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人来,必有我师

中国文化有“公子色彩”,当然我说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上层部分,不是下层“下里巴人”那些。

我们看武侠小说,顶尖正派男主,都是玉树临风的佳公子,稍微塑造得粗糙点就怕对不起读者了。

中国在历史上,自有了对外贸易以来,一直是顺差的(鸦片时期例外),因为丝绸,瓷器,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绝对碾压了上千年。今天苹果公司那点小确幸,在这个时间维度来看,真的只是浮云。

这一点,非常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就是“爷真的没穷过”,产生了死于安乐的危险。罗马帝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进步,因为长期对外战争,不缺奴隶,农场主不参与劳动就没有“不进步即灭亡”的紧迫感。

这个经济基础上,不产生儒家,也会产生别的“公子做派”家,这种土壤就会长出差不多的苗子------我不需要帮助,我乐于助人,我好面子。墨家不是墨索里尼那一家,同样的,街上老有个小胡子,神经兮兮地大声疾呼“生存空间”,绝对会被一脚踹倒的。把儒家拔出来独尊,就好比选美,选出个“中华区小姐”,广大电视观众先得有这个审美观,才会这么选,是吧?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这么长期的顺差,趴在全人类身上“吸血”(只有印第安人没有被间接剥削过吧)?丝绸/茶叶/瓷器/纸张,是偶然出现的吗?不是,我认为是对大一统的追求,使得中国不论怎么动荡,最后都归于“分久必合”,从而对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巨大内部市场上不断竞争磨练,最后产生“神产品”,比如瓷器产业里的几个名窑)。

儒家有利于统一(仁人志士为天下太平而天然具有责任感),统一后有利于维持现状,这都是优点。但缺点是,当马嘎尔尼带着野战炮样品和远洋快帆船模型来拜访乾隆时,乾隆这个“京城第一老公子”傲慢地无视了。因为我们已经有好几样秘密武器了,就不需要再打磨老百姓的头脑了,磨得太“利”老子就不好管了。

不单是儒家,中国文化顺着春秋末期的脉络这么走下来,基本会是这个结果。一脸苦逼的,号召卷袖子苦干狂拼的,绝对上不了位。

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简单说孔子的主张是反动的,在条件优越的古代神州,任何能上位的“主旋律”主张,都必然是反动的。

我们今天上学,初中到大学,所有理工农医成体系的知识,几乎都是欧美构建起来的,中国空有那么多聪明大脑,空有明清两朝那么长的稳定时间和经济资源,在“近代科学知识大爆炸”里,我们是缺席的。五四以来,西方科学知识和探索到这些科学知识的思维方式传入中国,是对中华文化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补血”,中国是非常受益的,道理很简单:欧洲人没我们那么好命,他们真的是被中国人的神商品和阿拉伯人的宗教对撕逼得走投无路,才奋发趟出这么一条科学理性之路的,现在我们把这个“拿来”了,补了短板,而原有的统一/国家级资源规模庞大等等先天优势又没有失去,那还怕什么呢?

这,才是“民族自信”的根源。在这个自信上,承认历史上几次“胡华互补”是有益的,有一定的历史推动意义的,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了这个自信,中国人才能以极其宽阔的胸怀,以赤子般的好奇心,迎接未来一次又一次的“补血”。三人来,必有我师。中国历史上,汉人政权用过如同耶律楚材和范文程这样级别的“异族能臣”吗?没有,那么下次我们就这么用他们,不论他们是英国人,日本人,还是俄国人。

下一次,大概是轮到火星人了吧?很期待啊,最差见面先打一架嘛,谁怕谁啊。

通宝推:秦波仁者,海峰,桥上,witten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