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周易江湖 (目录和卦象示意图) 作者:好熊熊逸 -- mynoodles

共:💬73 🌺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11 斗法:以各种算命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斗法:以各种算命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从古到今,各种神算大师的故事非常之多,言者多凿凿,我们听着都像真的。有说风水先生的,某时某地看某家的阴宅,只是看了看山川水势,马上就判断出这家人多少年的吉凶祸福,而且还尽是细节,就像卜楚丘和卜招父这些人说的话似的,当然了,也是断尽一生,无比灵验。

   还有看面相和手相的,大师也能马上断出你的一生,具体到多少岁的时候会做什么官,多少岁的时候会讨老婆,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听得多了,我不免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国有这么多算命的方法,每一种好像都有能力断尽人的一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无论你是请人相面还是请人看风水, 或者批八字、算《周易》,只要算命先生都是货真价实的能通过各自职业资格考试的人,那么,它们给你批算的结果都会不约而同?

   这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大师一起来占卜一件事,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我那时就在想:如果我有了足够的钱,就去搞这样一个研究项目,这该多有意思啊!

   ——其实呢,这种事还真有人做过。

   虽然把全国各个算命大师召集到一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皇帝眼里这却不难。汉武帝如果不是中国历史上最迷恋方术的皇帝,也是最迷恋方术的皇帝之一,在褚少孙补写的《史记》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汉武帝召集了各大流派的算命专家,问他们在某一天是不是适合娶媳妇。这场面才真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忙活了一番之后,五行家说适合,堪舆家说不适 合,建除家说不适合,丛辰家说不但不适合,而且大凶,历家说小凶,天人家说小吉,太一家说大吉,这些大师闹开了锅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反正都说自己对。

   那到底该听谁的呢?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在这个日子找一对小男女结个婚试试,然后派人观察着他们,看看他们的婚姻生活到底是幸福美满还是鸡飞狗跳?”

   是呀,汉武帝是皇帝,他完全有能力做这个实验嘛。

    ——但问题是,即便真做了这个实验,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你想想,如果这小两口婚姻美满,难道就能说明当初说“吉”的那些专家们是正确的吗?你才观察了多 长时间?两年?三年?可如果第四年出了变故了呢?如果第四十年出了变故了呢?更可怕的是,如果像陈完那个例子似的,要到第八代重孙子才能看到最后结果,这 谁能等得了啊!

   你可能还会说:“虽然如此,可是,凶比吉要容易判断,如果这小两口不到一年就闹离婚了,不就不用我们再无止境地往后观察了么,不是马上就能判断是当初那些说‘凶’的专家们说对了么?”

    ——可是,这依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记得我在最前边讲过的塞翁失马的例子了吗?同样的道理,人家小两口虽然不到一年就离婚了,可是,也许离婚之后若干 年,男人高官显爵,女人凤冠霞帔,还各自找到了更好的归宿,这不正说明了离婚是“吉”么?——如果再深究,如果多年之后又发生变故了呢?

   所以说,无论吉凶,你都验证不了,哪怕你是皇帝。

    如果我是汉武帝,我可能会找一千对男女在这一天搞个盛大的集体婚礼,然后派专人对这一千对夫妻作跟踪调查,每年把结果作一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每十年作一 个阶段性报告。并且,这项工作在我死后也要继续,跟踪这一千对夫妻的子孙(这可是几何级数的人口增长啊),到五百年之后,研究告一段落,汇总和分析全部的 数据,看看能得出什么比较明确的结论。

   一个历时五百年的大项目啊!其实也没有什么,地球的历史足有四十六亿年,区区五百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只能让一只狐狸刚刚成精而已。

   但汉武帝可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一只狐狸成精的时间足够让他投胎好几十次了。所以,汉武帝对这个八仙过海的结果采取了专制时代特有的决定方式——唯上不唯实,皇帝说了算。汉武帝说:“有死忌的话要避开,其他就听五行家的好了。”

   看来在汉武帝的眼里,五行是所有这些算命方法当中最权威的。这也不难理解,在他那个时代,五行学说非常主流,那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就很擅长这一套,从五行生克到天人感应,神秘非常。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看来,还是讲五行八卦的《周易》最灵光呀!”

    ——这可不对。很多人都有这个误解,觉得五行和八卦是一套东西,其实《周易》里边一点儿也没有五行的影子,把五行和八卦掺和在一起是后人干的事,他们不但 掺和了五行和八卦,还把什么干支、生辰八字、风水等等全都和五行八卦搅在一起,所以就越搞越复杂。我们如果溯本求源,把脉络看清楚,就会发现这些东西本来 全是各成体系、毫不相干的。

   不但五行和八卦本来没联系,甚至连阴阳和八卦本来也是没关系的。《周易》的阴爻和阳爻虽然号称阴阳,其实就是奇数和偶数而已,古代的阴阳家讲的另有一套道理,和《周易》完全无关。

   我这些话是不是有点儿挑战了一些人的常识?呵呵,各位不妨自己考证一下。大概也有很多人会质疑:“《周易》怎么会和阴阳都没关系呢?《周易》里边明明说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吗?”

