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为什么反对中医 -- 夸皮

共:💬20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为什么反对中医

    看到这里很多人对中医的推崇,包括举的很多具体事例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很少有人提出过中医误诊的病例,下面就是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我的奶奶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去世,病因是胰腺的肿瘤。当时查出肿瘤的时候被鉴定为胰头癌,中期,无转移迹象。西医的看法较悲观。胰腺属于脆性器官,手术难度大。立刻手术并辅以放化疗仅有50%的希望延长寿命至1年以上。根治把握不大,但不是没有。另有几处中医医生(经别人介绍认识)则持完全相反观点。他们说服的理由都是曾治好过相似病人,并一致抨击西医手术化疗对病人的伤害。当时家里最终选择中医也是基于想减轻病人痛苦的考虑。而且中医医生都给人以自信乐观的印象,较之于西医冷冰冰的数据,动则声称没把握的态度,中医更容易让我们燃起希望,获得精神上的支持。结果当然是不尽人意的,我奶奶从确诊到离开只有3个月时间。这与教科书上估计的病情发展时间完全一致,也可以说,中医的治疗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记得在中医治疗1个月后,家人曾考虑手术,但被告之已过了手术的最佳时间,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已经知道了最后结果。

    这件事使我对中医有了一个最初的态度,而之前中西医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一样的。真正对中医看法的形成是到了近几年从事医学相关研究之后。现在国内依然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中医的神话,比如治疗肿瘤,爱滋病等等。西河里也有很多人把中医摆在国粹,瑰宝的地位上。有时候我常常想,究竟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好比健康的人不会想到医院。但不能回避的是,我们的一生中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时刻,中医或是西医。我们过往的阅历,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故事都可能会影像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无法回避的是,这样的选择时刻往往是在我们身心俱疲,精神高度紧张之际。某些非常表面化的东西,比如医生的态度,常常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西医,尤其是国内的西医医生,常常忽视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理。医生的自信往往是病人一家的精神支柱。怎样既客观又巧妙的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方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在这一方面,很多中医医生却常常是在非常恶劣的钻空子。试想在一个绝症患者面前吹嘘自己秘方将会有多大的吸引力。

    还有一点最根本的区别。西医的科学性同样也给西医造就了一身铁盔甲,让负责任的医生不能随心所欲的乱说乱动。这对很多病患来说是相当冷酷的。20%的存活率并不是一个想当然的数字,它来源于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同样,绝症这个词必定是来源于西医的。不能治疗就是不能治疗,如果你能治疗,那请拿出证据来。而在这一方面,中医却并没有相当的规范。如果把信息的来源稍微扩大一些,你就可以发现几乎没有中医不能医治的疾病。什么都是可以治疗的,甚至于都能给出治愈的病例。但我敢百分之百的保证,对于当前西医不能治疗的病症,中医同样没有办法。在很多专业医生或研究者的眼光里,各种天花乱坠的广告都是经不起最基本的推敲的。

    西医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无论是临床手段还是药物的研制都在一天天进步。一百年前绝症的肺炎到今天只需要简单的抗生素就能进行控制。基础医学研究保证了现代西方医学进步的持续性。随着我们对人体越来越了解,更多的潜在药物靶点将被找到,更多的药物将被合成,甚至被预言。这就象一驾前进的汽车,乘客虽然只接触到了座位周围很小的一片区域,但汽车的前进却是由很多环节控制的。我从不怀疑有一天,癌症也会象感冒一样被治愈。

    • 家园 对你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也有个例子:

      父亲同乡的女儿才12岁上下,得了白血病。

      他听说我所在的城市有个中医曾经成功的医好过这种病例,就带着女儿来找我们。

      开始我们根本不信,觉得这种绝症不可能医好,医生肯定是江湖骗子。谁知3年后小姑娘真的好了……

      中医是经验积累的结晶,没有西医那么严禁,但是肯定有他可取的一些东西。我对这方面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仅仅从几个案例就进行推翻或者肯定是不严谨的。

    • 家园 我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出来

      我有个亲戚,在国内的时候是西医,后来移民到香港去,由于香港不承认学历,而且考西医牌需要大量的英文基础,资格很难获取,于是就改学中医。他特地回国在中山医学院学习中医,然后在香港行医,居然一举成为名医,一直到移民加拿大,在温哥华一代的香港富人都是他的病人。

