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归去来兮”的讨论 -- 穿越

共:💬132 🌺6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科研界为什么一定需要海归?这是个好问题

        中央可以大讲引进人才的重要性。但对高校来讲,“纯种海归”和“半海归”相比,明显还是半海归更了解中国国情,比较容易接纳。那高校为什么要“纯种海归”?仔细想想,“纯种海归”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发好文章的能力要强得多。“纯种海归”的英语好是一大优点,其次是在海外科研界浸淫多年,知道哪些是热点,哪些是难点,再次是要发好文章需要做哪几个实验,“纯种海归”这三点总的来说都要更强一些。千人计划大牛一般都是“纯种海归”,招他们回国,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以中国高校为文章单位的好文章会多出不少。

        说到这里好像有点惟文章论的意思。不过这里是用文章作为一个代表,一个原创性的代表。如果跟国内的单位接触多了,就能感觉到,国内的科研工作以跟踪性的居多,国外的原创性好。国内要想赶上国外,多发好文章,就得在原创性上做功夫。最好最简洁的路线,就是引进“纯种海归”。

        至于说到当博士后好不好的事,本身无关紧要。谁都知道博士后是个暂时工作,需要思考的是几年以后博士后“毕业”了,工作好不好的问题。

        在实验科学,一百万人民币根本不够花,连建实验室的钱都不够。在美国,除了牛校,三流以下的学校情况也是类似,start up package不够用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写项目挣钱。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帖子里说,学校承诺的启动经费即使少给了也没什么好生气的,反正多给少给都是一样,不够花的。

        • 家园 国内的博士的水份有多大呢?

          这么多抄论文的教授……混子是主流吧?品质没有保障啊。

          • 家园 国内博士中牛人很多

            而且越来越多,这是我这两年开学接触下来的结论

            当然抄论文的混子数量肯定也很多,这是国内博士数量决定的

          • 家园 这倒没有。就我接触的,国内老实做事的人多

            给人印象都是在抄文章的,媒体是一大原因。国内有禁忌,政治的话题不让碰,但其他话题放开的比较多。像对教授剽窃的话题就管得不严,所以媒体报道自由度大。想想看,中国这么大一国家,要出点事不要太容易。

            美国的事仔细想也很多的,比如说前不久哈佛毕业的那人把系主任等人都杀了。要是事情发生在国内,多少人会摇头叹息,痛斥政府了。美国也报道了这事,只不过都是美国人,中国人不在意而已,也没人说因为这个不能在美国呆了。

    • 家园 一定要花,nnd,国内的薪水低得没法提
    • 家园 回去搞科研没啥意思

      听朋友说是环境很浮,沉不下去。

      回去拉项目,搞公司还有机会。不过这波归国创业热应该接近尾声了。各地政府比较大的鼓励措施基本上要结束了。

      还有估计女的35岁以上找工作挺不容易的。

      • 家园 没错。要是没这些问题,回国的人就更多了

        那个河友在给我其它的信提到了他对工业界也有兴趣。不过我感觉他更像书生一点,又没有工业界的经验,冒冒失失进工业界很容易被人干掉。

        环境很浮,沉不下去是一大问题。只能希望过几年会逐渐好起来。那个河友毕竟有一大老板罩着。大老板看中他的,肯定也是发文章的能力。

    • 家园 穿大,绕毅的说法不对吧。

      感觉最牛的人都出国深造去了。本土留下来的,保研这类的,和那些出国者,智力水平有一定差距。其次,现在中国最好的学校,研究生中,有相当数量的都是普通985或者211过去的,这类学校再要更普通学校的人做研究生。

      因此,怎么可能最好的科研人才,一般都出自国内?!

      • 家园 最牛的确实大多去了美国。不过后来又大多去华尔街炒股去了。

        最牛的确实大多去了美国。不过后来又大多去华尔街炒股去了。美国金融业的高收入对科研人才的挤压也是挺严重的。

        再说留下来得也不见得就一定是“智力水平有一定差距”,有些在智力上和专业上也非常出众,只是不愿花一年背英语单词而已。当然我不否认平均而言留下来的确实不如去美国的。

      • 家园 在我熟悉的实验科学领域里,人聪明不聪明不重要

        关键是干活的人动手能力强 + 勤奋,中等智力就够了。这种人国内一点也不缺。

        要论聪明的话,老板聪明就行。现在回国的千人大牛这么多,这条也满足了。

        干活的人跟着这些大牛混几年,慢慢地也会学着怎么想问题、找课题了。所以十年以后,很可能中国本土会出一批牛人。

        现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有让我佩服的本土少壮派了,只不过还不多而已。以后会更多的。

        • 家园 除了最顶尖的结果

          同意你的说法,除了最顶尖的结果,智力因素不是最重要的,机会可能更加重要。

          清华的校长曾经在下面感叹过,他说清华的学生都出国了,国内的很多军工项目都是北航甚至很多二流院校的学生担当,这些人很快挑起大梁,这对清华非常不利,很可能以后在申请项目等等会吃亏。

          • 家园 现在海归回流得很快,我身边朋友回国了好多

            而且层次越来越高。认识的人里面,真有至少两个千人大牛的确每年在国内呆到六个月以上,不是那种骗人的。

            所以中国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正好又赶上需要科技创新,这批人正好用得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