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高铁,马屁股和猴子 -- PBS

共:💬60 🌺25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马车有不少是单辕的

        看秦始皇铜车马图片外链出处这样车辆的宽带就不受马屁股的宽度限制,秦推行车同轨是统一了全国的道路标准,使得两车交错时不会发生碰撞。

        • 家园 这种马车很早就淘汰了。

            好不容易找到细节比较清楚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轮马车必须要有一定重量压在车辕上,否则上坡题车辕会翘起,网上曾有一张照片是车辕翘起把辕马吊起来。下坡时车辕上的重量又会增加,所以辕马是相当吃重的。

            上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秦朝及以前的马车车辕是通过一个叉子架在马脖子上。马脖子的承重能力比较差,自然这辆马车就没法载重较多,这种架辕方法稍重点的车就得两匹辕马。

            这种马车辕马与车之间是刚性连接,两匹马会互相干扰。犹其是跑起来很难步调完全一致,所以这种车很难跑得快。如果作为战车,有一匹马损失就没法走了。

            马向前拉的力主要应该由胸部的那根带子承受,但马与叉子是刚性连接,所以要么大部分拉力由叉子承受,要么把那根带子收得很紧,马车不走时马还得受带子的拉力,而且马胸部承力能力也不强。

            这是现代马车的图,这两张能看清细节。所谓现代马车两千年前差不多已经有了了,从古到现在没多大变化,中国马车两千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到解放后都用上了有滚珠轴承的胶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到,马脖子上套了个软垫圈,拉车的力通过这个圈加在马肩上,承力能力比胸部大得多。

            这种马车车辕是通过一条带子架在马背上的鞍上,车辕的重量加在马背上,马背是能承力最大的部位。这条带子使辕马能在车辕里有前后左右一二十公分的活动余地,马向前拉紧拉绳时背部也基本不承受拉力。

            就这点改进就把秦始皇用的那种马车彻底打倒了,当然改进后就没法用单辕了。

          三驾马车的图,另两匹马与车之间只有拉绳连接,自由度很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中国马车用了两千年左右,一直到近代都没发展出四轮马车。四轮车前后轮之间需要一个垂直转轴以方便拐弯,中国就是没发明出这个垂直转轴,也许是有这个技术但没人想起来用在马车上。另外没发明减震器,坐没减震器的马车苦胆都能颠出来,造成中国的达官贵人都只愿坐轿不愿坐车。也可能是因为有了舒服的轿子才没人去改进马车。

          西方的四轮马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四轮马车还有个好处,不象两轮那样需要第三个点(马背)来平衡,所以马背上基本不承力,马背上也就不需要那个鞍子了。

          通宝推:punishment,赵沐浴,
          • 家园 北京的马车都是这种形制的

            刚到北京的时候还真觉得挺新鲜。东北的马车是第二张图那样的,俗称大车。

            • 家园 除非是为了旅游搞的复古,

                这种马车载货能力极差,拉上几个人还将就。

                第二个那种,一匹马就可以拉一两吨货,加个帮套两匹马拉的货可顶上一辆四吨的解放卡车。

          • 家园 先花再问

            单辕车存在到什么时期才被双辕车替代?看史书中的描写,罗马帝国时期还是单辕车的,那么主贴中罗马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就是个伪论据了。

            • 家园 具体时间不知道。

                我在工程队时跟过马车装卸,对现代马车比较熟。

                如果看古罗马的电影,里面的单人战车是双辕单马的,不知是不是穿越。

                中国出士的古车马玩具也有双辕的,但使用的马具看不清。

                好象有一种说法: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实际上就是改进马具后的“现代”马车和独轮车,我觉得这种说法相当有道理,因为不管怎么样也得比老赢的马车强才行,现在人复原(应该叫发明了)的木牛流马没一个能比得上古代马车的。

      • 家园 这段我没看懂

        车同轨中国在秦朝就搞了,当时的道路不长时间后就会被车轮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轮距不同的马车会卡在里面动弹不得。春秋时各国有不同的轮距,在各自为政、各国来往不多的时候问题不大,统一后就大大影响各地区之间的交通。

        轮距相同的不是更容易陷到车辙里面去么?是不是轮距不同反而不容易陷进去,或者仅有一个轮子陷进去?请指教

        • 家园 古代不象现在道路都硬化了,

          也没有养路工,雨天会压出深深的车辙,这车辙会深达二三十厘米,晴天土会变硬象石头一样。而且道路不宽,没法躲开车辙。  

        • 家园 就是要两个轮子都在前车的车辙里走
          • 家园 尤其在桥上,所以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出自《晋书》

            卢沟桥上的车辙本来是齐刷刷的笔直一条,60年代重修马路将这些路面起下堆放在桥西以北的河滩上。近年为恢复历史原貌又重新放回。可惜由于管理混乱,加上丢失,所剩无几无法对号入座。照片中深窄的车辙印是木轮马车留下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光滑的宽印迹是近现代胶轮车的磨痕。由于无法严格复原,本应纵向对齐的车辙印现在是错开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还是看得出原来的模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复原做得极为差劲,大概当地文物保管局感觉不好,最近又进行了一轮创新复原,宛平城门口拆了柏油路,做了石头路,再用现代工具造车辙,人工打磨,招来一顿批评:

            北京卢沟桥景区为仿古人工为道路打磨车辙印

      • 家园 向前兼容,软件升级一般都这么干。
      • 家园 高铁的1435毫米是一种依赖行为,同接轨没有关系

        磁悬浮不采取1435是根本不用考虑这个1435的标准,同接轨没有关系。

        所以磁悬浮就不是一种依赖行为,是一种创新,创新就是同传统做最彻底的决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