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丘老和北大的事越来越乱了 -- 关中农民
这一阵丘老和北大的事越吵越乱。加上这可怕的网络,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网友,一些盲从的网友,把对高等教育不满的气撒在北大头上的人。纷纷扰扰,谁也说不清对错。
为此偶读了各个网站的讨论,也理不出个所以然来
。总结起来,有那末几点想请大家讨论,也算是抛个土疙瘩引引大家的美玉把。
首先说丘老。对数学的贡献欧就不评论了,能的那末多奖自然不是吹得。可有几点欧觉得他不严谨。第一:攻击弟子田刚论文抄袭。这一点欧觉得站不住脚。欧对数学一无所知。但田既能被评为教授
,说明他的学识一定不错。如真为抄袭,他的教授已被撤掉了。另,丘老与陈省身老前辈不合人所共知。欧简单的思维是这样的,与一个人不合很普通,可与自己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合,似乎有点不太宽容了,除非田教授和陈老都是恶人。可是陈老德高望重人所共知,田教授欧不知道,就不评论了。
第二:攻击北大引进人才40%都是假的,又不提供任何证据,似乎有点不妥。现在网上列出了8个长江学者,说他们拿着北大的钱,却没有干足时间。 别人欧不知道,其中的一个我很熟,昨天还给我以前的导师打电话了解了该教授的情况,他一直都在学校工作,不是9个月,而是12个月, 而且是日夜辛劳。2006以来,他的组已经发了5篇文章,全都是国际著名期刊。比起欧所在的学校(北美排名30-40)的同专业教授(专业排名15-20),也不逊色。
北大的回应似乎比较被动,可是谁有更好的办法呢。跟所有的教授的合同欧相信是不能公布的。就算美国也不能把每个教授的薪水公布出来吧。大家说说北大该怎莫办?
前不久SF Chronicle就用加州大学和一些明星教授的工资合同做了一个专题。公立大学这些材料是公开的,不属于隐私范围。
http://www.sfgate.com/news/special/pages/2005/ucsalary/
http://berkeleyaft.org/sfchron/execpay/
什么论文抄不抄的,外人也不好搞清楚......再说...
合同什么的,如果没有猫腻,怎么不可以公布?那全是纳税人付的钱呀....
北大首先要澄清田刚那个北大全职教授是怎么回事...但我估计没办法澄清,本来就是黑的,怎么也成不了白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久都不澄清了......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北大和田刚,就是同流合污,一起从国家骗钱呀...
影响极坏...
我的批评主要是讲国内高校的老师现在花很少的时间在学生身上。没有好好教育他们。我们哈佛大学的老师的工作基本上规定要教本科生。同时,我们必须要跟本科生有很接近的来往。我们基本上一个教授能影响许多的本科生。我希望我们高校,尤其是前几名的高校,能够鼓励教授将教育精力多花到本科生身上去,让我们本科生得到鼓励,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样我们追上美国名校是没问题的。爱因斯坦曾说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比专注于获得细节知识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
别抓住某些细节去攻击他,该看到他提出的动机是善意的,他所提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你在美国是全职,在北大也是全职,总有个地方你有问题,网络时代也不可能说什么都网上解决,要是你人一直在北京,那么美国那边的全职该如何解释?对于国内的学术腐败早已经司空见惯,丘老不过揭了盖子而已,他肯定要遭人嫉恨,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因为他损害了很多人的实际利益,但是去解决问题比去追逐这些细节重要得多,虽然也会艰难万分,他只是个学者,他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但是如果他可以触动上层对于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的重视,那么他的确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也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
我看了各种报道以后,倒是觉得一点都不乱.
