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误读红楼:闫红自序:十年未觉《红楼梦》 -- AleaJactaEst

共:💬51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贾宝玉的爱情观

      《红楼梦》的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是非常重要的一回,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贾宝玉感情的分水岭,使他的感情从“与生俱来的一段痴病”变成了有过生命体验与深刻思考的选择。至此,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小儿女的怄气斗嘴一下子上升到生命的相互欣赏与依恋。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出色的女子,不少都和贾宝玉毫无感情纠葛,但是她们都是贾宝玉喜欢的女子,牵动了贾宝玉对于生活的柔情,可见这并非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书。我觉得《红楼梦》真正想表述的是对于生命的感慨,对于生命之美之虚幻的感慨。

        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在温香软玉的包裹中,他又依恋又彷徨,因依恋而更彷徨,因彷徨而更依恋,他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必然消逝。知道这世上种种最后都必然成空,所以当命运使你身陷幸福,其实就是将你陷入没顶,在它釜底抽薪之际,要怎样的灵魂才能承受?

        一开始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在女孩子里混,混一天算一天,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甄宝玉挨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他觉着这名字便抵得过痛。他以此皮肉之苦以此化解,贾宝玉则以此抵御人生的大悲伤,只要能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他就能忘记时光的流逝,死亡的逼近,他的梦想是让死亡成为一个不速之客,拜访他的那一瞬,他依然身处于女子们的温柔馥郁之中,他还发狠说,那一刻之后就让他彻底消失吧,化成飞灰――飞灰还不好,还有形有迹、有知有识,不如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也就散了。

        对于生命的大孤独,贾宝玉是生而知之,他第一个对策是靠女孩子的好来忘却,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团结在自己身边。有一回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怎么也得把她弄到园子里才好,被袭人一通抢白之后,虽然绝了向外发展的念头,在园子内部,却依然是“看每一朵花开,看每一个女孩”,四处讨好,样样操心,不但落下“无事忙”的名声,还让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还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他的第一策略就此山穷水尽。

        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管我们怎么为贾宝玉辩护,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策略里仍有几份富家公子的任性,不懂得生命与生命是相互成全的,是付出与收获相辅相成的,一对一时才能够倾注全力,得到一个最饱满的结果。

        贾宝玉的“博爱”精神是佛家所说的“所指”,非得血淋淋地砍掉了,才能得到“能指”,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过于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在贾宝玉犯下一系列错误之后,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感情范本,只是重要的事件多半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当贾宝玉因与金钏逗趣反落得没趣的那个下午,当他隔着花荫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一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谜底在数日后揭晓,这中间贾宝玉已经首先被他老爹饱揍一顿,只是政老爹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发生什么作用,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悟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纯粹的事物。

        然而挨了一顿打之后贾宝玉的心情怎么着也不会好,百无聊赖中就想去听一出《牡丹亭》还就想听龄官的,可是就有不买帐的,龄官不但声称“嗓子哑了”,不肯唱,还站起来躲避,贾宝玉从来没被人这样厌弃过,他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愿意拿感情来葬自己,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他又难堪又诧异,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两段迷惑是一个谜底,而这个谜底是如此动人,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爱上了贾府里的公子,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划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她是一个戏子,是爱情使她勇敢,别扭着,使着小性子,可那都是爱而不能得的焦躁与不安,因为她想用眼泪葬的那个人不能给她这个资格,这样强烈的感情,怎能不使贾宝玉相形见绌?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一辈子,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陪着你,更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用眼泪葬你,只能够期待一个生命来与你的生命对照,“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要有一双眼睛看到过你的灵魂你的人生,即便终有一天灰飞烟灭,你的这一生也就真实地存在过了。

        这双眼睛属于林黛玉,鲁迅说《红楼梦》,华林之中,遍布悲凉之气,呼吸感知于其间者,惟有宝玉一人。在我看来,却不尽如此,可以这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不是缘定三生,不是木石前盟,这些不过是作者的修辞,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对于生命之美的共同感知与不舍上的的,他们不关心尘世的经济学问,仕途前程,他们永远直接地逼向生命的本真,去为所有美好的生命扼腕可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当这些句子一字不落地吹进林黛玉耳中时,她心醉神痴,眼中落泪,她的灵魂不期然与贾宝玉的灵魂到了一处,而等到她随口念出那首葬花吟,感慨生命的奢华与残忍时,竟能让贾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在山坡上,他们这一刻的相通,不只是一对恋人的相通,而是两个有着共同的生命哲学的人的相通,这其实是宝黛爱情的真正主旋律。

        《红楼梦》写到这里,已经到了高潮,但是两个人还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共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算心神相通又如何?他们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茫然之中,他们总是说错话,做错事,他们必须等待命运给他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

        于是故事就走到了梨香院,当贾宝玉终于明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知道一个人只有一份眼泪时,他的生命哲学走到了第二步, 他认定了林黛玉。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大观园里一片祥和之气,林黛玉似乎也与他心有灵犀,也不跟他怄气了,也不吃薛宝钗的醋了,甚至还“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和薛宝钗情同手足不说,连薛宝琴也视做亲姊妹,哭哭啼啼恩恩怨怨全没有了,他们剩下的是赏雪吟梅,联诗作对,是群芳夜宴,兴尽而欢,知人生苦短而及时行乐,虽然其中也有抄检大观园这样的不和谐音,但是都不是他们主观上造成的,他们无暇旁顾,一心享受着美好人生。

        只是,这样的享受与了悟中隐藏着巨大的不真实,他们没有经历过真实的痛苦,困惑与了悟皆建立在优越的生活上,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假象?林黛玉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那是她过于敏感,事实上,贾府上下,谁敢拿她怎么着呢?就是王熙凤也得让她三分。所以老有人觉得林黛玉和贾宝玉无病呻吟,虽说一个天才总能比别人感受到更多,可是假如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拥有更为真实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哲学决不是这样,一宗容易变更的哲学肯定不是成熟的哲学,于是《红楼梦》继续朝下发展。

        我们看不到曹雪芹的后四十回,而高鹗的后四十回又是如此可笑,他一点也不希望贾宝玉成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诗人哲学家,他像贾宝玉的爸爸那样给他包办了一个最美好的前程。先是中举,再成高僧,还不忘留个遗腹子来续烟火,可谓想得周到。可是我们要这样一个贾宝玉又有什么意思呢?他优越得让我们摸不着头脑。

        真正的贾宝玉到哪里去了呢?曹雪芹究竟有没有写出后四十回呢?谁也不知道。但是撇开这个难以确信的存在,我们一样可以找到贾宝玉,他在第一回里就已经出现,他说他现在已经一无所有。对于贾宝玉来说,生命是个不断被剥夺的过程,首先告诉他不可以成为一个任性的孩子,索要不属于你的一份,接着又把他以为属于他的一份也拿走,真正给了他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当他穷困潦倒,痛失至亲,瓦灶绳床、举家食粥,真实的苦楚和虚幻的孤独交缠在一起,这时他又依靠什么来排遣?

        所有心灵的武器都被缴了械,只能去依靠心灵的力度,用《霸王别姬》里那个老头的话说,就是得“自个成全自个”,也就是说,自个赋予人生一种意义,回顾时便毫无惶惑之感。

        就是曹雪芹写作的原因,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已成春梦了无痕,当挚爱也成心事终虚化,他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是记载下这一切,当生命以文字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谁能说,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谁能说我和我爱的生命都如烟花般转瞬即逝?

