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wait for 萨苏 -- AleaJactaEst
第三十九章 营救
北方的变化让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只有李富贵仍然在那里静观其变,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个局面对他更有利,他现在真的就在等着咸丰归天了。李富贵唯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外面的压力太大最后让朝臣、王爷和太后们合到一起去,如果这样那他就仍然没有机会混水摸鱼。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明争暗斗李富贵上奏章表示愿意不带兵马到北京看望皇帝,这时朝中已经乱作一团,大家拉帮派的有、暗中积蓄力量的有、到处走动钻营门路的就更多了,不管李富贵带不带兵大家都不想让他再跑到北京来搅事, 所以直接由军机处就把他的奏章驳了回来,内容无非是现在国家形势很坏,像李富贵这样的领兵大将断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擅离职守。
由于咸丰突然下令处死被扣押的英法两国的人员,所以李富贵的营救小组有些准备不足,本来他们认为既然这些人被扣押在圆明园,地形也已经摸清楚了,想要救他们并不困难,可是变故来的太突然了,当宇文起得到消息之后处决已经开始,幸好他们这段时间一直都处于戒备状态,只需要稍加化妆就可以开始行动,而且现在所有的皇族都龟缩在北京城里,圆明园的防守也显得薄弱一些。
这次突袭几乎成为武清的翻版,借助黄昏宇文起率领手下骑着马拖着树枝突袭圆明园的大门,在几声剧烈的爆炸之后驻守圆明园的禁军突然惊恐的发现一群青面獠牙满脸黄毛的妖怪向他们杀了过来,这些被迫驻扎在城外的清军本来就整天提心吊胆的,既然武清离天津将近百里洋人都能从天而降,那圆明园虽然距离要更远一些,可是这里要城墙没城墙,要兵力没兵力,外国俘虏又关押在这里,为什么洋人就不能到这里来呢?
宇文起借着混乱救出了巴夏礼,可是仍然有二十人已经被处决,《泰晤士报》的记者包尔贝甚至被分尸,看着这样一个血腥的场面,宇文起他们也不禁呆在那里,他们知道自己这次的任务没有完成,由于在来之前李富贵已经把这件事的利害关系跟他们分析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的心都沉了下去。宇文起是最先从这种情绪中挣脱出来的,他突然意识到咸丰的死能够把这个死结给解开,反应过来以后宇文起对着那些有点失魂落魄的部下喝了一声:"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救人。"
带着巴夏礼一行人并没有向东走,而是把他们十九个人分乘三辆大车向北走,这一路上也算是惊险万分,多亏宇文起银子带的足,才算是逢凶化吉,一行人日夜兼程,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到达塘沽。
巴夏礼带来的噩耗让额尔金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作为这次侵华战争的全权特使他没能保护好前台的谈判人员,这让他如何向国内交待。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出外交代表被屠杀这将在英法两国引起什么样的舆论风暴,"你们不是说可以保证我们被扣人员的安全吗?"额尔金气急败坏之下准备向宇文起兴师问罪了。
"这不能怪他们,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皇帝快死了。"巴夏礼因为这一路逃难而建立以来的友情,所以马上站出来为宇文起讲话。
"咸丰皇帝快死了?这个情报可靠吗?难道是在武清受的伤?"额尔金连续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因为天津附近的激战,最近他的情报渠道不太畅通。
"很有可能是在上次战斗中受了重伤,清廷为了安定民心并没有发布皇帝病危的消息,不过据内线报告皇帝的的确确快不行了,所以他们才会迁怒于外交人员,我们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宇文起对这次杀俘的举动多少也有些看不惯,所以面对额尔金的时候不自觉的气焰就要低上那么几分。
"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武清之战虽然没有抓到咸丰,而且后来又因为激战伤亡惨重,但是额尔金还是觉得得大于失,毕竟中国皇帝在他们面前落荒而逃,这将会大大打击清军的士气,这也可以算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实际上自从登陆以来他们还没有赢过这样漂亮的一仗,再加上出师是以解救人质的名义,所以不管怎么看这都将是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战役。
可是现在这场战役的战果上很可能要加上一条,不过这个战果并没有让额尔金感到高兴,事实上是这样一来形势将会变得非常复杂。首先清政府肯定会拒绝媾和,就此一项就让额尔金头痛无比,即便是在得到增援的情况下联军的脚步到达北京后也就必须停止,可是如果清政府不愿意接受谈判,他们可以把政治中心迁往任何一个内陆城市,这样战争将无限制的延续下去,这让额尔金想到了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如果自己陷入这样一个泥潭,那这场战争将变成一场灾难。这个时候额尔金对自己当初进攻天津的决定感到有些后悔,或许正如李富贵所说签订城下之盟才是最为有利的,现在自己一鼓作气打了进来,把最贵重的瓷器敲的粉碎,想要再威胁对手却发现手中已经没有足够分量的抵押品了。可是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这个时候撤走,那清政府就会更加轻视自己了,自己手中的最后一张牌就是李富贵了,额尔金思索着在这样的时刻应该如何使用他。
与此同时李富贵的驻地则是一片欢腾之声,刚刚架通的电报线路为李富贵传来了喜讯,他做爸爸了,戊午年九月二十日寅时赵婉儿给李富贵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足足有八斤重,据说这个八字也好得不得了,总之一切都令人满意。得到这个消息李富贵自然是与民同乐,先是杀牛宰羊犒赏三军,然后又是按照民俗准备红鸡蛋,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李富贵居然自己拿着篮子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去散鸡蛋,大部分士兵面对这一幕都手足无措,事后一商量,既然大人按照民间的风俗来办事,那自己这些人是不是应该回礼呢?在有人带头之后李富贵的营帐里很快就堆满了老母鸡、红糖这一类的东西,李富贵倒也来者不拒把这些东西装上回程的空车全都给淮阴送去,李富贵这次进军没有沿大运河行动,实际上他有拿这个做借口修建铁路的打算。这些东西说起来这都是战士的一片心意,这样鸡飞狗跳的一路招摇,倒也十分吸引眼球。
唯独让李富贵不太满意的是很快又来了一封电报,是赵婉儿打来的,上面写着:“儿名已起,勿念。”按说这个孩子的名字应当是他这个做父亲的给起啊,怎么赵婉儿把这件事给揽过去了呢?按照李富贵的理解这肯定是赵婉儿害怕自己没有学问,万一给孩子起个李百万或者李约翰那岂不是要让人笑掉大牙。想想赵婉儿一个人在家生孩子自己却跑出这么远,李富贵的心中的确有些愧疚,再想想人家毕竟是书香世家,这起出的名字也应当不同凡响吧,这样一想李富贵也就无所谓了。
军营里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了三天,当大家的兴奋之情逐渐平息,李富贵就开始打起地方的脑筋了,要说这济南府对他们的供应倒真算得上是有求必应,李富贵看在他们态度好的面子上一直也没有难为这些地方官,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借口那当然要敲打一下他们。
山东巡抚曾望颜虽然知道李富贵一向胡作非为,但是当他得知李富贵准备放走牢里的犯人以示庆祝的时候还是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简直就是小型的大赦天下,如果自己办出这样的事恐怕脑袋就要不保了。可是李富贵也不是那么好得罪的,曾望颜巡抚山东紧挨着直隶,所以他的消息的别灵通。现在皇帝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这万岁爷活着的时候李富贵就已经无法无天了,要是皇帝死了那李富贵怎么看都像是吴三桂,当年吴三桂没有成事,可是吴三桂背后没有洋人撑腰啊,最近北方的战斗让曾望颜震惊不已,如果富贵军有洋兵一半厉害那这个天下就没有人能制住他了。
思前想后曾望颜还是决定重贿李富贵,毕竟钱是身外之物,只要把这个混世魔王糊弄走银子还是会滚滚而来的。
李富贵把玩着一匹翡翠马,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这怎么好意思,这些宝物我又怎好夺人所爱。”话虽如此说可是抓着马的手却一点也不见松动。
