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海外姓氏拼写小趣话 -- 精装白沙

共:💬59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论证结果流传不广, 见内

闽南话是唐朝官话: 论证工作由厦门大学虞愚主持。

厦大门边南普陀寺的门匾即为虞愚副研究员所题。 当时论证组还沿当年(1300 多年前,武则天时代) 随陈元光入漳的移民路线追嗍至河南出发地映证两地口音演化。

结论是: 由于福建的相对闭塞, 几本保留了唐朝当时的语音特征。 以古(无普通话影响)闽南话念唐诗唐文, 直如口语一般

反倒是河南当地, 由于战乱, 人口迁徙,唐朝当时的语音特征消失得差不多。有些网站现有小说讲陈元光平定漳州, 可参阅。

粤语是秦朝官话: 映像中是陈寅格主持。 其著作间或提及。

后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没什么人接着干了。

一方面, “汉语拼音小报”终于停刊, 间接证明汉语拼语的缺陷, 如赵元任, 陈寅格当时所反对。

另一方面, 那么多年下来, 一是习惯, 一是积累的文献,还有在港台澳推广普通话及简化汉字的政治任务, 再改不太现实, 只好将错就错。 郭沫若的又一罪孽。

为贤者忌, 上述论证结果就没人提了。

建国初期, 有些方言里的很多用词还有文字表征, 即有书面文字。 在推广普通话,标准简化汉字时, 一刀切, 就这么生生给掐掉了。

例如古曲谱(工尺谱)的记调方式, 一是要推广简谱, 二是所记字不在所谓标准简化汉字范围内, 三是草木皆兵防反攻, 担心国民党间谍用于密码, 懂的人都不敢说懂,有些人更是付出生命代价, 更不要说传承了,再赶上后来的除四旧, 文革, 于是绝迹。

古围棋记谱或许也有类似遭遇。

这些字都是方块字, 只是不在所谓标准简化汉字范围内。本身并没有书写的限制。

又例如female(can't find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nu:")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