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06):800吨海巡舰 -- 本嘉明

共:💬88 🌺39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海工辅助船

          为海上钻井平台提供物资燃料补给的,一般载货量就几百吨,还有拖轮的拖带功能。

          所以吃水较深,是从拖轮演变而来的。

          • 家园 “鹅头”这个设计是普世的

            就是说,第一,不管文科理科的都能分辨,这个真实是鹿,不是马;第二,不单单在特种近海工具船上,在其他船舶上也适用,不存在“某船特色”的专有性。

            正因为如此,美国某公司在参加海岸警卫队下一代海巡舰招标时,采纳了这个设计以求脱颖而出。

            这家Ulstein Design公司是家族公司,看来是打算学习诺贝尔,躺在这个专利上吃几辈子了。但这个“鹅头”发明,并不那么重大,迄今才造了几艘?对比每年环球商船的下水吨位数,基本算无视了。就是说,潜在的船东也好,船厂也好,偏不用这个,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损失,甚至保守可能还利大于弊------“鹅头船”的稳性,一直受到怀疑,需要实践和时间来证明。

            这其实真是一次民科的胜利。现代潜艇的艇艏,差不多就是这个“鹅头”,只不过业内的资深工程师们被框住了想象力,从没想过用在水面船舶上罢了。如今民科跑来一点醒,也就是一个捅窗户纸的事儿。

            目前“鹅头”这种不红不黑的局面下,我倒是建议中国的某些企业,假设是A公司,可以去跟挪威人谈谈,购买一定年限内,此专利在中国区的使用权。比如说20年,每年A固定交给挪威人多少专利使用费。然后这20年里,凡中国船东购买,并且在中国制造的“鹅头船”,由A去收取专利费,收多少企业自己定,挪威人只规定一个上限。这就相当于元朝的“包税制度”,税吏保证向中央政府缴多少税,余下的盈亏自己摆平。

            这样赌一把,是个双赢。挪威人至少得到一笔固定的年收入,而且他们是船舶设计公司,中国船东采纳了“鹅头”,很可能还是委托他们设计,增加了挪威人的业务量。而A公司就有动力去公关(毕竟批发价不会太贵),说服政府采购和大航运公司试用“鹅头”技术,从而给自己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是资金雄厚但刚刚涉足造船业的央企或民企,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下一步收购合适的船厂,自己专注于造“鹅头船”。20年后,如果“鹅头船”在中国成气候了,挪威人下山摘桃子,也不吃亏。

            如果挪威人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狮子大开口,那可以更小地切割,比如说购买“20年里,商载在20,000吨以下的船舶使用鹅头技术时的专利费收取权”。

            正因为这个技术的应用前景,目前还不太明朗,A公司是有些讲价的筹码的。换了是我有这个机会,会去试试。谈成了,今后20年就玩把心跳;谈不成也不损失什么。总体上,我还是看好这个技术的。

            那么,真拿到这个“专利限时使用权”了,又能在中国开发什么船型呢?等拿到了,我再讲我的民科建议。

    • 家园 茗谈(106)-2

      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不是专业军迷,不能跟晨大比,只是提出一些另类的想法。这些想法当然是不可操作的居多,大家就当“脑筋急转弯”,看着解闷儿就差不多了。

      (一)

      “京斯顿”级排水量970吨,长度才55米,它本身并不考虑直升机机坪。我们在800多吨级的海巡舰方案里,还要新增一个直升机机坪(Helicopter Landing Pad/Helideck),是不大容易。在海船上,一个供直升机用的Pad的长宽,基本上至少要各自为两个D(D是专用术语,一个D为11.5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我建议一个方案,就是把Pad设在船艏上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布局,在海洋钻探作业船上很常见,因为后甲板要用于海上作业,腾不出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这艘是挪威Simon Mkster 公司新订购的 Subsea Vessel作业船,长85米,宽18米,现在在建,2014年交船。由于这种布局,两个Deck (Shelter and main deck) 的总面积,达到1175平方米,以这艘船的长宽尺寸,算是很惊人的了,纯粹的“小船大甲板”。

