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共军的《战术学教程》有感 -- 晨枫

共:💬26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读共军的《战术学教程》有感

坐飞机有一个好处,我这个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人,有时间读书、看报了。这次看的是军科出的《战术学教程》,共军的军事学硕士教材。不厚,写的也不引人入胜,不过有料。

战术的演变从亚历山大的斜队到拿破仑的纵队到古德里安的闪电战,东西很多,不多啰嗦。有意思的是美苏在核大战时代的战术。为了避免被大规模杀伤,美军、苏军都强调分散配置,但这和传统的集中兵力原则是相悖的。书上强调这个那个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说到底,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使我想到美国为什么那么害怕“流氓国家”拥有核武器。试想,美国要是入侵伊朗,以大欺小,首先使用核武器说不过去,但伊朗军队就没有这个负担,反正一个死,被常规炸弹炸死还是被核炸弹炸死,没有多少差别。结果是,美军不敢集中兵力,但伊朗军队反而敢适度集中兵力,这仗怎么打?即使伊朗军队不集中兵力,小股美军也比大队美军容易受到攻击得多。战争打到后来,美军的习惯是龟缩进坚固设防的堡垒,就像现在巴格达的“绿区”,然后依托堡垒出击。但兵员和物资集中的堡垒地域恰恰是核武器最好的目标。若是伊拉克游击队有小型战术核武器,不需要什么导弹、轰炸机,只要一个自杀攻击者,开上一辆汽车闯关,就够一呛。扩大堡垒当然可以,但防线拉得更长,兵力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受到常规攻击。至于把核弹偷渡到美国,这还是不大容易的,除非恐怖分子可以制成手提包核弹。

《战术学教程》也反映了共军依然有大陆军主义的倾向。作为合成军主官的战术教材,对战史和战术的描述集中在地面作战,对空中打击、巡航导弹打击的作用和应对描述甚少,更谈不上以空中进攻以主要战役手段了。对于二战的描述集中在苏联战场的装甲作战,这当然是重要的,但西线的市场-花园空地作战、西西里岛的跳跃式登陆作战等“非常规”作战手段都忽略了,仅有的空降、登陆作战的段落也是作为战场上的次要、辅助作战手段来谈,未免有点不“与时俱进”了。更有甚者,按书上说,共军空军在90年代以前,按条令规定也只有航空兵空中进攻战斗、防空战斗和空降兵战斗三种基本作战方式,航空兵对地进攻战斗是90年代后才加的,真不明白50年代就开始存在的共军轰炸机和强击机部队的战术使命到底是什么?海军也有类似问题,主要作战使命就是保卫海防。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政治不是在空气中或海水中决定的,而是在陆地上决定的。英国海军如果光是在海上游荡,美国空军如果光是在空中徘徊,而不是从海上和空中来“管”地上的事,是成不了世界霸主的。空军和海军的基本作战使命必须攻击敌方地面目标,制空权、制海权只是实现这个基本使命的保证。事实上,最好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是剥夺对方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能力,而这光靠空防、海防是做不到的。进攻是不仅是最好的防御,进攻也是赢得战争的唯一手段,单靠防御是不能赢得战争的。奇怪的是,共军陆军历来对进攻十分强调,即使在弱小的时候,也时时处处琢磨着进攻,把战争引到敌人后方去,像刘邓的千里挺进大别山,但空海军还是强调防御。虽说有强攻弱守这一说,但防御的目的是消耗敌人,等待时机反攻,要是脑子里根本没有攻的概念,单存防御只会越打越被动。共军空、海军要是这个概念不改过来,恐怕还要走弯路。

家园 如果把这本书看作适应现实的教范而非高瞻远瞩的理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我没看过这本书。在传统上,PLA的海空军就不是一支战略攻势力量,受限于实力和长期国际环境,海空军一直没有建立起主动进攻,先发制人的传统,和起家之本的百战精英陆军对比明显。说现在仍是大陆军主义,我看大陆军主义怕要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中。

