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司礼监秉笔太监评论 -- AleaJactaEst

共:💬47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司礼监秉笔太监评论
    • 家园 刘震云

      有个流行说法是中文系反而培养不出优秀作家,不过刘震云恰好是学中文出身的。刘公公的名字不算家喻户晓,但喜欢他的读者还是巨多的,比如著名的一地鸡毛,相信看过的人不少。尽管早已是公认的“新写实小说” 大师,刘震云还是喜欢自嘲为“小刘儿” ,这大概有点王朔嚷嚷“我是流氓” 的意思,成名人物故意做出的低姿态,通常当不得真的。

      假的也好真的也罢,本监还是顺着刘公公的习惯,叫他小刘吧。小刘的外貌是颇为木讷的那种,我观察过他若干次,每回看,此公都是五官麻木,了无生趣。倒是他的眼神很灵活,而且透着狡猾。以小刘的这种气质,您要在中关村的大街上迎面碰见,弄不好能把他当成一个卖盗版光碟的。

      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原因,小刘几乎从不逛街。他写<故乡面和花朵>的时候,居然在家里窝了8年足不出户,偶然出趟门,还是去楼下副食店买方便面,买一次够吃一个月的。小刘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很象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自闭状态,所不同者,路遥太过呕心沥血,小刘则游刃有余的多。所以,路遥死了,小刘却还健康地活着。

      所谓静极思动,后来,小刘厌倦了这种犬儒的生活,开始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做嘉宾或是当评委,总之是对着镜头说一堆云山雾罩的话。影视圈多了一位著名编剧刘老师,以他的才智去迎合商业电影实在是人材的浪费,而且,未见得成功。<手机>的肤浅应景已被许多人批评,本监就不多说了,之前的<一腔废话>我也勉强读过,这部小说恰如其名,确然是废话连篇,乏味的很。

      比较起来,我还是更喜欢80年代的小刘。那时候,他的早年作品高潮迭起,展露出惊人的创作才华。本监最早看到的是一个中篇叫<新兵连>,觉得不错,之后陆续网罗了小刘的一系列著作。等到后来的一地鸡毛改编成电视剧时,小刘早已声名鹊起,成为新写实派的老大。那阵子北京各衙门的侍郎主事是最郁闷的:“刘震云哪儿冒出来的?咱们衙门的这点龌龊事他咋这么清楚?”

      领导们的郁闷咱管不着,小刘对琐碎生活的冷眼旁观还是相当深入的,甚至可说是无情的。许多热血青年看了<单位>以及<一地鸡毛>之后,都有种理想破灭被一棍打晕的感觉,没准儿还患上了“公务员恐惧症”。后来也出了许多擅写官场小说的名家,比如王跃文和周梅森,不过,当年刘震云的那种轰动效应大概是难得重现了。

      “写实小说”其实只是小刘的玩票,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写虚” 上面,也就是他的“故乡系列” 小说。地理上,小刘的故乡在河南延津,您不知道这个小村子也没关系,只要您读他的小说,这个地名会高密度出现,保证您下辈子也忘不了。小刘为他的故乡虚拟了各色人物和动物,引入历史的背景,安排他们的离奇命运,跟随着小刘的精神漫游,读者渐渐不知身在何处,直到彻底被小刘侃晕。

      故乡系列中最著名的是三部曲:<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这里面我比较喜欢天下黄花,这部书不长,延续了小刘早期的文字风格,兼有写实和寓言的味道。另一部河南题材的<温故一九四二>也堪称杰作,您要是看烦了太平盛世风花雪月,不妨回过头读读这本沉重的一九四二,还是很提神的。

      最后说说小刘花了八年抗战的时间写出的巨著:故乡面和花朵。这部无比漫长的小说被我期待了很久,终于在1998年问世。98年媒体还搞了些宣传,说它是中国版的<追忆似水年华>,更离谱的说法是中国诞生了一部“当代汉语的百科全书” 。小说出版后,属于叫好不叫座的那种,有毅力真正把它读完的读者似乎并不多。

