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四八)心魂出场 -- 太乙仙工

共:💬1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五一)庙门朝哪儿开?

《拿取经当回事儿 五十一 庙门朝哪儿开?》

心魂和孙悟空对应同一样东西,性格也很相像,要是不看作同一个形象,那就当作一对双胞胎,但是这哥儿俩一出生就被拐,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先看孙悟空,他的遭际大家都知道,说道起来容易点。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块石头不知道咋回事就在那儿了。那石头“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西游记》1回),看上去挺有道理,实际上莫名其妙——哪块石头不是“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是不是他那块里面藏着翡翠或钻石?不知道咋回事就把他孕育出来了,而别的石头仍然承受着“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将来会不会孕育出什么更神奇乖谬的怪物?危险哪!

出世之后,这猴子无父无母一孤儿,到处流浪。最初安顿他的是花果山,也是他投奔的第一座庙。从名字能看出来,这地方物产丰富,又有众猴拥待,在里面活得特滋润,因此这山和观音整治的农家乐属于同一性质,猴子算是归顺了庄主观点,或者说拜到“舒适人生”观念门下。

舒适毕竟太现实,无常念头一起,舒适观顿时根基不稳。花果山安顿不了他那颗躁动的心,于是他抱着求学的目的继续流浪。虽说是流浪,他的运气超好,又找见他想要的,这回拜到灵台方寸山仙人门下,学到些本事,升格为妖猴、妖仙、神仙,在象征世界站稳了脚跟。灵台算是他拜的第二座庙,但是在这儿主要学习方法论,没把安置自身当作主要目的。

学成了方法论,没找到下一座庙之前还是先回花果山,但那是权宜之计,庄主观点早就不能满足他的心思了。如今他需要一座大庙,应有如下特征:

1. 位于象征世界。他是象征世界的劳模,老是在野山里混不是个事。花果山虽然也有象征性,但是花儿啊果的太现实,只能算象征世界的幼儿园,当然留不住他那已然长成的心。

2. 那庙要足够大,更准确地说是足够辉煌,才配得上他的高迈预期。他在求学时一再提出过超高要求,学成了神仙,要求当然更高。

3. 他去了地位要足够高。从基层干起那种想法不适合他,因为他是心猿,不能当一般角色对待。俗话说地球离了谁都照转,但是心猿偏要开出条件,那座庙离了他就不灵,因此他一去必须当大官,地位要尽可能高,他是只没有恐高症的猴子。

条件开出来了,待看哪座庙能有幸中选,恰在此时天宫发来聘用函,他接受了,于是进入他的第三座庙,展开新一轮职业生涯。天宫立在象征世界的云端,对应一整套观念,而且是对庄主观念(也是对花果山)的有效替代。天宫可能包含三重寓意:

1. 假象中的超凡仙境,例如天堂、世外桃园什么的。

2. 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造就的观念环境,同取经人火烧的那座观音院很相近。

3. 由世俗生活演化出的观念殿堂,核心是由八戒观点提炼上升而成的玉帝观点,表现为嵯峨雄伟的灵霄殿以及端坐尊位的玉帝。

相信不少人都问过,天宫涵盖范围有多广?西方人往天上去,也能望见南天门吗?用象征的方式看,这问题很容易回答——每个人都有他的天宫,就是他所处环境里的主流思想观念,那天宫的布局、里面往来的神仙当然各不相同,东土的人认为灵霄殿上端座着玉帝,西方人只能想象到上帝,天竺人想的则是佛祖或湿婆。总之,天宫是从现实生活和观念抽象出来的殿堂,就是这么回事。

相对来说,孙悟空能进东土的天宫还算走运。假设他生在中南部非洲,那地方的房子还是草篷的,想象出来的天宫能辉煌到哪儿去?缺少了辉煌,闹天宫的劲头也会小很多。拿风暴做比,风暴起在茶杯里还是大海上,效果相差极其悬殊,孙悟空要的当然是大海上的风暴,而对茶杯里的风暴不屑一顾。他闹过,并且闹得举众皆知,前提条件当然是那天宫够辉煌,设施够理想,这是他的幸运。

天宫算是座不错的庙,但也存在不理想的地方,即这座庙拜的是大杂汇,把远古传说、现实习俗以及历史积累的文化观念全包容到一起,一股脑儿让心猿接受。天宫名义上包容了心灵殿堂(灵霄殿),但是仔细一瞧,仍然是以现实为基准的观念总汇,没把他这颗心当回事。心灵殿堂没拜他这颗心,而去拜那个不知道有啥本事的玉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所以他一定要闹。他嫌官小是对的,并不违背象征思维。就这么着,他和天宫闹掰了。

闹天宫的过程不必计较太细,接下来就看佛祖出场,他给心猿指引另一座皈依的庙。当佛祖发狠,要求猴子赶紧皈依时,仙工很替佛祖担忧,生怕他把到手的鸭子放飞了。后来的情况出乎预料,取经并没有引入无底洞难题,佛祖稳操胜券,让灵山成为孙悟空拜到的第四座庙。他的做法是这样的,猴子你不是对现实(指现有观念,而非现实生活)不满吗,那就让你好好接受现实锤炼,五行山就是现实凝聚的山,烦恼、担忧、困苦、限制、别扭,所有困境全在这儿了。你想自己闯,就得去趟那些烦恼刀山、困苦火海,到最后总会明白,必须得信点儿什么东西,接受点儿什么东西,并全心全意遵照你所接受的东西去做。

孙悟空和他师父的取经,实质还是修行,而在修行之前已然跨过了确认真经那道坎,因此当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脱身出来,他已经皈依到佛祖门下,之后无非是照着佛祖的指引修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