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其德,一点也不落伍

《尚书·皋陶谟》中,禹向皋陶请教治国的重点,关于如何识人选官,皋陶提出了“九德”的标准。作为上司,管理一大要务就是寻找人才,但是方法就因人而异,比如商王武丁靠作梦找到了傅说,周文王是出来闲逛找到了姜子牙,刘备三顾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选材的方法或是标准可以多种多样,人才是手段,目的是实现是天下太平。要求儒家把选才的标准给定好,后人就可以按图索骥,这是强人所难。《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与品评人物,其标准至今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然而,真能达到“君子”标准的,又能有多少?比如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寻常人的估计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种处世标准,已经是老子“上德不德”的境界。所以贤才与否,确实不会有固定的范式。

批评儒家的择才方式简陋,别忘了,具体在实践中,舜和禹都是经过数十年的历练才得以继承帝位。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比起靠选票推出来的领导人,更加靠谱。也就是有了初选标准,还得经过实践才能判定是否是人才。后世察举、科举、公务员考试,同样也只是一种标准,晋升最终是看执政管理能力。

程朱理学的一大功能,是抗衡是佛学对儒学的侵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然而却不必真的以其准则,否则也不会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学说进步。

晏子、老子对儒家的评断,按他们各自所处的立场,完全可以解释。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太公曰:“后寝弱矣。”

这故事真假不论,姜齐后来变为田齐,鲁国被楚国吞并,两位大贤的诊断都得到了证明。

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算是无政府主义论调,大禹治水如果采用的是老子的方式,估计中华民族早玩完了,更别说是毛主席这样的动辄要发动全国人民,打一场漂亮仗的大有为之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号称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我理解的“道心”是指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物质到了量子这一级别,可以算得上是微,量子引出的各种学问,大致可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达到天人合一。认识人性的本质,通过教育,去恶扬善,最终实现“六亿神州尽舜尧”。本质上就是关于世界与人性的认识论的问题。

人心、道心,关键是道心,因为人也是物质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利用——我认为应该是人改造自然界的科技能力,正德——即为人民服务,天下为公,厚生、惟和——关注的人的舒适生存、社会和谐。兼收并蓄、去芜存菁的能力,只是智识在一定程度的儒家学者都具有。儒学被人所诟病的地方在于不重视科学技术,认为是奇技淫巧,而且自认为是有先知者,是精神贵族,如果在学说中改变对科技的认知,以及能将自己与普通大众结合一起,则儒学焕发荣光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是儒学。如果今后要以马列毛为主体,那么如何继承传统,吸收西学

精华是绕不过儒学的。儒学已经趟出了一条大道,共产党则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学说的较量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可以跟人一起学习,但不是大家都能得道;大家一起得道,但不见得都能容得下对方;可以容得下对方,但具体事物上却不能统一执行”。例子,就像是同样是十三个一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但真正坚持共产主义理念为之牺牲的不到一半;同样是共产主义理念,走中国独立自主的道路还是走苏联道路却水火不相容;同样是走中国道路,走共同富裕与让一部份人先富又不能谈到

一起。

传统就像是鲁迅说的那座继承下来的大宅子,珍宝很多、糟粕不少,就看后人如何抉择。中国的文化目前还没有左右世界,除了经济上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大幅领先的第一),科技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等到经济与科技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文化也自然而然能吸引各国。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矣。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烙在中国人基因里,显示自己与他国人不同的东西。哪怕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也得背着它继续赶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