      我问过他,到底中医西医哪个有效?他跟我私下说,中医是个很好地宣传手段,因为西医数据严谨,不能胡说八道,但是中医的说法则活络得多,他的手法是告知病人以中医特效方法治疗,其实就是开些吃不死人的中药,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西医药方成分,用以调动病人本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治疗建立信心。所以他是个挂中医头,卖西医肉的名医。我问他自己有病怎么治疗?他想都不想就说,当然是西医,中医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调理身体尚能有用,要较真的时候就无法信赖了。

      我一直怀疑有多少中医其实是用他同样的办法施药行医,更准确来说,这种“中医”不过是心理医生。

      • 家园 我赞同你和楼主的观点

        西医还在发展中,很多不能医好的病也本着科学的态度承认暂时无法治好。而中医是基于古代中国人对人体的认识,对药物的经验主义认识然后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将之“升华”,这就是所谓的“证”。从症状上升到他们声称的“证”,我认为是主观主义的认识。现在马克思主义大行其道,恰好又有个“辨证”二字与中医的“辨证”相同,则上升到了科学的层次了。中医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始用本质现象理论来解读中医了。

        但是中医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第一,几千年的经验证明,某些药确实能治某些病。

        第二,在中国经济不发达,医疗不普及的以及看不起病的情况下,中医便宜的草药是病人的精神支柱。死马当作活马医总比自己都承认自己无药可救来的好。

        三,一些精神方面所带来的疾病,如神经衰弱(这个最普遍了)以及其他一些综合征。我就是IBS患者,看到网络上那些病友坚持吃中药,我没和他们争辩,因为这个对他们也是一种安慰啊。我就采用精神自我调节,来对抗这个病。

      • 家园 还有一点他提到过的是,国外西医的庸医太多

        虽然国内的医生不能接触最新的医疗技术、资讯,但是国内医生临床经验的丰富无与伦比。他在国内时平均每天看50个病人以上,经历的奇难杂症多了,对于各种疾病有更好的直觉。他觉得国外的医生接触病例太少,依靠仪器分析过多,而且诊断是一种艺术性高的科学,人体的奥妙互动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所以纯靠仪器检查并不可靠。

        有时西医不能治好某个病人,并不是所有西医的疗方都失效了,而是医生本人诊断错误。所以当这种病人到了他手里,效果特别好,他可以起用有针对性的西医手段,用中医包装一下,马上见效,病人本身还以为是中医的功劳呢。

    • 家园 献花一朵
    • 家园 其实你谈到的问题

      是中医从业人员素质国家没有严格考核筛选造成的,我在以前的帖子中说过,中医对于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远远高于西医,西医一个青霉素能治很多炎症,有了医学学习的医生一般都会用,但是中医就不同了,中医是辨正施治,每个病人可能开出的方子都不同,因此你可以相见对于中医自身的水平要求多高?没有长期实践,刻苦钻研,或者名师指点,想成为一名优秀中医是不可能的。(其实我自己和其他很多人都对中医有这种体验,庸医100付药都治不好你,名医三付药药到病除,这就是中医对医生自身素质要求高的一种体现)

      而当前国家对中医没有一个严格客观的筛选过程。中医学院的培训完全仿照西医模式,毕业就可以看病,这是极其不符合中医特点的。客观来说目前中医队伍鱼龙混杂,庸医不少,因此才更需要宏扬中医,发展中医,选拔优秀中医,避免想你奶奶那样的情况出现。

      • 家园 考虑成本

        也应该要考虑成本问题。

        怎样才能弘扬和发展中医?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医学学生的培养已然花费不小,学生学习也相当辛苦,如果学成之后没有相当的待遇回报,那生源必然流失。如果还要严格筛选提高门槛,那同时也必需要将中医医生的待遇提上去。设想当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景,无他,大学生工作待遇高也。那这笔钱由谁出呢?加在患者身上或是国家补贴?要知道,中医向来是以医药便宜叫板西医的。另一方面,中医重于实践,毕业不给看病何来实践机会?花钱养一帮闲人看别人看病不成?