        好像是贝多芬说过,我真害怕自己配不上所经历的苦难,应该说,曹雪芹或者贾宝玉不曾辜负他无论在心灵上还是肉体上所有的游历,随着他写作的深入,随着他新的生存使命的越来越坚定,他会发现,没有人再能从他这儿剥夺什么了,他甚至要感激上天,将所有的假象层层剥离,就是要慢慢给他一个真理,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贾宝玉未必就会去当和尚,他在空门之外已经了悟,而且在空门之外更能够了悟,他又何必追求这样一种形式呢?

    • 家园 红芸之恋――两个职场精英的风云际会

      王蒙认为芳官所以得宠,在于她有真才实貌,怡红院这地方原本是针插不进,小红才给贾宝玉倒杯茶,马上引起晴雯一干人等的猜忌盘问,而芳官初来乍到,就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不是凭借真才实貌又是什么?

        王蒙的大多看法我都心悦诚服,只这一点上暂且置疑,芳官与小红的不同遭遇,原因不在芳官而在小红,小红和怡红院不是一个游戏规则,跟大观园也不是,大观园里出去的人,全都哭着喊着不肯走,只有她,是兴高采烈如鱼得水地“攀高枝”去了,她的风格,原本就与这里格格不入。

        按说小红也是有根基的人,爹娘都是荣国府有头有脸的管家,即使不能在宝玉面前得宠,起码不该在晴雯等面前受气,看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小红她娘林之孝家的跑去教训贾宝玉那一番话,是多么体面威风。虽说贾家规矩尊老爱幼,上年纪的奴才说得年轻主子,其他事上未必管得到,可林之孝家的是在王夫人乃至贾母面前说得上话的人,要是像王善保家的那样递几句晴雯秋纹的坏话,这俩丫头也吃不了兜着走。或者林之孝家的不是这般多事的人?看柳家五儿被诬陷那一段,她似乎也不特别省事,真想捏晴雯等人一个错,未必就找不出来。晴雯她们对她的忌惮多少应在她女儿小红身上体现。

        偏偏就不是这样。所以我有点怀疑小红的背景是后来加上的,使小红的性情有所出处。贾府里管家的大爷娘子,非等闲人物,他们生出的女儿,自然是晓利害,求上进,懂得三六五等的。

        大观园里,小红是最有心眼的一个,薛宝钗评价她“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袭人虽然做了王夫人的间谍,但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她虽然也想挣上个姨娘,却只是模糊的梦想,没有清晰的筹划,也无明确的勾引,她的策略不过是殷勤服侍加上靠天吃饭;晴雯倒是脑子活,喜欢抓尖占强,但全用在不中用的地方了,或吃袭人的干醋,或与宝玉怄气,或是把小丫头打骂一通,但图一时之快,没有长远打算。剩下的一干人等,更是懵懵懂懂,就是有点勾引宝玉的意思,全是小儿女情态,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只有小红,胸怀大志,纵然命运不济,未入宝玉眼中,也不肯认命服输,千方百计在宝玉面前卖弄。某日正逢贾宝玉口渴而房中无人,小红陡然现身,把宝玉吓了一跳,那当然,他在明处,小红在暗处,这丫头不知窥视守侯了多久才得这个机会。

        然而,这机缘稍纵即逝且没有下文,反倒引起大丫鬟们的警惕,被秋纹碧痕骂了一顿,白惹了一身晦气。也怪不得秋纹她们,就是单位里有这么个时刻注意领导的同事,想不烦她也难。

        小红的爱情就是在这最不得意的时候开始的,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宝玉这边断了线,那边却被另一个姓贾的小爷看上了。

        这小爷不比那小爷,凤姐说了,朝廷还有三门穷亲戚呢,廊下二爷贾芸就是荣国府的穷亲戚。还不是一般的穷,想拿十几两银子买香料贿赂王熙凤都没有,不得已跑到舅舅家赊借,结果空手而归,还是一个泼皮邻居倪二突然仗义,借了他银子才得事成。

        这倪二是个放高利贷的,这次却不要贾芸的利钱,固然是因他“尚义侠”,但这义侠也是有所针对的,必然看好了贾芸,才断然下注。首先贾芸聪明,属于那种敲敲脑壳脚底板都会响的人,急待用钱之际,听得倪儿肯借,都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而是在脑子里过了几个遍,充分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决定;其次贾芸颇有志向,困窘中也不随便向人伸手,如他自己所说,也没死皮赖脸每日家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更没有破罐子破摔地四处借高利贷,才在倪二这里取得信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第三,贾芸毕竟有贾家背景,只是暂时没有生效,一旦得其所用,必产生极大效益。

        凭借了倪二的帮助,贾芸进府打点,凭着他的乖巧和一点送到王熙凤心坎上的礼物,讨得了王熙凤的欢心,按说王熙凤随手就能送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该看不上这点东西,但送刘姥姥的银子是讨了王夫人示下的,可以从公里出,这点东西,入的是王熙凤自己的账。

        扯远了,回头再说贾芸,他虽然初战告捷,心里并无把握,见到荣国府里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外来者的认低伏小和处处留心,这使他留心到小红,但真正吸引他的,则是这丫头说话的简便俏丽,这都是实用技能。贾芸不是贾宝玉,会爱林黛玉这种美人灯,他最适宜的对象应该是小红这种健康、聪明、有心眼、会算计的好帮手,羽毛相似的鸟总会飞到一起,贾芸以他的聪明,对小红的聪明有了个大略衡量。

        贾芸求得了栽花种树的活,这是他的第一桶金,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贾芸并未完全满足,一方面他也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另一方面他愿意和荣国府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未必完全出于现实,只是一个隐约的准备。一条不知道如何遗失的手帕拉近了他和小红的距离,虽然小红只是个丫鬟,但贾芸这种有头脑的人从不好高骛远。

        而小红失意于贾宝玉之后,也要再寻下家,她当然不会如司棋为情所误,爱上同一个阶级的表弟,正经的爷们又攀不上,这种时候,潜力股贾芸就成了她的最好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那么清晰,而是以爱情的方式呈现,一样会有日思夜想,梦萦魂牵,如同一切恋爱中的少女。可是天知道,人多么善于包装感情,有一分会包装成十分,有十分就能包装成传奇,女下属会爱上男上司,灰姑娘会爱上白马王子,貌似动人的爱情下面,其实有着不自觉的现实权衡,金钱、权力乃至共同利益都会成为催化剂,只要他(她)想让自己爱,总能爱得上。想想看,若是贾宝玉对她略有表达,也一定会惹起同样的相思。

        于是,贾芸和小红,两个聪明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传情达意了。

        这时小红自己的事业也有了新的局面,王熙凤想找个丫鬟传句话,远远地在山坡上一招手,她忙丢下众人就跑过来了――这“众人”是干什么吃的?要么是愚钝,要么是胆怯,反正只有小红敢于上前,并且凭着爽利口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王熙凤问她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她回答得也好: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高眼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了。这话既不显得猴急,又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还捎带恭维了王熙凤,成功实现跳槽。

        小红的眼色、口才与胆识在大观园是屠龙术乃至令人厌憎之物,到了凤姐那里就能派上用场了。一个是风花雪月,一个是现实人生,大观园只是小红人生中的一个过渡,当她来到凤姐身边,她的日子终于来临。