丘成桐说“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北大新闻发言人回应说丘成桐“歪曲事实”。
仔细分析,北大新闻发言人实际答非所问。
就算北大“引进”的人才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东郭先生即使有,也是个别的。那么北大说,引进人才没问题,还要公布数据,我们都可以信其真。但是北大说的这些人才到底“引进”没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丘成桐说北大假,就假在这里:就是没有真正引进,这些所谓“长江学者”和“长江特聘教授”,并没有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北大按法定时间任教,实际上只是客串一下,来去匆匆,内外各拿一份薪水。对北大来说,引进人才是“吃空饷”,没在北大教多少书,是“假引进”。
北大回应中,说人才是真实的,但恰恰回避了“引进”的人才,到底在北大呆了“多久”、教了多少课、搞出了什么名堂这个关键问题。北大不敢回应这个指责,否则一定露馅。北大新闻发言人的话,其实答非所问,没有正面回应。
所以北大引进人才,就类似来料加工“贴商标”,做一件衣服交点费用贴上“皮尔卡丹”之类商标,名牌是名牌了,但不是你自己的名牌。
丘:你卖东西十次有八次短斤少量,是个奸商
北:我的货美国技术,俄罗斯原料,日本专利,海关工商质检全部通过,而且有一回足斤我还加了三
事实上他们都没撒谎
送花。
什么逻辑啊?学识不错就不可以抄袭吗?如果真为抄袭又不撤,那又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不是愤青,但中国的确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说实在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又不被撤,太正常了,比起其它那么多事,这算什么啊??
那么哈佛是如何教育本科生的体制,兄弟能否来篇大作瞧瞧?非常感谢!
近日,北大深陷造假门不能自拔。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40%的引进人才都是假的之后,北大沉默了二十多天。在8月1号发布的会上,北大终于做出了辩解。然而不说也罢,大家顶多也就认为北大吃个闷头亏。北大外交照会式的回应一出,遭到网友的痛贬与炮轰。然而北大没能拿出证据,丘成桐也不说证据,网友也没去查证据。似乎就等北大或丘大师上法庭打官司了。
然而,有心人会发现,丘大师与北大的过节,不是一天两天;北大造假一说,也并非空穴之风,无故有之。
丘先生和北大是老冤家了,打假英雄方舟子先生似乎对北大也不客气。“北大造假”说,在一年前就已经提出。源自于丘成桐和他的学生田刚的一场口水战。田刚作为海归学者,被北大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遭到丘大师炮轰,除了说明田刚的人品与学术抄袭外,丘成桐直指北大在引进人才上造假,更直言北大引进田刚是为了建数学基金以套取1亿元的国家经费。
此言一出,引发一轮轮的揭露造假的风潮。
下面是笔者整理的网上公开资料所指的“北大造假”资料。
第一,北大引进的长江学者造假没?
北大全部长江学者名单 (来源:北大官方网,北大人事部公布)
北大涉嫌脚踏两只船的长江特聘教授
田 刚:美国princeton大学数学系
佘振苏:美国UCLA大学数学系,武大生命科学院长,北大特聘教授
夏志宏:美国西北大学数学系
陈十一:美国Johns-Hopkins大学工程力学系,北大特聘教授
舒红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北大特聘教授
程和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北大特聘教授
刘晓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北大特聘教授
以上资料来源于《方舟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 —2005年11月27日晚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实录》,文中所提北大教授是特聘还是客座可在北大公布的长江学者名单中查询。
肖瑞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特聘教授。 来源:《澄清北大长江特聘教授的事实》
杨震:美国公司 Vivo Quest, Inc 的创始人、全职雇员。来源:《北大,有系统的造假》
邓兴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学和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来源:湖南大学官方网关于聘请邓兴旺为兼职教授的公告。
另,关于叶新山:《北大8名骗取国家经费的特聘教授》一文说 他同时供职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 ,但有人指出叶已经于五前离开Scripps研究所,并且五年内没去美国。见《关于北大医学院叶新山教授》、《他讲自己的故事 ——叶新山教授小记》。
其中,最有嫌疑的最数田刚和杨震。
田刚:05年丘成桐炮轰北大造假的主角。丘成桐批评田刚在MIT和普林斯顿两所美国大学任全职教授,而他每年必须在美国工作九个月。田刚在北大的年薪高达100元人民币,但却只有少于2 个月的时间留在北京。田还在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好几所中国大学兼职。见戴开元:《丘成桐对大陆学术的忧思──数学大师访谈录》,《世界周刊》第一一四三期,二○○六年二月十二至十八日。
笔者按,丘教授指责田刚无法作为特聘教授在中国至少工作九个月,但在北大官方网公布的名单上,田刚是客座教授。然而即使是客座教授要求的最少在中国工作三个月的时间,田刚亦无法满足,更何况在不仅在北大,还在南大,南农大等高校有兼职。
杨震:杨震在北大的网页里放了一份英文简历。简历里说明杨震自己与别人一起在美国创办了一个公司,叫Vivo Quest, Inc. 杨震既是创办人之一,又是该公司的全职雇员。该公司的网页上有这么一句:He currently maintains an academic appointment as a Changjiang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根据美国法律,杨震每年可有三星期的假期。也就是说杨震每年为长江特聘教授工作的时间可能有三星期。
来源:《北大,有系统的造假》,2006年1月20日载于新语丝网站。
佘振苏:美国UCLA大学数学系全职教授,他在UCLA每学期都要带课,在UCLA授课的信息网上可查。
来源:《北大8名骗取国家经费的伪特聘教授》
陈十一: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职教席,同时还兼职于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IBM Watson研究中心和EXA软件公司等处;
来源: 钟物言:《北京大学百万年薪的工学院院长、美籍华人陈十一的中国发财梦》
第二,北大套取经费了吗?
