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加拿大結緣郫縣豆瓣 -- 浮云

共:💬9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在加拿大結緣郫縣豆瓣

在加國的移民生活,有許許多多的意外。我這個東北人,居然在加拿大與歷史悠久的郫縣豆瓣結緣。

飄洋過海移民加拿大,一夜之間變化萬千。新機遇提供的新生活很多,來無影去無蹤的人開始以家庭為中心。遠疱廚的饕餮之徒,開始每日三次周旋於爐灶。中華飲食博大精深,稍有接觸,就樂趣無窮。看著家人吃的眉開眼笑,更是別一種味道。

抵埠不久,找到一家隻有三個車間的西人工廠打Labor。工廠不大,幾十個工人。工資不高,時薪7.25元。工友中國人很少,後來穩定下來的有三個,除了我,另兩個籍貫分別為四川和台灣,大家自然成了好朋友。談吃論道,成為固定節目。東北的包子源出山東,個大餡香,台灣朋友對我帶到工廠當午餐的包子頗有興趣,學了遍做法。我則向四川朋友學會簡易四川火鍋的做法。可從她那裡,學得最重要的是——回鍋肉。

回鍋肉是川菜的經典,還是家常菜肴,據說四川三千萬個家庭能有兩千萬個做法。如此平民化,正是我輩打工者的美食。在中國時就做過回鍋肉,那隻是熟肉切片用醬油炒。近年川菜席卷中國,可到川菜館或重慶菜館,怎麼會有麻婆豆腐和回鍋肉這種菜,吃肉也得是竹杆白肉。不是說沒有普通的川味飯鋪,可鑽進去是為了紅油火鍋和水煮魚。

現在,我是廚房裡的掌勺,工廠中的力工。在工間休息那寶貴的十五分鐘,我張嘴問四川同事:“回鍋肉怎麼做?”對方答:“……關鍵是要放點豆瓣。我媽媽都是用郫縣豆瓣,中國店有的。你們東北人不太吃這東西,你們都是吃醬。”一頭扎到中國店,再出來時拿著個小紅口袋:中國名產,郫縣豆瓣。回家炒肉時往裡一加,紅油、辣香,上桌就是正宗川菜!細品之下,這不就是發酵的豆子嗎?

細究之下,發現這豆瓣的歷史不遜於東北的醬。四川很早就用發酵的豆子入菜,後來成就出多個地方“名豆”。郫縣豆瓣始創於清康熙年間,引用廣告語:色紅褐、油潤,瓣酥脆,醬酯香濃郁,是烹調川菜的必備調料,被譽為“川菜之魂”。與豆瓣齊名的還有豆豉,相似的品牌有永川豆豉。而我在中國餐桌上常遇到的,應屬於豆豉。

有一陣兒,全家迷上郫縣豆瓣,除早餐的牛奶和午晚餐的白飯饅頭中不放此物,鍋碗瓢盆都是紅紅辣辣。中國店的雜貨銷量略有增長之余,兩口子人到中年,臉上出現青春痘。一方水土屬於一方人,不具備川魂卻偏要吃川食,自然有報應。

從任何角度看,這郫縣豆瓣、永川豆豉,不輸於金華火腿、德州扒雞、北京烤鴨。我一度很為自己漂落加拿大才知道郫縣豆瓣而慚愧,接下來明白,以歷史悠久之神州,我不知道的事情尚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郫县豆瓣是用豌豆做的

山东/东北的豆酱是黄豆做的。

另外,老兄的帖子怎么是繁体?

家园 呵呵。因为最早发表在繁体平面媒体上。

我的WORD是英文版,转不过来,就懒得管了。

家园 有个问题。

郫县豆瓣是用豌豆做的

应该是胡豆(也就是蚕豆?),不是豌豆吧。

家园 嘿嘿,兄弟在东北餐馆打过两年工

大拉皮儿,锅包肉,汆酸菜,那都是刚刚的啊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晕菜。握手。打的工没我重。
家园 对,我搞错了
家园 老兄开专栏?

哪份报?我在多伦多……

家园 有阵儿没写了

最近玩贴子,没写东西。

啥专栏不专栏的。加拿大的专栏作家,就和国内那些正高副高什么的一样,不当饭吃。

我MSN:[email protected]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