        接下来俩人都成了群众演员,不过毫无疑问,都变得重要起来了。小红跻身于平儿、丰儿之列,常常随同凤姐出场,在后来的文字里看到小红的名字常常宛尔,好像是一个故人高升了似的。

        小红和贾芸的故事有没有朝下延续?假如能够延续,小红作为凤姐的身边人,一定会帮贾芸很多忙,这对恋人,遂成一对利益共同体,而利益,那可是比爱情更紧密的凝结剂。

        如果放到现在,俩人都是职场精英,都出身底层,但胸怀大志,擅长寻找机会,注重投资,小红更是认准现实、勇于跳槽,感情上她从贾宝玉到贾芸,事业上从贾宝玉到王熙凤,无论从哪一点,她都是怡红院的另类。

    • 家园 薛姨妈的慈母情怀

       鲁迅先生将《红楼梦》定位为“人情小说”,我觉得这个名称特别好,它不是历史,也不是传奇,不过是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人情世故,或隐或现的感情,或明或暗的冲突,都该以平常心去想,推己及人,以现有的生活经验而不是书本经验去揣摩,方可得出较近真实的认识。

        所以不大爱看关于《红楼梦》的考据文章,“排满说”等等固然骇人听闻,就是网上的某些推理立论在我看来也有些走火入魔。比如曾见人说,木石前盟所以成空,是因为贾母的作梗,这个老太太安排贾琏吞没了林黛玉的财产之后,又将黑手伸向了她的感情世界,致使劳燕分飞,一场知音成绝响。言者说得煞有介事,听起来却也无甚破绽,只是,若是这样,一部红楼岂不成了放大的“拍案惊奇”,一惊一乍的情节,怎能堪称“不朽”二字?所谓“不朽”者,总是平淡而渐近真实的。

        关于宝钗亦是如此,看了太多文章,把宝钗视为宝玉黛玉之间的第三者,要夺取宝二奶奶的“宝座”,不惜陷害黛玉,乘人之危,若是曹公原意果真如此,岂不是自打嘴巴,他开卷第一篇就批评才子佳人戏的套路,除了“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之外,还要“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他如此憎恶这种老套,怎么肯亲自操练一把?

        宝钗被诬倒也罢了,还连累到了薛姨妈的头上,薛姨妈开玩笑说要把宝玉说给黛玉,被攻击为母女俩一道拿黛玉开涮;她住在潇湘馆照顾黛玉起居,则被视为王夫人控制大观园的策略;最离奇的是,有人甚至怀疑芳官、四儿等遭殃,薛姨妈也脱不了告密之嫌,因为她们闹得最欢实之时,就是薛姨妈居住在大观园之际嘛。

        瓜田李下,原是容易招惹是非,可是薛姨妈招来这身晦气,真是比窦娥还冤,无心的一举一动,都被认为大有深意乃至恶意,有这种眼光的人,绝对不能进入司法系统,否则像这么进行有罪推断,不知会酿成多少冤案。

        《红楼梦》里的长辈们,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薛姨妈,王夫人矜持且不容易对人生出好感,除了宝玉,从不见她对其他的孩子流露感情,她也询问黛玉的身体状况,那口气却是例行公事,唯一一次显得有感情的是在迎春误嫁中山狼之后,回娘家哭诉时,她陪着掉了几滴泪,算是尽了婶子的本分。大多数情况下,她的态度都是不远不近,不冷不热,若她是我的亲戚,我一定会害怕她,而且努力与她保持距离。

        贾母热络、温暖,但是降温也快,哪怕最开心的时候,你也要在心中保持警惕,也许她突然就会抹下脸来,露出当权者的威严与冷漠。和贾母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察言观色,见好就收,最好能在高潮时刻戛然而止,否则老祖宗嘴里不说,心里会暗自厌烦你怎么这么没眼色。

        邢夫人,拉倒吧,我估计没有谁愿意有这么个长辈的,其他的如贾政贾赦之流更不必说,离得越远越好。

        贾家的长辈都和我们印象中的长辈不大一样,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更像上司,手里有很多资源,根据个人好恶分配给子孙,子孙每日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是承欢膝前,这本是人伦情感,在贾家,更像一种制度。

        惟一有人情味的长辈就是薛姨妈,她不算聪明,还有些俗,从给丫鬟起名字就可见一斑。贾母的丫鬟叫珍珠、琥珀,王夫人的叫金钏玉钏,偏薛姨妈的丫鬟叫同喜、同贵。她还有点小气、罗嗦,香菱和小丫头斗草,嬉戏中被推到水边,弄脏了石榴裙,这料子特别不经染,宝玉替她担心,说“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着,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蹋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但正因如此,反显得亲切,我们似乎都有这样的姨妈,唠叨、小气的同时,亦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慈祥。

        宝玉去看宝钗,薛姨妈留他吃饭,把自己糟的鹅掌鸭信取了与他尝,宝玉提出这个要就酒才好,薛姨妈立即令人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出来制止,薛姨妈笑骂她“老货”,说若是老太太问,有我呢。李嬷嬷还是不放心,又祭出老爷在家的大旗,听得宝玉大不自在,薛姨妈依然站在宝玉一边,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有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我睡吧”。

        有她这样惯孩子的,薛蟠怎么会不长成那样一个呆霸王?

        她不只对宝玉如此,和黛玉住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汤汤水水的照顾得也精心,感动得黛玉跟宝钗一道喊她“妈”。敏感如黛玉,一个眼神便能判断真伪,决不可能被一份伪善的柔情糊弄过去,什么都能掺假,母爱却是难以掺假的。

        如果这还不足为信,还说明薛姨妈演技太高,面对小丫头们,她老人家应该显示出真面目了吧。第四十七回,贾母因贾赦要娶鸳鸯而生了气,薛姨妈等怕碍着邢夫人的脸面,退了出去,过了一会,贾母情绪转好,叫小丫鬟请薛姨妈过来打牌,薛姨妈不愿意去,说你就说我已经睡了。那小丫鬟撒起娇来,道:“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我们老太太生气呢,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只当疼我们吧,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薛姨妈回答得也亲切:“小鬼头儿,你怕些什么?不过骂几句完了”。这一对一答,好不家常,无论是王夫人、邢夫人乃至贾母,都决计不能用这种口气和小丫鬟说话的,薛姨妈的慈母柔肠无处不在。

        她虽然惯孩子,却也还是有几分清醒冷静,知道儿子到底是个什么货色,没把好女孩儿邢岫烟说给薛蟠,真是善莫大焉,否则邢夫人与岫烟父母决不会不同意,在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岫烟这辈子就完了。

        薛姨妈是一个可爱的长辈,却不能算合格的母亲,《红楼梦》里,就没有合格的父母。贾母对于喜欢的子孙是溺爱,对于没感觉的子孙则懒得搭理;邢夫人只自顾己的利益;王夫人管孩子,管得不在点子上;贾赦贾珍给孩子做胡闹的榜样;贾政亦不可取,管教的方式粗暴简单,又打又骂,一旦遇阻,比如被贾母威胁痛斥,就干脆不管不问,任他放羊去了。

        冷子兴分析贾家败落问题,认为最要命的一点是: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儿孙们却一代不如一代了。就凭贾家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可能再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标准的栋梁之材呢?

    • 家园 论贾氏企业的薪酬与机遇

      红楼梦》里主子惩罚奴才最狠的一招就是撵她出去,哪怕烈如晴雯,一听宝玉要撵她,也即刻泪如雨下,声称宁可一头撞死也不出这个门。王夫人所以被人诟病,正因为她整顿风纪,把一些丫鬟撵出门去。

        所谓撵出去也就是放还回家,终止地主阶级对她们的剥削,还她们自由,这样的大好事,为何竟成丫鬟们的命门所在?