“李大人太客气了,这次大人北上扫荡洋夷,兄弟是个文官,也出不上什么力气,只好送些东西给大人添个彩头,祝大人马到成功。”
“实在是无功受禄,惭愧啊。”
“大人这是说哪里话来,虽然现在洋夷您是还没见着,可是您这一过,四周的捻子都是狼奔豕突,现在四境安宁,大人为山东作了这么大的好事,怎么能说无功受禄。”
“如此说来李某就却之不恭了。”
“那是理所应当的,至于那些囚犯,本来放了他们给李大人助助兴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这里面混有许多前一段时间抓到的谋逆之徒,如果放出来恐怕不大方便。”曾望颜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我要放些囚犯来逗乐也就是那么一说,既然曾大人还想继续关着他们那就只管去关,就算他们倒霉。”
“如此多谢李大人了。”
“最近在山东进又不能,退亦不甘,真是把人憋屈的很难受,总想找点什么乐子,不如我们去一趟泰山吧,替我那个小子拜拜菩萨。”
如果是在平时这个要求并无任何可疑之处,可是这个时候曾望颜的警惕性非常高,一说去泰山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封禅,所以他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件事情推掉,只要李富贵胡闹的事情自己不知情那到时候多少可以摆脱一些干系。可是转念一想李富贵如果在泰山上弄出什么事情来自己这个山东巡抚如果说不知情那实在是说不过去。至于写个密折去告发李富贵虽然是把自己的责任给卸掉了,可是这样就把李富贵给彻底得罪了,曾望颜并不指望密折真的能够完全保密,实际上自从乾隆爷开始皇帝就喜欢把密折交给下面的人去调查,所以密折上面的内容总是会流传出来,现在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指望递上去个密折就能把对手给扳倒,更何况现在的李富贵根本就扳不倒。不管陪不陪李富贵上泰山都可能有很大的麻烦,可是这个时候曾望颜偏偏又没有理由来反对李富贵上泰山,最后他只好一咬牙,决定还是舍命走上一趟,起码李富贵看起来倒不是完全不能沟通,到时候如果有什么问题自己再随机应变好了。
这一天的泰山游人并不多,这与李富贵的预料有些不符,据山脚的僧人说这里初一、十五的时候人很多,可是其它时间就不行了,更何况这几天天气寒冷,也影响了人们登山的热情。
听了这话李富贵点了点头,“看来这旅游资源还是有待开发。”
他们一行人人数并不多,本来李富贵是要大张旗鼓的,不过曾望颜一力主张微服上山,说这样才能体会登山的乐趣,李富贵也就答应了,看到如此就化解了隐藏的危机实在让曾望颜喜出望外,一路之上就属他最是兴致勃勃。泰山的山势没有李富贵想象中的险峻,原先在远处看到泰山巍峨雄姿的时候李富贵还真是颇为心仪,没想到一爬之下倒有些失望,幸好曾望颜一路之上指点各处古迹,解说起来滔滔不绝,倒让李富贵不觉得烦闷。
到了十八盘的时候李富贵才觉出一点味道,一鼓作气向上攀登等到休息的时候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李富贵看到其他人散在远处忽然灵机一动,把嘴巴凑到曾望颜的耳朵边上低语道:“此段山势颇为险要,如果我把大人一脚踹下山去相信大家都会以为是大人自己失足跌下去的吧,”李富贵摇了摇头接着叹道:“真是个杀人灭口的好地方啊。”
看到曾望颜全无反应李富贵就伸手推了他肩膀一下,曾望颜立刻像一根弹簧一样的跳起来,双手死死抓住路边的一根石柱,两眼惊恐的神色就如同一只兔子,看到他的样子李富贵不禁笑了起来,“大人为何如此慌张,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又怎么会真的推大人下山。”
曾望颜这时候才算缓过劲来,眼神游疑不定的看着李富贵,他不知道李富贵这番真真假假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自己面前坐着的这个人绝对是个危险人物,曾望颜这时的脑子里正在急速的转动,他这一生中还真的没有碰到过像李富贵这样的人物,自己人生经验中积累的种种手法、技巧对这样的人都很难起什么作用,把自己一直研读的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没有与李富贵很相似的人物,如果非要归类曾望颜只好把他放到董卓这一类里面,自己可不是司徒王允,李富贵手下也没有吕布,想要扳倒他恐怕比对付董卓还要难。不过他相信李富贵这样嚣张跋扈最后不会有好结果的,现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虚与委蛇,最后观其自败。
想到这些曾望颜才算稍稍的松了一口气,“这个玩笑大人可开不得啊,这里山风刚烈,曾某本来坐在这里就有些头重脚轻,又怎禁得起大人恐吓。”
“大人登泰山就头重脚轻,那如果去爬黄山岂不是要一头栽下去吗?那里可比这里险多了。”
“黄山归来不看岳,老夫登泰山已是舍命陪君子了,黄山我这辈子是不想去了。”
“这么说是我这个君子不厚道了,老大人舍命陪我,我还吓唬大人,那剩下的路我来搀着大人当作赔罪如何?”说这李富贵把手递了过去。
曾望颜现在就算是握一条蛇也比握李富贵的手来得轻松,脚下的山路忽然变得不那么难走了,他小心翼翼的搭着李富贵的三根手指向着山顶努力登攀。
站在泰山顶上四面百里之内尽收眼底,李富贵这个时候才承认登泰山之后确实有小天下的意思。这大好河山究竟该如何描绘,李富贵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英法两夷现在进逼京师,而李某又见疑于圣上,到这个时候弄得不上不下,大人可有一语教我。”
“曾某乃是一百无一用的书生,又怎能指教李大人这样的英雄豪杰,也只有唯大人马首是瞻。”现在曾望颜已经打定主意不去和李富贵硬顶,原先对李富贵的人到处勘查地界曾望颜还想试着解劝一下,不过这时已经完全打消了主意,这个家伙想在山东干什么都随他的便,相信朝廷将来是能够理解自己的。
第四十章 迷信
咸丰皇帝病势沉重,可是偏偏拖着一直不死,各方势力也都等在那里,暂时处于一个表面上的平静当中。这个时候情报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李富贵借此机会一直把电报线架到了天津府的盐山,这个成就让他非常的满意,现在北京的小道消息到他这里只需要两天。这个玩意让曾望颜也大感新奇,作为一省的巡抚他当然知道这种快速通信能够带来的便利,不过在他的心中也有对这一类新事物“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的担忧。不过现在曾望颜对这些担忧是绝口不提,但是还是有人骨头比较硬,也没有尝过李富贵的利害。有一次山东的大儒沈老先生在一次堂会上就对李富贵表示了现在洋夷乱我中华,岂可再修建这些夷物来自乱阵脚,况且在我中华几千年的礼教传承之下,这些洋物的些许便利完全没有必要,倒是影响风化为祸甚烈。
这位大儒提意见的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如果是在两江李富贵对这一类观点完全是嗤之以鼻,因为在那里人们尝到洋务的好处之后这些陈腐的观点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可是山东这里暂时还是儒生们的天下,所以李富贵对待他们仍然讲求方法。“这洋务还是要看怎么用,如果兴建电报只是为了商人逐利,那当然等而下之,不过如果用于教化则功德无量,比如说吧,我们淮阴有个大孝子叫柳永,那个人说起孝顺来真是没话说,虽然是商人出身可是向往圣贤之心确实非常的重。有一年他到四川去办货,他父亲在家中突然的了暴病去世了,等到柳永回来一掐算日子他父亲死的那几天他正好和当地的客商有应酬,喝了花酒,还叫了姑娘,生意场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本来也没有什么的,可是一想到老父垂死的时候自己竟然与妓女同床,他就羞愤难当,等到他父亲落土之后就一头往碑上撞过去,救活过来又呕血一升,后来大病了一年。”
听到这样凄惨的故事,沈老先生也是唏嘘不已,“说起来这事也怪不得这位柳先生,所以说万恶淫为首,作人在色字上一定要谨慎,要说老弟这方面就很不错,那时候听说你义拒洋女的时候我真是为你击节叫好。”
“可是生意人如果不去应酬大家就会认为你故作清高,这生意就不好做了,若是把家业败了,那岂不是更大的不孝。”
“是啊,是啊,”沈先生也感到这件事情的棘手,“所以说这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可是这个难题被解决了,现在柳永每次出去跑生意都到有电报站的地方,等到收到‘母体安康’ 的电报之后他才放心的出去叫局。”李富贵强忍住肚子里的抽筋,仍然一脸正色地说道。
沈老先生抚掌大笑,“果然两全其美,如此美事真当大书特书一番。如此说来架设电报倒是宣扬教化的好方法啊。”
李富贵看着这位老先生心里苦笑不止,这些儒生真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这样的故事他都信,不过想想也难怪,这个故事虽然夸张不过比起那二十四孝还是颇有不如。
