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wait for 萨苏 -- AleaJactaEst

共:💬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二鬼子汉奸李富贵VII

第三十四章 醋缸

  这段时间李富贵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首先就是他的后院终于着火了,起因还得从海莺的来访说起,赵婉儿这段时间身子越来越蠢,海莺也不再出海了,本来他们两人应当是碰不上面的,可是偏偏这段时间有一批英国留学生回国了。而海云峰又一直没有消息,所以海莺就跟着这群留学生一起到了淮阴。李富贵对于留学生的归来是非常高兴的,这些人虽然本领不敢说有多高,但是毕竟眼界开阔。李富贵特地安排这几十个人对那些中高级干部进行培训,把他们认为先进的东西在课堂上讲出来,一方面传播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一下他们究竟都学到了些什么,李富贵会亲自抽时间去听课以示隆重。

  对于海云峰的下落这些学生也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英国人开始追查得很严,把每个人都找去盘问,后来渐渐的也就松了下来,不过他们离境的时候英国人还是仔细的搜查了一番,到现在为止海云峰的下落不但找不着,连线索都没有。最有意思的是还有英国人托这些留学生给远在中国的福尔莫斯的原型带个口信,希望他出面抓住这个杀人凶手。

  "这帮英国佬真是不给我面子啊,既然跑了你们就睁一眼闭一眼不就算了,还没完了。要说我这个小舅子还真是厉害,就这样人间蒸发了。"李富贵在心里想道。

  "你想什么呢,云峰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海莺看到李富贵沉默不语着急的追问。

  "按说如果他想要回来,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了,"不过如果他不想呢?李富贵在心里说,他可记得当年海云峰并不想呆在海莺的羽翼之下,不过这话不能对海莺说,说了海莺也不会信的。"或许有什么事情耽误了也未可知。"

  海莺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你的人、英国人、我的那些朋友都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云峰究竟能跑到哪里去呢?"

  "天大地大,哪里不能去,放心吧,云峰本来就有本事,现在又在英国读了几年书,眼界也开阔了,什么场面不能应付。"

  "可是他还小。"

  "他要是还小那就见了鬼,我听说你父亲非常魁梧?"

  "是啊,你别看自己站起来好像个子还蛮大的,要是站到我爹面前也就像一只小鸡差不多。"

  "那我估计你弟弟现在也就和你老子差不多了。"

  海莺始终无法在脑海里把海云峰与自己的那个父亲的形象联系起来,不过她还是接受了海云峰已经长大了这个事实,欣喜之余不禁怅然若失。

  赵婉儿听说海莺到了淮阴无论如何都要请她吃一顿饭,李富贵借口她身子不方便想回掉这件事,可是赵婉儿死活不答应,最后李富贵只好同意明天中午把海莺请回家来。赵婉儿让厨房准备了几个精致的小菜,三人就在花园的亭子中边吃边聊,赵婉儿原先就不常饮酒,自怀孕后就更是听从李富贵的劝告滴酒不沾,可是海莺就不一样了虽然李富贵多次劝阻,但是这位大姐仍然喜欢经常来上两杯,这让李富贵很为他们海家的继承人担心,可是他说的那些理论海莺根本就听不进去,在这方面她是一个绝对的经验主义者,反而嘲笑李富贵娘娘腔。这个时候也不例外,海莺摆上酒杯要与李富贵小酌一番。

  这让赵婉儿很是纳闷,“你不是说孕妇喝酒会伤害胎儿的吗?”

  李富贵苦笑着回答,“我劝过她好多次了,她不听有什么办法,嘴长在她脸上,我还能怎么样?”

  赵婉儿立刻为海莺腹中的胎儿担心起来了,“大姐,根据优生学的理论怀孕以后喝酒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听说很容易生出弱智的孩子。”

  “夫人不要听他们瞎扯,我娘一直嗜酒如命,也没看见我们姐弟有什么问题,我又不是贪酒,只是喝个两杯调节一下气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你可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当年为了怀着个孩子,”赵婉儿用手一指李富贵,“他有好几个月都没沾过酒。”

  听到这里海莺不觉笑了起来,“小孩子是不是聪明和他一个大老爷们喝酒有什么关系,而且你们李家是靠阴谋诡计兴家的,当然希望小孩子越聪明越好,我们海家可不一样。”

  听到海莺这么说赵婉儿也就不再劝了,顺着海莺刚才的话头就问了下去,“这孩子生下来算是海家的人啊?他的父亲到底是谁?一点都不在乎吗?”

  然后李富贵就看到海莺那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向着他一指,“问他好了,反正他是说自己不在乎的。”

  这个场面是李富贵万万没有想到的,一时坐在那里呆呆得说不出半句话来,倒是赵婉儿并没有露出什么惊奇的表情,只是狠狠地剜了李富贵一眼,然后又是笑盈盈的与海莺继续他们的谈话,“外子粗鄙之人,倒让大姐见笑了。”

  “李大人还是很厉害的,就是有时候婆婆妈妈的,不够爽气,说起来还是夫人巾帼不让须眉。”

  “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以后就姐妹相称,大姐也不要总是夫人夫人的叫了。”

  “这话我可要跟你们说清楚,你们李家是李家,我们海家是海家,桥归桥路归路,这孩子是我们海家的骨血。”海莺对任何可能引起身份混淆的事情都一点也不含糊。

  赵婉儿没有答话只是看着李富贵,而李富贵这个时候才算缓过来,“这个孩子是海家的骨血,这是当然的。”

  赵婉儿仔仔细细的把李富贵打量了一番,实在奇怪李富贵怎么会接受这样一个条件,不过这毕竟不干她的事,“大姐真是巾帼英雄,让小妹佩服。”李富贵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夹在两位巾帼英雄之间了,这个滋味还真是不太好受。“大姐希望这个孩子继承海家的门楣吗?”

  “是啊,那个时候我还以为我那个兄弟没了,所以就急着自己生一个,匆匆忙忙的就借了你的老公,夫人千万不要介意啊,这不已经完璧归赵了吗。现在虽然我兄弟跑出来了,不过老是这样单传是不太保险,我们家的人又总是过着这种刀头上舔血的日子。”

  接下来在饭桌上李富贵的表现可以用奴颜卑膝来形容,不断地给赵婉儿夹菜,赵婉儿有点什么反应他就赶快故作关心的问候一番,也不知道这一番做作究竟有没有效果,反正两个女人都笑得很暧昧。

  送走海莺李富贵急忙回转去哄赵婉儿,果然,这位夫人正坐在亭子里独自垂泪。

  “夫人,这件事情是我不好,可我也是被逼无奈啊。当时国际形势千钧一发,内部又不稳定,夫人一定要体谅为夫的苦衷啊。”婚外情能够扯上国际关系,恐怕李富贵算得上是第一人了。

  “少来,那时候谁要跟我发誓来着,现在你还真能扯,我就不信你自己不愿意她还能奸淫你不成?”

  “如果我说是她奸淫的我,夫人你信不信?”李富贵怯怯的问了一句。

  “少在这里跟我嬉皮笑脸,男子汉大丈夫,一点担当都没有,那个时候你要是认了不也就没事了。”

  李富贵可是知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道理,要不是这次实在没有办法抵赖,他还不会这么痛快的承认,“不是害怕夫人生气吗,我这么做也是因为爱你,你现在身子金贵,要是有什么不妥,孩子倒没什么,失去了你可让我以后怎么活。”李富贵慌张之下已经不再估计自己说话是不是显得太肉麻了。

  “现在我不是更气,在外头弄出个野种还把姘头领回来向我示威是不是?”

  “真是冤枉啊,是你非要见海莺的,好好好,总之是我不对,现在认打认罚,随夫人处置。”

  “处置自然跑不了你的,先把问题交代清楚,你和那个洋婆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之间绝对清清白白,我敢那海莺肚子里的孩子发誓。”

  “我不信,你发誓就跟放屁一样。”

  “我是不太在乎发誓,可是海莺很迷信,要是她知道我拿她的孩子应誓,她还不得跟我拼命,你想想这还不能证明我说的都是真的了吗?”

  赵婉儿偏过头来把这个逻辑顺了一下,“其实我也不是个专妒不讲道理的人,可是你找的这些女人也太不像话了吧,难道你就不能选一个家事清白,贤淑稳重的吗?”