        设身处地地想,对于这些丫鬟,荣国府大概更像一个单位,且是个好单位,一旦出去,等于砸了金饭碗。那么贾氏企业究竟哪点吸引人呢?如今择业,好单位标准无非两项,一是待遇,二是机遇,考察贾氏企业,也可从这两点入手。

        1、贾氏企业的工资与福利

        贾府里的丫鬟薪酬标准不一,大丫鬟如袭人金钏等,每月月钱为一两银子,后来袭人升迁为准姨娘,加薪到每月二两银子,贾家小姐每月零花钱也才二两,也就是说,袭人单纯地做丫鬟,抛去吃用,月收入等于小姐们的一半,算是高薪一族。且袭人也说了,吃的,用的,都和主子们一样,现在最好的企业也不过是从电冰箱发到卫生纸,还没有全包的,这些小丫鬟,也能做到“工资基本不动”。

        当然,和某些企业一样,贾氏企业的工资偶尔也不能按时发放,凤姐深谙以钱生钱之道,常在外面放高利贷,投资一时半会收不回来,难免要拖欠员工工资。但这白条绝对会兑现,凤姐上面还有监督机制,赵姨娘等不就一状告到了王夫人那里,使王夫人亲自过问,就差没一个决不能拖欠员工工资的批条了。

        单凭工资有保障,还不能称之为效益好,贾氏企业不但有年终奖,临时加班补贴――比如宝玉生病那回,凡伺候他的后来都按级别得了赏钱,还常有意想不到的赏赐,宝玉孝心一动,给贾母王夫人送了两枝桂花,派去执行任务的秋纹马上就被王夫人赏了两件衣服,而佳蕙替宝玉给黛玉送个茶叶,也就得了不知道准确数目的两把钱。还有宝玉生病,这都是有文字记载的,更有没有写上的各类赏赐,所以在贾府,略略有点头脸的丫鬟都收入不菲。

        据说宝洁公司为了打造公司形象,员工出差决不住五星级以下的酒店,呵呵,贾氏企业早有这种形象意识啦。袭人回趟家,先要给凤姐打量一下,看到她的外套和包裹皮不够华丽,赶紧找了自己的衣服包裹皮给她换上,还叮嘱她,回去不要用外面的被褥,会派人给她送去。

        虽说袭人不是普通蓝领,而是在干部考察期内,但贾氏企业的品牌意识确实令员工受惠,尽管都是服务业,空姐就是比一般的服务员有优越感,所以贾氏企业的员工常常也充满着自豪感。凤姐不就动不动说,我们家的丫鬟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2、贾氏企业的机会种种

        《嫁个有钱人》里面的郑秀文,专门在有钱人出没的地方的徘徊,据说有些美女上厂长经理班,也是为了奔着里面的有钱人去的,多少年前,袭人就懂得,要想成功,首先得跟已经成功的人在一起。她家家境好转之后,她妈要为她赎身,袭人哭得两眼如桃,心里一定埋怨,你这个老糊涂啊,贾府里虽然不是遍地黄金,却遍地机遇啊。

        她开始对于机遇的想法很简单,也就是努力工作,求得升迁。袭人干得挺不错,很快就从贾母处下派到宝玉屋里,成为丫鬟的小头目。但这么干到死也还是蓝领一族,且连小红都懂得,千里搭长蓬,没有不散的宴席,再怎么殷勤,也就是多赏几两陪嫁银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贾府中,转干机会并不多,像鸳鸯平儿那么能干,也只是拓展一点发号施令的空间。想从奴才变成主子是不可能的,变成半个主子倒是有可能,像汪处厚对方鸿渐所说的那样,助教升教授不易,助教升副教授则如丫头通房那么简单。丫鬟们转干的最好机会,莫过于走姨娘路线。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走得成这条路,贾母心中的人选是晴雯,但宝玉初试云雨情时,身边的是袭人而不是晴雯,她就先占了天时,至于地利,都是宝玉房里人,她跟晴雯平分秋色,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人和,袭人抱紧王夫人这棵大树,成功地力克强敌,站住脚跟,进入考察期。

        那时坊间还没有职场兵法这类读物,有心人小红惟有拷贝袭人的成功案例,她没有袭人的好机遇,只落得邯郸学步,徒增笑耳。但小红到底是聪明人,一线人物攀不上,她将目光投向梯队,投资贾芸,不知后面他们的故事将如何演绎,但放到现在,小红的胆识和灵活性,也可成为职场精英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撇开姨娘路线,别创一种走法,比如赖嫫嫫,出现时已经另立门户,不但有一座带花园的屋舍,孙子还当上了州县官儿。她训诫孙子,那些根正苗红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却成了一方父母官。她的发迹,基本上仗了贾府的力量,等于在贾氏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自己出去开了个小公司。她的路数,非常值得鸳鸯借鉴,既然绝了姨娘这条路,凭借贾母对她的信任,足以为自己的将来做一番打算。可惜这个丫鬟心太实,不知道后来落到何等结局。

        如此诸多的好处,不但使丫鬟们对贾府恋恋不舍,为省亲买来的小戏子,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也大多不肯恢复自由之身,主动留下来加入丫鬟阵营。而那些被撵出去的丫鬟,也无不寻死觅活,如同失业下岗,且无再就业的机会。如今用人单位只要35岁以下的,而这些丫鬟们就业的黄金年龄则在十一、二左右,再大点就要面临嫁人、生子等问题,主子们可不愿意烦这个神,又不能搞一刀切不招女生,只好将年龄前推。若是从珠子变成鱼眼睛之后再出来工作,就会沦落为宋妈那样的老婆子,从优雅的前台小姐变成灰扑扑的勤杂工,资历机会俱不如人,这辈子可不就作废了。

    • 家园 袭人――准姨娘是这样炼成的

      当年做娱记的时候,有幸聆听到成龙传授成功之道,确切地说,是他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对于曾经的渺小、卑微与谦恭的回顾,痛说革命家史的同时,成龙大哥总将一句歌词挂在嘴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他的成功显而易见,便显得感慨颇深且倾心吐胆,令我等十分艳羡。

        后来偶有小的收获,心头不由得冒出这句话来,随即自嘲地笑,因那成功太小,配不上这等感慨,反有捉襟见肘的惨淡。但我自己确知,同样是来之不易的,在自己的命运中挣扎着,想要抓住细微的一点一点,并为此拼尽全力,那奋争的过程,一样的惊心动魄,不过因目标过于寒微乃至委琐,将一股英雄气,解构成了油腻食物过期的哈喇气。

        袭人的奋斗史正是如此。除去鸳鸯这种“素习可恶”的,似乎普通丫鬟的理想不过就是成为姨娘,小红就是欲做姨娘而不得,另辟蹊径将自己打造成职场精英,袭人较小红老成而低调,她的理想却也不出这个套路。第三十一回,宝玉误踢了袭人,半夜袭人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吐了一口血时,“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袭人担心的不是生命,而是“废人”,究竟是怎样的废人呢?结合“争荣夸耀”四字看就比较明了,不过是当上个姨娘,生个一男半女吧,废人该是指不能生育,从“素日想着”四字可以看出,她琢磨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然,这种梦想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袭人不像小红,是个天生的野心家,她只是个比较要强的女子,生出这等梦想,是因为有了适宜的土壤、温度与水,被各种机缘因果推动所致。