这件事情大大的启发了李富贵,他打算立刻着手弄一部新编二十四孝来宣传洋物的好处,这并不困难,因为洋物的好处都是明摆着的,只需要给它加上一个孝子的背景,比如说刚才那个故事就还有发展的余地,在续集里柳永将会接到一封母病危的电报,可是要是坐马车路上起码要花上三天,幸好有了铁路,千里江陵一日还,终于赶到老母床头为高堂送了终,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洋物成全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孝子故事。
士人们对这个孝子的故事大加推崇,口口相传之下他们对电报的态度也友善了许多。可是另一股歪风却从山东、直隶的交界处吹了出来,也不知道是哪个最先编出这么一套说辞:电报局所用的电气实际上是用死人的魂魄练成,所以专门收购人们供奉的神主牌位,每个牌位售价四、五十块大洋,另外牌位上的人必须死了不到三年。电报局的人买到之后就请道士拿着牌位到死者的墓前做法,念完咒语坟冢里就会爬出一个小虫,这就是死者的魂魄变的。把小虫捉入木盒,再把牌位上的‘主’字挖去,就会有鲜血溅出,滴入瓶内拿回来混上药物就可以炼化成电气,这样才能传递消息。
这个离奇的传说是由电报公司驻武定府的负责人索昭报告给李富贵的,这位共产主义先驱在李富贵那里受挫以后虽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狂热的情绪却减弱了不少,再想到两江有李富贵这样的人压着,自己的传播计划恐怕难以实现,所以就想找机会到外面去试试,正好电报公司招人去山东,他就报了名,以他的学历立刻就被委派作了武定府的负责人。不过这个负责人也有名无实的很,开始筹建电报站的时候十分忙碌,等到全都架设好了,这里也就一个会计、两个发报员和一个打杂的,他这位站长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机器。
闲暇的时候索昭倒是很认真的向周围的人宣讲共产主义,可惜他的传播方式不太得法,一直没有什么成效。
直到有一天晚上,一个看起来很猥琐的家伙悄悄溜进了他们的电报站。这个人向打杂的老王递了个眼色,再把头向里面一摆,一幅神神密密的样子。
“这位爷有什么吩咐?”老王以前在商店里干过伙计,面前这个人一看就不是能掏得出银子打电报的主,不过出于职业习惯他还是很客气的应承着。
“告诉你们掌柜的,我有好东西要卖给他。”来人小声地说道,拍了一下他怀里的包袱。
满面狐疑的看了来人一眼,老王真的有些搞不清这个家伙的来路了,不过既然是要见掌柜的,那自己也只好给通传一声。
“有个人要卖东西给我?”索昭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着老王来到了前厅。
“就是这位爷。”老王向来人一指。
索昭打量了这人几眼,面容很陌生,肯定不认识,穿戴破旧就不说了,而且搭配得也很别扭,总觉得不像是他的衣服,总的来说整个人脏兮兮的让人很不舒服。索昭一拱手,“不知这位怎么称呼?找我有什么事情吗?我就是这里的主事。”
来人向周围扫了一眼,这个时候大厅里还有几个办理电报业务的客人,他就向索昭摆了摆手,“叫我胡三好了,能不能借一步说话?”说着他向里面努了努嘴。
索昭不想放这样一个人到后堂去,他也不相信这个人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有什么事就请在这里说吧,我们后堂正忙着呢。”
胡三露出一幅明了的表情低声问道:“后堂正在炼电气吧?其实我都知道,咱们心照不宣。”
对这样一个人露出的亲密神态感到十分的不耐烦,也听不懂他究竟在说些什么,索昭皱起眉头问道:“您究竟有什么事,我还很忙。”说着做势转身。
一看他要走胡三有些慌了,“好,就在这里说,你们不是要收这个吗?我给你们带来了。”说着转过身挡住其他人的视线,把包袱解开,拿出了两个神主牌位。
索昭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拿出这么两个东西,自然是大吃一惊,“我们收这个?我们收这个干什么?”
索昭的惊叫声让所有人都向这边观看,胡三赶忙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小声点,这个牌位是我爹的,您看胡得麟之位,这是我娘的,胡门王氏之位,我娘死了刚刚两年,正好合你们所用,我爹的牌位虽然立了有三年多了,不过也就多个两个月,您随便给个价钱就行。我就住在八里泡的胡家庄,你们要是急着收魂魄我现在就能带你们的人去。”
这段话把索昭听的是目瞪口呆,看来今天是碰上一个疯子了,幸好没有让他进后堂,什么“我娘死了刚刚两年,正好合你们所用”,“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没由来的把你们家的神主牌位弄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
胡三的惊异之情不亚于索昭,一着急也就不再小声讲话了,“不是你们要买神主牌位吗,四、五十大洋一个呢?”
“我,我们买神主牌位来干什么?”
“炼电气啊,不然怎么发电报?我娘这个绝对是三年以内的牌位,保您合用,我爹这个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是您可以先验货后交钱,要是在坟前招不出魂魄我不收你们钱。”
看着胡三扭曲的表情,索昭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两步,嘴里喃喃说道:“疯子,疯子。”
这时一个发电报的客人走了过来拍了索昭肩膀一下,“他不是疯子,不过他是个大大的忤逆子。”
“您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吗?”
来人叹了口气,“看来村夫之言尽不可信,他们说你们用死人魂魄炼制电气,这个说法现在好像还是在北方流传,武定城里还没听到有人这么说。我本来对此也是将信将疑,不过看到您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些都是胡说八道,真是没想到就为了几个臭钱真的有人连祖宗都卖。我大清人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幸好这个电报局里没有洋人,否则我是再没脸进这个门了。”
把这事的前因后果一弄明白索昭不觉恶向胆边生,看着胡三还一个劲的要卖他父母的牌位就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就没头没脑的打过去,一直把他赶出去半条街才算是收兵。
“我也真是混啊,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传播共产主义,还是索岚聪明,又回欧洲去了。”索昭感到自己实在是前途渺茫。
对于这种谣言李富贵也无可奈何,虽然他在传媒上拥有很强大的实力,但是有些东西却不是人力所能力敌的,如果是他的政敌编出的谎言一般他都能很快的想出反制的方法,因为刻意编出来的东西总有破绽,可是这种妙曲天成的东西就很难应对了。因为从谣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占据天时、地理、人和,而且离奇、夸张、耸人听闻再加上说的有鼻子有眼,想要不信还真的很难,“真是佩服他们,死了不到三年的才合用,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富贵以前弄出的谣言总是有太多的斧凿痕迹,远不如它们来的自然。现在李富贵所能做的无非是尽力招架,不要让事态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索昭在武定又坚持了一阵子,发觉实在干的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就跑到济南来找李富贵,李富贵对这位共产主义先驱印象深刻,自然是把他请进来看看是不是他又有什么新发现。
索昭先是大吐苦水,向李富贵痛陈当今中国之黑暗落后。
“索先生说的的确不假,可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辈努力进取,改变这个中国。”李富贵当然知道这些留学生在刚回国的时候肯定会有这么一个不适应期,所以出言鼓励。
“虽说俗话说子不嫌家贫,可是我觉得如果我到欧洲去为共产主义出力,对中国更有好处。”
李富贵心里觉得奇怪,他这句俗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别扭,可是一时也说不出是哪里不对,“嗯?你弟弟不明白我派他去欧洲对中国有什么好处,难道你弄明白了吗?”
“我猜到了一些。”
“说来听听。”
“现在的世界欧洲最强,美国虽然崛起但是终究根基太浅,中国想要复兴终将会直接面对欧洲的压力,当前英法联军入侵既是一例。大人是想挑动欧洲内部的阶级斗争,这样他们国力虚耗,且得胜的一方也会因国内敌对势力的掣肘而不能全力与我们在东亚争锋,而中国由您这样的天才将领所领导,对付他们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富贵点了点头,这个索昭虽然闯劲远不如他的弟弟,不过大局观倒是蛮不错的。“差不多,我这个孙子也不能一直装下去,欧洲这几百年来打仗实在太秀气,战争基本上都局限在贵族和军队中,不害民众、不动国本,很让人头疼,要是变成阶级战争那种惨烈就不是你所能想象的了。怎么样,猜到我的意图你还愿意帮我?”