这点上传统作用非常明显,英国皇家海军一直秉承数百年来主动进攻的传统,各次大战中常常在不利态势下主动出击。现在海空军的实力强大了,当年卖台湾150架F-16让大陆紧张的要死,如今再卖66架似乎没人觉得算个大事,是要开始建立主动出击的进攻精神。

但是海空军欠缺现代战争经验还是最大的问题。将来的空中战争怎么打,现在还很难说。各国空军历史上理论精英在实际战场上处处碰壁的例子太多了,那么依据仅有的实际防守经验作为条令参考也不算过分。

家园 作为军校的关键教材,应该要有相当的前瞻性的

空军从一开始就是以掩护陆军为主要任务,从来没有对如何解除对方打击我方陆军的能力认过真,这种思维上的偏差,造成战术思想的本末倒置,这是“适应现实”的教范的最大问题。

英国海军不是一开始就强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军曾经要强大得多,但是英国海军从一开始是追着敌人打,即使敌人舰队比自己更强大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以防御英国海岸和海上商船队为主要任务。

共军中具有主动进攻精神的只有陆军和二炮,陆军师出于传统,二炮是性质使然。

家园 我觉得有关空军的问题可以再仔细细分一下

不然话题就太大了。细分之后话题也很大。一是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战略空军是空军军种地位的象征,战略进攻力量是空军的根本。现代技术进步让战略与战术空军某些机种可以通用,但只有拥有B-1,B-2,图-160这些大家伙才称得上有战略空军,这点PLA空军在装备,理论,实际经验上都不具备。这是我觉得空军将一直是大陆军附属的原因之一。

二是战术空军的任务。战术空军首要任务是夺取战场制空权,次要任务才是对陆军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当了几十年国土防空军后,PLA空军正向第一任务努力,新的三代机武库里空优战机占大多数。这些飞机有对地攻击能力,不表示空军同样有对地攻击实力。

那么第二任务就麻烦了。近距离空中支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个极麻烦的工作,即使是常战不懈的美国空军,在这条道路上也走了很久。近距离空中支援指挥权归陆军还是归空军?美军的模式是由空军FAC负责,这一模式在二战结束后的FM31-35空地支援条令里就开始强调,因为陆军的不合作,直到越战才慢慢成型。我对PLA空军这方面并不了解,但估计极可能类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空地支援模式。

教范里的理论滞后是和军队现状密切相关的。现在到将来一段时间,PLA空军的主要努力方向仍是战术空军的第一任务:夺取战场制空权。在大陆军阴影下,战场遮断,CAS,FAC这些战术空军工作很容易就被掩盖了:大陆军自然有伴随前进的强大炮兵支援,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又和传统相关了。太强大的陆军传统很容易掩盖了海空军。

家园 这就是概念上的差别了

“没有制空权何来对地攻击”和“争夺制空权只是为了保障对地攻击”,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也反映了进攻思想和守成思想的差别。

夺取战场制空权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中国空军急切需要解决的思路问题。其次是如何夺取制空权?是靠在空中争斗,还是堵住笼子抓鸡,这是第二个问题。空军的主要敌人是在地上,为了保障对敌方的对地攻击,和阻止敌方对我方的对地攻击,这才需要制空权,主次不能颠倒。

不要用装备来说事。飞机有没有对地攻击能力,不是设计指标决定的,而是开飞机的人决定的。面对有火炮、坦克的敌人,只有步枪、机枪的共军就不攻击了?没有的事。

教范容许一定程度的“空谈”,更应该超前,而不是滞后于实际。

战术空军和战略空军都应该以对地攻击作为首要任务,差别只是目标不同。共军的空地协同要是能做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水平,真是上上大吉了,美国空军和陆军之间都做不到。

家园 那改成《陆军战术学教程》如何?
家园 一点不同意见

先花,提点不同意见。

美国为什么那么害怕“流氓国家”拥有核武器

美国人从来没有害怕过核武器,请看古巴导弹危机的例子。所谓核武器威胁,不过是托词,外交说法而已。

但伊朗军队就没有这个负担,反正一个死...

