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我有幸出生在唐山大地震那个年代,也亲身经历过一次“幸运”的小地震,所以这部片子开始时的生活场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就很容易被感动,会落泪。
但情感上的共鸣并不等于价值观上的认可。就《唐山大地震》而言,更是如此。眼泪不能说明一切,新闻联播如是,票房亦如是。在我看来,除了冯小刚拿手的叙事没问题外,这部片子其余的表现都很糟糕。
首先说花了大价钱的特效。既然特效片长很短,我们就不拿好莱坞的灾难片比了。但灾难特效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以为,这样的时长从结构角度上意味着这是背景描写,所要表达的是人间变成人间地狱的残酷,从而引发对人性的拷问。但这样的残酷效果采用的却是我们看到的俗套手段,而且因为时长原因,根本没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冯小刚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是中国大多数导演的通病——忽视真实事件本身的震撼力。我曾听过,那场灾难的亲历(幸存和救灾)者对地震的描述,最突出的一点就静和净,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睡梦中,就在天崩地裂中死去了,幸存者为数不多,顾不上哭或已经哭不出来了;多数房屋是垂直坍塌在自己的地基上,街道上居然很干净。这种想象中的巨大反差,听就听的人头皮发麻,如果用影视语言表达出来,肯定比《唐山大地震》的瓦砾血肉横飞要好的多,那是热闹,不是恐怖。不过回头一想,很可能这段特效并非我们想象中正片的一部分,它只是宣传的一部分,噱头而已。
其次说演员。不是演过话剧就一定有演技,这句话放在徐帆身上同样有效。蹩脚的唐山话掩饰不住徐帆缺乏情感变化的舞台腔,眼泪也改不了八字眉下习惯性的单一表情。张静初就更糟,那种强烈依赖与执拗的矛盾性格,她诠释不了。最好的表现反而是出场很少的陈瑾(尽管我从来不喜欢她),她的表演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到人物矛盾的影子(尽管本片与原著的差别很大)——妻子对养女的爱与戒备。男演员一如既往地中规中矩,比如男花瓶陆毅一如既往地中规中矩地履行了花瓶职责。
最后说主旨和架构。冯导最清楚,中国人不喜欢悲剧,所以《唐山大地震》最后是光明和谅解的大结局。问题总是要有答案,而且是比较满意的答案,是冯小刚经典的模式套路。这种套路和《集结号》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表现手段也完全相同——地震对应战争,震后心理疗伤对应寻找战友遗骨。这种模式很适应一般观众的口味,但冯导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一个庸俗的答案,这种答案让观众舒服,让观众共鸣,却无法引发观众思索,并激发观众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所以冯导的片子绝不是主旋律——唐山市政府可以从投资中获取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就别指望。
很希望下一步冯导的片子真能“悲剧”或“主旋律”一把,提升下人民群众的主流价值观水平,尽管以王朔门人自居的冯导很鄙视这样干。
仍然希望!因为我们国家从《芙蓉镇》《牧马人》以后就没有出过这样的片子,目前来看,我们的冯导是唯一有实力、有能力做到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影评9之《将爱情进行到底》——意料之外 30 上古神兵 字2234 2011-02-27 01:48:35
🙂【原创】影评8之《唐山大地震》——失望中的希望
🙂陈瑾的戏一贯是很好的 往前走 字144 2011-08-04 10:38:43
🙂我觉得冯导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3 河蚌 字404 2011-04-12 06:36:25
🙂似乎原著的情绪也有影响 1 河友一名 字277 2011-02-13 21:45:49
🙂冯小刚就没导过什么太好的电影 6 yg1993 字114 2011-02-13 0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