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话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兼与于丹共商榷 -- 九霄环珮

共:💬35 🌺1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觉得可能还有更复杂的背景,当时的君臣不是后来的君臣,

          当时的父子也不是后来的父子,例如左传中就有一处对家臣号称要忠于鲁公颇有微词,父子之间还有家族的关系,当时似乎家族之内要首先忠于家长,家长才有忠于国君的权利。胡说几句,供您参考。下面是左传:

          南蒯之将叛也,盟费人。司徒老祁、虑癸伪废疾,使请于南蒯曰:“臣愿受盟而疾兴。若以君灵不死,请待间而盟。”许之。二子因民之欲叛也,请朝众而盟。遂劫南蒯曰:“群臣不忘其君,畏子以及今,三年听命矣。子若弗图,费人不忍其君,将不能畏子矣。子何所不逞欲?请送子。”请期五日。遂奔齐。侍饮酒于景公。公曰:“叛夫!”对曰:“臣欲张公室也。”子韩皙曰: “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虑癸来归费,齐侯使鲍文子致之。(《昭十四年传》(p 1364)(10140201))

        • 家园 有道理,关于抱怨以德

          我记得河上公的解释是这样的 “小怨不足以报,大怨天下共诛之,顺天下之所愿,德也”

        • 家园 其实是个时代变更之际对核心伦理价值重新定义的问题

          所引的例子和先秦文献的争论正是体现。

      • 家园 微生直乎?不直乎?

        直者,重客观事实,重义理。所以夫子不以微生为“直”,因为他借邻人之醋与人,或可称“善”,但却流于为伪,不若直接告诉别人,“我家没有醋”来得正直。

        呵呵,朋友问你来借东西,你没有的话就一句“我没有”给打发了?而如果你虽然自己没有,却明知和你关系好的另一个朋友有,那么你也说“我没有”就把人打发了?你的某些朋友,未必和另一些朋友有交集。那么举手之劳都不干的话,这就叫做“直”?

        孔子评价微生用的是他的“直”的标准。当时的风评却认为微生“直”。孔子于是要和社会标准唱反调。唱反调也没啥,但这么一来以“直”报怨的“直”不就一人一个标准了?

        顺便再说一句,这位借邻人醯的微生按很多注家的说法就是你后面盛赞的“尾生抱柱”中的守信而死的尾生。微生直乎?不直乎?

    • 家园 花!不过您跟于丹较劲有点不值当,她是位传媒教授,

      您不能指望他对孔子的思想有什么研究,不过是借孔子的明发点感想而已,所以您跟她认真都没有着力之处。不过于丹作为传媒教授是真的高水平,忽悠的能力非同小可,比那个阿忆强多了。

    • 家园 于丹解释孔哥的话,还比某刘大红学家解释曹雪芹如何创作红楼

      梦强一些。

      听到他把秦可卿与康熙的孙女联系到一起,估计曹雪芹一边用脑袋撞棺材板一边哭喊道:“真的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啊。。。”

    • 家园 其实就是“以值报怨”的意思

      所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还是通“值”,指报复应该和受到的伤害相当而已,既不要给人打了耳光还给给人舔屁股,也不要报复过度。

      引申开来,小偷偷了一个钱包,抓住他把他扭送警察局是以“直”报怨,把他一刀杀了就是报复过度了,而如果不但不惩罚小偷,反而还把小偷当爷爷供起来就是犯贱了。

      • 家园 呵呵,这不成了耶兄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了吗?