  “完全是事有凑巧,当时国际形势很特别,以后不会了。”

  “我才会相信你呢,想让偷了腥的猫住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的嘴巴缝上。以后的事情先不要急着打保票,先把你欠的帐清了再说。”

  “任凭夫人发落。”

  “第一,先把那个洋婆子给我赶走。”

  “这个不太好吧,毕竟是国际友人,而且我真的和她没什么。”

  “有没有都要给我赶走。”

  “好好好,我试试看,她好像到北方去了。”

  “第二,以后不许你到处乱跑、夜不归宿。”

  “这不行吧,我要带兵打仗啊,现在天下这么乱,怎么可能整天呆在家里。”

  “我不管啦,反正我临盆前你不许走。”

  “没问题,我这阵子有什么是都让他们去做,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按照李富贵的感觉赵婉儿的怒气有可能是装出来的,不过她现在的这个样子让李富贵无法去取证,也就是先把这一段时间给忍过去再说。

  这种驻家生活还没有过上几天,主教大人突然兴冲冲的找上门来,这段时间冈萨雷斯稍稍变通了他们传教的方式,对中华传统文俗采取了更宽容的态度,所以信教的教民增加了不少,他十分醉心于自己的这番事业,已经很久没有来纠缠李富贵了。这次特地跑来倒是为了一件好事,原来教皇听说李富贵即将有后也是大感兴趣,并且表示如果生下的是儿子他将亲自为孩子施洗,这个提议让李富贵不禁一愣,自己这个儿子还没出世就有人已经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了,他并不知道教皇给他儿子施洗意味着什么。

  “教皇大人年级已经不小了吧?”说起来真是有些惭愧,李富贵这个基督徒愣是不知道现在的教皇是谁,幸好冈萨雷斯马上就给他做了答疑解惑。

  “庇护九世今年应该已经有六十六岁了,做了十二年的教宗,现在还正值壮年,有他老人家的领导,我干事都觉得特别有干劲。”

  六十六岁如果呆在梵蒂冈或许算是正当壮年,不过要是来中国可能就会要了他的老命。“教皇他老人家千金之躯,为了犬子让他老人家远涉重洋实在是让富贵心有不安。”

  听了这话冈萨雷斯楞了一下,“李兄弟一定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教皇大人并没有说要来中国,他是希望您能够把儿子送到罗马去受洗。”

  “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跨洋过海?”

  “当然要等孩子大一些,不过现在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小孩子坐海轮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李富贵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这么一点点大的时候就作如此远行,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的儿子被送到西方,那孩子的母亲肯定也要跟着去,这一趟夫人外交倒是有些戏唱,“这件事情恐怕我还要和夫人商量一下。”

  “李,你应当知道,由教皇亲自主持洗礼是一件多么荣光的事情,现在的法兰西皇帝就是皮奥九世主持洗礼的,这将代表教廷对您诸侯地位的承认,机会难得啊。”

  “我知道,不过孩子的母亲总是会本能的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危险,希望主教大人能够理解。”

  “我明白,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我只是希望李大人能够理解这件事的意义。”

  李富贵点了点头,“这个我自然晓得,对了,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主教大人。”

  “大人尽管问。”

  “我想知道主教大人对鸦片贸易是怎么看待的?”

  冈萨雷斯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犹豫,立刻给与了坚决地回答,“鸦片是万恶之源,它诱使虔诚的信徒离开主的怀抱,它会让纯朴的羔羊瞬间堕落。”

  “您说的是鸦片,我问的是鸦片贸易?”

  “鸦片贸易当然也是罪恶的,甚至比鸦片更加肮脏。”冈萨雷斯知道李富贵不喜欢鸦片,对此他倒是很赞赏的,并将其视为李富贵身上的亮点之一。

  “那教廷的意思呢?”

  “教廷也反对鸦片贸易,不过在英国教廷的影响不大。”

  “这没有关系,既然教宗陛下想为我的儿子施洗,相信他老人家对我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那能不能请教廷在禁毒的方面施加更大的影响,也算是对我虔诚的一点奖赏。其实如果教士们在中国能够站出来反对鸦片,我相信肯定会得到很多中国人民的好感。”

  冈萨雷斯沉默不语,在欧洲教士们的立场都还是很明确的,可是在东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在这里外国人们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只孤舟,如果不能团结起来一下就会被中国人淹没,而且鸦片贩子也能为传教提供很多帮助,而且包庇鸦片贩子并不会给教会的声誉带来太大的损害,想到这个连冈萨雷斯也觉得好笑,中国人反对洋人的观点基本上都不在点子上,那些真正会对中国造成伤害的行为反而常常被忽视,倒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被传的神乎其神。可是李富贵就不同了,他算是个明白人,而且现在基督教能在中国有这样的发展李富贵实在功不可没,既然他提出来了,冈萨雷斯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

  看到冈萨雷斯不说话李富贵就接着诱之以利,“现在英国人每年都通过输出鸦片从中国弄走大量的白银,这使的英国在华势力最大而且根扎得也最深,相对来说法国就处于劣势了,长此以往中国的市场完全被英国人占领,恐怕对大家也没什么好处。”

  这话说的冈萨雷斯心中一动,现在的教廷对法国的依赖非常大,虽然法国由于自己的工业力量不足对中国的市场没有英国人那么大的胃口,可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法国的在华利益应当会与英国有一些冲突,而打击鸦片贸易即可以限制英国人,又来的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还能很好的安抚李富贵,相比之下那些鸦片贩子倒是一群没有前途的家伙,抛弃他们只是迟早的事情。

  “许多中国人对我们教会有很深的误解,我想消除这些误解的最佳方法就是真诚、平等的去对待他们,而不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是不是,主教大人。”

  “李,你说得有道理,我这就给教廷写信,在欧洲掀起一场反对鸦片贸易的声浪,至于由传教士在中国发动禁毒运动我可能还要与其他几个教区的主教商量一下,同时也要请示一下教会,希望你能够耐心等待。”

第三十五章 外交礼仪

  北方的谈判仍然是时断时续,小规模的交火也是经常发生,额尔金虽然对现在这种局面很不满意,但是限于手中兵力也无可奈何,印度的援军还要等一段时间,而广东的局势也让他无法再从南方抽调兵力,法国人也基本上达到了极限。唯一让他还算满意的就是风自强的情报还是很准确的,借助这些情报联军成功的进行了几次奇袭,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中国人的土木工程却也慢慢延伸了过来,现在额尔金终于理解了中国人为什么可以修建那条宏伟的万里长城了,在这个人力无限的国度里征战实在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刘铭传这阵子带着他的那些从牛粪堆中选出来的战士表现得相当的活跃,谢子澄给他们弄来一些武器,由于数量不够所以这些人只好轮流使用,谁出任务谁就拿枪,他们对付联军基本上还是以骚扰为主,现在这些庄稼汉也渐渐的模到洋兵作战的规律了。洋兵最大的优势就是火力猛,不过现在通过战壕基本上可以抵消其中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联军的指挥、纪律、士兵的素质上也都比他们要好,可是联军也有弱点,最明显的就是联军行动缓慢。刘铭传的部下出战从来都是轻装上阵,而联军士兵即便是在防区附近活动身上也总是有一堆零碎,而且一般说来联军的军官不愿意指挥自己的队伍散开队形全力冲锋,面对他们这种没有什么火力的骚扰尤其如此,这些呆板的英国人不会为了这么几只小鱼打乱自己的队伍。所以刘铭传他们总是能够从容的边撤边打,地面上四通八达的壕沟让他们行动自如,最终总是联军发觉自己太过深入就掉头折回去。

  联军中每个人对这种战法都一筹莫展,虽然这种打法死伤并不是很多,可是实在能把人累死。出于增加机动性的考虑额尔金用缴获的战马武装了一支骑兵,可是蒙古马并不适合这些洋人来骑,实际上清军中的骑兵大部分在作战的时候并不骑马,马对他们来说更多的算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武器,这些战马实在不适合送上战场。骑兵可以迟滞游击队的行动,但是在交火的过程中却要吃些亏,他们的目标太大了,很容易被藏在沟里的敌人暗算。那些战马听到枪炮声还非常容易受惊,而且常常在跨越壕沟的时候突然停住,而那些骑手又不是专业的骑兵,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躺在地上等着战友来救援了,刘铭传就此还俘虏了好几个洋兵,弄得北京士气大振。