      这部四卷本长达200万字的小说,当年我读了一个月才读到第三卷,而且没怎么看懂。全书很象一个庞大的文字迷宫,人物和情节在这里都不再重要,看到最后只剩下无数的方块字在我眼前乱晃。本监后来看过一些学者对此书的分析,诸如“解剖乡村文化” ,“解剖人类灵魂” 等等,基本上,都象是胡说。

      在这套书的扉页里,小刘写了一句话,很醒目:“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 我想,这句俗套的话也许揭示了本书的另一层含意: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好,一切都不过是一场语言的玩笑。

      • 家园 白马坡前斩颜良延津诛文丑

        咋能不知道呢

        地理上,小刘的故乡在河南延津,您不知道这个小村子也没关系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排行榜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对。本朝开科取士,武状元从来没争议,您不服,下场跟人家武状元玩两手,谁高谁低,自然就分出来。文状元就不同了,凭什么他的文章是状元,我的是榜眼?您说凭什么?还不凭皇上的一念之差。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您就是今科第一。

      历朝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是钦定的文人排行榜,谁敢不服,您不服就是抗旨。民间搞出来的文人排行榜,也很多,您大可唾沫横飞,肆意褒贬。比如唐宋八大家,明朝茅坤先生搞出来的,有人夸,也有人骂,就算只挑八个,那也得是司马光不该是苏辄啊。四大名著,也是一种排行榜,本监是不太服的,凭什么金瓶梅比不上四大名著?

      毛先生时代搞的现代文学排行榜,鲁,郭,茅,巴,老,曹,赵,叶,八位大师,鲁迅第一,也还罢了。后面的排名就十分怪异了,按艺术成就,张爱玲沈从文林语堂不比这哥八个差啊。要按革命觉悟排,您分得出茅和巴谁高谁低?怎么就茅三巴四呢? 30岁以下的诸位大概更晕:赵树理是谁啊?怎么就排第七呢?这也难怪年轻一代找不着北,小读者都冲韩寒郭敬明美女作家去了,连冰心都不看了,谁还看赵树理的<李有材板话>啊。

      诗歌这个圈子,也有各式不伦不类的排行榜。旧诗,比较出名的是所谓六大高手,依次是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王维。80年代,很多中学教师就是按照这个排行榜给童生和痒生们灌输的,真是个害人的东西。

      诗人的排名受政治风气影响也很深。毛先生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所以郭末若写了本<李白与杜甫>,书里褒李抑杜,博万岁爷一笑而已。文革后,老杜咸鱼翻身,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无产阶级头牌代言人。李白呢,被贴上浪漫主义老大的标签,可浪漫主义与本朝与时俱进的大势不合,只得当老二。老二,唉,那是本监被割的东西,不提也罢。

      诗这个东西,高考不考,找工作用不着,要不怎么宝钗老劝宝玉少读诗多读读四书呢。偏偏也就是大人物还喜欢诗,乾隆下江南上热河,处处留下狗屁不通的御制诗。前些年,万岁爷游黄山的时候,也写了首,日破云涛万里红什么的,人民日报头版发表。

      皇上有这么个附庸风雅的爱好,本监也得步步紧跟不是,打算写个诗话系列,把小时候读的那点子唐诗宋词取出来,胡言乱语一番。希望能唤起欢迎诸位的童年回忆。

      这就算是诗话的头一篇吧,您说咱是恬不知耻或者厚颜无耻都成,反正咱是阉党余孽,也不怕您骂。

      • 家园 怎么没胡适呢?

        胡适写的东西比较能让人理解

        • 家园 我觉得原因是楼主的评价重点在纯文学

          搂主的评价似乎比较偏重于所谓“纯文学”,而胡适一生涉猎甚广,学术,思想传播,教育,文学理论和评论,甚至民权活动......而在这中间,文学创作,以个人的不成熟之见,并不是最出色的。他的“新诗”,看起来远不如他的政论(如30,40年代)和“整理国故”(如红楼梦考证)。

