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共:💬673 🌺3839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影评7之《山楂树之恋》——那一代人的电影和感动

      我看这部片子的初衷是个玩笑,因为听说50后的哭(我姑姑说她哭的一塌糊涂),90后的笑(我身边的90后都不愿去看,没有佐证),我想看看我这在中间的是怎样哭笑不得的。结果,我没有哭,也没有笑,也没有睡着或哭笑不得。

      我的评价是这部片子拍的很美。美有很多种,这部片子的美,是有东方特色的那种含蓄的美,是感觉而非感官的美。没有漂亮英俊的男女主角——清纯没问题、漂亮还欠着点;没有如诗如画的风景——乡土自然没问题,那棵酷似电脑桌面主题的山楂树还是免了吧!但整部片子的感觉就是美,画面非常干净,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干净的让人觉得神圣与不忍,映衬出剧中人爱情的纯洁与天性的一尘不染。

      老实说,这部片子还成功在,使我这种在多年前看不下去这部小说的人,看完了这场电影,虽然我还是不愿意再看这部小说。这种美构成了整个片子的全部基调,掩盖了其他缺点和不足,使人暂时忘却了这个故事胎里面的单薄与人物刻画的肤浅。

      演员部分还是首推老戏骨们,尤以戏份最多的奚美娟为最佳,那份被压抑的愤怒、倔强、高傲,被刻画的非常有分寸。年轻演员表现的也还是不错,不知是老谋子的功劳还是演员自己的,不过我对老谋子还是有这个信心。

      说起导演,就不能不提到第5代导演这个话题。第5代导演的文化底蕴比较差(不算最差,比起后来的那一大帮好多了),但基本功还是不错的,最突出的就是摄像;以“山楂树”来说,其唯美的画面,张艺谋的画面组织功力少有人能及。但电影并非纯粹美学意义的艺术形式,它更是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的载体,就以张艺谋为代表的所谓第5代导演而言,他们在素描人性自然状态、简单叙事和诗化、散文化题材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如本片、《红高粱》以及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等等,要完整地刻画宏大的时代矛盾冲突、系统地诠释某种思想理念,那就力不从心了,《霸王别姬》是个唯一的例外。这一点从解说故事和场面调度就可以看出来。

      难道奥运会指挥千军万马,还不会场面调度?对!因为场面调度不是指挥当兵的行走坐卧,否则军校不就成了电影学院?场面调度要求导演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艺术敏锐力,还有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感悟力。电影中的场面调度最明显的是演员间动作表情的自然互动以及拍摄角度、机位的捕捉,这些原著不会写,剧本不会写的很细、很全,全靠导演临场的感觉和发挥。这一点在山楂树中也是有所暴露,比如最后静秋见老三的那场戏,主角催情有余,但其他人物雷同呆板,情节安排简单,整体氛围较差。所以,这造成这部电影的所有感染力都局限于男女主角,而男女主角的命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没有经历过或没有能力和意愿理解这种时代特征的人,自然就不觉得有什么好感动的,这也许就是90后会笑的原因。

      感动也不是电影的全部,因为它很可能只属于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美不是电影的全部,但足以使这部《山楂树之恋》好看;这是一个第5代导演那个时代的故事,也许也是目前那个时代导演能拍出的最好的电影或者说优点的全部——质朴唯美之外,再无

      关键词(Tags): #山楂树#影评#做学心得#唯美#张艺谋
      • 家园 山楂树里面很多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干部,那是没办法的事情

        静秋最后往病房里跑,在转弯拐角处喊了一嗓子的那个女的就是当地宣传部的干事,帮剧组接洽的,剧组答应给人一个有台词的角色,就是这个。

        年轻点的角色都是北电上戏的学生,来实习的。

    • 家园 这才是真的看电影

      大家又不是研究电影的,看电影一定会有感触,但是这些感触无关好恶。

    • 家园 【原创】影评6之《非诚勿扰2》——伪艺术是不是艺术

      我喜欢王朔,喜欢冯小刚,更喜欢葛优,看了《非诚勿扰2》,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他们,没有减少一分,却也没有增加一分。

      该片充斥的还是冯氏喜剧的招牌套路,台词则是阴损调侃的王朔语言,整个影片的基调也未超出王朔自己的《永失我爱》。他们都没有变,这也许就是有些人提出的批评要点。

      我也认为该片是有问题的,但我认为绝非什么基调啊,风格啊这些,而是王朔和冯小刚“跑题”了。在一部讨论感情与婚姻的剧中,但我通篇没有真正看到深入的讨论感情与婚姻。也许前半截还有那么几笔,后半场就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体会了,所以在我看来,后边梁笑笑的转变,并非是爱情婚姻态度的转变,而是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世俗”观念“投降”而已。

      怎么会这样呢?回忆下细节,我感觉王朔和《赵氏孤儿》的陈凯歌一样(如果让王朔承认这点,得杀了他)迷茫了,这就是在影片中的那句发问——“伪艺术是不是艺术”?

      王朔和冯小刚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觉得自己“真”,痛恨“伪”,这也是大多数喜欢他们的人的想法。所以冯要找葛大爷这么一个能在中国最好地诠释“真”的演员。但无论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社会批判中,甚至是在哲学讨论中,“真”永远是个相对概念,这一点他们是理解的,但要“伪”到什么程度?还可以算作“真”,这就不好办了。

      演绎开来,什么样的爱情算是真爱情,一见钟情?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生离死别?什么样的人生算是真人生?这个题目就更大了。当狗尾续貂的影片制造了秦奋与梁笑笑对爱情婚姻态度的两极矛盾后,对终极幸福的概念和理解就成为一个事实上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作者禁不住发问了。然而发问后,作者却发现自己更尴尬了,不仅答案没有可能,甚至连探求的方式和手段也很不符合现实(商业社会)的影片主线了。如果继续探讨下去,只能采取“伪艺术”的方式来进行了。王、冯二人都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做派,是可为,孰不可为?他们跨不过自己心中的这道坎,当然我认为他们也不该跨。不过好在他们费了半天劲,终于把故事给圆回来了。这本事在中国的影视创作者中,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

      从影评的角度说,我认为这肯定不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片子,因为至今为止,他还没有一部最好的片子(我相信他自己也会承认);但很可能会是他最差的一部片子,这部片子试图在讨好观众和需求答案的探索中找个平衡,尽管最后没有摔下来,但踉跄趔趄,前仆后仰,很是狼狈。无论是王朔还是冯小刚,多少票房也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弥补他们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然而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大过年的,乐呵乐呵,也没少了温情的感动,掉几滴感怀人生的眼泪,夫复何求呢?更何况那些回答不出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的时尚达人、白、灰、金领们。一部狗尾续貂的贺岁片,大家捧场叫好和票房是硬道理,不用当了婊子还非得立牌坊!

      至于那些成为热点问题的植入性广告,纯粹是一帮混蛋吃饱了撑了,就如拿着显微镜在瑞士风光明信片上非要找出草地上的羊粪一样无聊可笑。

      我的结论是:伪艺术是不是艺术?也许就如“《非诚勿扰2》是不是好片子?”一样;伪艺术如果本意是想为艺术而努力,那他也许可以称为艺术;......

      关键词(Tags): #非诚勿扰#王朔#冯小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