位应该不仅是为了待遇好,也是为了做出些成绩来,有他的梦想。

      六年时间不短,如果学术有成,自然是好的;成果不如意,调整预期,到一个二三流的大学教书仍然是一条路,复旦也许对不起姜,姜也许咽不下这口气,但他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卢刚30年前以为他走投无路了,其实他买张机票回国马上柳暗花明。

      签六年还是三年好,估计当事人会选择六年吧,有比较多的施展和转圜的余地。

      六年内并没有人禁止你申请其他学校教职,实际做不到期限另谋高就的并不是少数。

      对学校来说,只要不过度招收青研,按合情合理的标准管理也应该是允许的。如果一个人做了六年研究做不出多少成绩还要保证给他教职,会不会被批评大学都是尸位素餐,浪费国家资源呢?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看看姜发的论文,如果他还叫没啥成绩,那怎么才叫有成绩?

        2. 知乎网友 @VVValar 总结的作者发文情况:

        09年一篇统计学顶刊Annals of Statistics,一作,被引170次。[1]

        苏州大学期间至少有5篇一作论文[2],此处省略

        17年一篇Stat,独立作者[3]

        19年在顶尖review期刊有篇comment[4],独立作者

        19年统计学顶刊Bernoulli[5],一作

        20年一篇Electron. J. Statist[6],独立作者

        作者:留德华叫兽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789754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内搞非升即走这事18年就有讨论,不过圈子比较小,这次血案把这事捅到大众眼前了。

        讨论这事,知乎上也只能上图片了,看到这个回答还是感觉挺凉飕飕的。

        点看全图

        • 家园 比较一下另一位青年研究员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只有两位青年研究员,姜是其中之一,两个人不同系,可以说复旦不是网传的割韭菜之类。

          这是另一位的近年文章目录:

          https://yingzhouli.com/cn/publication.html

          看上去2020年后就有十篇以上了。

          • 家园 看了以后倒是发现个区别

            你举的李的文章数量不少,都是几个人合写。

            姜的文章数量少,投的期刊质量挺高,但除了和他博导合写之外全是他个人自己独立写的论文。。。

            • 家园 独立写作的文章更香吗?

              只是说明这个人没有和别人的共同工作能力....

              他的学生呢?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上课上课不会,做科研不会合作,发文章1年1篇......

              统计学实际上在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好文章都需要统计学家参与

              复旦的医学如此之强,这个人都参与不进去....

              那他做统计学就是真的纯粹理论吗?

              复旦要是留住这种人做教授,那真应该问问是不是另有别情了

        • 家园 这个只能同行评论了

          从纸面上看,他一年差不多一篇,数量不多。

          质量呢,你也说了他十几年前在美国博士论文发的那篇引用高,170次,他后来的职位基本都是这篇打的基础。

          他回国后的文章引用都是相当低的,复旦年头近,基本没啥被引,有情可原。苏大时期的也没有到10的,那还都是和他导师合作。

        • 家园 知乎里面有几个大牛说,不行、不够

          没有完成合同。

          咱是外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尤其是近两年的水平到底如何。

          我倾向于数量也许不够。关键还是看合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