1, 田刚
田刚的收入:田刚在北大的津贴是按实际工作时间按月发放,月津贴数额相当于田海外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田在美国的年薪大约是二十万美元,这是九个月的薪水,每月两万多美元。北大至少发放六个月津贴,就是四万多美元,再加上中央发的十万美元,加起来就是一百多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田得到的房子等其它好处。此外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额外收入,其中有一项就是杰出人才基金。
经费:在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好几所中国大学兼职,拿几个单位的大量科研经费。
北大:北大凭借“引进田回国工作”,跟中央要一亿六千万元在未名湖边盖一个两万平方公尺的数学中心,后来这笔钱减为不到一亿,亦是很大一笔数目。
北大数学院号称要引进两千名数学家。事实上,全世界没有哪个数学研究所能招来这幺多数学家,哪怕加上短期的访问学者。他们这样做就是想夸大他们的能力来得到更多的好处。
来源:戴开元:《丘成桐对大陆学术的忧思──数学大师访谈录》,《世界周刊》第一一四三期,二○○六年二月十二至十八日。
2, 陈十一
经费:他在北大数学学院另立的一个“科学计算中心”据说已花光北大一千多万的211和985计划经费。陈十一申请的经费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项目、国家人事部引智计划基金、国家杰出研究团体基金等,涉及金额数千万元。陈十一在许多公开场所炫耀他拥有北京大学计划的工学院建院经费3个亿的支配权,现已到位数千万。
来源: 钟物言:《北京大学百万年薪的工学院院长、美籍华人陈十一的中国发财梦》
第三,引进的人才学术水平都很高?
1,田刚
田刚的学问距世界第一流数学家相差很远,即使在所谓几何分析这个微分几何的分支领域里,他在中青年学者队伍中也只能排在十几名开外。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1小时演讲,是中国数学会推荐的,当时北大和他们的同路人操纵了整个中国数学会。
他不仅胁迫不少年轻人在论文上署上他的名字,窃取他人学术成果,还多次利用自己的名声替自己谋求私利。如今他觉得自己成了天才,可以公然凌驾于学术和道德规范之上。写文章错误连连,却从不修改。他以前曾经每周三次到我家中,我把一些重要的思想教给他,他只字不提的用在了自己的文章里,完全当作自己的成果。更令人气愤的是,最近甚至抄袭我和德国一个数学家的著名论文,略加一点点推广就说全部结果都是他做的。而他对这个领域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当年肖荫堂教授也多次指责田抄袭他的工作,还给我写信揭露田。
来源:《丘成桐院士澄清有关北大的某些事实真相》
2,陈十一
没有以北大为主要单位以他为主要作者发表过任何像样的论文,甚至连他的那篇表性文献(可参见2005年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报告)也只是以他为第3作者的前提下以北大为第3单位,充其量都比不上北大力学系一名普通研究生的工作。而按照长江学者聘任合同,应聘期间陈十一所有论文和专利等知识产权都只能以北大为唯一依托单位。
来源: 钟物言:《北京大学百万年薪的工学院院长、美籍华人陈十一的中国发财梦》
3,佘振苏
迷信人体特异功能,迷信严新气功,是严新气功学会的科学顾问。
来源:戴开元:《丘成桐对大陆学术的忧思──数学大师访谈录》,《世界周刊》第一一四三期,二○○六年二月十二至十八日。
第四:官方资料
高等学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中,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见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聘任办法
第五,最新战况
07月18日,薛涌在美国声援丘成桐:
另一位朋友知道我总写文章批评自己的母校和中国的名牌大学,就半开玩笑地说:“手下留情吧。以后在美国找到个名校的教职,到国内可以当个‘挂薪教授’,假期带着老婆孩子回去免费旅游,口袋里装一大把钱回来。看看,现在在美国教书的教授,并非不知道国内的大学黑。但大家都很客气。你把人都骂了,谁还请你?”
