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武际可先生提出的问题: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 -- PBS

共:💬59 🌺2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武际可先生提出的问题: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

这位武际可先生河里河友可能有些熟悉,就是那位用托利拆里理论”解析“出三峡大坝可以造成重庆洪水的力学专家,当然他的理论不大现实,大家把事情讲清楚就行了。

但是这次他提出的问题倒是有点眉目,值得讨论。

中国的创新问题被大家一提再提,现在再次被提起,并从中美教育的差别上展开:

改革开放初期中美相互派代表团考察初等教育得到的印象和结论。

1979年6月中国派员赴美考察初等教育的报告:

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无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

中国访问团的结论: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访问中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向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背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家庭作业的课余劳作,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美国教育团的结论: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20年间(1979-1999)美国人获得40个诺贝尔奖(比日本人决定50年内拿30个还是高出一截)。

我认为再给中国人20年时间如何(从现在起)?

那么中国人在这20年内真的要做些什么事儿了吧?如果中国人把勤奋的劲头用在质疑水利事业的话,可能还是不会创新,还在勇于破旧吧?(假定水利事业是祸国害民的夕阳工业)。

下面把武际可先生的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博文放在这里,后面的评论很有意思,值得看看国内科技界在这个方面的想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