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财富创造出来以后? -- 中国农民

共:💬28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来说两句

1. 经济学的定义和覆盖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在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及其之前的经济学)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分配的提法出现于三四十年代,但现在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认为这个定义过分狭窄。九十年代,在一篇纪念纳什的文章里,Roger Myerson认为只要是研究人理性行为的就是经济学。不过现在行为经济学十分兴盛,这个定义还需要拓宽。如果以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最好的刊物)上的文章为准,我觉得只要是用数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就是经济学。现在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很杂。比如Steven Levitt两年以前获得John Bates Clark Medal。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研究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是否导致美国犯罪率的降低,职业相扑比赛是否有“假摔”,足球比赛罚点球球员和守门员的最优策略是什么等等。

2.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是不可分的。分配方案直接影响生产。比如如果政府养老金的发放是means-tested同拥有的财产挂钩,那么储蓄多的人拿的养老金就少。因此人们就会少储蓄,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过来说,研究分配就必须要研究生产。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包括税收和转移支付。几乎所有的税收和转移支付都对价格有扭曲作用,降低效率,因此最优的分配政策就是在保证一定平等的基础上,最大化经济效率。

3.如果你所说的创造财富是指经济增长,那么其实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都没有什么指导作用。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或者说它的雏形是马克思提出的,就是他的扩大再生产理论。1939年Harrod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Warranted Growth模型。但在这个理论里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但在过去二百年里,除了世界大战之外,我们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观测到持续的经济增长,于是后来Solow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但这个理论对实际政策的指导作用极其有限。发展中国家应该积累资本,发展教育,提高科技,但不懂经济学的人也知道这些。邓小平不懂什么经济学,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的,至少我觉得他头脑里并没有一个抽象理论的框架。但这并不影响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实现在的经济学还是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有比其它国家快得多的经济增长速度。八十年代后出现了内生增长理论。这些模型本身很有意思(至少对专业经济学家)来说,但我并不觉得它们同现实的经济世界有什么相似之处。

4. 马克思价值论的问题在于,价值是不可能被观测到的,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只能观测到价格。在资本论第一卷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在资本论第三卷的模型里价格和价值没什么关系,而是由不同产业里利润率相同这个条件决定的。因此价值不能实际被观测到,也不能对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变量发生影响。这样一个概念是没用的,应该用奥卡姆的剃刀剃去。

5. 关于供求定律及其假设条件,需要详细解释经济学的偏好理论,需要另起一贴。

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