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Andrew Marr:我这一行——英国新闻行业简史 -- 万年看客
而且到头来干这一行的人总难免遭到解雇。我们来回顾一下至今为止都有谁遭到过解雇吧。我遭到过解雇,而且在为期几周的时间里被人解雇过两次。伊安.哈格里夫斯一开始遭到了《今日》节目的解雇,后来又遭到了镜报集团的解雇。在我被解雇时送来慰问贺卡的皮尔斯.摩根(“前一刻你还是挺胸昂头的雄鸡,后一刻你就变成了灰头土脸的鸡毛掸子”)后来也因为刊登伪造照片而遭到了解雇。查尔斯.威尔逊在十分悲哀的环境下遭到了解雇并且随后不久就去世了。至今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依然是当代大报主编第一人的哈利.艾文斯也遭到了解雇。他对于1982年3月自己在《泰晤士报》主编职位上最后几天惊心动魄的时光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记述,十分经典地反映了报社政治最丑陋的一面,威斯敏斯特或者白厅的丑陋程度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艾文斯曾经从默多克那里得到过一份看上去滴水不漏的独立性保证,这是1981年默多克做出的政治交易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在收购报社过程中免遭垄断委员会干预。但是默多克很想把他赶走,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自己对于报纸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信任艾文斯越发取向中间路线的政治立场。为了规避自己的承诺以及旨在监督这些承诺得到落实的独立董事,他试图劝说艾文斯自行辞职。艾文斯拒绝下台,他的代理主编查尔斯.道格拉斯-休姆(1),许多其他记者,还有他的秘书都在密谋反对他。有一回,艾文斯在预算汇报日上当着默多克的面拒绝辞职之后走下楼来,发现自己的代理主编正在等他。
“……他将大拇指伸向空中,就好像按门铃的时候遭到了定身术一样。”
“‘上楼去了,是吧?’他的大拇指冲着门铃戳了一下。‘见着他了吗?’又戳了一下。‘太糟了。’”
“他跟着我走进我的办公室,坐到了沙发的另一头。我没什么要说的话。”
“‘他先叫我上去的。’他先开口了。‘他让我做《泰晤士报》的主编,我也答应了。’”
“‘可是我还没辞职呢。’我回答道。”
“他的五官立刻紧缩成了一团……”
随着夜色越来越深,艾文斯的火气也越来越旺,两人终于吵了起来。“你怎么能背叛自己的主编?你就不想想你要怎么对付默多克吗?”代理主编的回答则十分坦率。“只要能当上《泰晤士报》的主编我什么事都愿意干。”
艾文斯很快就愤怒地离职了,不过他与默多克的搏斗与任何其他人相比都更加激烈而持久。解雇是主编生涯的一部分,除非报纸发行量总能稳步攀升而且你和报社老板特别合得来。解雇主编是试图提升报纸质量最简单也最便宜的方式,而且往往有效。大多数小报主编早晚都会遭到解雇。大报主编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假如他们为《泰晤士报》或者《金融时报》这样的报纸工作,甚至还有可能平安退休。但是即便对于大报来说,断头的利斧也往往会毫无征兆地突然砍下来。恶劣的解雇就是不诚实的解雇——比方说将某人拨拉到一边,让他们负责所谓的“未来项目”,或者给某人头上套一个大而无当的头衔,借以掩饰日常权力的缺乏。不过我本人最喜欢的一段关于主编遭到解雇的记述来自佩里格林.霍桑爵士(2),他在担任《周日电讯报》主编时遭到了安德鲁.奈特(3)的解雇,后来他在《观察家报》当中透露了具体情况。这场好说好散的解雇发生在克拉里奇饭店:
“当时侍者刚刚端上来两个煎得恰到好处的煎蛋,摆放在涂抹了黄油的烤面包片上——我对于这款搭配有着格外难以餍足的嗜好。在我的脑海中,我很清楚刚刚接收到的消息是足以令我手脚瘫软的痛苦打击,基本上对我的职业生涯宣告了死刑。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这种尖锐的震撼感并未传递到全身各处……我像往常一样美美地享用了煎蛋,过了一会儿又吃掉了蘸橘子酱的面包卷。”
不过后来他还是忍不住流泪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流泪,至于原因则并不仅仅因为再也不会有专车来接送我们上下班这么简单。