        一开始袭人的上进之路是小心伏侍主子,所以“她伺候贾母时,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伺候宝玉时,眼中就有一个宝玉”, 也许伏侍得好了,以得一个较好的结果,至于这结果是什么,年少的她未必具体想过,反正小心殷勤总不会错的。

        命运出现转机是在第六回,宝玉从艳梦中醒来,正好袭人在身边,发现了他裤子上的BUG,宝玉跟她细说来龙去脉时不由情动,强袭人领警幻所训之事。看上去是机缘巧合,但是,辩证法说了,一切的偶然都有它的必然性,这种事情落到袭人的头上,并不仅仅因为她赶对了时辰,且看曹公原文:袭人伸手为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得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涨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察觉一半了,不觉也羞得红涨了脸,不敢再问。依旧理好衣裳,遂至贾母处来,胡乱吃毕了饭,过这边来。

        胡乱两字用得好,足以说明袭人的心慌意乱,何以心慌意乱,小妮子春心动矣。然后又拿了衣服来给宝玉换上,宝玉央求她不要告诉别人,换做其他女孩子,一定也跟着大为窘迫,袭人却在这里露出了她不加掩饰的好奇心,刨根问底,要知道怎么回事,宝玉便详说梦中之事,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得袭人掩面而笑。

        亏得宝玉说得出口,也亏得袭人笑得出来,虽然青春期里对于男女之事有朦胧的好奇,可是这样生猛的细节,寻常女子猝然间也难以面对吧。接着宝玉更“强袭人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从后文看得出,贾母心目中的人选其实是晴雯,不过是袭人自个愿意,找出这么个理由来。曹公将这一段写得平淡,写得顺理成章,只一句“幸得无人看见”了事,事实上,这于宝玉袭人二人的生命史,都算得一件不小的事情。

        元春省亲之前的宝玉,像是处于第二性特征发育期,有一种无可如何的兴奋。又是做艳梦,又是搞同性恋――他抓住秦钟和智能时,笑称睡下再和秦钟算账,那到底是笔什么账,作者写得非常暧昧;在路上看到一个叫“二丫头”的女孩,他也轻狂地以目送情,这个时候的他,侧重于性而不是情,他需要的是女子的肉而不是灵,袭人算是应运而生。

        袭人出现是年龄最多十三四岁,却有一种小母亲式的成熟,不像晴雯等,还是撒娇任性的小丫头,袭人从她出现起,就像一个女人了,传递到宝玉的大脑里,变成了性的信号,成为一种吸引。俩人遂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苟合之后,一个男人大约是急急穿好衣服,想要脱身,对于“初试”的宝玉,则成为一种依恋加习惯,从此待她与别个不同。他的那些“化灰化烟”的荒唐话总是说给她听;袭人回家过年,宝玉就带上茗烟去看她;母亲生病,她告假回家,宝玉便房中灯下,闷闷不乐地惦记;当晴雯攻击袭人时,宝玉居然要立即回太太,将晴雯撵出怡红院;甚至于他怀疑到是袭人弄了手脚,导致晴雯等的被逐之后,还想,这辈子能相守到头的人,也就是黛玉和袭人吧。

        这种依恋助长了袭人的野心,使她有勇气想像未来,所以过年时宝玉去她家,她兴头成那样,那种场景比较接近她的想像,她让家里人看到未来荣耀的雏形,当晴雯们还在撒娇任性打闹找乐子时,袭人已经在心底临摹姨娘的辉煌了。

        但是,只收伏了宝玉的心是没有用的,宝玉不能够许她一个未来,他的姨娘,还要上面来定,所谓上面,无非两人,一是贾母,二是王夫人,前面已经说过,贾母心中的人选是晴雯,而王夫人,更是不会轻易对谁有好感的人,袭人的前程,始终悬而未决。

        文中未说袭人如何焦灼,那是小红的表现,但宝玉被打,王夫人叫宝玉屋里的人过去问话,袭人想了想,决定自个过去,可见她非常注意接近领导。只是王夫人对于她的到来很不以为然,说,你又丢下他来了,谁伏侍他呢?经袭人解释之后,拿出两小瓶清露让她带给宝玉,袭人答应了,正要走时,被王夫人唤住了,问她有没有听说贾环说了宝玉什么坏话,袭人只说不知道,她深知没有一个领导会喜欢是非太多的人,王夫人也许当场给予肯定,过后只会反感,就算认定是贾环告密也不能拿他怎么样,知道了也只是白白烦恼。

        在这个问题上,袭人采取的是无为,但她的无为是为了有所为,紧接着,她在更本质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宝玉原该老爷教训两顿。

        此言一出,是一场小小的冒险,若是王夫人疼儿心切,可能很不悦,但是,若说到王夫人心里去,就能赢个大满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袭人的心机,绝对不会贸然下注,多次接触中,她对于王夫人的性情必有所理了解,知道皮肉之苦与宝玉的名誉相比较,王夫人更重视后者。

        很难说袭人就是虚伪,像荣国府这样的豪门之家,有着很奇怪的道德观,丫头小厮谈谈恋爱,就是大逆不道,糟老头子贾赦打鸳鸯的主意,居然还托他老婆去说媒,好像很能摆上桌面似的,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同样,他们可以早早地在宝玉房里放两个人,解决他青春期的性需求,但是决不允许他私自和丫鬟们眉来眼去、目挑神迷。自说自话也好,自作多情也好,袭人已把自己当成贾母给了宝玉的人,偶尔偷欢也不为逾礼,宝玉和姐妹丫鬟们的厮磨,倒有出轨的可能。这种想法正好与贾家的传统契合,袭人和王夫人各自从自己的目的出发,却最终走到了一起。

        果然,她的话引起了王夫人极大的反应,在对于宝玉的教育问题上,王夫人与袭人堪称知音,俩人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双双流出真诚的眼泪,这一刻的风云际会,简直有过电的感觉。

        王夫人对袭人承诺:我就把他交给你了,我自然不辜负你。她们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上下属关系有时很像谈恋爱,一个想培养嫡系,一个想寻求靠山,只待一个机缘,便能形成强有力的凝结,袭人和王夫人都等到了这个机缘,谋划成了一场伟大的合作。

        以情以性始,以礼数终,袭人走的好像是洗钱的路数,从此她再不是那个不清不白的丫头,变成了一个准姨娘,薪水加到每月二两银子,享受残羹冷炙及旧衣服的福利待遇,如此种种就像一个个钉子,将袭人的姨娘身份逐渐夯实。

        她的思维角度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想的是怎样做姨娘,现在想的则是,如何做好姨娘。她的任务主要是劝谏宝玉走正道,别弄那些莫名其妙的勾当,她需要负责的上级是王夫人而不是宝玉,她要按照王夫人而不是宝玉的想法要求自己。她不再与宝玉同房,她已无须以性的吸引确立自己的位置,对于宝玉的疏远,是退一步进两步,更快更顺当地靠近姨娘的位置。

        过了明路之后,她对宝玉,由儿女私情变成了强烈的责任心,宝玉成了一件产品,由王夫人和她共同经营,她们的共同目标是,让宝玉顺利地长大。防碍这种顺利的,首当其冲要数那些女孩子们,袭人与王夫人一样,看出了她们潜在的危险,结合各自身份地位,她们有了默契的分工,袭人负责劝谏监督,王夫人则负责镇压与剪除。

