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水利专制之源----《河渠书》的阴谋式解构 -- 普罗丁
但是,这样分析下来,笔者仍然感觉不够满意,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会通过哪些方式来达到“顺天”,达到“幸福”呢?他们的人生事业蓝图,有没有更加明确的确定性呢?
沿着上边提供的线索,即国家有面子、粮食熟透、父母健康和夫妻恩爱,当然还有“神仙存在”,笔者进行了一番搜索,想知道有没有一些确定的业务,可以保障西汉年间的人们,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
最终,笔者发掘到了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来源,说起来有点奇怪,是一个叫商殃的人。我们知道,商殃是个搞变法的人,搞了一套严酷的法制,被后人骂得不轻。但是这个商殃,一边在推行法制的时候,一边不停地批判战国末期的社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反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人们究竟搞出了哪些“业”来。在秦统治中国的短短30年间,这些“业”有没有继续存在,笔者找不到足够证据。但是,当汉初大搞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时候,这些“业”肯定都能恢复了活力,这一点是笔者能够断定的。
商鞅所记载的“业”,包括:
·乐队(声)
·杂技(服)
·开旅馆
·建筑
·代人做农活
·卖米
·卖酒
·卖肉
·讲师
·魔术师(方)
·女子从事军事贸易
·家政服务
以上是商鞅直接提到的事业,他所暗示存在的事业还包括:
·出租土地与河流
·职业政客
·车辆出租
我们知道,商殃原是卫国人,后来先后到魏国、秦国寻求发展,所以他所描述的这些“乱相”,应当不是一时一地的特征,而是他游历各国之后的一种概括。可以看出,商殃最为反感的这些业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物品贸易,一类是服务业。商殃反对这些事业,认为它们的出现妨碍了人们对耕种的专注,认为这些事业导致了大量懒惰、闲散、奸滑、贪婪的人群的出现。但是,我们从2000年后的一个西方著名经济学者的名著中,却看到一种截然相反的论断,认为正是各种“业”的出现,才使农民和城市居民摆脱了懒惰和闲散----
“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
可见,在亚当·斯密的眼中,人所从事的“业”越少,那么工作效率越高,越容易摆脱某种“天然的懒惰”。他和商鞅都渴望看到人们积极工作、态度热情向上的状态,但是呼吁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限于本文的主题,笔者无法对这个问题深入探究。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上边列出的所有“业务”之中,缺少了一种极端重要的内容----制造业(如果把建筑除外的话)。
那么,究竟是战国末期制造业尚未发展起来,还是商鞅并不反对这些业务呢?抑或兼而有之?无论如何,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到了西汉年间,这些业务都具有迅速恢复生气的条件。而且,正像我们从司马迁的记载中所看到的那样,一种作为现代制造业重要基础的产业----矿业,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所以,综合起来看,汉武帝时期的人民,有许多事业可以选择。其中的不少项目,如音乐、建筑、酿酒、农业专项技术等等,即使没有现代工业作背景,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那么,他们怎么还会失业呢?怎么还会抢着去做异常艰苦、单调的挖水渠工作呢?
对于如何选择一种理想的行业或职业,如今的年轻人非常有经验。但以笔者所见,无非需要对各种职业的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1. 短期利润
2. 中长期利润
3. 名誉上的收获
如果再加上汉代人特有的一种考虑----“顺天”,则有了三到四种的择业标准。
那么,既然当时有大量的民众,愿意选择挖渠而不是上述各种行业,这就说明,挖渠比上述事业更加符合这四大标准。这是为什么?
先看利润。很难相信,开旅馆、建筑、职业政客、军事贸易等等,会比挖渠的短期收入更低。但是,这些行业的前期投入显然更大,门槛更高,往往要求某种特定的资源,为许多民众所无。另外,这些行业的市场前景,并不稳定。比如开旅馆,正如商鞅所记载的那样,是在一种外交、旅游、学术交流和商业活动蔚然成风的大气候下,才成为一项具有前途的职业。而当秦始皇把全国的富户都给集中起来,置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陕西和四川,则旅馆业兴盛的先决条件,已经丧失了一大半。建筑业和军事贸易,同样受到中央统一管理政策的严重影响,而职业政客,似乎只有在类似于“七国之乱”这样的内斗中,才能获得暂时的生存空间。
相比之下,其他的几项职业,虽然市场状况相对稳定,但利润较为微薄,而且往往需要上门服务,甚至长期的住家服务,容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这样综合起来考量,参加挖渠队反而是一项颇为稳定的,容易令“各方面”感到放心的理想工作了。更何况,它还具有另两个方面的潜在收益:名声和当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没有找到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参加水利工程,尤其是进入一线的挖渠工作有助于仕途的发展和出名。但是,从本文所讨论的李冰、郑国、徐伯表以及后来的若干项水利工程的延展情形来看,从水利和国家政治始终密不可分的关系来看,到了汉武帝的时期,从事水利工作与当官出名之间的连带关系,的确很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集体意识。而且,鉴于上万人的参与对组织能力所提出的特殊要求,一些善于管理和沟通的基层人员得到提拔,甚至进入上层政坛,是必定发生过的情形(汉代流行的察举征辟制,也为这一途径的畅通提供了另一重保障)。更何况,基于我们前边的分析,无论挖一条水渠的实际作用有多少,它在服务国家、利益百姓、福及子孙方面的象征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换言之,它很可能是一种“顺天”的事业。
真的是这样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整理】(十)官僚决策 1 普罗丁 字2994 2012-05-21 19:43:31
🙂【整理】11.竹籃打水 3 普罗丁 字4833 2012-07-02 11:06:15
🙂【整理】12.人生大業 2 普罗丁 字5630 2012-07-09 01:09:16
🙂【整理】13. 順天國企
🙂【整理】14. 荒野驚雷 1 普罗丁 字3148 2012-08-22 08:06:50
🙂【整理】15. 雨后彩虹 1 普罗丁 字3948 2012-08-24 22:46:35
🙂平原石头大人参见! 1 京华烟云AMIP 字28 2012-07-15 22:59:00
🙂大师V5! 毘沙门 字14 2012-07-02 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