这个恐怕更容易引发士气崩溃吧,请看阿富汗战争的例子。

但伊朗军队反而敢适度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会引发什么呢?晨枫兄不会忘记,科威特-巴格达高速公路上的屠杀吧。

战争打到后来,美军的习惯是龟缩进坚固设防的堡垒,就像现在巴格达的“绿区”,然后依托堡垒出击。

这是占领军的打法,不是野战。

总的感觉,美国是火力优势理论,军事后勤并重,这在二战中就体现出来了。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家园 也有一点不同意见

同花,再提不同意见。

美国人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是真怕和武器,不是简单地用核武器作借口。不知道猫兄是不是在北美,问问熟识的人中超过40岁的,应该对“放核演习”(也就是钻到课桌下或地下室)有印象,这是战争威胁离北美最近的时候,是真怕。

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军队是不是怕死,这个问题就不要争了,肯定争不出结果。

科威特-巴格达公路不是集中兵力的例子,而是溃兵哄逃的例子。集中兵力不是摆在光天化日下任人宰割,而是隐蔽地进行。具体的就会越扯越远。

美军在朝鲜战争以后,每一场战争中都是占领军的脚色,换句话说,“打进去”从来不是问题,而是“站下来”成问题。火力优势也好,机动作战也好,都跳不出这个怪圈。

家园 这更贴切一点,但不符合教程的原意
家园 我觉得有几点还有待商榷

现在的PLA空军思维,仍是以陆军为核心。苏联的战术空军原则,就是通过空中格斗夺取至少对等的战场制空权。师法当年苏联空军的战术思维,缺少对地能力的战术空军只需夺取对等程度制空权,就能保障大陆军展开突击和行动。在大陆军传统下,战术空军的命运一般如此。无论是苏式的传统空中格斗还是德式的先发对地战术空袭夺取制空权,都是以保障大陆军行动为目的。

虽然将来空中战争形态仍不确定,但现在看来美式的战术空军思维是最有吸引力的。空军第一,自己决定战场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目标选择,主导对地攻击指挥权,让天空成为相对独立的战场。

但PLA空军很难做到这点。美国空军的空地支援模式,是驾驶座机的前进航空管制官主导目标选择和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而海军陆战队的模式以伴随地面部队行进的前进航空管制观察组为主,主要传达地面观测的目标和地面指挥官的空袭要求。很明显,后者更合陆军的心意。在效率上,某个军官说:“在朝鲜这套办法不错,因为我们沿大体恒定的战线对峙;在越南丛林里根本就没有战线一说,地面FAC基本不管用。”(人名和书名up on request,实在懒得查)当然现在变化很多,新的FM90-20条令据说综合了两者,但我没看。现在基本见不到有关PLA空军FAC的训练和装备的消息,所以我猜测使用了地面部队为主导的类似陆战队空地支援模式。

进攻精神是靠传统,训练,装备水平三者鼓舞出来的,技术兵器数量多的军种对后两者的依赖尤深。训练战机飞行员对地攻击能力并不容易,海湾战争时期的A-10机队里担任FAC的OA-10驾驶员都是对地攻击训练不足,不得不分成专门CAS的A-10和担任FAC的OA-10。这可是刚从冷战前沿调下来的一线战斗部队啊。95年以后这个问题才解决。

越扯越远了,阿弥托佛……

家园 是否也与成本有关

是否也与成本有关,比如对美苏在大陆(不一定是中国大陆)作战,我方空军只需不让美军掌握制空权,对地攻击由炮兵来实施。对同样一个目标的攻击炮兵的成本(包括装备,训练等)成本远小于以空军来攻击

家园 如果战场纵深只有大炮射程那么远,这时可以的

不过今天的战争已经超越这个阶段了,就是共军的《战术学教程》也强调全纵深攻击。

如果不主动压制敌方空军,主动权就拱手交给了敌方,敌方可以决定打击的时间、地点、形式,我方只有被动防御,结果是“秩序不让敌方掌握制空权”成为一句空话。战争打的就是主动权,不争取主动权,败仗只是时间问题。