那么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主编呢?主编就像将领一样,唯有战场上的生死抉择、指挥判断与胆色定力才是检验他们的标准。因此尽管对于那些只要把发行量搞上去并维持报社良好运行就算完成任务的和平时期主编们来说这番话未免有失公允,但真正“伟大”的主编必须能打胜仗。例如艾文斯就将会永远因为就任《周日电讯报》主编期间针对撒利多胺受害者的赔偿问题而发动的勇敢宣传活动而为人们所铭记,当时他把自己的名声与报社的一大部分商业利益都押在了自己的道德本能上。他的技术手段的确十分了得,但是真正令他成为伟大主编的因素还是接连不断的运动。《卫报》的艾伦.罗斯布里吉经受住了汉密尔顿与艾特肯诽谤案的试炼,不顾局势看上去如何不利,始终坚持真相,并且以壁立千仞的勇气拒绝了庭外调解。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观察家报》的大卫.阿斯特不惜冒着严重损害报社的风险也要坚守自己的立场,这是原则战胜常识的又一个显要时刻。但是这些显示主编胆量的案例十分少见,因为大多数时间里主编的战斗都只是些鸡毛蒜皮的法律纠纷与报社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争夺。早期的主编们会因为坚持原则而镣铐加身或者被人逐出公共生活之外,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今天的主编很少与报社老板较劲,因为假如他们真这么干准得丢掉工作。假如他们与报社老板保持一致,那他们与报社以外的利益团体进行较量时就更能放开手脚。
正如我希望自己已经充分展示的那样,身为主编既要有坚强的体格又要有玩命工作的觉悟。仅仅在二三十年以前或许还并非如此,至少大报主编与周日报纸主编不必如此玩命。当时的环境曾经十分宽松。的确曾经存在过漫长且点缀着酒精的午餐会。气派的办公室的确曾经坐落于伦敦或其他什么城市的中心。与报社以外的世界进行接触的确曾经十分容易。但是那个世界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耐力与决心就成了担任主编职位的第一要求,而且就算有了这两大素质也未必就一定能坚持到底。凯文.麦肯兹最后患上了轻度癫痫,同事们都认为是长期紧张导致的。保罗.达科里在年龄还不甚老的时候就做了好几回心脏搭桥手术。大卫.英格力士尽管在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工作得昏天黑地,但他同时也琢磨出了一套应对紧张的方法:他会为自己放长假,经常找乐子并参加派对。他在一轮肝炎发作后戒了酒,坚持锻炼,少食多餐。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垮了下来,六十七岁那年就去世了。曾经担任《每日电讯报》与《旗帜晚报》的麦克斯.黑斯廷斯因为喜好打猎、垂钓与乡间休闲而出名。安德鲁.尼尔喜好举办派对,许多其他主编也有这个爱好。但是不管你怎么做,应对压力都是十分关键的。我曾经在一位无法应对压力的主编手下工作过。他在最终辞职之前总喜欢抱着一大包草莓口味麦乳精躲进办公室里不出来。
不过姑且假设某人脸皮足够厚且胃口足够好,他还需要哪些技能呢?就像新闻业里的许多其他岗位一样,主编的工作也没有指导课程或者参考书可以咨询——只能依靠在岗培训。你需要成为一名政客,一名外交官,一名会计,一名治疗专家,还要成为一名酒保。不过你还需要更具体的技能。小报就完全是由技师主宰的。版面布置与大标题撰写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优美的文体早已沉沦了几十年,因为下手无情的审校编辑们会将所有稿件一律修整成为小报风格,而记者们也慢慢遭到了他们的引领。但是无论文体的死亡多么命中注定,报纸依旧需要令读者的视线快速移动。将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的大标题与仔细挑选裁剪过的图片进行巧妙搭配,令每一寸报纸版面看上去都令人兴奋,要想做到这一步需要十分少见的技巧。因此大部分小报主编都是审校工作出身,他们的排版手法与大标题撰写技巧都是从共同工作到深夜的前辈那里学来的。不过这种事也不能一概而论。《镜报》的皮尔斯.摩根早年就一直在娱乐新闻界摸爬滚打。《太阳报》的丽贝卡.沃德(4)曾经在他手下工作,期间她最主要的职责并不是提供稿件的记者。《周日镜报》与《周日快报》的阿曼达.普拉特尔(5)当年是审校编辑与主管而不是写手,尽管她后来的确走到了那一步。《太阳报》的斯图尔特.希金斯(6)曾经是凯文.麦肯兹手下饱受作弄的行政人员,直到他后来接班为止。
对于大报来说,在这方面同样没有一定之规。《每日电讯报》的主编往往是首先记者与保守党政治圈子里的头面人物。伟大的比尔.第兹就是如此,他曾经为期短暂地担任过内阁大臣,人到老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新闻领域且出手不俗。黑斯廷斯也是一样,他之所以能赢得这份主编工作,部分原因在于他在福克兰战争期间成为了“闯入斯坦利港的第一人”并因此声名鹊起,但同时也因为他对于军事史理解深刻且著作可观——而报社老板康拉德.布莱克也是同道中人。布莱克又挑选了另一位写手查尔斯.摩尔(7),此人原先是个专栏作家,后来成了《观察家报》的主编,再后来又被布莱克挖了过来。布莱尔在选择摩尔的接替者时改变了方向,转而选择了记者马丁.纽兰(8)。在《卫报》那边,1975年担任主编的彼得.普雷斯顿从事过许多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工作,担任过海外记者,日记主编与特刊主编,以及其他等等。