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23章 到海城

九零年的七月底,妈妈带我和妹妹离开了达来乎布,离开了边防团的家,返回她在海城的娘家。

父亲送我们到火车站,依依不舍地与一双儿女告别。

他特别嘱咐我:“儿子,你是个男子汉,路上要多帮妈妈负担些事,照顾好妹妹。”

“爸,我不要哥哥照顾,我看着他还差不多。”我没开口呢,妹妹就不满地向父亲开火了。

“曦曦,别看不上你哥哥,他还是很厉害的……”

不等父亲说完,我对爸爸说:“爸,你放心吧,我会帮妈妈的,带的东西不会从我眼皮底下被人偷走。”

“东西丢了不算什么,主要是你和曦曦别走丢了,那才是大麻烦呢。”

“老马,你看你,说的是什么话,虽然我是个医生,可我还是军人呢,怎么会把孩子丢了。你瞎操心!我们走后,你可得照顾好自己,别让我担心才好。”妈妈穿了便衣,还拿自己的军人身份说事。

“好吧,好吧,我们各自照顾好自己。”父亲现在有点怕老婆了。

嘻嘻!

分别时,妈妈、儿子、女儿都牛气的不行,就是爸爸一人又操心又得哄着妻子儿女,虽不是其乐融融,也是情深意长。这情景,我是第一次见识,至今印象犹深。

家,家庭,不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地才成了一个完整的亲密的集合!我自小孤独,所以格外重视亲情,也格外热爱家庭。

离开父亲,开始我们还有几分伤感,可火车开动后,我和妹妹都兴奋起来,我们可是去大上海啊,曾经的十里洋场,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可是海城这个地方在我的记忆里却仅是个地名了,我问妹妹:“你还记得海城的样子么?”

“当然了。”妹妹幼时也是在上海生活的,我刚进深山,她就出生了,正好接替我的位置,由姥姥带了三四年呢,妈妈读研究生正好一起生活;而且前几年也回过海城,探望姥爷姥姥,没去姥爷家才两年。

“海城和姥姥家是什么样子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沮丧地说。

“那到了海城,可别把你丢了。”妹妹吓唬我,可她还不是一样不敢独自一人出去。

我不再和妹妹说话了,不知她有什么我不爱听的话等着呢。

“妈妈,到海城上高中,我跟得上课程么?”我问起妈妈,在她那里找主心骨。

“海城的高中,课程肯定难咯,可能是你想象不出的难。所以,儿子你得努力,光努力还不够,得有学习方法。”

“什么方法呢?”

“至少从现在开始你得复习好海城初三的课程和预习高一的课程,先把初三各科都融会贯通,再看高一的课本,每门课的内容都认真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记下不懂的,或是吃不准的,待开学后在课上听老师讲清楚。”

“这样啊!”我赶快就去把姥姥寄来的初三、高一课本拿出,坐到卧铺上用起功来。

“曦曦,哥哥用功了,复习预习功课的方法也适合你。”妈妈要求起妹妹来。

妈妈的话正在耳边,爸爸的话犹响在心头。在我们临起身前,父亲悄悄对我说:“儿子啊,到了姥姥家,如果不适应,嗯,如果学习跟不上,就回来,反正家总是欢迎你们回来的。”

我知道爸爸是让我减轻压力,又何尝不是舍不得我和妹妹离开。他已经习惯一双子女在家的生活。和我一样,少年时的孤寂,让他特别珍视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何况在父亲的心田中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是对我们儿女的宠溺。

但妈妈为了我和妹妹的前途,态度十分坚定,即使好不容易一家人团聚了,也要把我们送到海城,上好的学校,受到充分的教育,特别是对我,妈妈认为已经刻不容缓了。

妈妈的坚定,让爸爸让步了,无奈地同意儿女双双离开。这和他留妈妈可不一样!那时妈妈是有机会走出草原的,就是为了这个家的完整和怜悯父亲从小是孤儿长大,如果离开了丈夫,对他的打击就太大了,只好舍弃了个人的理想追求,扎根草原,扎根边疆。后来我在战场上,思想动摇的时候,想想妈妈,就特别理解自己伟大的母亲,也能从彷徨中扭转,坚定继续走好自己的从军路。

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凭着达来乎布中学那点课程的深度,难以考上大学,别说是好大学了。可上不了大学,进不去理想的专业,就无法实现对老爷爷的承诺,完不成老爷爷要我光大门楣的嘱托。

此次去海城,绝无回头之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那里扎根。我暗暗对自己要求。

这样的思想活动,实在太没道理,哪有到了海城还想回达来乎布的,农民也不会想,没见识如牧民怕是见了十里洋场的繁华都不会回头!

