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次抨击李二卖国。 -- johny

共:💬4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议和

甲午战争在日本方面是蓄谋已久,做了充分准备的,而清政府则是缺乏准备,被迫应战。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慈禧太后是主和派的首领,战争开始后,碍于朝野上下要求抵抗的舆论呼声,曾一度表现出抵抗的姿态,但她本来就不想打这场仗。甲午年的十月初是她的六十大寿,原想隆重庆祝一番,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势必影响“万寿庆典”。因此,她特别厌恶这场战争。平壤,黄海两战失利,损兵折将,使她由厌恶而害怕战争,于是,开始着手酝酿议和活动,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平壤,黄海两战失利后,李鸿章继续推行他的“避战求和”方针。1894年9月27日,慈禧太后派翁同和到天津向李鸿章进行试探,请求俄国出面调停。李鸿章早已猜透了慈禧太后的本意,积极主张依靠俄国进行调停。慈禧为了加紧求和活动的步伐,起用了在中法战争中被罢斥的恭亲王奕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忻是主和派的有力人物,他上台后,立即与主和派军机大臣徐用仪,孙毓汶相勾结,出面乞求英国调停。可是英,俄各有打算,并不急于使日本停战。英国曾在10月6日向美,俄,法,德提出由各国以“联合仲裁”的方式调停中日战争的建议,遭到美国反对,日本也拒绝接受,因此,英国也就罢手了。

英国“联合仲裁”失败后,日本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10月下旬,日本兵分两路,把侵略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日军大举进攻,清军接连败绩。12月中旬,辽东,辽南重镇九连城,安东,凤凰城,宽甸,长甸,岫岩,海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相继失守。主战派开始对战争前途丧失信心,主和派的求和要求更加迫切。奕忻看出美国同日本的关系最为密切,在10月初就经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呼吁美国政府出面调停。田贝和美国驻日公使谭恩根据美国政府训令,开始在中日政府间作了些联络活动。

由于急于求和,11月9日奕忻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决定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人德崔林为代表,去日本探商议和条件。清政府赏给德崔林一品顶戴,以示优礼。11月22日,这个德国人携带李鸿章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照会东渡日本,演出了一出不伦不类的外国人代表中国政府议和的闹剧。日本政府拒绝同他谈判。美国政府也通过田贝到总理衙门“劝告”清政府“速招彼还”。由于日本的拒绝和美国的反对,清政府只好急电召回德崔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