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鬼话连篇 (续二) -- 老光

共:💬13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 鬼话连篇 (续二)

    ‘苍狼’曾说,家乡发生过的两件事情,的确离奇古怪得很,直到而今,也没弄个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哩?!

    ‘狼’先生附近的生产队上,当年出了件稀奇古怪。

    隔壁的生产队,有座山,山上长得有棵大树,那树有多大呢?形象地比方说,得三四个人手牵手连接起来,合围起这么大,可见这棵树有多粗壮啊!

    那年,队上想修建一座队屋,便于存放粮食什么的,可缺少板材,队长穷思冥想不能如愿,于是,众人便建议把这棵大树砍倒,那样大一棵树,如此滴粗壮,若砍倒它鎅成板材恐怕会有屋大一堆,如此的一来,不就是水到渠成,啥都不缺了么?再者,这大树也是集体的财产,现在队里修建队屋,正好派上了用场?何况,自己队上的树,砍倒它只需队长发一声号令么。

    队长听得大家的议论,觉得这话在理,也正是打瞌睡靠上了枕头,一拍即合,当下便安排一位鎅(锯)匠,也是队上的社员,丢给他一砣工分,由他包工,给三天的时间,把这棵大树放倒,反正是钱一砣,纱几多,一天砍倒也行,你吃包片。鎅匠得了队长的指令,当天便背起两把斧头,扛上一把锯弓,上山要砍树去。

    鎅匠自小拜师学过艺的,晓得砍倒这样的大树得按照行规行事,上得山后,先点燃香烛,焚烧纸钱,再祭拜山神与土地,祭拜事毕,再脱掉一身外衣,只穿一件贴身的袿儿,袒露出左手,行话叫作:三支手。然后,动手捡场拿家什干起活来。

    借此机会,插上几句闲话:

    山里人崇敬山神土地,认为山中的一切,无论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漫世界跑的……那都是山神土地的属下,你惊扰它的臣民,必得先祭拜山神土地。不然的话,就会惹出事端来。譬如,山里人合伙进山赶野物(打猎),临动手之前,领头的人必定交代再三:任何时候,不管碰到任何情况,相互之间都不能直呼其名。若需要联系,只准打呵喝,发响声,也可以高声喧哗,唯独就是不能呼喊某某的名姓。个中缘由,大约也就是害怕山神土地知晓了名姓,会上门找麻烦的。

    却说这鎅匠动手砍树时,先自思量了一番:既然这活儿吃的是包片,钱一砣,纱几多,包的三天完事,那就加点油,使把劲,早点将这棵树放倒,也好赚点便宜。落得清闲两天。不成想,抡起斧头砍罢了这边,再砍那边,左右开弓,上下其手,直砍得那树只剩下中间一点点连接在一起了,眼看摇摇欲坠,不消一口气的功夫,大功就要告成。却没想到,那树如同生了根的,始终不肯倒塌下来。正默神暗想,也觉得奇怪:怎么这树还不倒下来呢?疑惑中,只见这树如同个陀螺一般,竟然打转转旋转起来了,

    鎅匠一下子明了经,晓得大事不好了,得赶快抽身避祸的为妙,不然的话,今儿个只怕是死的多活的少。穷极生智,于是赶快脱下身上的那件袿儿,径直往山坎下抛将去,那树似乎也长了眼睛,跟即随同鎅匠抛出的那件衫子,忽拉拉猛地朝山坎下倒了去也。

    鎅匠一见此情,惊出一身的冷汗,连忙站立山头,朝大树倾倒的山坎下望了一眼,啊呵呀呀!只见那树的下半身,直接栽进了坎下稻田中,像打的桩一般,栽进去怕莫有丈把来深浅!直可惜那会儿又没得个起重设备,譬如吊车之类的东东。没得法,鎅匠是吃了包片的,这棵大树栽进稻田中去还得继续往下砍。第二且只好又收拾起琵琶弦子,将那棵树再重新再砍它一回。不然,你岂奈得何它滴?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应该是“解”字的古音

      流子

      打流

      解匠:苏三起解 黄洋界

      我们的方言发音都很像

      • 家园 哪里有那么多的古音。。。

        这是近代之前的官话以及现代各官话方言以及非官话汉语方言里的所谓的尖团音而已。

        尖团音,是指的现代普通话里jqx声母,在其他现代汉语方言中分作两组声母:

        zi,ci,si,

        gi,ki,hi,

        至于哪些被改作了jqx,哪些还保留为原有的zi,ci,si,gi,ki,hi,则各个方言各不相同。

        而在京剧音韵中,则称为尖团音,把zi,ci,si称作尖音,而把已经改作jqx的声母,在京剧音韵里主要是源于gi,ki,hi,称作团音。

        仅此而已。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学习了。花一个。
        • 家园 以后还请您多说说这些
        • 家园 谢谢,不是你的回复我还不知道尖团音呢

          不过查了下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271.htm?fr=aladdin

          jie ;结劫解竭杰界届揭戒阶颉介街皆拮羯碣桀……

          显然“解”和“结”在尖团音“系统”中是同一音,但敝乡方言中“结”和“解”发音是明显不同的,但“解”、“届”、“界”、“戒”发音是相同的。

          对此,有什么说法吗?

