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一直喜欢看电影,业余也收藏点DVD什么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不过我的观影,着重于自身的体验,属于一种纯个人的心理感受,比如我对类型虽然不挑拣,一度还有色情的恶趣味,但我仍然坚持不下来看完《索多玛120天》,再比如我对《迷墙》有着无限的神往,只因为我没看全过,再比如我看《唐山大地震》也是会掉眼泪的,但我对其评价并不高。所以我的影评也是写到哪算哪,任意而为之处皆在,理性思考间或有之,呵呵!纯粹私货,不具备推荐参考之价值。
好!言归正传,第一部《日照重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占个沙发花!
老林最后烧了那幅儿子的视频截图。
整个故事中,老林苦苦追寻的就是看清自己久未谋面、或许早已忘却的儿子。当来源于各个人口中的细节都汇集到一起时,反而就如那视频截图,越放大越看不清楚。其实他也在找自己,如果找不到自己,他也不知道面对自己现在的妻子和孩子。
一个离开10年的父亲认不清自己的孩子,而与儿子近在咫尺的老金同样看不清,这虽然是个副线,但有力地深化了主线所要表达的忧虑和疑问——代际间巨大的鸿沟和男主人公内心无目的的漂泊感。
整部片子的节奏缓慢,但这是必要的。一个身心俱疲的父亲的追寻,迷惘、痛苦、内疚、焦急,这些都让他快不了。所以导演的节奏把握真的很准确。而闪回镜头中,儿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楚,镜头也越来长,很显然这种对比加深了观众对老林现实状态的了解。
演技方面:老演员毋庸置疑,年轻演员除了秦浩饰演的小号外,角色把握都很不到位,包括范冰冰;而秦昊无论在外形和角色诠释上都有刘烨的影子,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错觉。我的一贯观点,演员的问题导演是有责任的,一是选角色,二是讲解角色,三是现场指导,显然王导演至少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没到位。
当老林回到日照大海边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也许他也终于从这个孩子身上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但他将来还能看得清吗?
能让我理解到这个程度,至少在我心目中,这是一部好片子。
让子弹飞一会儿,好不好?
本来无所谓好不好,可一下子那么多人说好,这就成了问题,因为这是一部不应该那么多人说好的片子。就如有些片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很多人说它不好。
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它的好。没人能否认的是,这是一部政治寓言剧,所以左中右派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政治解读,有些解读的想象力空前绝后、价值取向昭然若揭。这就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一部寓言的基本要素,就是简单而具有内涵的延伸。只要它被解读,就说明它被看懂了。而解读的到底对不对,这和寓言无关。
它另外的成功之处是对那有力量摧毁一切的大多数的刻画,绝大多数时间里,这些人都没有露面,这些人的代表上场也都是鲁迅版的看客,甚至都不主动现身参与剧情。这种方式与后来的情节呼应,这些“民众”最后爆发的强烈反差,对主题的深化功不可没。
脸谱化的人物、简单化的情节处理,很让人诟病,但我以为,如不这样符号化的处理,反而会像把《格尔尼卡》改成一幅写实作品一样可笑而可怕。至于情节的某些悖谬,寓言里乌鸦与狐狸都是会讲话的,我们会认为其荒谬?
本片的败笔么!我认为是姜大导演最不在意的一个方面——女人。对姜导演我总抱着一种成见,就是他有着和我一样的对女性的态度,尊重但轻视,这次我认为又一次验证了我的观点。姜导是纯爷们,纯爷们自然是搞的是纯爷们的作品,所以女性在姜导的片子里是道具,而非演员(那涂了一脸白粉装扮成土洋莫辨的艺妓打鼓,是男是女很重要吗?)。几位女性演技有多糟,意料之中。
有趣的是小资都说好,看来中国真的被普世了,普世的后果就是这么可笑,不管看没看懂都说好,因为不说好便是没有文化、不时髦。另一种解释是,真正的小资是不喜欢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片子的,所以反证中国目前没有那么多小资。呵呵!好与不好,莫名其妙。
其实我最欣赏该部片子的,是演员演得随性而自由,这在一部片子里是最难看到的。我看过的片子中,也许《乱世佳人》算一部。长达2个小时的电影,只看到一群大老爷们儿喊着台词(的确是喊),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也跳),肆无忌惮的鸣枪放炮(还有带血的刀),而我丝毫没感到厌烦与困惑。
好,还是不好?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也许那时我们就真知道了!
但不是给所有人看的,起码就不是给嫌节奏慢的人看的。含蓄深沉的情感已经不是所有中国人的特质了。
范冰冰其实在这部电影里是很努力的,演技应该说不差,可是她太漂亮了,只能说她不适合这类电影,她的美丽太突出。有点儿不公平哈。
一个见义勇为的人美心更美的医生实际上削弱了该片的主旨,让人家会想到别的地方去。
Alan Parker 导演的那部?Youtube 上有的。VCD时代我曾有盒原版的电影呢,现在不知道放哪里了。
《大笑江湖》,一没让人大笑,二没见到江湖(见到的是宫廷阴谋)。于是很让观众不满意。
我也不满意,我虽然喜欢宁财神的才气,但却不能容忍他不尊重观众。这是一部他个人的电影,他编给个人看的电影,不仅忽悠导演、制片人,还坑了演员和观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几乎就可以了解宁财神的个人喜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一定是个老街霸机的狂热爱好者,我的一位同事向我证实了这点,不知是否确实。在电影创作上,宁显然对一些经典影片的经典桥段有着百看不厌的迷恋。因此在本部片子借用时,他没能像周星驰那样彻底的恶搞,料够足——火候不到。大胆一点说,宁潜意识中的叛逆心理还是很重的,所以他恶搞了2008奥运会,这让我推测他的家庭背景,应该是有军队干部的影响。
除了金庸、古龙外,显然对梁羽生,宁财神不大感冒。而对终结者和星球大战台词的借用,具有鲜明的70年代生人的显著特征——羡慕、嫉妒、恨铁不成钢、跃跃欲试。
把一部影评写成对一个编剧的心理研究,实非我所愿,但这样一部片子,难道谁还能看到别人吗?
(我想朱延平和小沈阳会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呵呵,咱们都被涮了)
鲁迅笔下的群众和毛泽东的群众还是有区别的,在这个片子里看到最后,也还是鲁迅的群众....看到这里十分遗憾
就像有个爱情买卖改编的MTV主席诗词,前面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很尊敬主席的,但是最后一个镜头“人民救星”实在远远不如“为人民服务”更加切题...
花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