北大不是私立学校,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北大从国家那里拿了不知多少亿,给学生的最高奖学金才5000-6000 元,而且覆盖面很小。钱都花到了哪里?难道纳税人无权过问吗?上次审计,包括北大在内的几个重点大学,都有经费下落不明的现象。既然查处财政上的漏洞,那么应该谁负责任?纳税人至今还没有讨得一个说法。
8月3号,闾丘露薇在哈佛科技中心数学系里和丘成桐谈论此次北大造假风波。 见闾丘露薇在凤凰网的博客:《和丘成桐谈北大》
丘成桐的矛头是指向北大数学系,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北大标榜的第一个引入的海外人才,长江学者,其实他在国外仍然有全职,而特聘教授的定义是需要全职在一家大学工作,他质疑的其实就是,北大的这些特聘教授里面,不少在国外有全职,全职的意思是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在一家大学工作,那末一个人如果有两份全职,哪里有足够的时间?
老大,我的标题是丘老说,前面那段话是丘老原话非我所说,呵呵,我连大学也没读,不过在浙大混过一阵子,对学校里面一些东西稍微知道一点皮毛。
国内的体制很有问题,在科研领域一样如此,很多教授都是让底下学生做事,老师的重心放在了跑项目,弄资金上面,然后大量购置仪器,甚至某些海龟跑回来的时候发现国内不少实验室比海外名校的设备还要好,还要先进,但是成果嘛,就暂时不说了。这样,真正能做事的学生,往往老师不想让他们走,甚至卡着不让毕业,有些时候会有积极影响,有的时候却会是消极影响。
我朋友做一个863课题的时候,国家规定是博士毕业两年以后才允许申报,但是老师相信他可以做,帮他申请到项目,当然,经费是归老师,他把项目搞定就成,所以当时虽然他只是硕士,一样把这个课题给了他,然后他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课题。(现在他跑英国去读博士了,不过他学完还会回来的,他属于公派,以后还是回浙江大学的)
这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所谓的博士才可以申请明显有问题,这条束缚了真正有才干的人去做事,未必只有博士才可以做科研,有的哪怕本科生都可以做到,按照学历去衡量能力是我们一贯的标准也是一个错误的标准,第二,许多在他们那里呆过的博士后,海龟,实际动手能力或者专业领域理论还真不如他,否则老师也不会视那些人如无物而坚持用他,我也偶尔听过老师议论到,手底下人多,但是能干事的还真少,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恐怕是普遍现象,国内的学术水平还真不可以用名气履历什么的去衡量,就看成果,能够扎扎实实拿得出成绩的才是水平,看实验室里人来来去去,不少都只能说是在混日子。
不过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能拿项目经费的老师,就有钱购置大量设备,有了设备以后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员,同时可以在申请项目上更主动,毕竟可以炫耀我这里设备先进怎么怎么地,但是经费用途是有限制的,到后来没有花完部分又不想交回去,只有继续去添置设备,好的实验室就会存在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的问题,而有设备,聚集的人多,很多都要署名老师指导的,或者干脆第一位就是署名这个老师。那么虽然这个老师平时并不怎么在实验室,大部分时间在外面跑,他的成果却远远多过其他条件不如他的老师,而有了成果又可以让他理直气壮的出去跑经费,所以,真正埋头干科研的往往不如这些跑关系的混得好,这个怪圈不打破,中国的学术界就很难有所突破。
在田刚是否兼职捞百万的问题上,北大终于有所表示了。有意思的是宣传部出面,而不是人事部。不过结合这几个月来,北大动辄利用政治手腕压制言论的行为,北大的说辞就显得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北大宣传部的声明整篇都是在歌颂田刚“白求恩”似的国际主义精神,只是到了最后一段,才提到田刚是按月领薪,只有海外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田刚现在还是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海外收入自然不会低。而且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于田刚的海外收入恐怕不会有太多概念,再说了,这按月发放津贴也有猫腻,如果田刚每个月都在北大呆上一两天,是否北大就要付给田刚全年的薪水呢?所以这明显是北大玩弄的文字游戏,而刻意回避正面回答问题。
北大提到的朱小华明明是浙大的博士和博士后,与田刚合作写过几片文章,北大就说朱小华是田刚指导的。按此逻辑,似乎可以说丁伟岳也是田刚指导出来的。
再回顾一下不久前北大校长许智宏的讲话,其中说到田刚院士回国出任国家数学中心主任,这“回国”二字不是北大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
既然田刚只是兼职,按月捞些小钱,北大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向教育部,中组部上报,把田刚和真正回国全职的姚期智向提并论吗?教育部的吕司长在去年的讲话里就说过,“这两位科学家已经回国开始工作…。”全职自然有全职的待遇,中组部给田刚的待遇自然不会少。北大宣传部是否该明确一下中组部的钱是在北大付给田的钱是一回事吗?温家宝总理,陈至立委员如果知道他们在百忙之中,亲自拜访的田刚同志只是无数在国内兼职的海外科学家中的一员,不知会作何感想。田刚涉及的学术腐败问题暂且不论。丘多次批评田刚第一个在海外全职的人去拿国内的房子,当九个月的长江特聘教授,第一个当政协委员,第一个当院士,第一个“全职”的中组部引进,都是证据确凿。另外,田刚在南大,南农兼职的薪水和房子也是人人皆知。
最后,建议北大应该让中组部出面给个澄清,不然北大和教育部,我们还真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
附件一
http://pkunews.pku.edu.cn/newsshow.aspx?id=104076
田刚由北京大学按实际来校工作时间按月发放津贴(2005.12)