        那个四儿,说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夫妻,确实大逆不道,那个芳官,才来几天便飞扬跋扈,挑唆宝玉把柳五儿弄进房里,也不是个本分人,她们给怡红院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站在袭人的角度上,她的确是难以接受这两个女孩子,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向王夫人汇报也未尝不可――虽然书中没说准就是她汇报的,可是宝玉的两次逼问都切中要害,她的辩解则有虚与委蛇之嫌。

        她最不能被人原谅的,是陷害晴雯,可是,这一罪名能否确立?首先将晴雯带入灾难的是王善保家的,这个老虔婆,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想把台上风光体面的人拉下马,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和晴雯隔着十万八千里,未必打过几次交道,就因为看她不顺眼,可能还因为自己外孙女的不得意,伺机暗算晴雯。

        正赶上王夫人的整风运动,“运动”是生活的非常态,倡导者脱离了正常生活中对于“祥和安宁稳定”的诉求,千方百计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无中生有,上线上纲,将细枝末节弄成大是大非,王善保家的汇报正符合“运动”的需求。王夫人马上重用了这个嗅觉敏感的战将,把一向深负重任的凤姐都搁到一边,作为辅助其实是摆设。凤姐虽不赞成王夫人的举动却也只好违心从事,不是惧怕王夫人的威严,而是被“运动”的大潮裹卷着,就算她不在乎人家说她不尊重姑妈,怎敢担当起抵制大观园整顿风纪的罪名呢?那样的话,照王夫人混乱的逻辑,那个春宫荷包一定就是她的了,不然她何必袒护那些小妖精。

        王善保家的诬告加上存留在王夫人脑海里的坏印象,晴雯倒霉已成定局,估计王夫人也问过袭人的意见,袭人不见得会说晴雯坏话,一定也没说晴雯好话,一是不敢说――连凤姐尚且没这个胆子呢,二是不愿说,晴雯与宝玉虽然没什么,但她毕竟是贾母心中的人选,有过做姨娘的呼声,对于袭人,算是个不愉快的存在,是个战略上的敌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袭人都不会死保晴雯,也没这个义务,说起来理直气壮,但总是令人心寒,一道长大的姐妹,就那么冷眼看她进入死地吗?晴雯走后,袭人和宝玉那一席话说得非常无情,口口声声“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不管她有没有起到作用,她都是希望晴雯被逐的。

        一系列风波之后,袭人收服了宝玉,取悦了王夫人,剪除了异己,赢得贾府上下包括外围亲戚薛姨妈的一致认同,离她的目标越来越近,转正为真正的姨娘指日可待。尽管真做了姨娘也无趣,比如赵姨娘,亲生女儿都拿她当奴才看,不肯认这个娘,另外一个周姨娘就更为惨淡了,但是毕竟混成了半个主子,袭人视为奋斗目标也可以理解。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贾家一朝败落,呼啦啦似大厦倾,摧枯拉朽般颠覆了既往的格局,姨娘成了一份没有前途的事业,袭人只能从头再来,阴差阳错间,嫁给了一个戏子,换成其他人还犹可,袭人是最往主流上靠的人,应该非常瞧不起戏子,好在她的柔韧性本来就比晴雯好,事到如今,抱怨着抱怨着大约还是接受了。只是苦心经营了一场的事业落得这个结局,回望袭人的漫漫来路,足以让雄心勃勃者心灰意冷。

    • 家园 王夫人:一个大家闺秀的样本

      杜丽娘不过在裙子上绣了一对双飞蝴蝶,便招来她娘老大的担心,而黛玉当众随口念了两句《牡丹亭》里的句子,宝钗便以一个大姐姐的温婉与善意,提醒她这些书最能乱人心性,倒不如不识字的好。

        杜丽娘和林黛玉当然不是大家闺秀的样本,连薛宝钗也不能算,她小时候也看过这些杂书不说,她的行为风范都不像个普通女孩子,更接近儒家精神。

        凡样本者,不是指出类拔萃的那一种,而是最能代表这个群体的综合水准者。据张爱玲记载,美国常常会评出一个“普通人”,他的衣食住行想法意识最接近于大众,可做普通男子的样本。以这个标准选来,连谢蕴道李清照都没了份,大家闺秀的样本,隐藏于众多籍籍无名的女子中。

        但《红楼梦》里却可寻出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应该是宝玉他妈王夫人,我知道读者们大多对这个人物难以有好感,但是她所有的错误都和品德无关,和智商与观念有关。

        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不可能过于聪明,小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加入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或是和兄弟姐妹争夺零食衣裳,或是帮父母从生活的缝隙里寻找生计,大多精明而敏感,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说好听一些是生存能力极强,难听一些就是猴精猴精的,张爱玲的小说《花凋》里那几个姐姐,可以做此类人物的代表。

        大户人家的孩子在优裕的环境下长大,倒显得笨笨的,王安忆曾说黎明演的*,一看就比黄磊演的叔惠家底厚,他常有一种近乎木讷的表情,不像黄磊表情总那么灵活。其实,就是安徒生笔下对物质生活极度敏感的豌豆公主,想想她那种不看别人脸色、很自我的抱怨,也只有真正的公主能做得出来。

        王夫人的显著特点也是笨笨的,我常怀疑她并非智商不够高,看她向贾母汇报晴雯问题时的避重就轻远兜近转,也不是寻常人物。只是大家闺秀的规范,有一条就是不能显得过分灵活精明,王熙凤就因为与这个原则背道而弛,落下了泼皮破落户的名声。除了头脑不能转得太快,还得言语轻浅,转身回眸如慢镜头,最典型的细节就是她们穿的百褶裙,想要水波不起,只能慢抬脚缓缓行,据说还曾有在裙子上系铃铛的,行动时要让铃铛不响,真是以猫的尺度对大家闺秀进行考验。

        当然,所有的规范都不是凭空来的,它的背后,有社会趋利避害的诉求,一个木讷的女子,比较好控制一点,不会做逾矩之事,掀起大的风波,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她们会像金鱼一样,老老实实呆在玻璃缸里,天下太平,人心安宁。

        因了这种要求,即使天资聪明的女子,也习惯了做迟钝相。凤姐从小被当成男孩子养,中毒不深,宝钗是资质超常,挡都挡不住,加上自小被父亲极度重视,天性没有受到足够的抑制。惟有王夫人,生长于王家鼎盛时期,姐妹兄弟起码三个以上,环境将她箍在中间,逐渐打造成型。

        她因此也不喜欢灵活妩媚的女孩子,但如果仅仅是不喜欢,她也不会对晴雯芳官等大动干戈,就算四儿和芳官确实有挑唆宝玉学坏之嫌――其实宝玉还要她们挑唆吗?晴雯十足是冤枉的,王善保家的只说个笼统感觉,并没举出具体例子来,王夫人自己更是隐约的印象,何以一定要将狐狸精的印象加到晴雯头上?在对于怡红院的清理运动中,王夫人所持的是“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

        是什么使王夫人如此失态?是慌张,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面对家族衰势的慌张,令她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

        到了宝玉他们这一茬,四大家族已经在走下坡路,省亲之后,更是每况愈下,凤姐他们不是不了解这点,却没有长辈们了解得那么深刻,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王夫人和贾母从最好的时期过来的,知道真正的好日子是什么样的。