“大人的计谋虽然毒辣,但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确有利无害,理想世界的建立总会付出代价,所以欧洲未来战争方式的变化我也并不放在心上,我只有一个疑问。”
“请讲。”
“大人之所以肯这样资助共产主义肯定是基于共产主义不能成事的认识,否则您这就是引虎驱狼,得不偿失了。我只想知道如果最后证明共产主义的确是人类发展的方向那您该怎么办?我不希望看到您在红旗插遍环球的时候后悔。”
“小子,你这就是看不起人了,我可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扎扎实实的根红苗正,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带领着中国第一个站到红旗下去。”
“如此甚好。”索昭对李富贵前面说的话有些不大明了,不过李富贵的态度却是很明白。
“你真的相信有红旗插遍环球的那一天吗?”
索昭犹豫了一下,“我相信。”
“很好,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去吧,希望你们兄弟能在欧洲开创一片事业出来。对了,上次我给你弟弟写了一本《论当前欧洲革命形势及斗争方法》的小册子,当时因为时间匆忙,写得不够全面,这段时间我又把这本书充实了许多,你也一并带过去吧。”
“是,相信书上都是教人杀人赢城的办法吧?”
李富贵笑了笑,“我一八五二年起兵,现在已据两省而制半壁天下,你真的以为这些是很容易做到吗?这书上都是我智慧的结晶,你可以觉得我这种智慧用的不是地方,但是你绝不可以轻视这种智慧,我告诉你现在的欧洲能人辈出。你们不要以为有我在背后支持能就如何如何了,否则只怕自己身死异国不说,还要连累同志们。”
听到李富贵的这番话索昭神色一正,“大人教训的是,索昭知错了。”
索昭走后李富贵又想起他那句“子不嫌家贫”来了,反复比对终于让他找出这句话究竟是哪里不对头了,原话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索昭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外国呆久了,竟然把两句话缩成了一句,如果再与原文一加对仗自然是别扭无比。不过李富贵并没有一笑之后就把这句话丢到脑后,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子能不能嫌家贫?李富贵发现这两句话中有一句潜台词是相同的,那就是母丑对于儿子来说是不可改变的,同样家贫对狗来说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样来看子是可以嫌家贫的,正因为嫌家贫才能够努力为家庭寻求财富,而那些为了集体的面子总是不愿意面对缺点的人或许是陷入到了那种“父过子不闻”的愚忠当中去了。
“有意思,还真是人间处处皆学问。”李富贵笑着自言自语。
第四十一章 五八年的冬天 上
英法联军的增援部队在严冬到来之前开进了天津,与此同时另一支人马从印度上船准备增援,原来自从处决人质的消息传回去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局势失了控,现在只有调动大军彻底把清政府给压下去,所以虽然印度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但是中国已经被摆在了前面,不过这前后派出的一万人马已经是英国在东方的极限了,即便是印度起义完全平息也不可能再抽出多少人了,因为现在平叛的主力已经是那些亲英的土邦军队了。
额尔金对于明年开春的战争仍然充满信心,如果加上最后一批援兵自己手上将会有两万多的人马,再加上储备充足的弹药,击败周围这些古代军队将是轻而易举的,到时候打到北京的紫禁城再来谈判,他只是有些担心战后如何收场。所以这一阵子他不断与李富贵联系,希望他能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进行调停,额尔金并不希望这场战争无休止的打下去,实际上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发现,周边的民团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他们已经能够聚众攻击联军的小队了,而且打仗的手段花样翻新,让额尔金感到有些应接不暇,相对来说大队的清军反而表现得越来越糟,这让额尔金有些担心,如果自己在击败清军驻守京畿的部队之后,是不是就要完全面对这些神出鬼没的民团。而李富贵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联军有一场大胜,能够让北京的保守派闭嘴他就进京。
英法联军的增援部队如此轻易的突破了封锁再一次让清廷震动,他们原来为了遮盖皇帝战败的丑闻,同时也为了糊弄咸丰集中兵力把海河上的交通给切断了,但是这一次仍然被人轻松的给打进来,大家都很没有面子。而咸丰看到上个月还说把天津围的铁桶一样,今天却收到洋兵冲开封锁的奏章竟然也没有生气,他现在对战局已经看开了,输赢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病榻之上的咸丰没办法再喝酒了,可是鸦片抽得却更厉害了。当咸丰油尽灯枯之前还是决定这个江山无论如何要传到自己儿子的手里,在病榻之上拟定了传位诏书,任命了载垣、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文祥为顾命八大臣,辅佐幼主,至于奕欣诏书上完全没有提及,这位恭亲王自从回上书房读书之后一直没有接触过实权,现在仍得不到重新起用。
在了却了最大的一桩心事之后咸丰终于向他的列为前任报道去了,而那一群顾名大臣和咸丰一样要面对来自洋人和李富贵的双重压力,在这一片风雨飘摇之中,肃顺当机立断采取了一系列刚强的手段稳住了北京的局势,也终于成为顾命大臣中的领袖。不过李富贵对这个家伙并不太看好,现在李富贵和肃顺的关系并不好,本来肃顺看到李富贵烂泥扶不上墙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只是断绝了与李富贵私下的联系。可是自从李富贵连连上表为英法联军说话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日趋紧张,肃顺虽然一直看不惯李富贵的二鬼子身份,不过这种看法也一直没有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可是现在他真的把李富贵给划到汉奸一党之后,他对李富贵也就不再抱有幻想,反而一再的劝说咸丰除掉李富贵。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北京尤其如此,不过李富贵倒并没有因此恨上肃顺,起码他这种性格让李富贵对他更加尊重了一些。
肃顺一直以来都喜欢拉拢外省有实力的汉族大员当作奥援,可是这里面真正与他交心的并不多,从历史上看像曾国藩、胡林翼他们一贯是挟着尾巴做人,锦上添花尚且困难,想要他们雪中送炭就更指望不上了,叶名琛现在也就一光杆司令,更是指望不上,其他人则是庸庸碌碌,想要他们站出来影响北京的政局那是想都不用想。而八位顾命大臣中肃顺虽然最得咸丰信任,但是他的资历却有些浅,现在他虽然镇住了其他人但是李富贵觉得这或许和其他人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头有关。
"八个人,八个人想要统一起来谈何容易,这期间所耗费的时间会要了他们的命的,"李富贵读历史的时候总是很奇怪这八位大臣怎么就让奕欣在北京坐大,他们明明有八个人为什么不能派几个到北京去牵制这位六王爷,现在看来他们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当年都窝在热河恐怕也是害怕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一离开就会被踢出政治中心。"两宫皇太后的态度就不用说了,咸丰有五个兄弟,奕欣的态度我是知道的,不知道那四位亲王是个什么意思,恐怕不会和肃顺他们站到一起去,我记得还有一个亲王是慈禧的妹夫。咸丰立的这个新任领导班子可有些问题啊,说起来都是朝廷重臣,不过都是些面子上的东西。肃顺这几年可是得罪了不少满蒙贵族的,现在汉人又不能为他撑腰,还真是很危险,要不然我到北京去给他壮壮胆?可是这个家伙对外太过强硬,留下他我以后做事就不方便了。"李富贵最害怕分析北京的政局,这个千年帝都水实在太深,而且他一直打着涸泽而渔的主意,所以极不愿意自己下水。
"还是再看看吧,我现在不应当表现出对北京太过感兴趣的样子,让他们先掐起来,到时候看看谁出的价钱高,另外最好也弄个平衡,那位恭亲王的外交手段也让人有些不放心,总不能由着他去卖国,留下个对立面也好。"李富贵这个时候又寻思着反正电报线路已经架好,不如自己先回家去打个转,毕竟儿子出生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回去看过。可是赵婉儿的一封电报又让他打消了这个主意,"海产一女",自己又有了一个女儿,这倒是不错,不知道海莺是不是很失望。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巴巴的赶回去那赵婉儿还不知道要吃多大的醋,只好先冷处理一下,两边都不看,反正有军务繁忙做借口。现在李富贵真的发现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是一件非常费脑子的事情,这还是没娶进门呢,要是真的娶进来还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维持这个平衡,看看孩子都要考虑平衡问题,这真是要人命。
北方虽然因为严冬的到来战争暂时平息了下来,可是在广东倒是非常热闹,陈玉成这回可算是露了脸,在对张国梁、李鸿章的战斗中虽然一直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仍然通过一系列的小胜将李鸿章部逼回福建,而二张的树字营这个时候孤掌难鸣,也在连番失利之下退到了平远。最让陈玉成感到痛快的就是在太平场与洋兵的冲突中大占上风,自此之后洋兵就一直老老实实的龟缩在广州城里了。原来李鸿章和张树声一直都想着要挑拨太平军与英法联军之间干起来,不过英军因为自己人数太少倒是非常克制。后来这个任务还是由张树声来完成的,他这次南下身边很有几位能人,见到一般的反间计不能奏效就改变策略,不再假扮太平军去引诱联军,而是扮成暴民袭击了一些外国人的产业,等到洋兵出了城再一路撩拨果然就引发了冲突。
陈玉成年轻气盛,把两只敌军杀退之后本来就瞧广州府的洋人不顺眼,如果不是他们占着广州粤西肯定是他的囊中之物,可是现在他只能把战果控制在粤东,都是因为肚子上这根刺让他始终无法放手施为。而且跟他们商量买武器的事情一直没有结果,听说本来美国人想卖的,可是后来也被英国人给压了下来。现在又得到报告洋人跑出城来耀武扬威,还攻击了太平军的哨卡,他也就不再客气,派人狠狠的教训了一下这一支小队。
如此一来二去冲突渐渐升级,最后战斗终于在广东城东北的太平场爆发了。此役英法联军出动了大约一千人,陈玉成带的人也不多,大约五千左右,他把这次战斗视为对自己的一次检验。按照陈玉成的估计富贵军和真正的洋兵的战力大约是二比一,自己这次堂堂正正的和洋人打一仗就能大致估算出对付富贵军究竟需要几倍的兵力优势。
英法联军表现出的战斗力并没有把陈玉成吓住,实际上他对自己的敌人反而感到有些失望,战局的进展一直控制在陈玉成的手中,他心底里甚至觉得这支军队还没有富贵军能打。这让他实在有些不解,按说这种感觉应该没有道理,徒弟怎么可能打得过师傅,更何况李富贵怎么看都只能算是个半吊子的徒弟。陈玉成知道天国中许多将领现在对李富贵都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甚至可以说已经深深的刻到了他们的骨头里,难道自己也被他们传染了吗?否则为什么会如此夸大富贵军的战斗力呢?