      这种布局的第二个好处,是海况平稳时,直升机起降比较安全。首先是飞行员视野开阔不被遮挡;其次是周围没有高大人工物件,起降过程中飞行员比较安心------因为海上经常有侧风,船也在运动,一不留神可能旋翼就擦到啥了;第三是起降比较安全。

      其实在地面上,稳健的飞行员,都尽可能“向前起飞”,而不是直接向上“旱地拔葱”。此时的特征,就是机鼻下倾,飞机一边向前,一边上升。这样起飞,一旦失去动力坠落,由于有向前的惯性,整架直升机会以抛物线坠落,坠落动能比起笔直下坠要小得多,落地后向前擦行,不容易出大事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海船上,如果机坪在船中部,那就无法“向前起飞”,而机坪在船艏,就有可能。如果此时船也匀速向同一方向行驶,飞行员就会感觉机坪始终在自己的下方“跟着走”,像如来神掌,随时准备托住你。同理,飞机降落时,如果能让飞行员一边前行,一边慢慢下降,心理上也会舒服得多。

      第三个好处,是整船的重力布局比较均衡。一般海船的艏部主要是锚舱,都比较轻,所以整条船前轻后重。机坪前置后,船的重心更加稳定,能压浪;就算突然停上一架飞机5吨,比起全船近千吨,那还是影响不大。

      第四,是遮荫。南海的日照强烈,机坪可以为舰桥(其实是上层建筑的整个正面)和前甲板(以及前甲板上的主炮塔等设备)遮荫,从而既节省空调能耗(从而节省燃油,延长海上自持力),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水兵执勤在岗时体能消耗也小。

      第五,是机坪的尺寸不受舰体大小的束缚,可以适当加大。

      第六,后甲板的作业,不再受任何干扰,以1000吨级船的尺寸而言,后甲板可以有约20米长,11米宽的完整一片“小广场”。我建议后甲板的尺寸,以能并排容纳2艘724气垫船为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24气垫登陆艇1994年开始入役,目前全军装备了50艘以上。它长12.4米,宽4.7米,排水量6吨,能载8名士兵(一个班),航速40节,续航力100海里。气垫船的优点,是可以自主上下海巡舰,而且一个班在南海登礁作战正好,人太多礁盘挤不下。它的续航力太短,需要一个母船驮着行军。

      (二)

      当然,这样的布局,在军用船舶上,从没有见过,我想缺点可能是这几个:

      第一,影响舰桥上人员的视野。

      第二,影响前主炮的射界。

      第三,影响多处防空火力(不单是前甲板)的射击通道。

      第四,海况不好时,船身摇动,在高处的机坪晃动更剧烈,飞机无法起降。这在民船,就歇工不干了,军队打仗就耽误事了。

      第五,等于戴了顶噌亮的钢盔,正前方敌人的雷达照过来,机坪的雷达波反射强烈,破坏全舰的隐形。

      第六,海战中一旦梁柱受损,机坪垮塌,会影响舰桥。当然反过来说,机坪其实也是一个“盾牌”,能抵挡由前上方射来的导弹/炮弹,保护舰桥和主炮。

      第七,全舰重心抬高,加上本身吨位小,不利于在恶劣海况下出动。

      所以,这个布局能否尝试着引入我们的海巡舰,还是要专家来评定。当然我们要看到,海巡舰这个1000吨级,不是主力,所以TG也一直没上过心,这一级别真的开发,可以一个平台,做成甲乙丙丁不同的款,验证不同的设想。比如机坪前置,机坪中置,这就两个款了。

    • 家园 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

      请大家一起思考。

      一,我认为中国不必开发“内河炮艇”,因为主席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中国自己不需要!

      单为外销开发,市场太小,而且炮艇没有啥含金量,各国自己找几条内河航船,焊几门小炮也够了。

      二,湄公河巡逻,一旦中国介入了,管起来了,这不是短期的事,需要花力气搞几个吨位不同的艇型出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临时凑凑的态度。这些艇的关键不是火力,打狗还看主人,谁敢乱动中国的公务员?关键是作业/生活条件,能持久在岗。所以我说台湾的“筏子艇”,要好过TG目前的4人摩托艇,至少有个遮荫。你看美国的“浊水舰队”,再小的船也有个顶棚,旱季遮阳,雨季挡雨。我们中国的领导,怎么决策前就不做做功课?

