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應

十分同意“对于国外学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才是正确的态度”一句總結。我自己在數典其實反而是常常罵美國人的,不過這裡看到不少圈外網友了解不多,以情緒帶動寫作,才會不由自主的針對發言。

我自己看何炳棣和羅友枝的辯論,也是對羅氏頗有看法。她的Last Emperors水平不行。不過我們說來說去也都是美國學術界的事情,這裡沒有大陸學者的太多參與。

艾爾曼跟史華慈不是一個級別,不過,現在國內科舉學的研究連艾爾曼的水平也達不到,更不用說他那本On their Own Terms的科學史著作了。

Peter Perdue轉去耶魯,相比史景遷水平差了一些。兄可以多舉舉Richard von Glahn,R. Bin Wong,Peter Bol,Patricia Ebrey的例子。最近的Bettine Birge做宋元法律史的也相當出色。這些人的平均水平都比國內相應學者高一個數量級。

比如Richard von Glahn的那本Fountain of Fortune和汪聖鐸的《兩宋貨幣史》相比,寫作強的就不是一點半點。

您是解構主義的愛好者,我倒是覺得解構還是不脫歐洲話語權。後殖民主義的大家也是被歐美學術圈捧出來的。像那個Chakrabarty的Provincializing Europe,還是潛意識的歐洲中心觀。思想巨人現如今有一個就算不錯了。可惜,國內史學、特別是官方史學連後殖民批評的問題都達不到。

《轉變的中國》和《大分流》不算後殖民,更類似“歐亞相似論”的觀點。不過基本精神和抨擊Eurocentric的態度是一致的。

剛才看到往復論壇上對張廣達的採訪,您如果還沒看過,我也推薦一下:

http://www.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s=4c6b0f32220d772bddec83d812c85000&threadid=254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