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新整理,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可行性分析,欢迎指教! -- 陈王奋起

共:💬105 🌺1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GPS只能对静止目标进行定位吧

      航母是机动的,也就是说它的大地坐标在不断的变化

      用侦察机---特别是无人侦察机,侦察潜艇、预警机等等,有很多办法可以对航母进行二次定位的

    • 家园 除非中途加油,否则可行性不高
    • 家园 难点还是很多。

      难点1:用卫星进行早期预警这可以办到,但是让卫星完成火控雷达完成的任务,目标搜索、识别、锁定、跟踪、定位、导弹引导、评估等。以目前的技术每一个环节难度都很大。要不然还搞什么对海雷达啊,还搞什么巡逻机侦察机啊,一切卫星搞定。

      难点2:就算航母的位置搞定了,要想在中段或者修正轨道,修正的技术现在不难,可是得先知道自己的方位。导弹如何在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确定自己的位置?GPS可不是我们家的,北斗系统原理上就决定了不能用在导弹上而且误差很大,以前我们用监测船定位导弹和火箭,现在是打航母,我们能把监测船开到航母眼皮底下?

      难点3:在战斗部不用核弹头情况下,子母弹是唯一可能的选择。设计制造几十万个小钨箭组成的子母弹也不是难题。难在子母弹的展开需要特定的速度,这个速度以目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水平是不会超过3马赫的(美国已经搞出来的箭弹枪、炮、火箭、炸弹都在这个速度之下)。

      就算我们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到8马赫(这已经需要天顶星科技了,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大气层内人造飞行器能够在3马赫以上做点什么小动作。),那就意味着弹头需要减速到这个速度,而对手的标准3对付10马赫以下的目标还是很有把握的。除非设计者让子母弹在大气层外就展开,可是那如何保证散布精度和密度?

      • 家园 找个死间吧

        带个北斗终端在航母上开着

      • 家园 欢迎理性探讨,下面逐条回答。

        1. 低轨卫星无法实行全时段全海域或全战区覆盖,同步卫星分辨率不够,而且光学卫星受天气影响,晚上和恶劣天气几乎全盲,这是预警机,对海雷达的不可替代性,但由卫星实现航母舰队的发现、识别,锁定是毋庸置疑的,看看Google Earth的低分图片吧,已经足够发现航母舰队了,不过Google只提供旧照片,没有实时军事意义。

        2. 导弹给自己定位。这个所有的导弹都有这个问题,不是打航母的导弹独有,既然打其他的目标很准,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是成熟的。举例来说,有以下几个方法:

        a.多恒星定位

        b.惯性陀螺仪

        c.GPS

        d.北斗

        e.其他已知位置的信号源发来的差分GPS信号

        f.其他已知位置的信号源发来的其他定位信号

        3. 以东风21C为例,战斗部600公斤,3个分弹头,直接以5马赫的速度撞击航母并爆炸,绝对重创航母乃至击沉,根本没有必要减速。退一步讲,弹头集中航母后会自行减速,根本没有必要预减速。那些子母弹--假定如你所述使用子母弹,在爆炸后会二次爆发,进而摧毁航母。

        • 家园 既然楼主想来个理性PK,在下奉陪到底。

          1、第一条不说了。用卫星来作为导弹的火控传感器平台理论可行,具体技术问题我们都不知道。

          2、第二条,楼主列举的几条中天文、惯导是肯定能用的,其他的在战场条件下就难说了。最重要的是没了GPS和中途的基站(远望系列),弹道导弹的精度肯定是千米级的了。目前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城市为目标,这个不算问题。

          3、第三条,分弹头技术成熟,可是你这个位数的弹头,无制导情况下的命中率是非常低的。除非有末制导,但是现有的末制导方法没有一个能用于大气层内高马赫。

          4、美国是有弹道导弹的早期预警能力的(用卫星和遍布全球的基站)。这边一发射,对手就知道了,随即而来的就是针对性的电子干扰,防空舰也会立刻做好发射准备的。

          5、劝奉楼主别研究这个了,别跟赫鲁晓夫学,那是死胡同。需要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发射实验,这都是中国的弱项,就算可行恐怕第一个搞出来的也不会是中国。(宇宙人都知道那肯定是韩国)

          • 家园 支持一下。老兄的思路和军事常识比楼主多多了。

            楼主既然在认证的时候声称自己是电子行业20多年的,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自己擅长的,非要学罗教主来硬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军事领域呢?硬伤太多,

            无法一一指出。这种写作风格,不能怪别人认为你是罗化生的马甲。

          • 家园 好啊,一一回答

            第一条,你已经同意,不多讲;

            第二条,DF-21C公布命中精度40米,不是你说讲的千米级,说明轨道调整机制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是有效地。再详细点介绍一下,定位其实是很容易的,导弹内有一个时钟,哪怕接收到的电视台信号内嵌有时钟标签,两相比较就可以精确知道距离,有两个信号源就可以精确二维定位。

            第三条,按照我的估算,在重入大气层即将通讯隔绝前最后一次定位,末端制导还是不是必须都是疑问,毕竟只要几秒钟即可击中目标。DF-21C公布的是采用雷达制导,在5马赫时应该可以工作正常。公开的波音X-51A以5马赫巡航,攻击时速度高达7马赫!可见导航没有理论上的困难,毕竟老美也不能超越时代。

            第四,攻击导弹在相隔几百公里的地方起飞,向1000公里外的航母飞去,要实现电子战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效果也有疑问。真的有效的话,NMD, TMD就不要搞了嘛。末端反导对巡航导弹,低速弹道导弹,古典弹道导弹有一定效果,对5马赫以上的高速导弹,只能是过坟场吹口哨,给自己壮胆。

            假设一下,根据轨道,原着弹点在50KM开外,反导导弹打不打? 打!打了后对方调整轨道我方需要改变方向多走20km,留下的时间只有3秒,每秒7公里爆发?

            不大,等对方在头顶10km时修改轨道对准我舰,匆忙发射,1秒后击中对方?

            总之,你看看美帝的X-51A,其目标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对手,和TG的弹道导弹打航母内在本质是一样的:高速,机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