      好,我们转回专注近海海巡舰(800吨到1100吨之间,不一定是800吨)。

      我们会发现几个问题。首先,这不可能是专业炮艇,功能单一。论打,056是做到极致了,1400吨的小舰包含了驱逐舰的全部5大要素。你再造个1000吨左右的专业炮艇,打架比不过056,如果主业是扫雷艇或猎潜艇,似乎又偏大了。其次,海军里的辅助船,在这个吨位的不少,但没有考虑过兼任炮艇,顶多是配备小炮自卫。第三,陆炮上舰是个大事,1000吨级的舰,正好够吨位来试验试验。第四,当今的海军,不一定是靠火力来完成任务的,擦擦碰碰,护渔护航,很多时候需要“非战斗的执法手段”,不能说,海警船没到,我军舰只能在一边看着,任菲律宾海警抓我的渔民。这个“非战斗的执法手段”,比如打水炮,急驶掀浪,擦撞,需要一定的吨位,个儿太小就不起震慑效果。再比如,我国海军出太平洋,日本军舰经常在我舰队过岛链时,在舰队前方干扰性穿插,这时候中国拿2个1000吨带冲角的小舰左右开路,一路不减速,你敢插进来就撞你丫的,撞上了,你4000吨的驱逐舰吃亏,还是我1000吨的白菜价炮舰吃亏?第五,中国海军是时候学习一些世界海军的潮流,在不太重要的军舰上,部分引入商船标准,根本性改善舰员生活条件,从而逐步完成从“土海军/蓝领海军”到“精密海军/白领海军”的有序转轨,指战员们更敬业爱岗,有自豪感。

      这样,这款海巡舰,就应该是同056和037有很大不同的角色,有前锋有后卫,大家分工嘛。和056比,海巡舰大量用商船标准,造价低航速慢(其中少数舰强化一下动力,能伴随远洋训练大编队就行);和037等炮艇比,炮大,有直升机坪,有多种“非战斗的执法手段”;和054A比,舰员吃住比你好。

      这款海巡舰只是兼顾炮舰的功能,它的主业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借鉴“京斯顿”级的地方了。比如说,我们中国自己的反潜机(高新-6号)快入役了,设备硬件不比P-3C差,但水声资料库的积累不如美日,那么海巡舰能否专注于搜集各海域的水声水文资料?

      这里,我要提一提加拿大海军。

      加拿大海军很有特色。首先,加拿大的人口少,国力只算是中等偏下(跟德法比),但加拿大的海岸线长,尤其是北极圈地区历来有争议,非争不可,海军力量必不可少。其次,加拿大的资源秉赋好,社会福利佳,海军又是技术兵种,工薪和生活条件不好,就吸引不到足够素质的民间人材。第三,加拿大海军执行NATO的标准,又经常跟英美联合行动,要求“拉得出”“不丢面子”。

      所以,加拿大以一个小国的力道,要维护类似于美俄那么巨大的近海海洋权益,还要随美国(NATO)出远洋维和的“份子工”,水兵的工薪待遇还要好。最后,加拿大海军还维持得很不错,在国民中的口碑很好,专业精干,不像加拿大空军,为了一个叫F-35的名牌包包,给咱主人翁们添了多少的堵。这跟海军一贯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是分不开的,在装备采购上,也是同样。加拿大海军经常有一些比我还要奇思妙想的要求,设想一些概念舰,要求军工企业设计制造,甚至同其他国家联合开发。这些,我们慢慢说。