  额尔金知道自己现在需要一支庞大的骑兵,他们必须能够绕到这些该死的鞑靼人的后面,同时数量必须能够保证可以成功的截断各条通道,同时不会显得太过单薄。这些蒙古马已经不能指望了,很多骑兵在骑过几次这种马之后就拒绝再跨上马背。额尔金的眼光落到了西面的那些运送漕粮的队伍上。自从英法联军攻下了静海,清廷就开始在这最后一段通过陆路来转运粮食,这当然意味着大量的牲口,在额尔金的脑子里认为这么多牲口总有一些架子大的吧,至于是否受过训练这并不重要,只要骑兵的数量一多马就不用再投入战斗了。

  经过仔细的准备英法联军突袭了霸州,这一下清廷再次震动,要知道霸州并不是一座未设防的城市。恰恰相反为了防范英法联军西进,霸州和保定都屯有很大的兵力,这次仍然是战不过夜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已经有清流开始弹劾胜保了。咸丰虽然没有把胜保怎么样,但是他把僧格林沁又提上来了,也算是对胜保的一个警告。

  攻下了霸州的英法联军的确缴获了大量的牲口,可惜这里面大部分都是驴和牛,即便有些马也实在让人看不上眼,完成了任务的联军并不在霸州停留,赶着牲口回到静海。看着这么多牲口联军的士兵都欢欣鼓舞,和喜欢偷鸡的日本鬼子不同,这些家伙都是无牛肉不欢的主,现在各个都开始打起烧烤的主意。额尔金看着这个场面有些哭笑不得,难道他要用驴子来组建一支骑兵吗?最后牲口群中的几十只骆驼给了他灵感,一支骆驼骑兵的主意让他激动不已,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军官的支持,他们被刘铭传弄得一肚子火气,迫切需要弄出一点花样来调剂一下。

  北方的骆驼很常见,英法联军一方面仍然继续去袭击漕粮的运输线,一方面拿出钱来收购骆驼,还真有不少人牵着骆驼来卖。这事后来让李富贵知道了,他简直诧异无比,这种在物质上资敌的行为竟然就这样在交战双方的眼皮底下进行,这实在让他不可理解。实际上谢子澄虽然做过坚壁清野的打算,但是当初的移民留下了很坏的影响,自从英法联军突然攻克静海之后,因为并没有大肆的烧杀,所以老百姓也不想再折腾了,再加上很快又开始谈判了,所以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举措。

  英法联军对漕粮的骚扰让咸丰愤恨不已,他特别召见了僧格林沁询问对策,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已经从上次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现出了一股霸气,这让咸丰很感欣慰。

  对于咸丰的苦恼僧格林沁一力承担,放下了一连串的豪言壮语,对英法联军表现出了极大的轻蔑。在他看来英法联军已经深入内陆又把部队分成了几份,而且在静海这么久已经消磨了锐气。而清军这段时间调兵遣将,分头布置,现在已经布下了十面埋伏,所以不要看现在洋兵还很嚣张,但是一旦真正打起来定让洋人片甲不留。

  这段话让咸丰兴奋无比,可是他并不知道,僧格林沁在北塘之战中被联军打的丧胆,之后经过痛苦的挣扎,这为僧王毕竟一直以勇武著称,最终竟然克服了心中的恐惧,而他克服这种恐惧的方法就是使劲的在心里贬低洋人,现在的僧格林沁骄横、狂躁远胜往昔,咸丰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还以为战事真的如他所说得那么乐观。

  现在的北京在皇帝无意识的带动下主战派已经完全掌握了舆论,由于漕粮不断受到干扰北京的物价翻着跟头得往上涨,所以民情汹涌,这些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战争经验,在僧格林沁的宣传下大家只是知道现在大清军十万人把大约一万洋人给包围起来了,大家都认为可以一战而胜。而胜保虽然写了一篇关于持久战的折子但是由于他现在已经失宠,这更被当作怯懦的证明。

  被洋人的屡次冒犯弄得心头火起的咸丰终于下定决心要和这些蛮夷誓死一战,当他下令逮捕英法两方的谈判代表当作人质的消息传到淮阴的时候李富贵被惊的手足无措,这个时候他才隐隐约约的回忆起好像是有这么档子事,当年应该是僧格林沁逮捕了巴夏礼,或者是巴夏礼,又或者两个人都逮捕了,还有一部电影对此进行了相当戏剧、艺术的加工。可是现在李富贵却全然看不到什么戏剧、艺术,他只知道如果马上把谈判代表放了或许还可挽救,但是如果拖延时日造成这期间死了人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那样英法将无法接受一场平局的结果,即便他们在北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很难让他们重新回来谈判。而以李富贵对朝廷和中国监狱的了解,这期间死人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的万岁爷,我算怕了你了,临死之前还要捅这么大一个篓子,叫我该怎么办呢?”李富贵并没有很多时间深思熟虑,他一方面上书向朝廷解释近代外交规则,希望朝廷放掉抓住的使节,另一方面派人带着银子北上上下疏通关系让那些倒霉蛋不要在大牢里吃太多苦头,最后让宇文起率一对最精干忠诚的特种兵潜伏到北京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武力营救这些侵略者。

  这个任务说起来并不难,特种部队的精锐对付北京的那些官差们以一抵百也不为过,但是潜入自己国家都首都营救被扣押的外国人质,这肯定会让人想不通,富贵军的士兵一般来说并不太排洋,但是这种行为算得上叛国,就这一点来说他们还是能明白的,尤其现在中国正在和英法开战。所以李富贵亲自为这些别动队员做思想工作,他不愿意这些士兵仅仅因为崇拜自己而去做违心的事情,他需要让这些战士明白他们所做的不是叛国的行为,他们这次的行动恰恰是在为中国谋求利益。这样一个逻辑里头弯弯绕比较多,所以李富贵解释起来很费了一番力气,幸好这次挑选的多半是一些头脑还算灵活的家伙,这个议题由李富贵主讲,会后他们还组织讨论,很快就接受了大部分近代的外交知识,然后又分析各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最终李富贵组织他们考试,只有那些完全弄清楚了这件事的所有前因后果的战士才有资格参加行动。

  把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富贵遥望北方,目露凶光,“这位万岁爷,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开始犯起糊涂来了,难道他真的已经到了发挥余热的时候了?”

  李富贵的奏章在北京当然引起了一篇责骂之声,以前人们骂李富贵二鬼子多半图个嘴上痛快,可是现在洋人在直隶横冲直撞大家都感到了切肤之痛,所以对汉奸尤其憎恨,李富贵手握重兵非但不来营救京师,反而处处替洋人讲话,现在他在北京已经被誉为大清国第一汉奸,而在外省李富贵则利用自己的传媒力量与北京刮出来的各种风言风语对抗,很多地方都掀起了一场关于李富贵的讨论,而李富贵前一段时间挑头反对清廷割让黑龙江北的土地,拒绝美貌洋妞的求婚,以及在决斗场上和洋人刀兵相见的确也为李富贵挣回不少分,这场大辩论为传播西学可以说立下了大功,除了一些死硬的保守分子,大部分人想要把这场辩论弄明白的话就不能不了解一些西方的资料,毕竟他们辩论的对象不是一个儒生,所以拿圣人的话去套他根本不管用,那简直如同指责一个强盗随地吐痰一般好笑,为了批判李富贵只有更广泛的去搜寻材料,而那些偏向李富贵的人就更需要从西方文明中获取弹药。

  相对来说李富贵的传媒优势在下层更强一些,而反对李富贵的力量更多的来自于上层,不过的确也有不少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正视李富贵了,以前由于李富贵的种种做作这些人虽然并不是很排斥李富贵,但是仍然把李富贵视为贩夫走卒那一类的粗人,并不怎么看得起他。可是现在李富贵越玩越大,江北的繁荣也让他们感到震惊,连云港作为当今中国治安的典范被各地的商人们口口传送,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迷惑,以一个粗人治理一省却能取得各地都没有的政绩,这就不能简单的归为运气好了。比较敏感的已经在思考李富贵是否不仅仅从洋人那里学来了打仗的诀窍,毕竟他的那一套管理地方的办法有太重的洋味,怎么看都是从外国人那里学来的。

  最终这场讨论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决定眼见为实,亲自到江北去瞧一瞧。徐继畲的到来让李富贵喜出望外,《瀛环志略》在李富贵看来实在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作品,没有来到古代之前他还真的没想到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中能有如此有见识的人,《瀛环志略》也作为各个学堂中的高级教本被使用。虽然对这样的人李富贵早有招揽之心,可是一看他的履历李富贵还是心凉了半截,就不说他的进士出身,人家怎么说也是做过巡抚的人,虽说现在很不得志,可是要他屈就到自己这个二鬼子手底下做事,恐怕指望不大。现在终于自己送上门来,李富贵当然是热情招待。