      • 家园 不错不错,请继续。
    • 家园 A very good series.
    • 家园 钱钟书

      老钱的学术是没说的,一部管锥编,好像没几个人能看懂。现在的博士论文已经有不少是专门讨论管锥编的了,基本上,您要是有足够的毅力把该书通读一遍,就可以拿个博士了。不过,也有不服的,好像有几个搞国学的老头子,认为管锥编只是一部工具书,中外古今搅和到一起,是个查冷门书籍的好东西,却并没有什么开创的见解。这话对不对,咱不懂,也不敢多说。管锥编咱开始打算拜读的,一看那厚厚的一排,还都是竖版繁体,就有点晕。得,又原封不动退回皇上的南书房了。

      老钱的谈艺录咱倒是看过的,说实话,不太喜欢,经常是一篇短文,经史子集还有英法德文都招呼上了,目的呢,就为了赏评一个南北朝时代的不太出名的诗人的一首没人知道的诗中的某一句。我不敢说这是堆砌,谁叫人家渊博呢?可是,再怎么着,也无非是论诗谈文而已,总觉得老钱有些自娱自乐的意思,不太考虑普罗大众的阅读快感。所以,有人要看现代人写的旧诗评论,我不推荐谈艺录,我推荐胡适先生的胡适诗话,全是大白话,但是有很多精彩见解。

      至於围城,咱就不多说了,才子小说的典范,相信诸位都读过。说说缺点吧,一个是过于刻薄,讽人讽事,有点不遗余力的意思,不那么宽厚。再一个,精彩的句子太多,反而伤害了小说的整体艺术效果。很多人看围城,只记得那些好玩的段子,至于小说本身要传递什么微言大义,反而不甚了了。感觉上,老钱写作的时候,光顾得妙语连珠了,有时,文风朴实一些会更好。

      老钱的散文写得不多,<写在人生边上>是比较常见的单行本了。散文还算明白易懂,语言也不那么艰涩。不过,客观说,算不得散文中的精品,中庸之作而已。

      老钱的旧诗底子是这个时代的人所罕有的,出过一本<槐聚诗存>,里面的诗大体上都是老套陈词,走的宋人以学术为诗的路子。典故狂多,诗歌的味道却很差。本监非常不喜。这也难怪老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老钱在解放后编过一本<宋诗选>,很有名的本子,老钱充分发挥了他的国学大拿的水平,他的很多注释写得真是比宋人原诗还要精妙。

      最后附带说说钱夫人吧。杨绛先生,本监的愚见,可称一代才女,可惜淹没在老钱的身后了,人的精力有限,做了贤内助,在文艺上的成就便难免有限了。她的<洗澡>写的是很好的,跟老钱的才子书的路数不同,质朴无华,自成格调。

      老钱解放前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解放后,一度被打压,市面上看不到他的书。很多人不知老钱何许人也。80年以后,老钱渐渐成为大热门,很多传记也凑热闹,把老钱的外语能力放大了许多倍,说他精通24国语言,访问意大利的时候,意大利语讲得那叫一个溜,很多意大利人都自愧不如。这不是瞎掰嘛。所谓精通,大概只是他的阅读能力。老钱毕竟只在英国呆得时间长些,其他的外语口语,远不如礼部理藩院的那些通译们。

      好像90年代初期流行过“ 钱学” ,专门研究老钱的著述的。本监曾看到过几期<钱学汇编>,感叹怎么世界上无聊的人士这么多。五四之后,除了鲁迅,好像只有两个人被提高到“学” 的层次,一个钱学,一个金学(金大侠) 。时代不同了,到处都搞“金” “钱” 崇拜啊。

      • 家园 考古考出来的好文

        顶出来讨论。

      • 家园 佩服佩服

        您也算是一位大拿。请再接再厉,为我等普及国学知识。

      • 家园 秉笔兄请进,小弟有点小问题,望秉笔兄不吝赐教。

        秉笔兄的文章写的真好,尤其这个系列,小弟真是佩服。偶就是有一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秉笔兄。

        秉笔兄介绍完了钱钟书,在台湾,南怀瑾先生是和钱钟书老先生起名的国学大师。国内现在市面上南先生的东西也很多,尤以复旦出版的为多。小弟读完了南先生的几部著作,无论在学术上还是人品上对南先生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弟就是希望秉笔兄有时间的情况下,写一写南怀瑾先生,小弟先行谢过了。