      中国海军要发展,不但要看着锅里的(美国海军标准),也要夹住碗里的(德,法,加拿大的建军特色)。碗里的,离牙口近。

      • 家园 看四龙归一以后吧

        海警有千吨级舰艇

      • 家园 加拿大海军的丑闻

        基于平衡报道之普世原则,这里把加拿大海军最新一件丑闻,跟大家通报一哈。

        为了在北冰洋表示存在,显得比马英九有LP,加拿大海军计划采购下一代破冰船(Arctic offshore patrol ships),2007年宣布预计总数大概6-8艘,总合同金额31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军的同志们相中了挪威海岸警卫队已经装备的KV Svalbard,打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下一代,俺们加拿大特色的破冰船。加拿大船厂Irving Shipbuilding of Halifax接标,单单图纸设计(不是开造,只是出图纸),开价2.88亿,海军忍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valbard class

        加拿大的南方系们不答应了,查了查,其实Irving是搞不定的,要由丹麦毛子工科男们完成主体设计,Irving作为“施主”,自己负责些子系统,和开“最后的鉴定会”,走完流程,给乙方工程款。Irving厂是神马角色?2011年海军跟他们签了一揽子合同,未来为海军造21艘战舰,总价250亿加元(加元等价于美元)。

        在2002年,挪威采购KV Svalbard(设计+制造),交船价不到1亿美元。“长春国贸”报料说,一般设计费是总价的10%到20%,那就是2000万吧。

        2002太远古了,那么丹麦,在2007年采购了2艘,单价也才1.05亿美元。

        现在,爱尔兰正在建2艘破冰船,单价1.25亿。

        所有这3个合同,总价里都包括设计费。

        这3国的破冰船,跟加拿大这次的“争气船”性能接近,都能破1米厚的“夏季冰”。

        于是舆论大哗,记者质问国防部长时,部长冷冷地说:“他们欧洲银不会数数。”言毕夺过录音笔,扬长而去。(此部长是哈柏总理的第一爱将,当年拥立,有大恩于今上)。

        作为危机公关,Irving争辩说,他们正日夜加班,把这宝贵的2.88亿设计费用在“engineering and detailed 3D electronic modelling.”,我们纳税人严重怀疑他们是不是又转包给了好莱坞的特效工作室了。

        ***********************

        接下来说说我个人的意见。

        哈柏不但为人精明,而且意志坚定,是个狠角色,不可能随便给人骗。我猜过程是这样的:

        这8条船,如果下单给欧洲(芬兰或挪威)船厂,15亿美元可以签下,但后续的维护,就任人宰割了。哈柏政府批判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洋奴思想后,决定自己来。但Irving船厂并不热心,因为手里的军工大单已经够多,这破冰船从前没造过,施工难度大,加拿大人普遍不思进取,于是想出种种托辞,比如要高价聘请欧洲洋专家,要进口洋设备,要出国考察,要改造船坞,等等,总之是漫天要价,最好你受不了图省事了,我就规避风险了,多做多错嘛。

        哈柏小圈子想了又想,不肯受制于人,虽说欧洲银也算是盟友,但盟友盟友,就是梦中的朋友,共同价值观又不能管饭。自己造,虽说要多花一倍的钱,但将来的维护和升级,不假他人,总寿命费用,可能还省点呢。再说,将来要在北冰洋争利,国防实力还是买来的,谁能鸟你?

        于是在原定的4000万设计费(大概是给欧洲人2500万,Irving抽头1500万吧)外,我猜政府一次垫付2.5亿的“技改资金”,给船厂打气,买你一个“豁出去了”。因为虽然政府垫资,船厂没有资金风险了,但破冰船的使用环境十分恶劣,造得不好,将来出事故掉链子,船厂还是得兜着走的,这不,这个项目一直在延期。

        但万恶的民主制度,这预算公开,没法报销,于是只好腆脸撒谎。哈柏和防长马凯,勇于任事,这是为加拿大的国家利益,为百年大计着想。当然,加拿大的船厂拖拖拉拉,笨手笨脚,我们这些当家长的纳税人,也只好没脾气,只盼它不要烂尾就好。加拿大保守党政府要做点事,还得折腰“腐败”船厂,不就是因为加拿大的军工生产能力有限,这是一根独苗,不得不接受船厂的漫天要价吗?这比起来,中国的重工业产能,确实令人扬眉吐气啊。