陈玉成在战后把脑子中的干扰因素赶走之后重新作了计算,最后他得出如果是由自己的精锐部队对上富贵军的话,只要是堂堂正正的打,自己能有二比一以上的兵力就可以获胜,但是这仅仅是对富贵军,如果对上李富贵那就又是一回事了。其实就如何对付李富贵这个问题陈玉成当年曾经请教过石达开,结果石达开给了他一个无比泄气的答案,那就是李富贵是无法击败的,因为他总是能够自己选择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的力量对比,事实证明他没有哪次是被迫投入战斗的,唯一的一次还是他事先挖好了陷阱等着对手去跳,这样的人你根本算计不到他。就这一点陈玉成现在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作为现在天国的核心人物他是知道杨秀清如果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会放弃天京的,可是李富贵面对着防守力量大大削弱的天京,他竟然真能忍得住不动手,这不得不让陈玉成感到吃惊,因为这就意味着引蛇出洞是绝对奈何不了李富贵的。现在看来唯一能够对付李富贵的方法就是攻其必救,然后围点打援,但是想用这样的计策对付李富贵这头老狐狸也并不容易,都是老江湖这种伎俩很容易就会被他看破。
正因为有这些想法所以虽然陈玉成获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是他并不十分高兴。十分不情愿的,陈玉成决定如果回到北方还是先避开李富贵,可以在安徽和浙江方向上取得一些小型的胜利打破富贵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等到大家建立自信之后再去碰李富贵。
自从被陈玉成正面击败,英法联军就收起了对太平军的轻视之心,他们原来一直认为太平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完全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才能侥幸得胜,而太平场的战斗告诉他们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正规军。所以很快洋人们又回到了与太平军友好相处的路子上来,而陈玉成也没有进攻广东、全歼洋人的意思,所以战役到此也就以在内线作战的陈玉成的全面胜利而告一段落。
李富贵对于南方的这个结果没有任何意见,张树声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他能够与陈玉成打个棋逢对手是李富贵绝对没有想到的,如果自己能够给他全力支持的话陈玉成未必就能赢得了他。现在瞧他的样子也就只能帮着李鸿章退守福建了,对于陈玉成与英法联军的冲突李富贵也给与了很高的关注,这位少年将领的胜利在李富贵看来有些得不偿失,海外英军一直在向中国增援,这个时候与他们发生军事上的冲突说起来不是很明智。英国人已经向李富贵做过保证,决不会与太平天国发生官方的贸易往来,虽然李富贵一向并不如何看重这种保证,不过既然双方打了这么一仗,相信接下来他们的关系恐怕不会有什么进展,说不定等到援兵进驻广州之后还会有新的冲突。
南北暂时都陷入僵局,而李富贵又有家归不得只好认真的开始经略山东,这几年山东水旱灾害不断,再加上又是捻军的重灾区,大家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现在是人心思定,所以李富贵来了之后对于小顾的捻军一般都是稍加劝说他们就很自然的散伙回家了,对那些规模大一些的李富贵的态度就有些模拟两可,基本上是只要不给他惹事他就默认这些人的存在,但是立下了不许抢劫商旅的规矩,在以前捻军只是对两江来的商队网开一面,而现在连本地的商户也不许动了,这让几个捻军的头头颇有怨言,因为本来与李富贵的协议上山东是他们的地盘,现在李富贵不但踏上了这块土地,而且还对他们指手画脚,这当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张乐行对此倒有他自己的看法,自从他的根据地稳固下来之后这位游侠就从这块刚刚稳定下来的土地上不断的收获着丰硕的成果,首先是农业处于高速的恢复阶段,经过前几年的动荡山东河南的土地兼并产生了逆向的发展,大量自耕农的出现使得粮食单产开始上升,即便是那些佃户也因为张乐行奉行的严厉的减租减息政策而得到很大好处,种粮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发现自己竟然能够靠征收赋税富裕起来,这让张乐行感到无比别扭,他本来就是个地主,就是因为看不惯这个人吃人的世道才闹着要造反的,可是现在自己所作的却与以前的朝廷并无本质的不同,这当然让他感到不可理解。最让他郁闷的是似乎大家对于这种生活都很满意,那些平民就不说了,能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可是很多地主也对张乐行的政权心存感激,在这个乱世当中除了极少数的大地主之外大部分的剥削阶级也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当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战争盗匪,再加上沉重的捐税,谁都不能在这个世道活的轻松。张乐行改铉更张不再去抢他们之后,大家很快就把他以前的恶行给丢到了脑后,再加上彭越入主这支捻军的政务之后,在招商引资上也很下了一番手段,渐渐的这一小块地方也显出了那么一种繁荣的迹象,通过向商人们征税张乐行的手头竟然渐渐有了余钱。
正因为这种迷惑让张乐行对他们以往的平均天下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实际上捻军在这几年的发展说白了就是除了抢还是抢,虽然他们的确是在劫富济贫,可是李富贵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他耳边,“你们这样不事生产,光靠枪就能抢出个太平盛世吗?”他最近也一直这样自问,所以李富贵限制捻军的劫掠之后张乐行并没有表示反对,他的部下本来就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抢东西了,对于其他头领的怨言张乐行也总是派人去解劝,同时也向李富贵提出交涉。
第四十二章 五八年的冬天 下
对于捻军的反弹李富贵并不是没有准备,他虽然上回进京的时候走山东过了一次,不过那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山东,这次驻扎在这里他才发现山东人并不完全是他印象中的那种彪悍、耿直的样子,实际上这次让他印象深刻的竟然是他发现山东人身上有一种特有的精明,不过和江浙的那种精明又明显不同,如果除去感觉只谈实质上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这种精明之中包含着信义,在李富贵的心中山东人可能是他所接触的中国人中最讲信用的。
精明而又讲信用,这正是李富贵心中最理想的商人形象,而山东这里也的确手工业很发达,虽然没有上海附近那样的规模,不过还是显现出了很浓厚的商业气息,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的各具特色的作坊,在洋货的冲击之下努力地寻求着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洋布的冲击曾经使吴淞一带大量的纺织工人下岗,到目前为止这可能是改革产生的最大阵痛,李富贵虽然也多方消化不过苏南毕竟不是他投资的重点,山东这里的土布虽然也受到了洋布的冲击,但是情况要好得多,这个时候就显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总的来说如果没有捻军与土匪这里的商业环境还算是不错的。
既然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那么或许可以在捻军与工商界之间搭一座桥梁,通过交纳一定的保护费来换取捻军不来骚扰他们,这样应该能让那些单细胞生物明白留下母鸡生蛋远比直接吃了它们更划算。
花点钱摆平捻子的想法让曾望颜大感意外,倒不是这个主意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实际上这些年地方官对捻军一直是剿抚两手的,所以用钱来收买捻军并不是很奇怪,可是这话从李富贵嘴里说出来就让人有些难以想象了,捻军的战斗力并不算很强,当年胜保在这里的时候赶得捻军到处跑,所以很难想象李富贵面对这些人会如此的软弱,他的提议甚至不是招安,而是交保护费,如此示弱实在不应该是李富贵能做出来的。
“大人,自从您来到山东之后群小慑服,这时正应当一鼓作气将他们剿灭,而如果花钱买平安,不但大失百姓之心,也会让捻子们的气焰复起,那时只会更乱。”虽然曾望颜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去和李富贵硬顶,可是这个想法实在太过荒唐,所以实在无法附和。
“我这也是先礼后兵,”曾望颜心想:你一个堂堂的兵部侍郎和一群捻子来什么先礼后兵,倒是对我们这些地方官总是先兵后礼。“捻子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我在西边打,他们就会跑到东面,等我到了东边,他们又不知道跑哪去了,每次这样一跑就是一番大肆抢掠,你们就受得了吗?更何况我现在必须时刻盯着北方,对捻子我也腾不出手,等到我走了,他们肯定又要闹事。”
“既然如此,大人在这里一天就镇压他们一天,也比资敌要强得多啊。”曾望颜本来也没有指望李富贵能真的帮他把捻军剿灭,可是既然这样好吃、好喝、好拿地尽力招待你了,总得帮着做点什么吧,就算什么都不做只是利用李富贵的军威吓唬吓唬捻子也好,怎么能这个时候还出钱供养捻子呢?