家园 苏联战术空军的思想是不成功的

苏军在阿富汗的作战、苏式教范训练出来的阿拉伯空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古巴空军在西南非洲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从技术上说,苏联作战飞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作为作战工具来说,本来是可以有更大的作为的。但苏式战术空军的三心二意的对地攻击,而把重点放在防空和掩护地面部队,大大限制了本来可以拥有的战术主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式防空作战的地面指挥体系也是这种被动性的反映。蒋介石时时处处抓住他的部队,企图控制一切,结果越打越被动;毛泽东放手让他的将帅们主动进攻,结果越打越主动。

共军的对地攻击恐怕还局限在更初级的阶段,只有战场遮断级,还不到近距支援级。没有看到任何FAC方面的报道,也没有看到任何一线连排指挥官呼叫和控制空中攻击的报道。

家园 继续花

继续花,继续讨论

美国人害怕核武器这个没有任何争论,但是问题的核心是害怕核武器的前提下,美国政府会不会因此而退缩,恐怕结论是不会退缩。

再说说,集中兵力的问题,您所说的隐蔽集结,理念很好,但是实际上不可行,因为双方的技术差距太大,战场是单向透明的。这种情况下,集结兵力,恐怕不是上策。

说到陆军战术,私下揣测,晨枫兄恐怕是德国“装甲先锋”理论的fans,主张大幅度的运动战,包围,反包围,突击,反突击。

以我的愚见,美国陆军和中国陆军都不是这种理论,美国陆军主张火力优势,军事后勤并重。而中国陆军恐怕沿袭前苏联陆军的大纵深理论,有点类似“弹性防御”的意思。

同样的,双方的空军理论也有所差别,美国人现在几乎是“空军致胜”的理论了,中国空军,我觉得还属于近距支援的理论,争夺空优,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主动进攻,目前的状况上看不太现实,且不说技术装备上的差距,后勤保障就是个极大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占领军的问题,占领只是手段,建立傀儡政权才是控制的方法。如果傀儡政权有稳定的军事保护,稳定的收入,反抗者又没有稳定的后方,那么加以时日,完全控制恐怕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Tags): #陆军理论
家园 继续花

继续讨论。

这个同意:美国害怕核武器,但不会因为核武器而退缩。从另一方面讲,核武器抬高了美国介入的门槛,美国不再能“随随便便”就干预了。

现代条件下的隐蔽集结越来越困难,但不是不可能的。空中侦察二战时期已经相当发达,照样出现市场-花园行动时漏掉党卫军装甲师的事。朝鲜战争中的共军的例子就更多了。当然现代侦察手段已经不是那个时代能比,但是共军不是依然在研究三打三防吗?恐怕不能简单地用“花拳绣脚”嗤之以鼻。即使在伊拉克,游击队也是达成战术层次的集中兵力的,要不然美军也不会是不是丢兵是卒了。

我确实对德军的机动作战理论非常崇尚,苏军的大纵深突击理论有点极端了,美国人其实也崇尚机动作战,但是对火力制胜更放心,毕竟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在军事上也适用,如果可以用一个巨锤一下子砸死对方,何苦用复杂的拳脚功夫击倒他呢?这就是美军发达的后勤的好处和用处了。但是美军不是不会机动作战,巴顿在法国的大纵深跃进不说,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李奇微这一招就让共军很吃了一点苦头。

我的理解,共军的战术(至少是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前期)相当于用双脚的德国式机动作战战术,在概念上是相当先进的,只是在手段上十分原始。

中国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走美国的空军制胜路线,但这不等于中国空军不应该坚持主动进攻。即使一防空为主要作战使命,把低级压制在地面上也是最有效的战术。

傀儡政权的生命力不在于稳定的保护和稳定的收入,而在于稳定的民心。反过来,有了稳定的民心,傀儡也就不再是傀儡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