        以下是我们中国委托芬兰设计,上海制造的下一代破冰科考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考专用破冰船“雪龙”号抵达广州南沙沙仔岛,今天(11月3日)起向公众开放。记者登上“雪龙”号参观,船长王建忠说,此次完成任务明年回航后,“雪龙”号将进行第三次改造,主机由烧重油改装为烧汽油,以满足南极环保新要求。“南极污染均来自人类的活动,对南极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南极大陆进行科考活动时连鞋子上的泥都不能带上去”。

        王建忠还透露,由芬兰设计的新极地科考船计划2014年下水投入使用。新船体积略小、大概容纳90人左右,但破冰能力、科考功能更强。今后新船与“雪龙”号会形成互补,雪龙号以运输为主、新船以科考为主,“我们会组建一支南极考察编队”。

        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载员90人,轻载排水量8000吨,船长约120米,最大船宽22米,吃水8.5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约2万海里,具有较强的前后双向破冰和动力定位能力,配有可同时搭载2架直升机的支持系统。项目按照“中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实施。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介绍,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可在2至3节的速度下连续破冰,其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海冰加0.2米雪。同时,该船将搭载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装备;总面积达到58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700平方米的作业甲板可以充分满足海洋环境、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科学调查的需求。

        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

        本嘉明:中国于7月31日下单,订购首艘破冰船。

        • 家园 似乎中国的新破冰船项目延期了

          外链出处

          2013年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在扩充概念设计方案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逐渐完善,新建极地破冰船项目进入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阶段。

          2011年的报道,可是说2014年新船下水------看来是指下单给芬兰船厂的那艘,而不是上海某船厂预计要承建的国产破冰船。

        • 家园 老本,小心了,随便说加海军的倒霉了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3_12_03_189930.shtml

        • 家园 母猪还是上了树

          Irving 船厂的所有人,Irving家族,是加拿大第三大富豪,军委又这么重视这个民营企业,把加拿大海军未来20年的命运都交给他们了。作为民营企业家,又有国际视野,又有市场意识,那真是先天优质,又红又专,当个候补中委一点问题没有。

          不过其他的问题来了。自从2011年拿下了海军的一揽子合同,船厂就改组了管理层------毕竟这么大的馅饼千年一见,能多榨一个百分点的利润出来,那……

          新管理层野心勃勃地整顿队伍,铁面无私地强化管理,但有许多细节,被工人们视为欺凌。2013年11月27日下午2:30,一名船厂工人被发现在家里自杀身亡。

          死者Peter MacKenzie,58岁,是船厂搭脚手架的工人,已经在船厂工作超过25年,即将退休。据他的同事说,管理层故意刁难他已经有好几个月,这次是借口他搭的脚手架质量太次,罚他停职一个月。据工人转述一个现场工程师的话,其实他搭的脚手架,质量“远超过合格标准”。

          死人的消息传开后,工人们的民怨达到沸点,第二天(周四)早上7:30,数百名船厂工人自发罢工,并来到船厂所在的哈利法克斯市中心“散步”。

          一名罢工工人,29岁的Tyler Stewart,气愤地对媒体说,新管理层一直在刁难老工人,“他们不过是想安安稳稳退休,结果被作践成这样。”

          当地的工会主席,Cliff Pickrem,和全总(全国总工会)赶来的特派员Rick Rose,明白这事儿到底长成“通钢”还是“乌坎”,可就看咱俩了------趁敌对势力还没反应过来,先把母猪赶上树再说。他们一边抨击资方反应迟钝,并代表死者家属同厂方闭门谈判;一边向工人们解释,现在高大上的土豪,都不是匪里匪气的,而是佛里佛气的了,慈悲为怀,对这种突发事件,老板们深感震惊,一定会妥善维稳,同志们还是回去上班吧。