  正赶上那些回国的留学生开办讲座,这些学生们分工合作一下子弄出七八个MBA班,名目繁多,倒也热闹非常。李富贵也经常去凑个热闹,现在正好拿来镇一下徐继畲。

  实际上徐继畲一到淮阴就被镇了,这里市场繁荣、人民富足自不在话下,最让他吃惊的就是这里华夷相安的和平景象。要知道当年他这个福建巡抚就是因为他对几个租用民房的洋人不够强硬而被参掉的,当时福州的洋人恐怕还没有淮阴的零头,而淮阴又是内陆城市,不在五口之内,这实在让他觉得不可思议。想到李富贵的那种种流氓行为,徐继畲不禁仰天长叹,“早知如此,我也不会混到如此下场,这个市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MBA的课程不仅仅镇住了徐继畲,也镇住了李富贵,别的课程倒还罢了,这些学生出去仅仅几年,大部分只是仰仗口才好把自己学的一些零散东西再加上这几年的见闻云山雾罩的侃出来而已,这样的课程能唬住别人却唬不住李富贵,李富贵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往往一下子就指到了点子上,算是给这些海龟一个下马威,而坐在他旁边的徐继畲则是对李富贵的西学佩服不已。徐继畲对西洋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所以听到这些留学生的见闻也觉得很有意思,可是李富贵却能够说出这些见闻背后的文化背景,或者察觉到哪里是在吹牛,这实在让徐继畲百思不得其解,听李富贵的语气这些都像是他亲眼所见的一般,难道他当年有游历诸国的经历?

  镇住李富贵的是一对同宗,索昭和索岚,李富贵在这里听课基本上看自己的兴致,从不事先看他们讲的课程,毕竟这里讲的东西不会超出他的理解范围。所以当他听到这哥俩在讲台上讲起共产主义的时候李富贵实在是吓了一跳,这一堂课是李富贵有生以来上的最认真的一堂政治课,徐继畲则在旁边皱起了眉头,前面几堂课也有一些无父无君的观点被提出来,但是如果拿诸如“民贵君轻”这一类观点去套的话也还说的过去,但是今天这两个小伙子说的实在是太过大逆不道了。

  课间徐继畲悄声的对李富贵说:“李大人不觉得这两个人说得太过分了吗?他们这简直就是公然鼓动老百姓造反。”

  李富贵点了点头,“是有那么点意思,不过徐大人有没有想过,老百姓之所以想造反并不是因为有人去鼓动他们,而是有更深的原因。你们总是会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难道就不能真正的找一找原因吗?”

  徐继畲长叹一声,“民情困苦确是实情,可是也不能任由他们鼓动啊。”

  李富贵点了点头,看来这位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朝代更替背后的本质,“我会找他们说说的,我这里就算再先进还是大清的土地,不是吗?”

第三十六章 共产主义

  索昭和索岚站在李富贵面前不禁心头惴惴,李富贵现在在这些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年轻人眼中地位十分崇高,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开明的任何人都想不到,就说这次回来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把辫子给剪掉了。生活在西方的环境中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这些留学生平时的体育运动可不少,因为虽然在许多功夫片中高手们甩辫子的动作都很帅,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拖着一条辫子实在是很麻烦的事情,不信看看那那些女运动员有哪个留大辫子的,当然折衷的做法是留一条半长的马尾,这些就属于比较聪明的学生了,而激进的更喜欢连根剪掉。结果回家老子、老娘一见之下都是痛哭流涕,没有一个能接受儿子这幅半人半鬼的样子,还有一个因为从见到游子归来的喜悦突然跌落到儿子没有辫子的恐惧而昏过去的,可是谁都没想到李富贵对此只是轻描淡写的哼了一声,然后对向他报告的人来了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留发不留头的把戏,再罗索我先把你的辫子剪了。”

  可是共产主义即便在西方也是大受迫害,所以两人这次对自己将要遭受的打击还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他们早就商量好,如果李富贵要治两人的罪就由索岚一个人顶下来,同时尽力的说服李富贵,而索昭暂时屈服,以后慢慢在民间发展党员。

  李富贵坐在那里没有理会这两个小伙子,而是把他们的授课讲义仔细的看了起来,说句实话这上面的东西与他当年在政治课上学到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把上面的内容浏览了一遍之后李富贵抬起眼睛看着面前站着的这两位共产主义传播的先驱。

  “我记得送你们去曼彻斯特是去学机械的,你们怎么会想到学了一套共产主义回来。”

  看到李富贵的态度比他们想象中的要温和得多,两个人心中都燃起了希望之火,如果能说服李富贵那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他们在心底里总抱有万一的侥幸,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一回来就大张旗鼓的宣讲共产主义的原因,他们的内心中还是希望能够引起李富贵的注意。

  “大人您在我们远赴英伦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不要光低头去学技术,也要抬头多看看西方的先进理论,现在西方最先进的就是我们所传播的共产主义了。”

  李富贵点了点头,“还真是又红又专啊,这么说你们对机械也很熟咯。”

  “我们对各种车床都能很熟练的操作。”索岚骄傲的回答。

  “这就好,现在的中国不管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还是必须有一技傍身才行。你们是怎么接触到共产主义的?见到马克思了吗?”按照李富贵的记忆这位革命导师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英国,不过好像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理论研究和编写《资本论》,未必有工夫去指导两个东方来的毛头小子。

  听李富贵平淡的口气,似乎他对欧洲的共产主义颇为了解,索昭和索岚对望了一眼,“没有,不过我们的老师弗里德里希.威廉.沃尔夫是马克思先生的挚友。”

  李富贵把这个沃尔夫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然后在心里轻蔑的哼了一声,“一个无名小卒。”

  李富贵把桌上的材料向后翻了几页,“可是马克思的观点是说共产主义将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到来,而现在的中国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社会,似乎还用不上这么先进的东西吧?”

  二索现在激动的双手打颤,李富贵没有直接反对他们的观点,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索岚的眼中显出得意之色,他们两人原先对李富贵有不同的看法,索岚认为李富贵的作为中有许多东西虽然说不上共产主义,但是能从中看出来这个人并不是完全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再加上他的贫苦出身,应该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

  索昭抓住这个话头表明了他们的立场,“所以说我们的政治主张与大人并没有冲突,您是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我们为了共产主义的早日到来也会尽力的让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完善。”

  “那是当然的,我对共产主义并没有偏见,更何况我一向主张百家争鸣,不过煽动民间暴力则不在此列,说起来你们的家族也算是剥削阶级,难道你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关于共产主义中的暴力革命一条索昭和索岚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想来在他们这一辈进入暴力革命的阶段恐怕是不可能了,所以两人也就搁置了这个分歧。至于说到家庭的问题索昭倒是神色一暗,“我们的家族剥削劳动人民是不对的,不过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我想现在我们并不会起什么冲突。”

  索岚显然不同意这段话,不过在李富贵面前他也不敢显得太过激进,可是脸上还是显出了忿忿之色。

  看得出来索昭的观点更为平和,而索岚则更加激进,“现在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不我待啊,共产主义既然对现在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很实用、迫切的理论,以后就不要在MBA里教授了,你们空余的时间如果想传播一下的话我倒是不反对。”

  李富贵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算是非常的大度了,两个人点头称是,虽然同意了不再在课堂上讲授共产主义,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放弃现在这个机会来感化李富贵,所以索昭就接着问道:“大人您是否相信这样一个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到来呢?”

  “将来会不会有还真不好说,不过以前是有的。”

  李富贵的回答让二索面面相觑,“大人您可能是误会了,原始社会不是共产主义,他们那种低层次的共产不是我们的目标。”索岚赶忙澄清。

  “我说的不是原始社会,我所说的共产主义的出现要比原始社会还要早,虽然不敢说就是共产主义,但是如果拿着你们写的这些特征去套的话,起码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

  二索更糊涂了,难道李富贵说的是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没听说过亚特兰蒂斯是共产主义啊?“恕我们才疏学浅,我们实在不知道大人说的是哪一种社会形态?”

  李富贵笑了笑,“你们观察过蚂蚁的社会形态没有?他们实行的就是共产主义。”

  这话当然大出二索的意料,“蚂蚁?”

  “是啊。”李富贵拿起桌上的材料,“让我们逐条核对一下,首先,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蚂蚁们在这一条上做的是差一点,不过生产力高度发展也是相对来说的,蚂蚁社会应当说还是做到了按需分配,这就符合了共产主义的第二点特性: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你看蚂蚁的社会中没有货币,也没有以物易物,更没有一些蚂蚁组成一个委员会来督促大家劳动和分配劳动成果,也没看他们实行配给制弄些肉票、粮票什么的,这应当算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了吧?”

