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回應
家园 谢谢,我们应该都是在追求“分寸”

即怎样认识中国学界的既有成果,怎样看待海外中国学的成就。和你一样,在别处我可能是对中国学界大加挞伐的(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干脆就不屑于说了),只是如果看到别人特别推崇美国中国学的东西,就会跳出来“平衡”一下——这是学术人士的职业病。

要比烂的话,国内学界的烂人烂事那的确太多了,不过以前有一个哈佛毕业的台湾老师曾经跟我说,大陆学界良莠不齐,但有高手,需要自己去观察、评判。我觉得这个描述是中肯的,至少我一路走来,还是遇到了很多学术做得不错的教授。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学问就非常深湛,只不过没什么虚名。一个不算是普遍适用的诀窍,就是看哪些中国学者被西方学者普遍征引。我最近也读了一本优秀的法律史著作,作者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对经君健的清代社会等级研究评价就很高。

外链出处

说我是解构主义的爱好者,这个我就了。我对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这些后学系统的东西,多少都看过一些,总体感觉贡献是有的,但有限,不像某些人吹得那么玄乎。您说国内史学赶不上时代,可我怎么觉得很多人热衷于赶西方时髦,已经开始走火入魔了呢?比如搞性别研究的一些人。但不管怎样,沉浸在现代化理论不能自拔也好,三句不离后学也好,从根本上说,都还停留在初刻拍案惊奇的状态。

对于后殖民理论的使用,我也有一点粗浅的思考,请指正: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7 层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