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四八)心魂出场 -- 太乙仙工

共:💬1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五三)心魂何所寄?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三 心魂何所寄?》

心猿自我禁毁了,但是心魂仍顽强地活着,时不时显露真容。动画片《宝莲灯》里面,又一个不安分的小不点儿沉香长成了,他要反抗现有秩序,名义是寻找被关进大牢的母亲。二郎神请孙悟空来帮忙,孙悟空显摆自己的斗战胜佛旗号,结果沉香说“你没有妈妈”,揭示了孙悟空无父无母一孤儿的事实,一下子触到孙悟空的泪点,于是他放过了沉香。终于有人想到孙悟空的孤儿身份,并对他表示同情,一向心高气傲的孙悟空也就顿时垮了。孙悟空是不是孤儿并非和咱们这些俗人无关,他始终活跃在咱内心里,他的孤儿身份就对咱们的身份认同造成绝大影响。能感觉到心猿的孤单,心猿就不孤单,因为他还有一位孪生兄弟,心魂,沉香那事儿就是心魂整出来的。这就来观察心魂的处境。

拿出身来说,孙悟空是打石头里蹦出来的,那石头接受了“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如果承认天地精华具有极强滋补效用,就是认定这颗心来自大自然,他是自然的孩子,就不能做象征世界的公民,这很要紧。照唯物的说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脑神经串联得够复杂了自然出现精神现象,然而仙工本能地不接受这种理解,因为取经面向精神,应当彻底摒除身体影响,让真经停留在象征层面,并对任何可能回归现实的说法保持警惕。大自然,管它能提供怎样的精华,它就是一种身体,心猿这个象征人物不应当有这种物理的出身。当然仙工是搞应用技术的,心猿该怎么出身俺说了不算,还是从铁生观点搬运论断才是正招。

在铁生观点里,心魂的确拥有彻头彻尾的象征出身,在起源上坚决不跟身体打交道。声明一点,追根溯源时拒绝身体性并不等于拒绝身体,恰恰相反,接受身体才是根本目的。接受身体有这样一些表现:

1. 认同世俗生活,反对一切打着理论幌子的出世行为;

2. 接受七情六欲,并认为只有在情和欲的共舞中才能实现自我;

3. 神圣性不存在于任何超脱行为中,而只在世俗的,甚而是无可奈何的现实困境中,为此而衷心拥护二师兄构想的勤谨活法,并将七仙女眼中的男耕女织树为神圣旗帜。

接受身体不等于无条件接受身体和现实,思想上总要有个转变,把各种观念摆对位置,取经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心魂拥有象征的起源,但要说清楚这一点,需要先弄清心魂和象征性本源的密切关联。象征性本源?够抽象的,但是事到如今必须得讲点抽象的东西,取经不是讲童话,该攻坚的时候不能退缩。

先前介绍过《病隙碎笔》里有关自我的论述,大致过程如下(参见5:5-7):

1. “我发烧了”,指身体的我。

2. “我身体太虚弱,不爽”,是精神的我为身体不给力而不爽。

3. “我希望我意志坚强,但是办不到”,意志坚强的是精神的我,希望意志坚强的是灵魂的我,他站在精神自我背后督战。

4. “我总感到莫名惆怅,解脱不了”,惆怅源自更深的自我,灵魂自我反而处在浅层,对于自身为情所累感到不满,但是无能为力。那个更深的自我就喜欢惆怅着,他有病。

5. 观察自我就像从对面而立的镜子中间瞅自己,一重自我后面还有一重,无穷无尽。

到这一步,铁生观点引出重要结论:

这类矛盾推演到最后,必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必是绝对与相对的差距,因而那必是无限之在试图对有限之在施加影响,必是绝对价值试图对相对价值施以匡正。(《病隙碎笔》5:7)

从自我向前推演,看见了心魂,再向前,隐隐约约望见了无限,那是存在的另一极。在存在的这一端,一切都是有限的,可以用大小多少高低贵贱来衡量,所有的衡量标准都称作相对价值。有衡量就有贬低,有贬低就有排斥,于是存在否定存在,存在消灭存在,人在存在之中,却不被存在接纳。存在的另一极是无限,在那里绝对价值称王,绝对价值将存在当存在待,进而接纳相对价值,于是人在那里被当人待。心魂处在非常独特的地位,既与无限衔接,也需要在相对和有限中获得自身眉目,所以心魂表现出一系列怪异特征,总是在寻觅,总是在彷徨,力图显露出自身面目,而又无可像,永远是个尴尬的存在。

回到取经话题,心猿有个现实的出身,哪怕那是石头,他也是从自然中来,于是他遭受了注定的命运——生来是孤儿,受相对价值操纵,遭到线性思维摆布,安顿于自我禁毁。

心魂有个象征的出身,即来自无限,他必须到世上来,在限制中,在困顿中,以至在水壶尖啸绵羊乱叫中获得自身面目。尽管他的状况很平凡,他却有个高贵的出身,即象征的出身,于是他必须受到尊重,拿任何相对价值贬抑他时,都是相对价值在嘲弄贬抑自身。正因如此,心魂虽然依赖现实生活获得自身的存在,他的最终依赖却不在现实之内,而在象征世界,在无限和绝对那里。心魂信赖无限不是要成为无限,而是为了确认自身无限的起源,并且被无限接纳。心魂的寄托在于无限那座庙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