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兼并收购中的过度自信――经理人是天生的过度自信么 -- 高士奇

共:💬7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兼并收购中的过度自信――经理人是天生的过度自信么

    不才近来学习了一个关于兼并收购(M&A)的研究成果,觉得比较有意思,在这里大致介绍一下,等待各位拍砖。

    目前很多研究分析表明,平均看来,兼并收购的最终结果造成了价值损失(destroy value),说明很多兼并收购是不应该操作的,可为什么很多经理人还对此颇为热衷呢?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是,经理们过度自信了,总认为自己能力很强,眼光很准,收购项目肯定是赚的。那么他们为啥会过度自信呢,这种自信是与生俱来的么?

    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自信很可能是自我培养出来的。这些学者在研究时,把收购按次序排列,然后分别分析每次收购的后果,发现各经理首次操作的收购并没有造成价值损失,之后就开始destroy value。这样看来,起初经理们还是比较谨慎的,兼并收购的业绩也不错,但初次的成功极大的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导致了后来的骄兵之败。

    这个问题的机理实际上是比较浅显的,我们每个人都犯过类似的错误。不过一般的错误的影响较小,而规模巨大的兼并收购中出现错误损失就比较大了。经理们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 家园 研究方法是? 变量是? 样本群体是? Value 评价是?

      如果广泛取样至大型上市公司买中小型未上市公司, 如果评价方式是以总市值为基础, 那么结论就不会那么负面吧? 除了未上市公司的市值无法合理估算之外 (比较基础低?), 大型公司购并个小公司应该也不会带来多大的管理难题. 但事实上, 以广泛的 M&A 活动来说, 这种大吃小的案例数量应该多得多, 大吃大才是特例.

      • 家园 大致是这个样子滴

        样本采用的是1980-2002年间发生的兼并收购,但要满足几个条件:

        1、收购与被收购的公司都是美国的上市公司;

        2、每笔交易不低于1$million;

        3、每笔交易额不低于收购方权益市值的5%;

        4、每笔交易最后完成日不得晚于宣告日后1000天内。

        对收购表现的评价,采用收购前后三天的超额收益(abnormal return)作为衡量标准。超额收益即为公司股票收益率与按风险调整后的市场标准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说明公司表现优于整个市场,反之亦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收购的平均超额收益为-0.1%,但并不显著异于0,而此后的收购平均超额收益为-1.5%,明显较差。

        • 家园 哦, 这样就了解了.

          大大合并比较接近政治行为, 大吃小比较符合经济理性. 如果研究的是后者的话, 结论应该会不同的. 只不过中小企业的数据不易取得, 只好使用财报公开的上市公司做为研究对象, 这算是个研究限制吧.

          那个, 只有这个结论吗? 把其它的研究发现都拿出来方享吧.

          • 家园 这项研究的主要成果就这些了

            目前美国学术界关于M&A会destroy value的看法已经比较一致,并且已经有大牛认为这是hubris造成的,这项研究就是要说明为啥会hubris。

            最近还学习了一些其他的研究成果,再讨论把。

            • 家园 这个 hubris 下得好

              以前看过一篇研究大英帝国的经济衰退的paper, 其中一项因素是英国人的自大, 呵呵.

              高兄听过管理学说的 Peter’s Law 吗? 就是一个人在组织内会刚好升迁到他不能胜任的那个位置为止. 由于前面的工作能胜任, 所以能获得 promote 的机会, 一直升到他无法胜任的工作为止. 结果是组织中广泛存在不适任的主管. 我想 M&A 也有些意思, 公司可透过 M&A 成长, 一直到吃不下消化不良导致 destroy value 为止. 愈多的大吃小成功的 M&A 经验会愈让经理人忘记风险和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

              美国管理学界是相信公司拆解优于公司合并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