  李富贵顿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说,而二索的脸色已经有点绿了,“我们再看看第三条,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我相信这一条最不会产生异议,我们就帕斯过去。第四条: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蚂蚁们基本上也符合了这一条,虽然它们分为蚁后、兵蚁、工蚁,而且不同的种类消耗的食物也不同,但是蚁后吃得多是因为它需要的多,并不能说他在剥削工蚁,对不对?至于大家都拥有共产主义道德与觉悟和国家将会消亡这两条,前者不太好说,毕竟我们无法进行沟通,究竟蚂蚁们的觉悟有多高谁也说不清,可是后者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蚂蚁的社会中是没有国家这种机构的。六条当中有两条不太符合,四条完全吻合,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相似了吧?”

  虽然二索对李富贵天外飞仙式的想象力感到震惊不已,不过索岚还是要抗辩一下,“怎么能说蚂蚁社会没有国家,两窝蚂蚁遇到一起就会打仗,这应当算是一种国家行为了。”

  李富贵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对,两窝蚂蚁就是两个蚂蚁社会了,国家只能存在于同一个社会中,就好像人类社会与蚂蚁社会的对立不能用任何一种经济、政治学的观点来阐述,因为这是两个社会。”

  索昭有些气沮,不仅仅因为李富贵看来不可能接受自己的观点,也因为李富贵举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当初他刚刚接触共产主义的时候简直把这种理想奉若神明,完全陷入到这种大同社会的理想狂热中去,可是现在李富贵的兜头一盆冷水让他冷静了不少,“大人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

  “没有啊,人们说得道的神仙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那是在古代,你们也知道古代社会演变的很慢,而现代社会则不同,一切都在突飞猛进,所以现在就算是神仙恐怕也只能知道一两百年后的事情。我不是神仙,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有了一次奇遇我连二十年后的事都算不出来,即便是在得到奇遇的情况下我也只能推算出未来社会两百年后的大概样子,人类终极社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是我所能揣测的,我只能说在两百年内人类社会没有向你们希望的方向演变。至于说人类最终会不会真的变成蚂蚁那样这我就不敢说了,有不少科幻小说都做过这样的设定,毕竟蚂蚁的社会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社会形态,而在这期间地球上出现了无数的物种称王称霸,可是它们都消亡了,而蚂蚁们仍然繁荣昌盛,我相信它们也能看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这是一种无比稳定,同时还能适应各种变化的社会形态,从这样一个角度上看蚂蚁的社会的确很像一个终极形态。”

  李富贵的这段话并不能让二索宽心,索岚仍然很不服气,可是一是又找不出什么漂亮的话来反击李富贵。李富贵看着他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你们真的能确定共产主义不是老马在看蚂蚁上树的时候突然得到的灵感吗?”

  “当然不是,马克思先生的学问震烁古今,他的思想怎么可能来得如此儿戏。”索岚已经不再顾及什么,直接顶撞起李富贵了。

  “不见得啊,你们也不要太高看伟人,你们相不相信一个被誉为百年不遇的将星,会常常在作战前的作战会议上给他的部下讲黄段子来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且他还经常从这些黄段子中提取灵感来克敌制胜。”

  “这怎么可能,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怎么不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也会害怕,害怕的时候就说一说男女之间的事情来稳定情绪。”

  自己的偶像一个一个的被打碎让索昭失魂落魄,可是索岚在短暂的失神之后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看着他的眼神再次变得坚毅李富贵也很佩服这个小伙子,他眉头一皱忽然想到了一条妙计。

  拍了拍索昭的肩膀李富贵让他回去休息,他现在的脸色如同死人一般。打发走索昭之后李富贵开始专攻索岚,“我不记得那位伟人说过:万事以后手为先,也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必须留下后着,我想知道如果共产主义不是人类必然的结局你们有什么补救手段吗?”

  索岚正色道:“大人,我知道无法让您接受我的理想,但是您同样也无法让我放弃自己的信仰,既然我们的方向不同,那就各尽其力,让历史来断定谁才是正确的。”

  “小伙子很不错,你的条理很清晰,不过我们的方向不同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合作,如果我提出一个合作方案对共产主义和中国还有你都有利,你有没有兴趣呢?”

  “这样的好事我当然有兴趣,我想您不会是想让我在中国组建共产党吧?”索兰对李富贵的商人习性有所耳闻,李富贵虽然斤斤计较,不过他倒真的没有给与他合作的人亏吃,这一点使得他在两江的信誉非常好,所以虽然索岚不喜欢他的语气而语带讥讽,不过还是很想听听李富贵究竟能拿出一个什么合作方案。

  “我听说马克思先生的生活非常清贫,是不是这样?甚至需要朋友的资助才能继续他的研究。”

  “是这样的。”索岚不知道李富贵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如果我出钱资助他呢,我听说出版挺费钱的,要是《资本论》这样的旷世大作因为银子的问题而不能面世,那岂不是让人扼腕叹息。”

  索岚狐疑的看着李富贵,他愈发弄不明白这个人究竟想干什么。

  “当然我不能直接把钱汇到马克思先生的账户里,这样的话我相信他老先生是一定不会接受的。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帮助我做这件事,你愿意吗?”

  “您是想让我再回英国去?”索岚在心中猜测着李富贵的意图,这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唯一沾点边的就是李富贵想支开自己,可是索岚可没有狂妄到认为自己有这样大的价值能让李富贵这样费心。

  “不完全是这样,我希望你回到欧洲去,帮助那里的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目前我手头也比较紧,也只能资助一下马克思,将来你应当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到时候推动欧洲的共产主义革命。”

  “你想让我打入革命的内部?”这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可是又有点不像,索岚一点把握都没有。

  “那样就不是双赢的局面了,只要你愿意你就永远是一个革命者,当然这笔经费的使用我会派人监督,我需要确定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上。”

  “双赢?这对您有什么好处?”索岚的脑子已经开始混乱了。

  “这算是我对给你的一道考题,如果你哪一天能够算出我的意图,那就证明你在政治上真正成熟了,我还会以一个高手的身份给你一些指导,比如说如何进行武装斗争,如何通过配给制大力发展工业,这些我还需要整理一下,过几天可以给你一个书面的东西,现在只能给你一点忠告,目前发展革命事业的最佳地点是法国,我估计十几年内法国就会有一次大变动,你们有很大的机会成功,如果错失了法国的机会,就应当把革命的重点放到俄国,当然意大利也有成功的机会,不过考虑到他们在军事上太过无能,就算革命成功了也很难坚持下去。英国是不用考虑了,普鲁士的几个巨头太厉害你们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重点是法国和俄国。”

  索岚沉默良久,他绞尽脑汁也无法推算出李富贵究竟想干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你们自己的理论也说中国目前并不适合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如果你留下来你的一生都将在这里默默无闻的替后人打基础,可是如果你去欧洲背后又有我的支持,想想看,你将会开创多么波澜壮阔革命事业。”李富贵抛下了甜蜜的诱饵。

  索岚终于决定接受这个合作,毕竟在这样一个合作中李富贵最厉害的手段不过是停止援助经费,这样看起来不管怎么算自己这一方都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十七章 营救计划

  徐继畲在淮阴只呆了几天就产生了要写一篇游记的想法,进士出身做过巡抚的他这个时候还没有依附李富贵的想法,不过淮阴的所见所闻实在让他创作的欲望变得不可遏制。最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淮阴城里几条水泥铺设的公路和上面来来往往的黄包车,这也是李富贵最为骄傲的两项成就,因为这两样东西已经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水泥铺设的道路平整如镜,这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实在算是一件奇景,再辅以街边那些两三层的小楼和窗明几净的玻璃窗,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要知道当时即便是北京也是晴天一团灰、雨天一地泥,道路设施相当糟糕,城市建筑也大多十分破旧。

  而徐继畲对黄包车也是大加称赞:"以一人代曳驰行,稳而价廉,实为一桩美事。"兴趣盎然的徐继畲忘了李富贵的学历,摇头摆尾起来。

  从这一句话中李富贵就知道这个徐继畲是自己人,因为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效率,这在当时的官员中极为罕见,实际上很多保守的士大夫们反对技术革新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任何革新都将会节省人力,于是他们就悲天悯人替那些被节省下来的人力的生计考虑,比如黄包车以一人拉一人,与原来的轿子相比最起码要裁撤一个人,多的就要裁撤七个人,如果是他们看到黄包车一定会说:"天下轿夫以十万计,经此裁撤十去六七,况废一人则五口之家不得赡养。是三十万人之生命,托与此矣,何为必用机器,以夺此数十万人之口食哉。"