          • 家园 具体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尖团合流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素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都是网上的资料:

            比方说,几乎所有的gi,ki,hi为声母的字,在胶辽方言和华北方言(包括北京方言)中都自然地转为jqx声母发音,这在音韵学上有个说法,叫做腭化。

            今人制曲、拍曲,按照传统北曲当用《中原音韵》,南曲则用《韵学骊珠》。而要想了解这两部韵书字的读音,就必须弄清楚“腭化”。先看看什么叫“腭化”?这个词与众多的曲学术语一样是个“将错就错”的术语。腭化就字面来讲,应该是变成“腭音”,类似“雅化”变雅了,文化变成有文化了。但“腭化”用的正好相反,是指“腭音”变成了齿音。“腭化'是语音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将错就错的意思是:原来读作腭音gi,ki,hi的 ,改变读作齿音j,q,x。

            各个方言各有不同,有的有腭化,有的没有腭化,所以你家乡的方言应该是和我家乡一样,属于没有腭化的那一些。所以改解不分,还鞋同音。。。

            但是华北地区的腭化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分得很开的gi,ki,hi和zi,ci,si变成了比较难于分清的jqx和zi,ci,si,这在有学问的文人那里不是问题,因为音韵书是他们第一批要读的书。但是对唱曲艺人就比较难了,所以他们是依靠背诵来区分,这就是区分尖团的由来。

            而由于满人满语里边本身的声母较少,只有11个,所以他们在学(华北)汉语的时候很难区分jqx和zi,ci,si,于是就出现了尖团合流的一个源头。乾隆癸亥年(西元一七四三年)写成的圆音正考就是专门为了在普遍的尖团不分的氛围里如何识别尖音,而不是混淆成团音而写的。

            所以,这个逻辑顺序是:在华北东北汉语方言中的gi,ki,hi腭化成jqx,成为团音,再在民间/满人中出现尖团合流不分zi,ci,si和jqx。

            而尖团合流的最终完成是由于民国初年的老国语,新国语,以及普通话拼音和国语注音中取消了尖音的标注。所以大家都说普通话不分尖团了。

            但是但是,这只是普通话与国语系统不分啊,其他的方言还是分的啊。而这个分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连gikihi的腭化都没有,有的是有腭化但分尖团,有的是没腭化但是分jqx和gikihi。。。

            而因为普通话以及国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方言也开始普遍接受jqx的发音。

            原因嘛,一方面普通话国语是强势的学校用语,另一方面,尖团合流在混淆语音的弱点又被大量的现代词汇所弥补:比如,剑和箭,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会单独被使用,而总是比如宝剑,弓箭之类的词汇里边。

            当然,这个弥补也是不全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央视问,你幸福吗?回答:(我不姓福)我姓曾。

            --------------

            所以,差点忘了你的问题了。结,是形声字,音取吉。至于它在你们那里读jie而不读gie,嗯,可能是因为合流后的尖团音的影响吧。我不确定。

            不过在我家乡方言里,倒是读成gie。所以,结果,就读成gieguo,蛮好听的。嘻嘻。

            通宝推:桥上,楚庄王,
            • 家园 这个肯定要花,我对语言发音始终有一个疑问

              对汉语而言,兄台所举例子中“。。。央视问,你幸福吗?回答:(我不姓福)我姓曾”,应该是同音而不同字,导致对语义理解上的偏差。这个在书面语应该没问题,因为字不同,但这个差别在口语中常常要专门再解释一下,比如说“我问的是你生活幸福吗”等等。同样,在英语中似乎也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同样的发音对应了不同语义的词,为此常常要告诉对方要说的词是如何拼写的才成。我的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种语言,不存在同音不同义的情况?用这种语言叙述时,不存在因同音异义导致的理解歧义现象?

              • 家园 幸福,姓福

                普通话拼音:

                xing fu

                区分尖团的话,

                幸福 = hieng fu -> Xing fu 是团音

                姓福 = sieng fu 是尖音

                这两字在很多方言中原本不同音的。而且在普通话/国语之前的官话应用中也是不同音的。只是在不分尖团的方言和普通话/国语里同音罢了。

                问题不在于同音字。而在于尖团合流后同音字是大幅增多了,很多原本不同音的,同音了。

                幸福吗?不姓福姓曾。。。只是个例子而已。

                • 家园 我可能没说清楚,我指的是一种语言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我指的是是否有一种语言没有同音异义的情况。比如你举的例子当中,如果是一种地方方言的话,是否这种方言里,每一个有意义的发音都指向不同的词义?因为汉语中,同音不同字的现象太普遍了,所以用词组或上下文来区别,我只是疑惑这种现象是否是各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 家园 谢谢,长姿势了,宝推。

              貌似占了老光叔的宝地了,不过另开一帖吧,好像桥上兄也蛮感兴趣这方面话题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