艾伦.罗斯布里吉的职业经历也与他大同小异,同样担任过专栏作家,日记主编与特刊主编——实际上他几乎在《卫报》干了一辈子,期间仅仅十分短暂地在《观察家报》与《伦敦新闻日报》客串过几天。和普雷斯顿一样,他之所以在1995年受聘成为《卫报》主编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工作经验丰富,还因为他长久以来一直浸淫于《卫报》文化当中。《泰晤士报》的做法也大同小异。威廉.里斯-莫格在1967年成为主编以前曾经干过主笔写手,财经主编,政治记者以及代理主编。西蒙.金肯斯尽管早年干过《旗帜晚报》的主编,但是1990年担任《泰晤士报》主编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写手。取代他的是查尔斯.威尔逊,记者出身的技术员。威尔逊的继任者是彼得.斯托哈德(9),他的职业经历完全可以媲美长期投身《卫报》的罗斯布里吉。在成为《泰晤士报》主编之前,他在报社里干过特刊主编,主笔写手,代理主编以及美国新闻主编。接替他的罗伯特.汤姆森(10)早年为《金融时报》效力,也有担任部门主管的经验。
在周日报纸领域,安德鲁.尼尔则是另一个落地生根的外来者。此前他从事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编辑与新闻工作,包括政治特派记者,驻美国特派记者,《经济学家》英国版主编,1983年他又担任了《周日泰晤士报》的主编,他的到来令报社的老资格员工们懊恼不已。许多人都把他当做右翼野蛮人并离开了报社,其中就包括专栏作家雨果.扬(11)。但是尼尔为报社带来了一股多年以来一直缺乏的活力。他的继任者威尔.赫顿也干过国防外交特派记者,在那之前还从事过许多不同的编辑工作。在《观察家报》那边,1975年正式就任主编以前,唐纳德.查尔福德(12)干过记者也干过编辑,曾经负责非洲新闻,也曾经干过管理主编。大致在我担任《独立报》主编的时候,《观察家报》找了另一位记者威尔.赫顿来当主编,但最后还是换成了现任的罗杰.埃尔顿,他从前曾经在《卫报》担任特刊主编,还是技术方面的一把好手。至于《周日电讯报》则像自己的同门日报一样喜欢雇佣时尚写手担任主编,从佩里格林.霍桑到多米尼克.劳森(13)都是如此。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自信且文化强劲的报社更倾向于在内部培养自己未来的主编。报社老板往往挑选记者担任主编,或许是因为外部世界更熟悉他们;之后老板又会抛弃记者,转而依靠更稳妥的技工。黄金定律只有一条:主编必须精通多个行当——他/她必须熟谙管理,了解预算,富有语感,此外还得有能力排版并撰写大标题。
但是优秀主编的秘诀在于心理因素。优秀的主编必须得到其他人的敬畏或爱戴,最好能兼而有之。除非拥有一群才华横溢、喜好竞争,乐于彼此为伍,而且每天早上大步进门时都打定主意要与其他人意见相左的骨干人才来担当报社的核心,否则任何一家报纸都不可能真正出类拔萃。报社里必须存在内部小圈子,不过同时这个圈子也必须永远做好准备,迎接能干且大胆之辈的破门而入。尼古拉斯.托马林这样写道:
“最优秀的舰队街报纸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开放,而是由亲密友谊与共同价值维系的封建公国。所有杰出的报社本质上都是派系作风的内向团体,主编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是因为他有着最有才华的朋友。”
这番话对于最优秀主编的作用有所贬低,但是其中依旧包含了所有主编都应当了解的真理。报社的核心必须拥有难以按捺的活跃气氛,而主编必须为此负责。有些人的方法是展现出异乎寻常的精力与勇气,例如艾文斯就将他担任主编时期的《周日泰晤士报》张罗得独一无二。还有些人,例如他的继任者安德鲁.尼尔,则拿出了生猛的气势,动辄大吼大叫以解雇相威胁,将异见人士驱逐出门,强行推进自己的新闻路线,几乎对于报社文化进行了一番肉体改造。此外还有一类主编——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卫报》的历任主编与《经济学家》最近的两位主编——他们会以创造性的领导手法,挑逗手下一帮互不相让的自大狂们彼此作对,趁他们相互顶撞得不亦乐乎之时,收集引导撞击产生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驱动次日或本周报纸的光和热。许多伟大的报纸都会将办公室里的分歧付诸油墨,而且不仅局限于评论版面。