  不管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是怎么想的,黄包车还是以价廉、快捷开始风行起来,连北京也开始渐渐出现这种搅风挟尘、声震与耳的车辆了。与黄包车相比自行车就很不成气候了,淮阴只有少量的自行车,还全都是进口的,这种一个轮子超大,一个轮子巨小的车子连李富贵都不敢尝试,只有衙门里的一些信差被迫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观赏大于实用。徐继畲对自行车也是颇多不屑,在他看来这种东西正是西方人奇淫技巧而惠不至的典型,虽然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并无什么真正的好处。对于这种观点李富贵不置可否,虽然他知道自行车将在未来大行其道,可是就目前而言它的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在淮阴的见闻中如果说最让徐继畲震惊的莫过于火车和石印局,任何一个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人都会被它的声势所吓倒,徐继畲也不例外,震惊之余站在那里忘记了评论。

  而徐继畲对石印局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倒有些出乎李富贵的意料之外,实际上李富贵自己对印刷革新所能产生的影响本身就认识不足,在这个铅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年代,李富贵不可避免的对石印表现出了一定的轻视,要不是汉字筑模一直有问题他才不愿意去弄这么一个过渡性的技术。

  对于石印徐继畲在福建的时候也有所耳闻,当时就将其视为一项很神奇、有用的发明,不过当他在李富贵这里看到一座以蒸汽机带动的印刷厂的时候,他的惊讶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在认真的观察了从制版到成书的全过程,一路心算下去,最后徐继畲几近癫狂,让李富贵看得有些担心。实际上这个时候徐继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决心从这里向山西贩书,当李富贵听到他的这个想法的时候不禁愣在那里,这位老兄的志向未免太小了一些。

  "以徐兄之大才,不管是著书立说,还是巡守一方,都是绝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商人行为呢?我不是看不起商人,只是商人有千千万万,他们都能做这个贩书的事情,而徐兄才高八斗,应当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好。"李富贵当然不愿意让到嘴的鸭子再飞走了,所以很明确的反对徐继畲的打算。

  徐继畲听了这段话立刻大摇其头,"李大人这个书局应该也向山西等地发售书籍吧?"

  李富贵点点头,"我们这个书局印的书现在行销全国各地,山西自然更不在话下,所以我说徐兄不必再做这些事情。"

  "那不知所发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书籍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人家要什么我们就印什么,一切以客户的要求为准。"

  徐继畲叹了一口气,"我这几年讲学也常与书商打交道,这些商人唯利是图,那些功在国家的好书往往因为乏人问津他们就不进,有时候遍寻一城而一无所获,实在是令人叹息。现在李大人这里书价便宜,难得的又是各种书籍齐全,所以我打算贩一些书回去,推荐给朋友、书院,定要借此开一时风气之先。"

  徐继畲说的话在李富贵看来也的确有他的道理,不过他还是觉得任由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去做这样的事未必能起到什么效果,"原来如此,徐兄良苦用心让李某钦佩,不过您也一把年纪了,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事情恐怕不适合您来做了,您看这样如何,我知道您是做过巡抚的人,我也不敢说招您做幕府,就这个书局您有没有兴趣?"

  徐继畲对这个书局当然有兴趣,不过他不知道李富贵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您如果有兴趣,我就把这个书局送给您,以后这里的一切由您主持,至于您想往内地卖先进的现代书籍,这也好办。"李富贵抬手叫过站在不远处的主管问道:"我们这里向内地卖的最好的都有哪些书?"

  "回大人的话,卖的最好的有《康熙字典》,还有一些宅第风水的书。"

  "我们的书价比他们本地价便宜多少?"

  "运到当地大概还能便宜两成。"

  "还有让利的空间吗?"

  "有,在现有价格上再折个两成应该还能保本。"

  "李大人的书成本真是低啊。"徐继畲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仔细翻看,书籍印刷精美,纸张的质地也不错,他实在弄不明白价钱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们用的纸也便宜,海州那边有两家造纸厂,从东瀛进口木材造纸,成本很低的。"主管对这一行倒是颇为精通。

  "很好,你下去跟他们说以后就按保本价销售,但是进十本康熙字典要搭配一套《瀛环志略》,那些什么宅第风水的书也是十本就搭配一套《海国图志》,至于其他的书如何搭配由徐先生定夺。"

  李富贵的这个提议实在是非常诱人,由于李富贵的种种倒行逆施,徐继畲暂时还没有投靠他的打算,这些天他在淮阴同样看到了一些让他无法接受的东西,前面那些奇怪的学说毕竟是从西方传来的,徐继畲还能容忍。可是在这里有一些对传统的颠覆就让他感到有些害怕,比如说淮阴这里的士子如果死了老子也就随随便便的守个一两个月的孝就算完事了,这在徐继畲看来实在有些狂悖,不过他在心底里也承认这样有很多好处,可是关键是别人会怎么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像李富贵这么一弄,徐继畲实在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但是这个书局又让他实在是喜欢。

  李富贵看出了徐继畲的犹豫,"其实这个书局虽然我出了很大的股份,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官办的东西,仅仅是一件私产,所以徐兄大可不必有太多顾虑。"

  这段话让徐继畲下定了决心,他现在只是还想继续观望一下,这期间只要不与官面上的李富贵有什么纠葛应该不会受到什么牵连,"李大人如此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赠与就不要再提起了,我对这书局也确实喜爱非常,就算我在这里学一学这西洋的物事,书局自然还是李大人的。"

  李富贵的确有把书局送给徐继畲的意思,虽然这个书局也是花了大价钱办起来的,不过从这位徐继畲的资历上来看,李富贵相信这个人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清官,虽然李富贵很难理解一个大清的官员不贪污是怎么做到巡抚的位子上的,不过从他自官场退下后就在平遥超山书院授课来看他这些年的官宦生涯积攒的银子的确不多。

  “其实书局并不怎么挣钱,徐兄又是这么喜欢,又何必客气呢?”

  不管怎么说徐继畲总是坚辞不受,李富贵也就不再坚持了,他毕竟只是想留下这个人,至于其他的方面李富贵并不在意。

  这段时间北方可是相当热闹,额尔金自从巴夏礼一行被清廷扣押之后变得怒不可遏,不再理会刘铭传布下的蜘蛛网从静海和直沽两路进兵猛攻天津,天津城防坚固又有大军囤积,武器也较其他地方的部队先进,英法联军连攻三天也没有拿下来,这样一来额尔金就有一些进退失据了,他的后方民团的活动也变得相当的活跃,很多地方都变得难以控制。不过他所面对的也不全是坏消息,谈判使节被扣的报告被火速送往国内,印度总督鉴于印度起义已经逐渐平息,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势力在顽抗,不过覆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了,所以决定向中国派出援兵,现在额尔金决心不惜血本拿下天津以保持一个强硬的姿态,到时候再和清廷谈条件,李富贵已经保证尽全力营救被扣的人员,所以额尔金现在倒不是很为巴夏礼他们担心。

  巴夏礼在北京的大牢里对李富贵的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自从在连云港受辱之后心中一直对李富贵恨得不行,可是偏偏是被一个女人打了,连报仇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在心中暗暗咬牙。可是这次祸不单行被清政府扣押起来当作人质却又是李富贵雪中送炭施以援手,这倒是很让他很感动。他们这些人刚到北京的时候吃了点苦头,尤其是他,巴夏礼可算得上是个老牌侵略者了,他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到中国来了,在李富贵认识的所有洋人当中他算是中国话说的最好的了,实际上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并不算高,只是一个参赞,可是这一点并不为清政府所知道,实际上大清帝国的朝中大员们对英法两国在中国的人员组织结构一无所知,而巴夏礼在广东从事侵略活动多年,现在又来主持谈判,理所当然的被清廷所重视,所以现在被当作侵略军的头子,对此巴夏礼一直觉得十分冤枉。

  李富贵的人到了北京大把的银子撒下去之后这些外国人的境况立刻大有好转,宇文起也亲自到牢中探望过这些家伙,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富贵才知道原来只要有银子圆明园也并不难进。在宇文起看来这些洋鬼子倒也硬气,虽然身被囚禁但是仍然趾高气昂,巴夏礼表现的尤其是桀骜不驯,即便听到可能会被杀头也面无惧色,这倒让宇文起暗暗佩服。