        贾母是有大智慧的人,始终稳定、沉着,大概知道运数不可更改,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螳臂当车,徒劳无益,王夫人却显出了一种不智的慌乱。物质生活的下降,使她屡屡伤感,感叹黛玉探春她们的丫鬟水准不高,除了一两个象样的,其他都跟小鬼似的,又对照黛玉母亲的生活,那才是金尊玉贵的大家小姐。

        她没有像凤姐那样,最后的关头为自己捞一把,相反,她厉行节约,从我做起,给袭人加的薪水还是从自己的月例银子里扣的,这些方面,可以看到这个大家闺秀牢靠的大局观和自我牺牲的素养。

        但是,内心的慌乱使王夫人心情恶劣,对现有的生活产生质疑,她害怕的是下降的不但是物质生活水准,还有道德品质水准,不怕勒紧裤腰带,就怕礼崩乐坏,自幼的教育,使她最重视这个。

        没有经过风浪的王夫人,生出了严重的不安全感,金钏不过和宝玉调笑了两句,被她一巴掌打倒在地,随即撵出门去。王夫人在金钏死后,对宝钗说,这个丫头在她跟前也跟女儿似的。我相信她这话,她的过激之举,是因了内心的危机。

        撵出金钏还不算完,在她眼皮子底下都有这事,未知的时间空间那么多,天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正当她没想清楚该怎么做时,邢夫人使人送来了春宫绣囊,令她震怒,也给了她灵感,一场大观园“扫黄打非”的“整风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慌乱之下,王夫人轻信王善保家的,让凤姐靠边站,对大观园里的丫鬟一概采取不信任态度,不计后果,猝然出招,人为造成大观园的凋敝,使晴雯抱屈身亡,探春愤怒沉痛,宝钗不以为然,更关键的是,整风之后,不但没有使怡红院海晏河清,反而让心灰意冷的宝玉关起门来,“和那些丫鬟们无所不至,恣意耍笑……无法无天,凡世上所无之事,都玩耍出来。如今且不消细说。”王夫人的一番作为适得其反,回想起来,只怕更加不安。

        王夫人这样的女人,摆设的意义大于实用性,若生在一个安稳的环境里,她相夫教子,承欢于公婆,赶上宫廷大事,作为命妇祭祀朝拜,闲来吃斋念佛,保持慈善面目,她的修养使她能够保持周全,最后变成家庙里的一幅画像,供后世子孙瞻仰。但她不幸赶上了末世,纷至沓来的变数打破她的节奏与平衡,使她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屡出蠢招,提前给家庭笼罩上悲凉之气,也让自己貌似干净的双手,轻易沾上了冤魂的血污。

    • 家园 管家的取胜之道

      荣国府的下人有两类,一种是直接从事服务业的,比如丫鬟或是老婆子等等,另一类则从事行政与物业管理,比如林之孝夫妇,赖大夫妇,吴新登夫妇等等,也有第三类,像平儿这种,介于管理阶层与服务阶层之间,但人数太少,不能成为一类。

        即使是最刁钻最有心眼的丫鬟或婆子,和管理层比起来,也显得单纯天真得多,权力真是个可怕的东西,沾上它,人性里天然的成分就会大大减少。

        第五十五回里,管家媳妇有着充分的表现,看见凤姐病了,探春临时执政,她们打量她年轻,弄不清楚人口众多等级有别的荣国府里那些糊涂账,先是找机会要看她闹笑话,失败之后又去挑唆赵姨娘来闹,让探春那颗敏感的心屡受伤害。

        她们的身手,不可谓不厉害,难怪平儿对那些管家媳妇说:众人都道你们怕她(指凤姐),惟独我知道,她也不算不怕你们呢。

        管家的媳妇尚且如此,那些更有权力,和各种利益密切相关的管家,可想而知手段更是高强。荣国府的管理层中,高手如林,十面埋伏,除了共同管理偌大个荣国府的大小事宜,彼此间亦有不动声色的拼杀,能做到金字塔尖的,决非寻常之辈。荣国府的两个实权大管家,就是赖大和林之孝,众管家里他二位排名最为靠前,出场次数最多,前面还出现过一个来升,但后来再没露过面,我无法不认为,曹公添进这个名字只是为了表现荣国府管家众多。

        赖大与林之孝出场次数也不算多,大概因为曹公还没长到和管家直接打交道的年纪,他们家就衰败了,好在他有一种非凡的功力,即便一个描摹一个侧影,也能勾勒出独特的性格。好的艺术家都有这能耐,在《艺术人生》里看赵本山,模仿一个盲人,他转过身,给人一个背影,那背影上就有了表情,有了感官,有了蓄势待发的张力,所谓满身是戏。

        1、林氏集团:低调做人,灵活做事

        曹公写林之孝,是将他穿插于别人的故事里,首先我们可以得知,他和他老婆都是沉默的人,用凤姐的话叫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一个天聋,一个地哑,还因此诧异他们如何生得出一个伶俐的女儿。

        就林之孝夫妇的身份而言,沉默倒是一件大好事。首先沉默使人显得专业,对于职业经理人尤其如此;其次他们和荣国府上上下下打交道,必然知道许多隐情,挑大的说,像贾家的官场往来,人情财物――并非坐实了贾家一定会贪赃枉法,但三年清知府,还有十万雪花银,贾家又能干净到哪里去?会收下面的礼,也会巴结上头,更会进行各种投资,这些事情,平日里犹可,一旦赶上非常时期,就是了不得的灾难。还有贾家和甄家世代交好,过从甚密,甄家倒霉的时候,贾家怎可能一点不受连累?贾雨村第二次降职时,贾琏不无忧虑地提醒林之孝,要离他远一点,这时,管家嘴巴的严实程度就至关重要了。

        即使不算这些大的,主子间也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自然有利益之争,贾赦和贾琏虽为父子,其间却有多少芥蒂?贾琏和凤姐也各藏了私心,主子们各有主张,如双峰对峙,将具办人管家陷入盆地,处理得好他是调和人,处理得不好就是是非者。而处理这些事颇为不易,就算满心善意,也会弄巧成拙,况且主子们的关系时好时坏,让人难以把握。清代大宰相张廷玉有高论:千当万当,不如一默。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沉默是金,林之孝夫妇恪守住这一原则,才能保持荣国府稳定的局面。

        单是沉默也不行,那就成了“锯了嘴的葫芦”,安全是安全了,却不足委以大任。一个成功的管家,要做到“瞎子吃饺子,肚里有数”,林之孝和他老婆,还有足够的灵活。凤姐发现贾琏和鲍二家的偷腥,大吵大闹,羞惧之下,鲍二家的上吊死了。为了了事,贾琏许给鲍二二百两银子,又不肯自己买单,便让林之孝把那二百两银子入在流年账上,分别添补些开销过去,把这笔风流账给做平了。这一段叙述口气轻飘自然,想来林之孝不是第一次做这种账了,已经熟练到不须琏二爷多吩咐。

        林之孝在小节上也很仔细,宝玉经过贾政的门口就得下马,这天他正犹豫着是走贾政门口过呢,还是绕路过去,正好让林之孝碰上,就告诉宝玉,今天老爷不在家,这个小细节,说明两点,一是林之孝非常注意观察主子的好恶,有足够的善解人意,二是他颇懂得向主子们示好,做这等惠而不费之事,哪怕对未成年的宝玉,轻易都不肯疏忽。

        林之孝和他老婆以忠厚老实的形象获得了主子们的信任,又以机变灵活获得了主子们的欢心,成为荣国府里叱咤风云的人物。物质上的好处自不必说,门口看门的三天两头还有进项,替小姐们买脂粉的买办还要弄尽手脚,且并不怕小姐们知道,他管银子账目的大管家岂能没有各种生财之道?林之孝家的又是荣国府的人事主管,凤姐想要个好丫头使还得跟她打招呼,自然也有外快。厨房负责人柳嫂子被关押起来那次,她就收了司棋婶子的贿赂,将她调配到厨房管事,虽然最后没能成功,但林之孝家的想必不会把收受的贿赂吐出来了;王夫人的丫鬟金钏自杀之后,其他丫鬟的家人为了谋得空出的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待遇,把礼物都送到凤姐那里去了,林之孝家的焉能没份?