遭到解雇还是另一段关系的最后阶段,对于大部分主编来说这段关系都关乎成败——与报社老板的关系。这是新闻界最晦涩最缺乏讨论的关系,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因为除非某主编对于授予他们职务头衔的信托基金或公司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否则他也不过只是个打工族而已。报社老板眼中的主编无非是能干而有趣的仆人。默多克向来有怀疑主编的恶名,麦肯兹或者尼尔都没能幸免,因为这些主编自己也是响当当的公共人物,而默多克相信他们抢了自己的风头。主编们或许会自以为了不起。诚然,他们可以坐在蜿蜒行驶的奔驰车中顾盼自得,也可以与内阁大臣一起在沙威酒店用餐,但是只有报社老板的允许之下他们才能如此风光;才干极其过人,以至于可以与报社老板谈条件的主编少之又少。唐纳德.查尔福德担任《观察家报》主编期间,无论是在非洲问题上还是当他与贿赂议员的默罕默德-法耶兹兄弟进行较量的时候,只要他触及了报社老板泰尼.罗兰(14)的商业利益,罗兰就会以冷酷野蛮的手段来收拾他。罗兰是个很不好对付的人,但是查尔福德的处境也绝非个案。主编的奴役地位一方面很舒服,另一方面也十分尴尬,因为一切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全国性大报的主编能够得到社会地位以及当代伦敦其他社会精英明面上的尊重,不过报社老板却能随心所愿。至少大部分情况下如此。在默多克刚刚掌握《泰晤士报》,独立董事的遮羞布尚未褪去之时,艾文斯也和他对峙过几天。此外还有一个故事,说得是庄重的自由派报社老板汤姆森勋爵(15)有一天在《周日泰晤士报》编辑会议进行期间驾临了报社办公室。
“(他)试探性地问道:‘我说,能不能把加拿大冰球比赛的结果也塞进报纸里?’当场的人们全都惊骇得哑口无言。然后副主编雨果.扬说道:‘汤姆森勋爵,现在召开的是编辑会议,并没有邀请您参加。如果您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我相信体育主编会很乐意考虑的。’第二天早上汤姆森勋爵寄来一封道歉信,说自己不应该干涉报社的编辑政策。”
但是这种事是很少见的。报社老板为报社确立了政治界限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路线。他们有的偏向自由派,有的则更保守,但是他们都不会主张给自己増税或者支持对自己造成限制的政治结构。
(1)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Douglas-Home_(journalist)
(2)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egrine_Worsthorne
(3)http://en.wikipedia.org/wiki/Andrew_knight
(4)http://en.wikipedia.org/wiki/Rebekah_Wade
(5)http://en.wikipedia.org/wiki/Amanda_Platell
(6)http://en.wikipedia.org/wiki/Stuart_Higgins
(7)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Moore_(journalist)
(8)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tin_Newland
(9)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Stothard
(10)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James_Thomson
(11)http://en.wikipedia.org/wiki/Hugo_Young
(12)http://en.wikipedia.org/wiki/Donald_Trelford
(13)http://en.wikipedia.org/wiki/Dominic_Lawson
(14)http://en.wikipedia.org/wiki/Tiny_Rowland
(15)http://en.wikipedia.org/wiki/Roy_Thomson,_1st_Baron_Thomson_of_Fleet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五,步入拥挤的天空(1)只要面相好…… 5 万年看客 字7423 2013-03-09 22:21:29
🙂(5)怎样读报纸 4 万年看客 字17859 2013-03-03 05:58:15
🙂(4)报社老板的是与非 3 万年看客 字15588 2013-03-02 19:07:11
🙂(3)脚步沉重的库珀勋爵来了
🙂(2)真正的主编如何工作,上 2 万年看客 字18081 2013-02-14 23:20:41
🙂真正的主编如何工作,下 2 万年看客 字22604 2013-02-14 23:21:11
🙂四,库珀勋爵的孩子们(1)我担任主编的经历,上 2 万年看客 字15348 2013-02-12 21:58:05
🙂我担任主编的经历,下 2 万年看客 字15935 2013-02-12 2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