可在火车上的我,压力大了,顾不上欣赏车窗外的景色,在自己的铺位上用起功来。我是主动的,妹妹小,不想看书,却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下迫不得已地看起她的小学生课本,很快也投入进去,被课文所吸引……

妈妈看了自己一双儿女都在认真用功,舒心地笑了。

火车南下,一路高歌,应是我最具转折意义的命运改变,可那时我却没有一丝意识……

火车到了海城,离开车厢进到站台,哇!这么多的人啊,和首都的火车站人一样多,都朝着一个方向,拥挤地向前走,很多人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乱糟糟地。

妈妈嘱咐了我,“儿子,不要别东张西望,跟好我。”

“妈,我没那么无能!”下到站台,我便有种熟悉的感觉了。

“好吧,妈不多说了。”便拉着妹妹随着人流的涌动去往出站口,我跟在她们身后,拿着行李出站。

包里面占地方的是我要带的内蒙特产药材,都是助人身体生发一类的良药。在内蒙多且质量好,到内地估计不易搞到,所以我让爸爸、妈妈多准备了些,在海城可按姥姥的要求为她老人家配药。我听妈妈说她老人家是治老年病的专家,我带的药恰是姥姥能用到的,是想到姥姥家住,我也得贡献些吧。

在火车上妈妈曾和我谈到给她的新“增力丸”,念叨说:“那个药似乎药劲没前一种大,你改方子了?”

“你不是说给体虚的人用麽,药劲大了怕服用后出事,温和些则安全些,服用一段时间让身体的恢复有个过程才合医理。”

“你想得倒周到,怕是你爸他们失算了。”

“唉,那个药是我琢磨一晚的虎狼之药,药效如何根本不是我能掌握,只是当时为参加比武大赛应急的。没出事则罢,我哪敢再用老方呢!”

我又说:“到海城或许该多研究老年人用药,原来在老爷爷那没啥好用的药,现在带的药材可以推荐给姥姥。”

“要不影响你的学习为前提啊!”妈妈告诫我。

……

走出车站,城市的街景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由得心里说了句:“大上海,小道我十一年后又回来了。”

可不是嚣张哦,是兴奋!是憧憬!

火车站外已经有车在等我们,我们是坐轿车去姥爷家的。前一次坐轿车还是12岁那年,再次坐在车上,我想:“是不是有车坐,代表了自己身份的转变,之前的那个苦孩子算是熬出了苦海?”

一个念头而已。

从车窗向外看去,现代化的城市到处车如长龙,人流稠密,路两侧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林立;矗立的大大的广告牌,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有的画面是外国的女郎,那么令人不可思议。经过多年野人般的生活和偏远边疆的闭塞,乍然回到幼时生活过的这个繁华喧闹的大都市,什么都觉得新奇,典型的土包子进城,眼睛不够用的。

在车上,妹妹和我一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说个不住,妈妈没有嫌我们兄妹那个没有见过世面的模样,耐心地给我们介绍沿途各处的名字和是什么单位,哪个地方可以去玩,哪个地方是商业街;还嘱咐我们不要自己随意出来,怕我们认不得回家的路,走失就不好了,万一被人拐走,那么大的城市找都找不到。妈妈的话还真把我们吓住了,一开始我和妹妹都不敢自己离开干休所。

车开进了干休所,大门口仍有军人站岗,依然是个营区。

里面道路笔直,把营区分割成条条块块;路两旁树木高大成荫,一座座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营区绿化得不错,成片的人工草地,一排排的花树,体现了精心的设计和雅致的品味,在海城算是不错的住宅区。

我想住在里面可比边防团的营区舒服多了,瞧,我这么快就会挑剔和选择了。盖因我从小在深山里生活,喜欢绿色和湿润的气候,住在这里就是让我很愉快。

车停在了一座二层小楼前,姥爷家住在一楼,还是二楼呢,我不知道。我离开海城时,姥爷还在任上,是他离休后才搬到这里的。

从车上下来,我打量了这座建筑,和街上的大厦相比,小楼不大也不高,样式很普通。后来知道因建的早,部队的设计师没有考虑外观,那个时候也不大在意此事,内部却是很合用,房间宽大,南北通透,设施超前,远是里弄那些阁楼房不能比的。

小楼是相称的一层两户,每户朝阳的窗户有四个;底层的住户有个大院子,紧邻的两个绿树丛围出的院子之间是进楼的过道;二层的住户,有个超大的阳台,既可纳凉又可晒衣;如此的上下层安排,尽得其所。

我想这就是今后几年的住所了,不要这么好吧!

通宝推:林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