  宇文起把李富贵的营救计划稍稍透漏给巴夏礼,当听到最后还有一招武装抢救的时候巴夏礼一下子激动起来,“我看前面的办法都不管用,你们富贵军对付北京的这帮八旗兵一个能打一千个,就用武力吧。”

  “我们大人说了,武力仅仅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您还是再忍耐一段时间,这里上下我们都打点过了,不会让您吃亏的。”

  “不管用的,我还不了解你们那个皇帝吗?他现在是把我当作这场战争的谋主,无论如何是不会放我的,夜长梦多,告诉你们李将军,大英帝国的朋友是不会忘记他的,即便他因此惹出什么麻烦我们也会作他坚定的后盾。”

  宇文起点头答应把话传给李富贵,李富贵这个时候终于作出了军事行动,本来李富贵并不想在赵婉儿快临盆的时候远离老窝。可是北方的种种事端让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在天津被英法联军攻克后借口勤王率第一军团缓缓北上。在李富贵看来,咸丰正在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这个时候李富贵得到了扣押谈判使节事件的一些内幕消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咸丰扣押巴夏礼竟然有擒贼先擒王的意思,当他看到载垣在奏折里说:“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的时候,李富贵真的感觉自己快要吐血了,也正是这一段话让他下定决心从幕后站出来。按照李富贵的计算现在双方都无法完全信任自己,那么这个棋盘中既然有了第三方的存在,那他们应当会寻求一种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富贵的确不希望北方的乱局再继续拖下去,实际上现在他就有一点控制不住局势的感觉了。

  英国公使包令对此的评价是:“一只恐龙终于踏上了天平。”

  对这句话额尔金有些不能理解,“我总觉得你对李先生的防范心里似乎太重了一些,他在此前为了营救我们的同胞说得上是尽心尽力,现在率军北上我相信对清政府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包令点头称是,“我并不是从李富贵的心理去分析的,事实上我一直无法摸透这位李先生做事的逻辑,我只是就目前的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已,我们攻打天津伤亡不小,弹药补给也有些不足了,清军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无能,而这个时候如果李富贵到了这里我们在军力上就不再掌握主动了。”

  “我想你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李富贵不过只带了五千人北上,而我们很快就会有一支援军,相信他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威胁。”

  英法联军或许可以忽视李富贵的威胁,可是清廷就不可以了,现在战场仍然还处在胶着状态,天津虽然丢了,但是天津的保卫战打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僧格林沁又趁这个机会重新夺回了静海,所以在咸丰看来战局并不算太坏,可是现在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围剿洋逆的时候李富贵却突然带兵北上,这一下可把清廷所有的布置都打乱了。咸丰急忙下诏命令李富贵就地驻扎不得继续北上,李富贵倒也听话,接到诏书后就在济南府的青阳寨停了下来,同时开始架设从徐州经兖州、泰安到济南的电报线路。虽然李富贵老老实实的奉诏,可是北京仍然对他很不放心,咸丰更加紧了军队的部署,因为在他看来五千人的富贵军还不足以动摇他的社稷,所以李富贵这次北上明显带有试探的意思,如果自己应对得不好李富贵很有可能借助洋人的帮助直接踏上龙庭,这让咸丰感到极度的恐慌,实际上在天津被攻占后咸丰有暂时离开北京避一避洋人的风头的想法,虽然他还是认为清军可以击败英法联军的,但是真的等到联军打到了天津,他又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发其虚来,可是现在李富贵一旦北上也就意味着把他逃跑的路线给完全堵住了。即便咸丰不擅长分析形势他还是能够想象的出如果自己离开北京,李富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京师,再由他主持与洋人的谈判,到时候自己想要在从热河回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第三十八章 奇袭

  咸丰思来想去,最终把希望寄托在李富贵现在北上只是试探这样一个分析上,他相信李富贵不敢公然伙同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只要自己不给他留出空隙相信他还没有办法插进来,正如懿贵妃所说只要击败了英法联军李富贵自然气焰全消,所以必须加紧与洋人的决战准备。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咸丰听到了一个不错的说法,那就是现在大清的军队十倍于敌,如果士气够高的话一鼓作气就能把洋人都灭掉,而鼓舞士气的方法中没有哪一种比皇帝到前线效果更好的了。

  这话倒是让咸丰心中一动,的确御驾亲征又没有说一定要亲冒锋矢,上阵搏杀,只要自己离开北京,再到天津的这一段设立行辕相信前方将士肯定会士气大振,这个念头一经萌发就变得无法再遏制,于是第二天朝堂之上,这就成为了大家的议题,虽然大多数大臣认为皇帝亲征多少有些危险,但是咸丰只是要坐镇武清,前面又有大军重重阻隔,按说这种行为不算是太过出格,所以大家只是说一些模拟两可的意见,既不愿反对皇帝,又不想承担这个怂恿至尊涉险的名头,大家商议了一整天最终还是咸丰拍了板,事情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皇帝出征自然少不了一番鸡飞狗跳,额尔金当然很快就通过好几个渠道知道了这件事,这里面又以风自强所提供的情报最为翔实准确,这个情况让额尔金大伤脑筋,现在清政府摆出这么一种决一死战的架势真的让他很难办,由于巴夏礼一干人等被对方扣押,使得他也没有了任何回旋的余地,可是现在决战虽然他仍有把握击败周围的清军,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可就要很难过了,天气逐渐转冷,如果后援来的稍微晚一些的话,那时就是严冬将至而军备却不足。

  就在额尔金冥思苦想之际,风自强把刚刚拟好的"斩首行动"拿出来给额尔金过目,在这个计划中英法联军将派一支奇兵绕过正面防御的清兵突袭武清,擒拿满清的皇帝以交换被扣押的人员。这让额尔金流下了一头的冷汗,这个计划极为大胆,按照风自强的建议将由三千名英法联军伪装成一支清军的骑兵星夜奔袭,路上如果顺利的话这支部队将在拂晓前到达武清,然后用炸药炸开城门,一举捉住咸丰皇帝。

  额尔金当然知道如果这个行动成功这场战争将会就此结束,而自己也必然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而名留史册,毕竟相比起来俘获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的皮萨罗所征服的土地和人口与中国相比实在是太小了。可是与巨大的机遇伴随而来的是极大的危险,现在的中国军队虽然并没有把天津围起来,但是如果想从他们之间穿插过去而不被发现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夜间行军全靠向导,如果这个向导有什么问题那大军将有可能在夜间遭到埋伏,额尔金暂时没有办法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所以让风自强先出去,他还要找其他人商量一下。

  风自强泱泱的离开了额尔金的屋子,没能说服这个外国人直捣黄龙让他感到焦急万分,就现在的情报来看,清军正在有步骤地围困天津,所以越往后拖行动就越危险,当这个行动计划由李富贵提出的时候风自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个计划他和刘铭传一起反反复复的研究了好几遍,可以说已经考虑到了大量的意外情况,可是现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要被这些洋鬼子给错过了,这当然让他心急如焚。

  额尔金和包令、葛罗他们连夜研究这样一个计划,让额尔金有些奇怪的是包令对此十分支持,"包令,你应当知道我们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完全信任李富贵,不仅仅是相信他的诚实,同时要相信他的能力,你不是一直觉得我们应当对李富贵更保留一些吗?"

