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次抨击李二卖国。 -- johny

共:💬4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俄德法的联合干涉

19世纪中叶,沙俄通过《瑷晖条约》,《北京条约》,吞并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沙俄的侵略胃口很大,它企图扩张在远东的势力,进而称霸亚洲。它除了想在渤海湾攫取一个全年不冻港之外,还想染指朝鲜,霸占中国东北。沙俄与日本争夺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的利害冲突,决定了俄国政府对甲午战争的态度。在整个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沙俄尽管表面上采取“不干涉”政策,但一直在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伺机而动。1895年4月初,俄国政府得知日本所提出的议和条件中包括割占辽东半岛一项时,十分恼火。4月11日,俄国政府召开特别会议,研究当时的远东局势和确定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的对策。会议确定了干涉政策。4月1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皇宫又召集一次特别会议,批准了上述决定,随即训令外交大臣迅速执行。

4月17日,及《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并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如日本不接受这项友谊的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其立行的标的,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上与其本国的一切交通,使它孤立。”

德国早就梦想在中国占领一个海军基地,以便扩大在远东的侵略,因此不希望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过于强大;德国还企图把俄国的侵略视线引向东方,减轻它在欧洲竞争的对手。基于以上目的,德国欣然接受了俄国的建议,加入了共同干涉的阵线,并表现得格外积极。4月17日,即俄国建议联合干涉的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即下令“将装甲舰一艘,巡洋舰一艘派往东洋。”德国外交大臣马沙耳也向德驻日公使哥曲米德发出电训:“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法国一方面与俄国有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又与德国是世仇,所以左右为难。但是由于法国经过权衡后,深感“国家生存上不能一日与俄国离睽”,终于同意加入联合干涉行动,于4月19日正式通知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

这样,俄,德,法三国从自身的不同利益出发,怀着从中国攫取“报酬”的共同目的,暂时捐弃前嫌,相互勾结,形成以沙俄为轴心的三国联合干涉还辽阵线。4月23日下午,俄,德,法三国公使联袂来到日本外务省,面会外务次官林董,声明各自受本国政府训令,对中日讲和条约中关于辽东半岛割地事件之异议,并分别提出备忘录。三国公使送交备忘录后,或劝告,或警告,或声明,“要求日本必须让步”。同时,俄,德两国在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俄国政府命令停泊在日本港口的所有舰艇,在24小时内作好随时起锚的准备。在神户和烟台集中了军舰进行示威。德国也集中军舰于华北港湾,剑拔弩张,向日本施加军事压力,迫其就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