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特稿】萨爹在两会中关于北京地铁的意见 -- 萨苏
老人家这叫“言简意赅”.
起码这样省钱省心思啊,而且更别忘了,那时候走道里还有整整一溜店铺,多好的购物人流啊,你猜店铺租金收益归谁?呵呵
*改为大编组,降低行车密度,增加运力和运行组织灵活性。(比如长安街有大公交完全平行1号线的,早晚高峰一样爆满,可见1号线的设计运力太小,6-8辆编成的中国地铁国家标准(欧洲模式)不能满足大人口密度需要,最起码加到10辆(日本常见))
*各换乘站尽量共站台换成,节约通道建设费用,减少行人拥堵和出踩踏事故的危险性,也方便乘客。(比如13号线直接进2号线西直门或者延长进阜成门站,1号线开往北京站一部分列车,解决两线换乘问题,1号线八通线直通)
*各线互联互通,组织直通运转。(羡慕东京著名的4社直通,呵呵)
*隧道/车辆采用国铁标准(北京新车准备换鼓形列车宽车体了,不如直接套用国铁标准,方便日后组织直通)。。。
*车站增加越行线,开行大站停快车(像早高峰,天安门这样的站没必要每车都停,基本没人)
萨大应该能体会大阪的电车与北京的地铁系统有多么大的差别吧
花老爷子~
主要是我国地铁使用了欧洲模式“小编组,高密度”,极度繁忙的情况下各线之间没有直通运转的余地。如果采用日本模式,大编组(比如6辆增加到12辆,行车密度可下降一半),直通运转(比如13号线直接进2号线西直门站),共站台换乘,就会省去这些蹩脚的麻烦
一句话,欧洲国家人口密度比较小,不如日本地铁/电车更适合我国学习。应该尽快修改国家标准!
现在这些毛病,什么运力小车太挤(国家标准地铁6-8辆,车再长违法,尽管北京上海1,2号线都有足够的客流),速度慢(13号线线路完全可以跑120+,国家标准规定地铁不超过80,呵呵),长的没边换乘通道,等等都是合法的,消灭他们就不合法鸟
至于国铁左行,地铁右行这类人为的军阀割据找别扭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按老兄的说法还真就不是北京市能改进得了的,得铁道部改啊。不过地方上的压力的确是要有的!
我瞎猜的观点是:目前高峰时间3分钟左右(上海1、2号线,其他线路还远大于这一数字)的行车间隔,对于90年代中后期建设的地铁车辆和信号系统,应该还有余地.而问题在于
1、上面河友提到的管理者本位。反正地铁规划建设的决策者是不座地铁的,只要通车就是完成工作一件。舒适和方便没有人来强制他们考虑。
2、财务约束:由于钟摆型的通勤客流特征使多数线路的运能峰谷差异较大。而在高峰时间增加运力,必然导致车辆和电力等开支大幅增加。对地铁这样巨额投资的公共交通,如果是商业化运营而不是作为公共品由财政全部和部分承担的话,需求的刚性会使经营方没有动力增加投入。挤成照片和舒适出行一个价,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呢。
结论——全跟着添乱~
要是铁道部管就好了,就不会有人为的军阀割据了。铁道部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放弃城市通勤市场。这一点与日本JR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东京地铁运量虽然输给莫斯科屈居第二,但如果计算东京“电车”也就是电气化铁路的运量,地铁那一点点都是九牛一毛。
如果西直门火车站及线路能不睡大觉,改造一下用作通勤铁路,根本轮不到13号线出生。现在早晚高峰城铁忙得要死,国铁则整日闲得发慌~~
铁道部不管城市交通,城市看铁路碍眼,拼命把火车站轰出城区。看看高铁的规划,车站离城区一个比一个远,上海站比机场都远。未来通车,考虑一下车站到市内的时间消耗。。。高速高价却不能早到目的地,前景堪忧。
城市自己呢?没有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特指地面大便组大运力造价低的电气化普通铁路),交通堵个要死,就算日后想开通勤列车?铁路都拆了没辙了!想建铁路?都盖满房子了没地方了~咋办?打洞,高架,那就砸银子吧~~
给几个数据,上海90年代修的地铁造价6-8亿/公里(车速80,车站居然大理石铺地的说!!!),北京高架的13号线1亿多/公里(部分路段允许车速120+,实际使用80),国铁秦沈客运专线(车速250)3750万/公里,合宁客运专线(车速250)约5000万/公里,武广客运专线(车速350)1.1-1.3亿/公里。。。。。。。。。。修中国式地铁那就是烧钱啊!
中国啊,自己给自己下绊子的事,那是天上星,数不清。。。。。。。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体制问题~呵呵
在挤照片。主要还是其它的交通工具速度慢,或者说其它的交通工具走相同的距离,总是会遇到城铁遇不到的问题,比如:堵车。
google总部的班车的发车时间和路线就是通过数学方法规划出来的,这一点在google的黑板报上有提到。
不过确实,这种事必须政府愿意做好,才有可能做成。
当年是这个样子的,搞得我莫名其妙。也许是施工进度不匹配,连接的通道当时没建成?那也够白痴的。
多伦多已发生多次有人跌入地铁轨道事件。
最险的一次是有人跌入后,刚好卡在凹槽处,幸免一难。
临近轨道处凸起的防滑条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