  "可是你一直认为李富贵是个好人的,怎么心里也没底了?"包令向额尔金打趣道。

  "我并不是说现在不相信李富贵了,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直接就可以决定我们这场战争的胜负,完全把宝押在李富贵身上是不是太悬了一些。"

  包令点了点头,"表面上看的确是有些危险,不过我对李富贵的能力倒是十分相信的,在战场上他的决定应当说有一定的分量,至于对他在诚实方面的表现我仍然有所保留,我之所以在这件事上相信他是因为李富贵停在山东,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大败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可是你前一阵子还有些担心李富贵。"

  "如果李富贵开到京畿一带整合这里的清军与我们作战他将获得很崇高的声望,这种声望可以协助他对抗他们的皇帝。可是如果他躲在山东那这场胜利的荣光将会落在皇帝头上,那样对他并无任何好处,即便皇帝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可是李富贵本来就是功高镇主,他就是再立多少功劳也没用,所以我相信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卖我们。而以他的能力来看,如果他不是故意出卖我们那这个计划起码有七成的把握。"

  葛罗对此仍有一些保留,"这个事情毕竟太过冒险,既然李富贵已经保证我们被扣人员的安全,我想我们没有必要采取这样激进的手段。"

  两个人都看着额尔金,等待着他作最后的决定,额尔金反复计算终于决定赌上这一把,因为如果失败了这次行动仍然可以被看作是为了救援被扣押人员而做出的最大努力,相信那仍然是一个可以原谅的错误。

  葛罗看到额尔金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就不再说些什么了,三人立刻走出会议室分头布置起来。这个决定一旦下了那准备工作就将变得极为紧张。清军军服并不难弄,天津失陷的时候有不少物资都没有来得及转移,这其中当然也包含清军的号衣,只是这些外国兵传上这些明显小上一两号的衣服怎么看怎么古怪,幸好行动是定在晚上,否则这支队伍可能还没出天津就被发现了。

  为了加强部队的行军能力,这阵子抢夺来的牲口也被全部拉了出来,最后连风自强的心中也开始打鼓,这支军队实在是很难掩人耳目。一方面联军悄悄的组建特种作战部队,另一方面为了让这支负有特殊任务的部队的行动能够更加顺利,联军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打击周边的一些清军,迫使他们退的更远,这样各支清军之间的缝隙也就会加大。

  自从咸丰亲自坐镇武清之后各路人马的士气的确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皇帝的亲临战场,所以布防需要全面的调整,天津城外的各支清军本来就有些乱,现在遭到猛烈攻击之后很自然的都向武清方向后退,还可以美其铭曰"护驾",相对的两翼的防卫就显得薄弱了一些。

  终于在四天后,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支怪模怪样的骑兵部队悄悄的离开了天津城,他们并没有沿海河西进,而是从北面向黄口集进发,其间道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幸好向导显得非常专业,一路向前完全没有什么犹豫。高登作为这次行动的副指挥有一匹看起来还不错的战马,他主要负责后队,这个任务相当的重要,要知道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不许使用照明在荒野中行军是何等的危险,而且由于士兵们的坐骑和骑术各不相同,很容易就会掉队。

  让高登赶到万分欣慰的是虽然他这一夜累得不轻,不过当他们赶到黄口集的时候部队并没有走散,而且沿途的清军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行踪,在黄口集稍事休息突袭部队不再爱惜畜力,以最快的行进速度折向正西,直奔武清而来,到达武清的时候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这是天已放亮,不过城头上并没有看到多少清兵,根据情报驻守在武清的主要是禁卫军中的步军营和虎枪营,咸丰自认为远离战场,所以并没有调动更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前来护驾。

  看到静悄悄的武清城,风自强拨转马头来到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英国人戈尔面前,"上校先生,从现在的迹象来看清军并没有准备,我想我们可以开始进攻了。"

  戈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略加思索就挥手示意全军进攻,这是一次悄无声息的冲锋,既没有嘹亮的军号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鼓声,联军也没有任何的队形,他们现在必须趁对方没有准备一举冲入武清。

  随着一声震撼大地的巨响,武清的东门变得无影无踪,那些刚刚醒来的禁卫军将士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是敌军来袭,大多数人都只是遥望东面一脸的迷惑。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洋鬼子杀进来了。"立时如同炸了营一般全军开始溃散,奇怪的是东面传来的爆炸声并没有使得他们全都向着西城逃跑,实际上大多数禁军都像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一时之间武清城中混乱无比,这种情况大大打乱了联军的部署。本来在计划中禁军应当是以皇帝为中心就地抵抗,这样联军也就可以顺着抵抗的方向直逼皇帝驾前,在加上在西门外的埋伏,相信咸丰肯定是手到擒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城中的混乱场面让联军也无所适从,他们的人数只有清军的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城里的老百姓想要控制住局面实在是力不从心。

  咸丰在这一天起得很早,军旅生涯让他很不习惯,当东城的爆炸声传来的时候他可能是全城第一个意识到要逃跑的,等到城里真的乱起来了他在一批侍卫的保护之下向着西门狂奔,由于害怕骑马目标太大所以他们都是步行,而因为皇帝的腿脚不好所以由最强壮的那个侍卫背着他向前跑。离西门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街上的人群就开始多了起来,再往前走则完全挤不动了,原来戍守西城的禁军看到东城火起、城中大乱,就急忙打开城门想要逃走,没想到城外还埋伏着一队洋兵,乒乒乓乓的一阵枪声又把他们打了回来,这些士兵赶忙又把城门关上,而各处想要逃跑的士兵和老百姓一下子就堵在了这里。

  看到西门走不通,咸丰一行又掉头向北,几个侍卫拔出腰刀开始清理路障,这么一闹周围的人也发现原来万岁爷就在他们中间,也就跟着向北门跑。而这个时候英法联军仍然控制不住混乱的局面,他们轻易的射杀那些活动的目标,可是却不能让其他人停下来。看到这种情况戈尔只好全军分成小队四面出击,看到局面如此混乱戈尔相信以前在军中普及的中国皇帝知识恐怕排不上什么用处了,所以下达了活捉一切瘸子的命令。

  咸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逃出武清的,当联军彻底控制了武清之后发现他们没有完成捉住中国皇帝的任务之后胜利的喜悦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在原计划中如果没有捉到皇帝但是攻克武清的话,也算是一个收获,毕竟皇帝的行宫被敌人突袭肯定会对清军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震撼,所以他们也可以趁此机会回到天津。

  可是事实却与计划中的预测相去甚远,清军有没有受到极大的震撼戈尔并不知道,他只知道周围的几支清军很快就向他扑了过来。

  原来这一战虽然没有抓住咸丰,但是还是有所收获的,咸丰在逃跑的时候又惊又怕就昏了过去。所以向各路人马送去的催兵文书措辞极为严厉,大家也都知道大事不好,如果皇帝真的就此归天那所有人都要担好大的干系,所以一个个都点齐最精锐的人马急匆匆的杀回来救驾,而联军这个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就非常困难了,一天之内在武清城外连杀三场之后戈尔再也坐不住了,他现在不能再顾及士兵疲劳了,要是事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很快他们就要被清军所淹没了,所以戈尔决定趁着敌人还没有合围杀回天津去。

  一路逃回北京的咸丰也终于回过味来,这次作战让他真正明白了八旗禁军是一个什么样子,以往他出巡的时候看到周围衣甲鲜明的士兵总是觉得对于他们战力的种种负面评价可能还是有许多不实。这一战终于把咸丰打清醒了,可是清醒的同时他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这次是他第一次与刀兵如此近距离的擦肩而过,可以说是心胆具丧,一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咸丰浑身都会颤抖,夜里也连连被噩梦惊醒,在那一个个梦境中大清王朝都迎来了他的覆灭,每当梦到几百年祖宗的基业将在自己手中完结咸丰总是会泪流满面的醒过来。

  同时战败的耻辱也紧紧地抓住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一万多禁军竟然被三千敌人打的落花流水,甚至大多数人连对手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种惨败在大清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有过,现在竟然在自己手中出现。咸丰因为身有残疾,而且从小就被精明能干的六弟死死压住,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那么一丝自卑,以前虽然诸事都很不顺利可是毕竟还能把责任推到臣下的身上,可是这次他实在找不到替罪羊了。为了洗刷自己战败的耻辱咸丰严令各路兵马围剿突袭武清的这支联军,圣旨中口气之重让各位大将背上的汗毛都直竖。所以戈尔他们的回程简直是一路血战杀出来的,天津城中的联军也打出来接迎。两支联军回合之后仍然与清军在天津附近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最后当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之后,大家回过头来都惊讶于这场战争的惨烈,英法联军固然再无出击的欲望,清军也把皇帝的命令抛到了脑后。

  实际上咸丰这个时候看起来已经有些不清醒了,病倒在床不说,还整天抱着他只有几岁的儿子痛哭不止,诸位重臣对此是束手无策。与表面上的行为混乱正相反的是咸丰的脑子十分清楚,他时时陷入深深绝望的同时又被一个两难的的命题折磨,咸丰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变了,如果稍微应对不当大清朝就会完蛋。咸丰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身后的事情也应该想一想了,如果从祖宗社稷考虑这个时候就应该启用老六,让他做摄政王,以奕欣的才能现在他是把大清朝带出危机的最佳人选。可是这样的话自己的儿子能不能保住性命就很难说了。多尔衮之所以没有篡夺世祖的皇位那是因为孝庄文太后下嫁稳住了他,要说这兰儿倒还真有那么点孝庄文太后的样子,可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自己死后要戴绿帽子,这三难的局面简直快要把咸丰逼疯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