          工人们怒吼“没门儿(No Way)”。不过这个弱弱的愤怒是有保质期的,周五大家就回去上班了。资方对不明真相群众的过激态度,深表理解,很大度地表示绝不秋后算账,不过这一天的旷工,工资照扣。船厂总裁Kevin McCoy莅临表示,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公司认真地自查自纠,但真没有发现任何错误耶。6周前,资方和工会联合现场办公,对欺凌现象提出了“零容忍”,广大职工欢欣鼓舞感激涕零,这都是有官式记录的;对脚手架施工的验收,每天按规定进行,MacKenzie被停职,首先是工作没做好,而且这个判断是以他一贯的表现为依据的,不是一天两天做得好或不好;而且作出处罚决定时,工会代表也在场的,程序正义是没有瑕疵的。

          总裁强调,厂方对MacKenzie的悲剧深表同情,并正在同死者的寡妻洽谈中,总之一切尽在掌控,钱能解决的问题肯定不是问题。周四,同志们的态度是错误的,当然要扣工资。

          工会主席Pickrem赶紧表示,周五大家就全体来上班了,周四的夜班也没有受影响,总的说,同志们政治上合格。工会将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地同厂方合作,进一步完善劳动纪律条款。

          船厂所在的新斯高沙省劳工部长Kelly Regan表示,省委正在密切围观,希望大家早日把丧事办成喜事,这样我被迫下来走一走会比较有安全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周四罢工的工人们,他们把大门口的旗帜都降了半旗,以悼念死者。

          外链出处

          • 家园 我们工地上就有很多东部过来的scaffolder

            船厂敢刁难工人?船厂不留爷,爷去阿尔伯塔!

            现在油砂工地上最缺的就是scaffolder。起码是50刀/H。

            • 家园 58岁等退休金呢

              不是年轻人了,不是那么好腾挪的,家小呢?

              此事我们不能随便下结论,但:一,以自杀来表达,恐怕委屈不小,如果真是偷懒耍滑的主,会不要命吗?二,没有跑去厂里自杀,可见还是老实人。因为是死在家里,厂方在善后谈判中比较有利,况且你一个小户人家,用法制社会的诉讼方法跟船厂长期缠斗,你玩得起吗?加拿大又没有上访这一说。

              我只是告诉大家,不要听国内那些经济学家的,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比如军工,至少是国营为主流,搞几个民营企业,进入作为“鲇鱼”搞搞气氛,逼国营大厂提产增效,是可以的。如果全部卖了,就是这个下场。

              资本的本性如此,唯一的办法,恐怕就是让资本不具备“人性”,就是国营,所有权虚拟化,没有一个具体老板,这样虽然有弊端,但也有好处。

              通宝推:四处乱晃,
              • 家园 东部过来的技工都是公司给买机票的,干两周就飞回去一周

                50多岁的工人比比皆是,连70岁的焊工我都见过。

                其实到处都是阳关道。何必想不开?实在是可惜。

    • 家园 我有不同意见

      巴西因为亚马逊河很多地方是无人区,需要这样的浅水巡逻舰。因为这个舰艇还是直升机的后勤基地。中国西南地区,没有这样的需要啊,直升飞机在国内任何乡镇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做后勤基地。

      说到沿海,海警有很多几百吨的舰艇,牙口没有那么嚣张,就一两门小炮或者大口径机枪。地方海监也有一些千吨级的船艇。是骡子是马,各个口子上的船型不少,这些船艇都要拉出去遛的。要能够搭载直升机的千吨以内的船,双体的怎么样?

    • 家园 很好的文章!

      本大写的很好啊,佩服!

      建议将内河及湖泊的武装巡逻艇,和近海巡逻艇分开,理由很简单,海上无风三尺浪,大口径火炮装艇无法实现精确瞄准射击,失去了精确度,火炮威力大大下降。

      随着中国海警部队的成立,海上出警是需要一些常规的多功能巡逻力量,现在海上巡逻船艇的设计制造,存在很多问题,前几年国内疯狂造船,国内顶尖的设计单位和造船厂对巡逻船艇根本瞧不上眼,因为其既不是政治任务,技术性和经济性也较差,只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厂甚至是修船厂建造。随着海警部队逐渐发展,现有船艇一些问题会很快暴露,这就显现出本大此文的高明,本大的设想起码领先十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