        孔哥要只是这境界,恐怕不会做两千年不倒翁混到今天还能大吃冷猪肉了。。。

        • 家园 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要把“直”解释为“正直”,意思上可以说通,但实行起来却是掌握不好尺度的。

          盖啥叫做“正直”?你有你的正直,我有我的正直。小偷偷了钱包,某大侠见义勇为,一刀把他杀了。这固然有动用私刑的嫌疑,但某大侠可以阵阵有词的说这就是俺的“正直”。

          “以直报怨”是相当于“以德报怨”来说的。如果把“直”解释为“正直”,“以直报怨”的例子就很难举了。而“以德报怨”的例子却很多见。例如齐桓公任用差点把他射死的管仲,就是典型的“以德报怨”的例子。而“以德报怨”的结果也不错。

          从这个例子来看,“以德报怨”中的“德”,无非就是超出对方预期的善意还报罢了。所以“德”是相对于“怨”来说的。是可以量化表示的。那么同理,“直”也是相对于“怨”来说的,也应当是可以量化表示的。

    • 家园 孔夫子的做人真不痛快!就好像那个春秋笔法。

      夫子的后人更不痛快!

      按我这人理解,直就是值。“以直报怨”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于丹就不仅仅是不痛快的问题了。

      • 家园 非也。孔哥乃大智若愚

        其中庸之道乃聪明抑或滑头之极:貌似笨或者窝囊,其实是以最保险的方式规避风险。比如一件事,有两个极端的解决方法,可能有一个是最正确的(也有可能两个都不正确),另一个是最错误的,孔哥不是神,也不知道押哪个宝,于是中庸,这样可能不会完全正确,但也不大可能完全错误,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可以说孔哥是个赌场高手,所以两千年来很多别的国产圣人和洋圣人败在或即将败在孔哥手下。呵呵。

    • 家园 没有其他意思,只就有关老子的言论谈点心得

      楼主肯定两千年来儒家传统,肯定孔子思想的稳健。表面上没有否定老子,评之为“很有哲学感”。其实看得出这里已将天下几大思想体系做了比较并得出了结论。宗教不了解,也无可说。老子孔子的渊源关系多少还是可见一斑,再就是都属于中国眼下文化之源,还是可以说两句。

      孔子之德是什么德,虽然看了大半本论语,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心得,暂时认同楼主的恩惠说。

      老子的德就目前的心得说,就是道的表现。那么“报怨以德”确实就显得非常哲学。但是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老子的非常直接的行为指导——按道行事。

      解释这些的意思,就是为了说明:老子的“报怨以德”不是孔子语境中的“用德报怨”。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暂时对孔子的德的概念理解比较不错的话,那么,孔子说的这些道理是比较底层面的,不可以和老子的同日而语。

      其实,总体上感觉,孔子的思想确实就是这个特点,至于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传了孔丘而误传老子,有待细细琢磨。

      。“以德报怨”这个话实际是老子说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的思想很有特点,常常让人觉得有悖常理。其实佛教和基督教从他们的角度也有类似的说法。佛教有“舍身饲虎”的故事,可以类似以德报怨。耶稣说:“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老子思想很有哲学感,佛教和基督教思想既有一定的哲学感,也是宗教情怀在作祟。还是孔子思想最稳健,最中庸,最周全,最不偏激,最世俗,最符合常理,也最容易被我们这些受到两千年孔孟思想文化所熏陶的中国人所接受。

      • 家园 在下表面上没有否定老子,同时也只是表面上肯定了孔子嘛

        楼主肯定两千年来儒家传统,肯定孔子思想的稳健。表面上没有否定老子,评之为“很有哲学感”。其实看得出这里已将天下几大思想体系做了比较并得出了结论。宗教不了解,也无可说。老子孔子的渊源关系多少还是可见一斑,再就是都属于中国眼下文化之源,还是可以说两句。

        在下“表面上”没有否定老子,同时也只是“表面上”肯定了孔子嘛。

        对于老子、孔子,其实我自己也就是都抱一个平常心看待,很难说更高看哪一个。对孔子的那几个“最”的形容词也别误会了,那些词未必就是纯粹的“肯定”,比如,什么叫最稳健?是不是有点“僵化”?什么叫“最中庸”?是不是有点“保守”?什么叫“最世俗”?是不是没有超越性,甚至有点庸俗?等等等等。只不过没有把话全部说透。当然,在此也不是要反过来把孔子狠批一通。还是抱一个平常心为好。

        因为本文并不旨在评价孔子,更别说老子,所以只是一带而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