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鬼话连篇 (续二) -- 老光

共:💬13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具体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尖团合流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素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都是网上的资料:

比方说,几乎所有的gi,ki,hi为声母的字,在胶辽方言和华北方言(包括北京方言)中都自然地转为jqx声母发音,这在音韵学上有个说法,叫做腭化。

今人制曲、拍曲,按照传统北曲当用《中原音韵》,南曲则用《韵学骊珠》。而要想了解这两部韵书字的读音,就必须弄清楚“腭化”。先看看什么叫“腭化”?这个词与众多的曲学术语一样是个“将错就错”的术语。腭化就字面来讲,应该是变成“腭音”,类似“雅化”变雅了,文化变成有文化了。但“腭化”用的正好相反,是指“腭音”变成了齿音。“腭化'是语音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将错就错的意思是:原来读作腭音gi,ki,hi的 ,改变读作齿音j,q,x。

各个方言各有不同,有的有腭化,有的没有腭化,所以你家乡的方言应该是和我家乡一样,属于没有腭化的那一些。所以改解不分,还鞋同音。。。

但是华北地区的腭化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分得很开的gi,ki,hi和zi,ci,si变成了比较难于分清的jqx和zi,ci,si,这在有学问的文人那里不是问题,因为音韵书是他们第一批要读的书。但是对唱曲艺人就比较难了,所以他们是依靠背诵来区分,这就是区分尖团的由来。

而由于满人满语里边本身的声母较少,只有11个,所以他们在学(华北)汉语的时候很难区分jqx和zi,ci,si,于是就出现了尖团合流的一个源头。乾隆癸亥年(西元一七四三年)写成的圆音正考就是专门为了在普遍的尖团不分的氛围里如何识别尖音,而不是混淆成团音而写的。

所以,这个逻辑顺序是:在华北东北汉语方言中的gi,ki,hi腭化成jqx,成为团音,再在民间/满人中出现尖团合流不分zi,ci,si和jqx。

而尖团合流的最终完成是由于民国初年的老国语,新国语,以及普通话拼音和国语注音中取消了尖音的标注。所以大家都说普通话不分尖团了。

但是但是,这只是普通话与国语系统不分啊,其他的方言还是分的啊。而这个分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连gikihi的腭化都没有,有的是有腭化但分尖团,有的是没腭化但是分jqx和gikihi。。。

而因为普通话以及国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方言也开始普遍接受jqx的发音。

原因嘛,一方面普通话国语是强势的学校用语,另一方面,尖团合流在混淆语音的弱点又被大量的现代词汇所弥补:比如,剑和箭,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会单独被使用,而总是比如宝剑,弓箭之类的词汇里边。

当然,这个弥补也是不全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央视问,你幸福吗?回答:(我不姓福)我姓曾。

--------------

所以,差点忘了你的问题了。结,是形声字,音取吉。至于它在你们那里读jie而不读gie,嗯,可能是因为合流后的尖团音的影响吧。我不确定。

不过在我家乡方言里,倒是读成gie。所以,结果,就读成gieguo,蛮好听的。嘻嘻。

通宝推:桥上,楚庄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