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他山之索 可以解惑(上) -- 人间树

共:💬34 🌺11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问题时,自己立论是很方便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但与人商榷时就不同了,

必须理解商榷对象的思路,他的point。

我对石人的point很清楚,没有什么是他指出了我视而不见的。

而你对我却不是这样。

很显然,“纪”的本意和“丝”有关,具体的含义和对丝的“计数”和“整理”(用“整理”来解释不是特别确切,姑且如此)这两层含义。

从“整理”这个意义上说,“纪”也很容易就引申出“治理”的含义。所以《康熙字典》中对“纪”的另外一些解释有:“《詩·大雅》綱紀四方。......《註》紀,治理也。”

这话就是对我的point完全无视。

1 绳子及其引申

如 三纲六纪

2 用绳子做的行为及其引申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约束,管理,如纲纪四方。

你看,我把《康熙字典》又否了,很狂妄吧。

但理由充分:

在三纲六纪中纲,纪都是名词。

纲纪四方,纲纪天下都是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

说纲纪四方中的纪是治理的意思,可以,但不能把治理归结到所谓的“整理”——

纲就没有什么“整理”的意思,就赁它绳子的意思就足以活用为治理了。纪,同样如此。

另外,“纪”从某个时候起确实和“记”相通,如《康熙字典》又有:“又《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我个人的猜测是“纪”一开始并没有“记”的含义,而是到了某个时候,但至少是到了汉代就有了“记”的含义。所以到了东汉的张仲景,他也应该知道这一层意思。

又对我的point完全无视。

又如左传中的绛县老人在讲述自己年龄时说:

“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说至少到汉代,我明明举了左传的例子。

我个人认为“纪”的本义与“结绳”无关,但是后来确实有一定的联系,因为我国古代有“结绳而治”之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治”含有“治理”之义,和“纪”的引申义相通,这是其一;其二,我国后来有“结绳记事”之说,而因为“纪”和“记”从某时起相通,所以从那时起也可以说“结绳纪事”。

盘点一下,纪事和记事古今通用,我相信纪事是本字,你相信记事是本字,就文献来说,分不出先后,那么就要看跟其他材料的关系。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可见,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作记录手段是常态,记录事件使用丝部的纪不是很正常吗?

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持言部的记事吗?没有。

其次,我觉得你与其绕个弯子去引述印加人的结绳,不如直接分析“纪”字和“记”字的各自源流以及两者是何时并如何相通的。

纪和记这两个字都只有篆体,没有在甲金文中出现过,也就是说出现得都比较晚,没有办法直接分析源流,而需要其它佐证。

印加人的结绳与我们的先人的结绳逻辑完全一致,不只是都用绳结这么简单。

1 在命名上都强调绳结——Quipu是土语,不是殖民者的叫法。

2 十进制与十则更导致的纪有十年的意思暗合。

假如印加人没有被殖民者摧残,而发展出了同中国类似的文字,你觉得

表示 记录事件 的文字他们会用丝部还是口部,言部?

我一直在解释的,不仅是建安纪年的意思,更重要的,十二年得以称纪的缘由。

石人说

木星等行星。被被叫为 “纬星 ” 它在周天轨迹犹如织机的纬线。 古人指称他的周期用“纪”是很形象的。

这也是纪年的由来。

这逻辑本身就不通,行星的轨迹是不能用来命名其周期的。

想想日,月,岁这几个词的命名方式吧。

我一再强调纪是一个单位,好象你们总不能理解,用大白话说吧,就相当于叫“满”。

十年称为纪,是计数的满。

十二年称为纪,是运行的满。

一纪就是一满。

纪,记何时相通,这根本不可考,在文献和出土资料里二者都没有时间上的优劣可言。

但要说到为什么相通,我倒有个看法,

《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

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

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抛开左右的矛盾不谈,记事和记言的区别是可以成立的。

从记事出发,经由结绳纪事的传统,记录事件从丝是自然的,

从记言出发,记录言论从言也是自然的。

而当记事记言的区别不为人重视,而统一视为记录时,

二者的混用不奇怪了。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

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明曜以昭之。——国语-晋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