        换个角度思维。即使要国家投入,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不管中医西医,能治病就是好医。在都能治病的基础上,就应该讲究效率,计算一下投入产出比。一题多解不如多题一解。同样一个细菌感染,西医只要弄清楚是何感染,然后选择针对性的抗菌素即可,步骤简单。而中医却必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方能做出正确诊断治疗。何苦来。

        我并没有要把中医批倒批臭的意思。有人愿意找中医看病,中医就有存在的价值,我所反对的是中医去与西医叫板,动则声称攻克绝症云云。这样的话说多了,流传太广,就会误导老百姓。我也反对对中医的过份抬高和过度投资。希望引入西医的某些东西来改造中医,发展中医是不现实的,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我觉得中医更现实的出路是成为一种西医的补充,充当某种调理的角色。西医的严谨造成了西医的刻板。常常有这样的时候,人明明觉得不舒服,但西医检查却一切正常。这种时候就可以找找中医了。据我所知,在日韩两国,中医就常常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而且好象他们中医医生看病的要价是很高的。

        • 家园 正好反了

          说道成本,中医学院学生的培训费用比起西医的培训费用绝对只低不高。至于成本要患者承担,这个问题,西医是最厉害的,光是各种仪器检查的费用就令人咋舌了,更别提药物价格了,西医药物价格远远高于中药。而西药开发的费用本身更是天文数字,现在中国国内还没有感受到开发费用的压力是因为现在中国的西药大部分采用的是仿制而不是自行研发。因此,如果从成本来说,西医高于中医。

          成本并不是发展中医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中医主要问题是针对中医特点制定培养机制和准入机制,让更多优秀中医出现,这才是解决目前鱼龙混杂的中医界的办法。

      • 家园 【注意】【文摘】

        不能一棍子打死嘛!

    • 家园 【注意】对你奶奶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

      你所碰到的问题更应该看作是医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内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是一样的。 坦率说,没有谁是绝对靠得住的。

      另外你关于抗生素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中医就可以治疗肺炎,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之后,中医药仍然可以治疗肺炎。

      就拿“非典”来说吧,抗生素管用吗?不管用,怎么办?上激素。如果还控制不住,怎么办?上呼吸机。如果你侥幸活下来的话,等待你的是股骨头坏死。

      如果你不带偏见的话,对比一下广东和北京对“非典”的治疗,你就知道中医如何,西医又如何了。

      当然仅以此就对西医下结论也是不公道的,西医仍然是发展中的医学。

      中医称为国学是当之无愧的,没有了解就下结论是浅薄的。这里没办法跟你展开谈,主要是我的学识太短浅,望谅。

      • 家园 同意,不能以个例取代全部

        我讲讲自己的一个经历,小时候我曾经留鼻血,一流就止不住。发展到胃里积了许多血块,呕吐出来。我先看的西医,给我发病危通知单,一度要给我剖腹检查(还好我妈胆小,连忙带我逃跑)。后来转到另一家大医院,请了个著名专家看,给我每天在鼻腔里直接注射(简直就像渣滓洞,可怜我还是个小孩哦)经历了十天酷刑后,不留血了,写感谢信出院。三个月后又复发乐!这时我妈厂里医务室的大夫说了:“以前看你们在看大医院,我没说。这孩子是不是火大,要不你们试试我开付中医方子。”试了马上好了,没有复发。现在我生病了仍看西医,但是听到别人老留鼻血,我就劝他看中医。我认为中医西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迟早要融合的,现在国外已经开始重视中医了。国内不要落在国外后头才好,我可不想看到火药的故事再次上演。

      • 家园 关于非典那段,中医的作用被夸张了。

        非典肺炎,最后发挥作用的治疗措施是“激素+面罩通气”

        钟南山特别提到中医,是中医药对于缓解病人的一些并发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是中医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钟南山仍然认为,激素的作用对于抢救病人有不可代替的功劳。

        为什么各地非典病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不同?影响因素有几个。一、激素的用量和使用时间。由于广东最早认识到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肺间质炎症伴随大量组织间液渗出。因此,最早应用激素治疗,激素的用量是不断提高的。其他一些地区,也使用激素,但用量偏大。二、广东地域温暖,北方寒冷。三、其他的辅助措施,及各种支持治疗的方式。其实,最早提出中医治疗非典的不是广东,恰恰是北京。

        中医药的作用,不在于治疗了什么重大疾病,而是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一种炯异于现代医学的方法。这将为我们揭示人体和揭示疾病提供很多很有益的信息。可惜很多中医仅仅着眼于古籍,对现代科技了解得太少。很多西医又不屑于研究中医。

        国内外对于针灸的疗效是越来越承认了。可是经络却没有找到。我想这个可能是最早能被突破的中西医之间的障碍。

        个人的理解,经络其实不是真的有一条特殊结构的线将各个穴位相连,而是这个“线”上分布的一些穴位在针刺的情况下发生了某种协同作用的机制。将研究针灸的方向从关注于找到一条线,不如关注于这些穴位是如何发生协同作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