      • 家园 我也不特别喜欢钱钟书

        觉得他那些东西有“繁琐考据”之嫌,不是太和我这种俗人的胃口。

    • 家园 余秋雨

      十年前,老余还只是个小角色,90年代初,在北京,别说普通人,就连清华北大那些国子监的监生们也没人知道这号人物。现如今呢,老余的名头如日中天,捧他的骂他的都海了去了。看过一本捧他的书叫<余秋雨的背影>,名字明显是模仿老余的成名作<一个王朝的背影>。书很厚,从老余的祖父辈开始夸起,肉麻的有趣。

      电视上也常能见到老余,小分头,戴眼镜,苦大仇深的样子。最恨他的,可能是那些大奖赛的参赛歌手们,老余身为文化素质分的评委,最喜欢拿一些酸不啦几的问题考他们。知道伯牙子期的典故是什么意思吗?请判断汉武帝的名字是叫刘邦,刘彻还是叫刘备?歌手们张口结舌,老余却不肯罢休,还要继续搞现场教育,把这点常识掰开揉碎了细细的讲一遍,仿佛电视观众都是文盲,台上的歌手那叫一个尴尬。

      老余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文化学者” ,写的东西叫“文化散文” ,他的历史使命呢,据说是“拯救文化” 。听起来是好的,但是犯了路线模糊的错误。文化这东西,太泛泛了,吃喝嫖赌都可称文化,老余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似乎什么他都有点研究,一较真呢,他的水平离真正的大师还是远了去了。

      老余的书读者还是暴多的,各种选本加上盗版,印刷量绝对惊人。老余的文章,本监大致都看过,基本上,都是在紫禁城如厕的时候看的。文化苦旅是没说的,他的成名作,也是最好的作品,老余的那点酸劲暴露无遗,您要能忍住不吐,仔细读,还是很有后味的。之后的霜冷长河,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等,文章是越写越没味道了。据说老余还编过一本戏剧史的教材,有人夸,说这书写得好,本监没读过,不好说什么。

      说老余的作品是“文化散文” ,其实不太确切,似乎叫“旅游散文” 更恰当些,反正本监一直是当游记看着玩的。说是游记吧,又不那么轻松,老余总是在游山玩水之时忽然跳出来,特沉重的讲述一大段他的文化随感。他写的累,咱看着更累。比如他写海南的那篇文章,开头描摩海南岛的地理人情,还算有趣,往下读呢,老余就开始引申了,苏东坡,海瑞,黄道婆,全都用上了。也没见老余有什么独到的议论,不过是文抄公,把这几个人的故事不厌其烦的讲给我们听。最后,得出一结论:隔绝大陆的海南岛是中国文化在危急关头的最后一个守护者 (大意)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客观的说,老余是一个还算成功的通俗作家,他的走红,既然是市场的选择,必定有他的道理。老余火了之后,又搞上了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据说和凤凰台的漂亮主播也有点意思,这就让很多人眼红了,并招来骂声一片。上海有个老头子,好像也是某大学的老师,闲的没事干,专门挑老余文章里的文史错误,错别字他也挑,最后还专门写了本书总结他的挑刺成果。毛病是挑出不少来,可这人的作派本监是瞧不上的,这算什么?文字狱?

      国子监北大分监的监生,叫余杰的,不但眼红,简直是出离愤怒了。小余搞到了老余在文革的一些文字材料,据之证明老余这人大节有亏,丫老余就是一伪君子假道学!还有脸自居什么文化学者!老余有点招架不住,最后是私了了。小余借骂老余,也出了大名,书卖的剧火,所以也见好就收了。小余的作品,本监也看过一些,火与冰之类的,跟老余一个德性,东抄西抄,还自我感觉特良好。对于此人,本监的评论只有一句:文化败类也!

      • 家园 哈哈,妙!

        [老余的文章,本监大致都看过,基本上,都是在紫禁城如厕的时候看的。]

        建议出版社把余老的文章印在草纸上。丛书名曰[高级文雅。。。]

        说正经话,为了不让这些文化败类继续侵蚀,公公您可得多加努力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