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柞里子

注册:2011-06-22 20:08:52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定远将军
💧12630
🌟1007
💓0

家园

所有帖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1-07-31 18:48:46分页 全看 树展
🙂有逻辑可言,方有证明可言。 ↑1 ↓0
世事有二无关逻辑。其中之一恰好是宗教。 不大感冒小胡其人,其言也大抵是废话。 假设无予胆量,以合理为佳。 证明无予过程,视结论而定。
2011-07-30 15:15:50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6) ↑2 ↓0
3 群经略说 3.4 春秋 3.4.3 左丘明所作之《春秋》之所以称之为“左氏春秋”,当是视“左”为左丘明之姓氏。《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为何简称左丘明为“左丘”而不曰“丘明”?因此而有左丘 ...
2011-07-30 09:59:06分页 全看 树展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即一切皆虚之意。 ↑0 ↓0
既然一切皆虚,何渡众生之有?何渡之有?
2011-07-29 16:47:11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5) ↑2 ↓0
3 群经略说 3.4 春秋 3.4.2 孔子作《春秋》的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意义又何在?《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迄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 ...
2011-07-28 15:56:43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4) ↑2 ↓0
3 群经略说 3.4 春秋 3.4.1 “春秋”与“书”,同为古代历史文献的称谓。《汉书·艺文志》:“古之帝王者,世有史官。……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所谓“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云云,举其大略而言,究其实,“春秋”未尝 ...
2011-07-27 17:08:15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3) ↑1 ↓0
3 群经略说 3.3. 易 3.3.3 秦始皇下焚书之令,《史记·秦始皇本纪》称:“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及秦禁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 由此可见,至少至秦之时, ...
2011-07-27 17:06:26分页 全看 树展
🙂古字皆简,偏旁后出。应该是雹古作包,而 ↑0 ↓0
不是包古作雹。
2011-07-26 16:44:22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2) ↑2 ↓0
3 群经略说 3.3. 易 3.3.2 《易传》之中以“系辞”与“序卦”两部份最有辩证的意境。“系辞”内容较多,未便全文徵引。其中最精辟的见解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天地最大的功能在生息, ...
2011-07-25 16:32:20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1) ↑2 ↓0
3 群经略说 3.3. 易 3.3.1 《易》,亦称《易经》或《周易》。称之为“经”,说见前,此不复赘。冠之以“周”,则原因不甚了了。或以为因周人所作,故名。或以为“周”者,取“周密”、“周流”、“周遍”之意,冠之以“周”,旨在强调《易》的包罗万象、无所遗漏。 《易 ...
2011-07-24 16:22:21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30) ↑3 ↓0
3 群经略说 3.2. 诗 3.2.5 据《汉书·艺文志》,汉代《诗经》及诗学著作如下: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鲁故》二十五卷。 《鲁说》二十八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七卷 ...
2011-07-23 15:08:14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29) ↑3 ↓0
3 群经略说 3.2. 诗 3.2.3 鲁、齐、韩三家诗究竟有何区别?《汉书·艺文志》称:“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 《汉书》之说是否可信?如今齐、鲁、韩三家诗学皆亡,无从比 ...
2011-07-22 14:09:31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28) ↑3 ↓0
3 群经略说 3.2. 诗 3.2.3 如前所述,《诗经》博士之设,亦当如《尚书》博士,始于秦而不始于汉。汉之设立《诗经》博士始于何时?史无确切记载。《汉书·楚元王传》:“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史记·儒林传》:“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 ...
2011-07-21 16:01:13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27) ↑4 ↓0
3 群经略说 3.2. 诗 3.2.2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含神雾》:“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郑玄《礼记·内则注》:“诗之言承也。”孔颖达《五经正义》归纳以上三说曰:“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 ...
2011-07-20 19:01:01分页 全看 树展
🙂这种理由不能成立。变了,有变了之后的作法。 ↑1 ↓0
况且“诗”涵盖的时代不短,如果说有变化,早就有过变化,可“ 诗”并未断绝。 吟“诗”之事,在《左传》屡见不鲜,可见会“雅言”的人,在当时很普遍。并非不能“唱”,不懂得如何“唱”。只是不“作”而已。 ...
2011-07-20 16:14:08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26) ↑9 ↓0
3 群经略说 3.2. 诗 3.2.1 “诗”、“书”向来并称。其实,“诗”之与“书”,相去甚远。首先,《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不早于周朝,比《尚书》中最早的文献晚出七、八百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尚书》是历史档案记录,而历史档案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之物。 ...
所有帖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