        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林之孝夫妇享受到了一般下人没有的尊贵,宝玉过生日,白天里大宴宾客,晚上丫鬟们又自己凑份子给他庆寿,整个怡红院笼罩在秘而不宣的兴奋中,只等关门闭户,偷着乐和。这时候,林之孝家的来了――曹公特别注意节奏的松紧,坐下来给宝玉上了半天的政治课,坏脾气的晴雯虽不耐烦,也少不得陪笑递茶,给足了这位大管家娘子的面子。

        奇怪的是,他夫妇二人如此威风,小红却没沾什么光,我曾怀疑小红作为林之孝之女的身份是后来添上去的,不过小红的性格与能力倒真像个管家的女儿,积极进取,不轻易被打败,最后如愿地跟了凤姐,有望进入管理层的第三梯队,并与贾家的子侄结合。

        林之孝以及他老婆,俗是俗了些,却也不是彻底的坏人,不像革命电影或是才子佳人戏里的管家,充当地主老财的帮凶。出神入化的临摹才能,以及一个写实主义者的良心,使曹公对他们进行灰色处理。林之孝固然不无私心,但也有他的道德底线,他和贾琏一起,对恃强凌弱的贾雨村不以为然,当来旺的媳妇仗着是凤姐的陪房,逼迫彩霞嫁给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时,林之孝冒着得罪凤姐的危险,说了句公道话:虽说都是奴才们,到底是一辈子的事,何苦来白糟蹋一个人。这句话应该是为他加分的,不管是在读者心中,还是在贾琏心中,毕竟,人们喜欢的还是有良知的人,没有谁会喜欢一个真正的小人。

        2、赖氏集团:情感投资,质的飞跃

        作为一个管家,一个下级,林之孝与他老婆表现是相当完美的,获得也很丰厚,但是若与同样是大管家的赖大相比,就明显地输掉一筹。

        如果说林之孝走的是专业路线,赖大家的走的就是感情路线,这是先天条件与后天机遇推动而成。赖大不是单打独斗,由他辐射开来,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主要成员是他母亲、媳妇和儿子。

        赖嬷嬷是荣国府的资深嬷嬷,多年来在贾府效力,根基较深,因为贾家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她不但可以和贾母打牌,还能获得坐在小杌子的待遇――那时尤氏与凤姐尚且在地下站着。

        赖嬷嬷的存在对于贾家有三重意义,第一作为旧仆,她和贾母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回忆,共同的情感,也就更能解除贾母的寂寞;第二她使贾家的尊老风尚得到具体体现,凤姐看到她来了也要站起来,贾母因此可以跟人夸口他们家规矩大,遮盖了贾琏偷腥这等鸡鸣狗盗之事带来的副作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一次次地表忠心,表达感恩的心情,给予了贾家一个施恩者的心理满足,导致的结果是,赖家越是发达,贾家就越有成就感。

        赖嬷嬷在荣国府的大多行为都建立在这三条上,她明明已经做大,多少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小丫头,还有富余的可以孝敬贾母,家里的花园别墅,虽然没有大观园一半大,可是大观园是那么大啊!哪怕只有三分之一,也很见规模的。这个园子管理得也很科学,以园子养园子,“除他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的剩”。这种情况下,她仍以奴才自居,三天两头进荣国府陪着贾母说话打牌,增进感情。

        赖嬷嬷是个乖觉人,不会像李嬷嬷那样倚老卖老,招人厌烦,但若是一味地逢迎,唯唯诺诺,也会被贾母这等聪明人看不上眼,民间笑星刘姥姥那一套,须得速战速决,要是天长日久只是这么着,贾母早就不耐烦了。赖嬷嬷同凤姐一样,懂得讨好主子有时也须进行适当的冒险。凤姐过生日,贾母带着全家大小凑份子,凤姐开玩笑说两位夫人出得太少,贾母吃亏了,赖嬷嬷就站起来,说:“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这边是儿子媳妇,在那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外侄女儿了。”这里赖嬷嬷虽打趣凤姐,却暗示她心里只有贾母,贾母凤姐听了自然高兴,两位夫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和林之孝家的一样,她还公然教训宝玉,那话说得很不客气,宝玉或者微有不爽,但给贾母留下的印象却是,赖嬷嬷对于主子有足够的关心,才会这么操心,这也是变相的效忠;至于说口气太不客气,如前所说,正好体现出贾府尊老的良好风气,他们愿意给赖嬷嬷这个面子。也正是这个原因,赖嬷嬷为周瑞的儿子说情,凤姐才会高抬贵手,放那不成器的小子一马。

        除了这种含蓄的讨好,赖嬷嬷也有赤裸裸的表达,她孙子赖尚荣捐官上任之时,赖嬷嬷来请贾母凤姐等吃饭,特意大大表了一次忠心,向李纨凤姐等转述她教训孙子的话: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 我没好话,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 下托着你老子娘, 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 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 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通过这番话,她向贾府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不管自我发展到哪一步,他们家都是贾府的奴才,他们的命运是和贾府连在一起的。历来的主子都看重忠心,因为忠心代表着安全,相形之下,能力与德行许多时候倒显得危险,赖嬷嬷的一番忠心剖白,抵得过林之孝默默干上很久,她将自己定位为奴才,将孙子定位为奴才秧子,让贾府感动于这忠心的同时,也陶醉于自己再造他人的恩德里。

        一个聪明的老太太抵得过千军万马,赖家因此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第三代赖尚荣不但捐了个州官,还打入了宝玉薛蟠他们的交际圈,领到了这场豪门盛宴的入场券。而林之孝的女儿小红却刚刚进得凤姐房中,完成从不知名的小丫头朝有名字的二三等丫头的跃进。

        和林之孝的踏实稳妥相比,赖家走的是投机的捷径,仅仅有专业素养是不够的,仅仅作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这些能使你得到分内的待遇,但要想进行质的飞跃,还要着力于培养感情,千方百计拉近关系,成为主子的“自己人”。

        赖家只有行动,却没能弄出一本职场上的“葵花宝典”,倒有今人张二江,弄出了一套自称可做“政治学”一部分的“下级学”,此人是原湖北省天门市市委书记,他的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上级搞好关系。“不要认为自己是太阳就会发光,仅仅有才能是成不了优秀下级的”。 “在你称赞上级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则”。“首先,要选择上级最喜欢或最欣赏的事和人加以赞赏”,“赞美最好由第三者,尤其是上级最信赖的人转达,效果会更佳,而且也显示你对上级的尊敬”……

        张二江显然又前进了一步,不但有行动,还有理论,也许他自认为做了天大的好事,给后人提供了省力的地图,他扯下遮羞布,当成大旗招摇,无耻到这一步,怕赖嬷嬷见了都要惭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