“这不能算是资敌,捻子一直是流寇,这让我们很头痛,如果他们能从地方上得到供奉就会变成坐寇,这样事情就会变得好办起来,”曾望颜在心里哼了一声,要是这样那些流寇都坐到我们山东来了,也不知道这怎么就变得好办了。“到时候为了争夺地盘他们内部就会产生矛盾,我就可以选择性地打击一些声望不好、不守规矩的捻子,然后把那些温顺驯服的捻子招安过来,剩下的那么一些一方面成不了什么气候,另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一处坐吃,跑也跑不动了,那个时候也就好收拾了。大人想想,水泊梁山何等的兴旺,可是还不是天天指望着招安,你数数历史上哪有坐寇能成事的?”李富贵知道坐寇成事的也不是没有,不过这些人一般都被称为太祖。
曾望颜对水泊梁山的例子不屑一顾,什么八百里水泊、十万人马,那全都是施耐庵胡编的,这种东西也能信?不过想想李富贵的文化程度,他能从《水浒》里面总结出这样的道理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他所说坐寇不能成事的说法听起来倒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可是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兄弟无能,做了这山东巡抚连一些流寇都解决不了还得仰仗李大人镇压,实在是惭愧,可是要我让那些商户拿钱出来向捻子买平安,这让兄弟怎么开这个口。”
“我并没有打算让大人去劝说士绅们交保护费,我只是和大人打个招呼而已,商户那边我去做工作,这只是树立一个潜规则,又怎么能让大人出面。”李富贵仍然希望利用自己在商人中的威望来促成这件事。
当李富贵聚集起济南几家大商号的东家商讨保护费的事情的时候大家也是被惊得目瞪口呆,接下来众人都是沉默不语。要说这些人的心中对李富贵都还是怀有感激之情的,自从李富贵来到山东之后,山东的商人们很明显地感到生意变得好做了,几条大道上的关卡都被富贵军给拆了,捻子们也一下变得老老实实,就连各个山头上的土匪都收敛了许多,可是这舒心日子还没过上几天怎么又闹出这么一出。按照李富贵的建议这笔钱的数量倒不是无法承受,但是实在有些窝囊,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李富贵。
“这阵子捻子不来闹事,这是给李某面子,咱们江湖上混饭吃的最讲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咱们一点规矩都不懂那就显得太不开面了,所以呢我想各位老板就此机会与捻子们沟通沟通,大家一回生、两回熟,将来就是我走了,相信捻子也不会再对你们怎么样。”
李富贵的道理听起来虽然还说得过去,但是他这样满嘴的江湖口气让这些老板们听着实在别扭,“难道大人就不能把捻子一劳永逸地给除去吗?以大人的赫赫战功,对付这些毛贼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吗?”实际上山东的商人一直对李富贵抱有很大的幻想。
“苗先生太抬举李某了,李某这几年打的那些胜仗一半是因为运气好,赢得十分侥幸,另一方面也是江湖上的朋友见爱,让着我的。”
这话说过之后几位老板的下巴差点掉下来,他们实在不知道这些话是从何说起,那些血流成河的战斗居然被说成是谦让的结果,难道成千上万的杀戮之后也可以一抱拳,说一声“承让”吗?
“可是如果真的这样做,那朝廷的体统又置于何地呢?”白老板性格比较火爆,直接顶了起来。
“朝廷和这事又没有关系,就是我也是以私人身份来劝说各位的,为什么一定要大家放血呢?主要是因为我的力量要用在直隶,没有办法太多地与捻子纠缠,何况现在捻子又很老实,让我也没有下刀的地方,可是如果我离了山东他们就未必肯继续这样老实下去,所以我才劝大家未雨绸缪,大家一团和气我进京以后也放心,是不是?”
“如果他们得陇望蜀怎么办?那些家伙可都是属狼的。”众人都在捻军身上吃过苦头,所以根本无法信任这些人。
李富贵哈哈一笑,“各位难道还信不过我吗?狼是可以变成狗的,咱们可不止有蜜枣,手里的大棒也要握紧啊。”
几个人心里都有点嘀咕,要说以前他们的确对李富贵非常信任,可是现在就有些说不准了,不过既然李富贵做了保证他们也就勉勉强强地答应了下来。这事情需要联络山东的所有商人,所以肯定要耗费不少时日,李富贵也要联系捻军来准备讨价还价。
一八五八年的冬天李富贵就这样在山东度过,青阳寨已经被他改建成一个正规的军事基地,通往江苏的道路也被整修了一番。在这个冬天里李富贵的地盘上各处运转基本上还算正常,只是发生了一件让李富贵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是江苏的渔民因为捕鱼和日本渔民发生了一些冲突,这边的船大那边的人多,打了几场各有死伤,说不上谁吃了亏。考虑到这是国际事件黄明就上报李富贵,请示该如何处置。
自从富贵集团开展捕鲸业务以来海上的收入就节节上升,捕鱼业也是非常红火,尤其是自从去年开始引进先进的渔船和捕鱼设备之后已有超越捕鲸业的趋势,从北海道一直到舟山,到处都有中国渔船的影子。现在富贵军的肉食供应主要就是咸鱼,士兵们吃得骂娘不说,营地周围还总是有野猫活动,现在他们要是吃回猪肉就跟过年了一样。李富贵却不去理他们,有这么好的鱼吃还不满意,这帮兔崽子们就是被惯坏了,看来要找机会整一整他们了。李富贵对这些鱼就很感兴趣,他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大的带鱼,最宽的地方竟然超过一揸,当然李富贵并不会顿顿吃鱼。
在这种形势下和日本渔民发生一些冲突自然在所难免,本来这种事情闹过也就算了,不过现在有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把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优秀传统一下子就丢到脑后去了,居然跑到海军衙门要求水师为他们报仇。这还真让黄明犯了难,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所以就请示到李富贵这里。李富贵看了之后也不客气,立刻一封电报把黄明叫到济南来。
“这件事怎么办还需要问我吗?”李富贵的语气有些不快。
“司令,这事以前没遇到过,所以……”黄明急忙为自己辩解。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的海军好像是在海盗的基础上扩展来的,是不是海莺去做月子你们就把老本行给忘了。”
这一下黄明立刻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这就派人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训一顿。”
“先不要惊动日本政府,只管把他们的渔船全部抓回来。”
“是。”
“你们海军以后要更积极一些,花那么多钱养你们不是让你们在长江里玩一玩就算了,就算是对上西方列强的舰队也要保证有理、有利、有节,至于其他的国家,你们看着办好了。”
“是。”
每次收到日本的消息总能拨动李富贵的神经,“这帮家伙还能出海打渔,真是岂有此理。”在李富贵的记忆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西南诸藩组成的倒幕军来推动的,好像有萨摩还有长州。李富贵掰着手指头怎么也数不出四个,他手头又没有日本的地图,所以另外两个藩他记得不太清楚,“如果事先给西南诸藩一些打击,削弱他们的实力,或许他们就没有这个力量去动摇幕府的统治了,目前看来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海盗,是不是找几个人让他们回去做老本行。”
虽然手上没有日本地图,但是李富贵也知道如果使用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对这些没有什么纵深的大名做很简单的攻击就足以要他们的命,他原先有些担心这样做会惊醒日本,不过现在这种担忧已经烟消云散了。江北的工业已经渐渐地形成体系,而苏杭地区虽然李富贵并没有直接插手,但是这里被誉为是天下膏腴,在江北的带动下也已经滑上了转型的轨道,通过不断从全国各地吸收资金,同时又把大量的商品输送回去,在这样一个循环的作用下日本即便觉醒也无法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
而且随着留英学生的回国,各个工厂的技术力量更加雄厚,冯子铭和刘云飞现在是甩开膀子大干,他们生产出来的棉布表面上和英国货一模一样,而价钱却要比英国货便宜上三成,李富贵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毕竟机器是英国的、原料是英国的,他们究竟怎么能够把成本压得这么低?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这种布在耐用性上与正宗的英国货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必须一样。目前因为产力的原因还只能有少量这样的棉布被混在正品中发往内地,可是等到两座新工厂开工以后,这种局面就会大大地改观。
就李富贵所知,现在冯子铭和那几个从英国回来的温州伙计天天腻在一起研究如何仿制各种洋货,大到枪炮军舰小到钟表皮鞋,都在他们仿制计划之列,有几种样品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尤有过之,比如说他们生产的座钟就比西方来得重,让人一抬起来就觉得质量好,其实不过是在里面用不着的地方加了些铁块而已,对于他们的这种热情李富贵也是十分地钦佩,所以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这些家伙似乎天生就有这样一种癖好,李富贵决定再组织一批温州商人子弟出国。