为培养我国的优秀数学人才,近15年来,田刚每年都回国工作,他努力调动海外学术资源,积极推动国内数学科学研究。1998年,田刚开始组织和主持 “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他先后邀请了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授前沿课程,为北大和兄弟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把握最新科研动态、进入国际研究前沿的渠道。1999年,田刚作为北京大学推荐的海外著名学者,受聘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当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尚未设立讲座教授,教育部特别批准田刚每年在国内工作四个月。国家设立讲座教授后,田刚即从特聘教授转为讲座讲授。担任长江学者以来,田刚为北京大学数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组织和主持“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的同时,每年还在北大组织本科生读书班和研究生讨论班,他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他指导的青年教师朱小华先后获得了“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于2005年荣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意大利)颁发的ICTP奖。 2004年,在圆满完成长江学者聘期内的工作后,田刚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并开始主持学术活动,由北京大学按实际来校工作时间按月发放津贴。在田刚以及数学学院同事的努力下,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建立新型的工作机制,凝聚了一批优秀学者,向着国际化的数学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数学科学研究中心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虽然田刚等人在国内的月津贴只相当于在海外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一些压力,但他们坚持以科学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为己任,坚决维护学术界的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不辞辛苦地往返于海内外,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内地学术发展,他们称得上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我们坚信,有海内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努力,北大乃至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将会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附件二
http://www.hainnu.edu.cn/rcpyang/szpxun/ldjh/20050618/233603.shtml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在高教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
(四)积极做好高校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的协调服务工作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心下,通过中组部的大力协调以及财政部、发改委、科技
部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成功引进了国际著名
数学家田刚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温家宝
总理、陈至立国务委员看望或接见了两位教授。目前两位科学家已经回国开始工作
。成功引进这两位年富力强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高度
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充分反映高校在集聚国际杰出拔尖人才
上有着特殊作用,对促进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从国外引进杰出人才工
作有重要推动作用。
附件三
http://wanqi.pkuef.org/data/detail.jsp?articleID=4050
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第五次校友工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05.11)
(五)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北大一向以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等强大的学科优势而
闻名,这些优势不能放弃。比如我们新建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得到了国
家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田刚院士回国出任了中心主任。
虽然最近媒体在炒作,矛头对准北大数学学院,我认为有失公正。在历次
评比中,北大数学学院都位居全国高校榜首。在最近教育部评选的“教
育成功奖”中,北大的数学院是数学领域唯一的教育特等奖。我们每年为
国家各方面输送了大量的数学人才,如王选院士、杨芙清院士、史青云院
士等等。数学学院每年吸引优秀的年轻学者任教,招收优秀的数学人才学
习。成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旨在吸引更优秀的海内外数学人才从事研究
,增强北大数学方面的学科优势。近几年来,该中心每年暑假期间举办培
训班,由多名海外优秀华人学者讲学,吸引了全国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青年教师等,已成为北大的一个品牌项目。
某小偷在美国都没被逮捕,这说明他不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