现在这些仿制品已经开始要求打开海外市场,日本已经不在话下,东南亚的市场也逐步地打开,美国西部也有少量的出口,那些牛仔们也多半没见过什么世面,很容易就被这些表面光的东西给骗了过去,李富贵还准备这次如果能在北京抓住机会就要用朝廷的名义压朝鲜打开市场。
开春之后,虽然天气还并没有转暖,额尔金就迫不及待地调动人马寻求与清军决战,而肃顺也秉承咸丰的遗志打着为先帝复仇的旗号准备与侵略者决一死战,战争终于又一次滑入了李富贵希望的轨道。胜保仍然希望通过小规模的骚扰与游击来达到与英军周旋的目的,不过现在军队的最高指挥已经不是他了。僧格林沁的气焰比天都高,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清军也算是有备而来,僧格林沁这次的计划可以说是北塘的翻版,虽然上一次他吃了败仗,但是取得的战果却也摆在那里,现在他的手中有了更多的部队、火炮、炸药,他相信只要事先准备充足,这一次的结局肯定会不一样的。
经过胜保的苦劝僧格林沁终于勉强同意把预定的战场后移到廊坊,而在这一路上广设疑兵来骚扰英法联军,胜保把阻击的任务交给了谢子澄。谢子澄得到这次将功赎罪的机会之后变卖家产激励民团的士气,这一个冬天这些已经经过战场考验的战士又被加以严格的正规训练,同时武器也已装备到位,所以这几千人可以说是京畿地区最具战力与活力的中国部队了。
第四十三章 决战
尽管冬天并不适合各种工程,但是谢子澄还是组织了大量的民夫,经过他契而不舍的努力,天津周围遍布壕沟、路障,挖出来的土还被堆成各种崎岖的地形,连刘铭传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知府大人颇有管理工程的天赋,英法联军发现在这个平原地区他们想要拉动炮车却要付出相当大的力气,不但道路被破坏殆尽,而且干脆在道路上挖出战壕,让联军的工兵根本就无从修补。
抵抗力度大大加强额尔金也感觉到了,他们现在一天只能推进十里,必须不断的清理地雷不说,还要应付各个方向上出现的偷袭,而且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团已经被完全武装了起来,他们的武器甚至已经超过了正规军,尤其是各种大威力的爆炸武器让联军实在是胆战心惊,民团甚至使用简单的投射器把炸药包扔到联军的阵地上。通过对缴获的这种小型投掷器进行分析,额尔金惊恐的发现这玩意真的非常危险,投掷器主要材料是竹子,如果把它打开就能让人联想起夏天随处可见的躺椅,可是这种躺椅可以把炸药包扔到三十米外,一个人可以携带一个炸药包和这张躺椅轻松的在战壕中穿行,同时如果发现情况不妙也可以随时丢弃这件装备,看这东西的样子就知道它是种为了大量消耗而设计的便宜货。
自从出了天津城,联军的伤亡就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不过对于这种提心吊胆的行军大家都有些神经紧张。他们甚至不愿意进入村庄,因为村庄可以说是这一带地形最复杂的地方,而且在村庄中联军并不能获得任何帮助。
大清子民这一次认真地贯彻了朝廷下达的坚壁清野的命令,水井完全被炸毁,对这样的做法老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狼似虎的清军把炸药包投进井中,心里面暗暗咒骂这些败家子。
刘铭传每天晚上都要大家召集起来挖空了心思去想一些新招整英法联军,就这一点上来说刘铭传可以算是个行家了,他虽然参军之后一直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可是骨子里仍然是山贼本色,要说这种偷鸡摸狗的行当可以说最是拿手。北地的好汉们开始并不怎么开窍,不过在刘铭传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把身上奸诈的一面显露出来,李富贵在看刘铭传汇报的时候很难想象是同样一群人组织了义和团。
这一战的本质刘铭传也看出来了,是属于那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打法,凭他手中的这几千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败英法联军,但是英法联军并不知道这一点,只要联军自己认为这场仗他们打不赢,或者说夺取胜利损失大得受不了那么司令就可以以一个和平使者的身份出场了,他刘铭传的任务也就算胜利完成了。这次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英法联军的短处,实际上如果他手里有两万富贵军的话,刘铭传完全有把握将这支侵略军挡在北京城外,如果有五万的话这帮洋鬼子能不能逃回大沽都是问题,可惜他只有几千人马,而且不管训练还是装备与富贵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李富贵有五万人,可是刘铭传也知道李富贵的难处,如今的两江刚刚步入正轨,刘铭传也不舍得这些成果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额尔金一共花了七天才进军到武清、东安一线,僧格林沁正在廊坊秣兵励马等着侵略者的到来。胜保这些天一直在劝僧格林沁再把部队向后撤一撤,因为游击部队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洋兵也渐渐的显出了疲态,如果他们的战线再继续拉长对清军就会更加有利,但是这个建议被僧格林沁断然拒绝,他发誓要在武清这个先皇受辱的地方击败洋夷以告慰咸丰的在天之灵。看到他坚持胜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他们身上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整个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他们的背上,如果不战而退的确很难交待。
廊坊之战又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同北塘之战一样清军率先发起了攻击,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准备要充分的多,没有出现上一次那样部队脱节的情况。
英法联军由于一直受到骚扰,所以每天驻扎的时候都要做相当细致的准备,同样他们也预感到了大战的来临,侦查部队把周边清军活动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了回来,仅仅从报告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在准备一个大的行动。让额尔金有些失望的是风自强并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实际上自从上次没有成功抓获中国皇帝之后这位出色的侦察员就好像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做事显得有些混乱,经常会给出错误的情报,面对额尔金核实的问题也总是支支吾吾,看来这次也指望不上他了。
看到清军又一次列出了整齐的阵容额尔金非常高兴,看来终于可以和那些鼹鼠一般的对手告别了,从望远镜中额尔金看得出中国的统帅还是吸取了上一次战败的教训,这一次他排出的阵线被拉得更长,阵型也更松散,让额尔金有些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看到多少骑兵,这支上次让他吃了很大苦头的兵种在清军的阵地上少的有些出奇,这当然让他有些不解。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按照既定计划布置阵地,最后到达的增援部队除了近卫军第1国王龙骑兵团以外都被放在了左翼,法国人负责右翼,所有的骑兵都被集中在中间。他原来为了防范鞑靼骑兵故伎重演,这一次他下决心以骑兵对骑兵,不让清军有冲击联军阵地的机会。他也有那么一会产生了这样做是否还有必要的念头,毕竟看起来清军并没有集中骑兵进行突击的意思。不过这个念头只是闪了一下就被额尔金抛在脑后了,不要说作战计划早已布置下去,现在不宜改动,就算是真的清军这次不用骑兵突袭了,自己仍然可以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在正面给那些被炮火打蒙的敌军以致命一击。
当清军进入火炮射程之后双方开始猛烈的炮战,联军的大炮无法完全压制清军这一点额尔金已经有所准备,他从大沽之战就已经知道清军也装备了新式大炮,而且从清军的数量上来看自己的炮兵不能够把重点放在对方的炮兵阵地上,幸好按照以前的经验清军的大炮射速慢而且打得还不准。
僧格林沁现在正站在一处山坡上看着前方不断升腾起来的硝烟,这时的他已经克服了对西式火炮的恐惧,有一发炮弹甚至在他十几步外爆炸,可是僧王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清军的人数本来就多,排得又松散自然显得更加庞大,所有清军将领中只有僧格林沁对战争将获得胜利没有丝毫的怀疑,这个信念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坚定,以至于他根本不允许其他人对此提出任何质疑,昨天就有一个参将因为稍微露出了那么点怀疑的意思就被僧格林沁以扰乱军心的罪名给打了一顿。
按照计划清军将分批地投入战斗,不过在进入到炮火射程的那一刻开始,这些军人就立刻显出了慌张,有的部队急急忙忙的就冲了出去,看到联军在炮火下岿然不动的阵型僧格林沁实在为自己的这些手下感到丢人,不过幸好他们在慌张中还是选择了进攻,看来这些天的动员并没有白费。为了鼓舞起这些军人的士气这些天僧格林沁可是用尽了力气,督战队的设立也让这些家伙没有了退路,从现在看他们的理智战胜了恐惧。
看着推进过来的清军,额尔金笑着向旁边的葛罗说:“这些野蛮人真是有意思,他们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旗子呢?花花绿绿的倒是非常好看。”
“是啊,他们总是喜欢这些华而不实的装饰,难道他们不知道旗号是指挥部队的重要工具吗,像他们这个样子士兵怎么能够看得清楚。”
“或许他们就是希望士兵两眼一抹黑地向前冲,反正都是些炮灰。”
直到清军快进入到步枪的射程,额尔金才看出清军的旗帜后面有些文章,在这些纷乱的旗帜后面隐隐约约的有不少马匹,可是并没有看到骑手,额尔金皱起眉头,这些奇怪的事情让他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快就被验证,当联军第一阵排枪过后,清军的前进停顿了一下,然后也有杂乱的枪声响起,同时就在那些旗帜的后面隐藏在步兵中的骑士们翻身上马,展开了最后的冲刺。额尔金突然有了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一百多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只能算是一眨眼的功夫,而之前的炮火和排枪并没有给这些骑兵造成太大的损失,混杂在步兵当中给了他们最好的庇护,虽然站在炮火之下却不能上马冲刺让这些勇士压抑的快要发疯,不过这个时候爆发出来反而更加猛烈。
双方骑兵在阵前的厮杀来的无比猛烈,这么短的距离之下大家都来不及作出什么反应,蒙古骑士们不管是马匹还是武器都远不如他们的对手,不过这一次他们是抱着必死的信心走上战场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僧格林沁可是费尽了心机,大把的银子撒下去不说,而且封官许愿,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的士兵家庭不但会得到抚恤金,而且还可以有一个名额保举做官,总之是下足了本钱。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冲击联军的阵地,所以绝大多数骑手并没有与联军的骑兵多做纠缠,只是在阵前稍加厮杀就继续往前冲。就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双方的骑兵都蒙受了很大的伤亡,原本对射的火力现在都把枪口对准了在中间厮杀的对方骑兵,任何一个人处在这样密集的交叉火力之下恐怕都会有一种身临地狱的感觉。
在这一片混乱的战场中越过阻截的蒙古勇士们带着炸药包冲入了联军的阵地,一声声剧烈的爆炸把无数的残臂断肢抛向天空,好几个营的阵地出现了松动,尤其是那些印度兵甚至陷入到混乱当中,而后续的清军也源源不断的攻了上来。看到这种情况额尔金毫不犹豫的把预备队投入到战场。这个时候排枪已经不能完全阻挡清军的进攻了,看着猛冲上来的清军有的团已经开始做反冲锋的准备了。
担任第一波攻击任务的清军是僧格林沁从各部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相对来说战斗力还算不错,他们的部队平时在清军中也往往都是一些骄横跋扈的角色,这些人都抱持着洋人只是火器利害,只要和洋兵短兵相接他们就输定了的观念,甚至有些人认为洋人的膝盖不能打弯只要跌倒就爬不起来。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实际上英法联军的单兵肉搏能力远胜过清军,虽然刺刀看起来是比大刀、长矛要差上一些,可是如果配合整齐的阵型同样也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当清军乱糟糟的向前冲杀时英法联军的士兵却非常有效率的收割着生命,再加上远程武器的打击,清军刚开始的气焰很快就消了下去。后续部队的补充给这场进攻提供了新的力量,但是始终无法突破联军的阵地。终于士气耗尽的清军如潮水般的退了下去。
看到战况的惨烈额尔金也不禁骇然,实际上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看到如同蚂蚁一般冲上来的敌军他真正感到了恐惧,而清军的爆破武器也的确给联军带来很大的杀伤,这种超大号的手榴弹是额尔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看来是清政府新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而那种不分敌我的投掷能让任何人感到胆寒。
僧格林沁痛骂他的将领,处决那些带头撤退的士兵,督战队也拿着鬼头刀对着那些乱作一团的败军一通乱砍,通过这些手段他在这一天里又组织了三次进攻,可是战果却一次比一次差,到最后一次进攻已经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放下望远镜后僧格林沁浑身战栗,他的那一层坚硬的外壳终于出现了裂痕。当联军的骑士越过一路的工事向清军发动冲锋的时候,看着自己的部下在这些彪悍的战士面前变得如此的弱不禁风僧格林沁终于绝望了,无尽的痛苦让他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个时候忽然保命的念头变得不可遏制,事后连僧格林沁自己都不明白他在那一瞬间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怕死。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全面反击已经展开,清军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所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僧王把帅旗留在阵地上而自己已经带上亲兵偷偷的开溜了。
胜保的心理素质远比僧格林沁要来的成熟,想当年他在太平军手底下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败仗,以至于有“败保”之称,可是他从未气馁,今天虽然他也知道战事以无挽回的余地,可是他仍然领着本部人马拼死抵抗。在他的计算里后面还有一场北京保卫战,现在自己能够多杀一个鬼子,北京的压力就少了那么一分。
当胜保亲自挥刀站到第一线的时候,他手下的将士无不表现出清军中罕见的勇气与自己的统帅并肩作战。胜保治军一向宽松,这些人也和他出生入死很多年了,这次胜保的战略被僧格林沁否决后他们全军都憋着一股气,现在仿佛每一刀、每一枪都是杀给北京看的。
胜保最后是被亲兵背下战场的,一颗子弹贯穿了他的肚子,手下的士兵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保着他最后一个撤离了战场。至此廊坊之战落下了帷幕。此役清军京畿一带的精锐被一扫而空,除了几只禁军北京一带已经没有什么成建制的部队,如此惨败当然是天下震动。北京的朝廷现在是乱作一团,既然是战败自然先要找出人来承担责任,僧格林沁理所当然的接过了这一光荣的使命,所有的职务被一撸到底,回老家去做他的蒙古王爷去了,胜保因为表现勇猛被当作了正面典型,不过因为伤势很重也无法重掌军权。顾命大臣们因为这次大败也尝到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内部出现了裂痕,文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肃顺一伙保守派的强硬立场。他第一次提出来洋人对清廷并不算是心腹大患,他们想要的东西对于北京来说只要丢掉面子都不算什么。而真正的大患近看是太平军,远看是李富贵,肃顺这边的回击也很有力,首先咸丰可以说是间接的死在英法联军手上,这种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与洋人和谈绝无可能,另外李富贵和洋人串通一气,既然李富贵是大患,洋人当然也是。这种论调目前仍是北京的主流,文祥虽然不以为然,可是也无可奈何。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压缩 5 层
😄【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V AleaJactaEst 字56104 2005-10-29 15:28:59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VI AleaJactaEst 字52267 2005-10-29 15:19:55
😄【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VII AleaJactaEst 字52991 2005-10-30 17:39:11
😄【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VIII
【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IX AleaJactaEst 字61321 2005-11-23 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