    ——我前边一再提醒大家,读《周易》的时候要把《易经》和《易传》分开,这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就不是《易经》里的,而是《易传》里的,具体说就是《系 辞》里的,是战国以后的人对《易经》所作的哲学化的阐发。我们如果只看《易经》,会很惊讶地发现:这里边不但根本没有阴阳观念,就连“阴”和“阳”这两个 字都从来没有。所谓阴爻和阳爻,你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奇数爻和偶数爻,或者当作黑棋子和白棋子,或者当作苹果和鸭梨,反正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就行。阴阳之说 完全是《易传》赋予的,咱们看的《左传》这些案例,又有哪个在原文里就提到阴阳了?不单我解说的这几个案例,在《左传》所有案例中,无论是占卜还是算卦, 从没一次提过什么阴阳。

  

   看过了汉武帝的这个小故事,咱们还得回到《左传》。《左传》里也记载过一个类似的事件——当然了,《左传》时代还没有像汉朝那么多的算命招数,所以只是乌 龟和蓍草斗法,也就是甲骨占卜和《周易》算卦斗法。这件事发生在鲁哀公九年,站在汉武帝位置上的是晋国大贵族赵简子。

   我在《孟子他说》第三册里介绍过赵简子其人,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啦,简单提两句大家都知道的事:他爷爷就是戏里的那个“赵氏孤儿”,他还射伤过一只著名的狼,这只狼被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命。

   赵简子现在要打仗了,但他还没想好到底要去打谁。第一个选择是攻打齐国,第二个选择是救援郑国,郑国现在正被宋景公打得抬不起头来。(还记得宋景公吧?以前我可讲过“宋景守心”的故事。)

   打仗可是大事,需要占个卜请示一下老天爷;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占个卜。那么,既是打仗的事,又拿不定主意,那是一定要占卜的了。天可怜见,不晓得哪只乌龟又要倒霉了!

   一个乌龟壳,经过了一套复杂的摆弄程序,终于呈现出一个兆头。

   一个兆头可不是一段文字,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地说该打齐国还是该援郑打宋。兆头到底说的是什么,只有专家才能看懂。赵简子身边就带着这样的专家,而且,还是三个专家。

   有看头吧,三个专家分别解读同一个兆头。这个兆头是:水适火。也就是说:水流向火。

   你先想想,水流向火,嗯,你能从中预测出什么吗?

  

   《左传·哀公九年》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 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 他。”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 我安得吉焉?”乃止。

  

   还是看看专家们是怎么预测的吧。

   这三位专家分别叫作史赵、史墨、史龟。他们可不是史家的哥儿仨,名字前边的那个“史”字表示的是“史官”,所以“史赵”这种称呼其实等同于英文里的Professor Zhao或者Dr. Zhao。

   史龟先来解释:“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

   这话好像不难理解,没太多玄的虚的。咦,怎么连“沈阳”都有啊?“是谓沈阳,可以兴兵”难道是说适于兵发沈阳?而且,看来沈阳的历史真够悠久的啊!

   其实呢,此“沈阳”非彼“沈阳”。中国东北那个沈阳市最早得着“沈阳”两个字是在元朝,元朝人把沈州改为了沈阳路——元朝的“路”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因为当地有一条河叫做沈河,古人把河的北岸称为阳,河的南岸称为阴,所以,沈河北边的这片地方就叫沈阳。

   就地理上的阴阳稍微多说两句。中国很多地名叫什么阴、什么阳,大多都是这么起的。有人可能一下子会想起来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开头:“会稽山阴之兰亭”,那么,这个著名的兰亭应该就在“会稽山阴”,也就是会稽山的南边了?

   不是,恰恰相反,山阴是在山的北边。

   河与山的阴阳分类是相反的,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为阴,山的北边和水的南边为阳。所以,沈阳是在沈河的北边,而会稽山的北边却叫山阴。

   另外,如果你看到的《兰亭集序》有注释说“会稽山阴”是指会稽郡山阴县,你可别马上认为我说错了。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对,至于王羲之当时到底想表达的那种说法,他这文字有歧意,所以我们也搞不清。

   话说回来,史龟所谓的“沈阳”肯定不是指沈阳市,这个“沈”其实就是“沉”,这在古文里非常常见。记得国民党有个特务后来经常写书的,叫沈醉,大概这个笔名就是取“沉醉”的意思。

    至于“沉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了,可能是指阳气下沉,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情况。我们惟一能够推知的是,“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 姜,不利子商。”这几句是押韵的:阳、兵、商在古音是一个韵。所以,这话可能是出自一套和《易经》类似的记载着各种卜辞的书。

   好在,不知道什么是“沉阳”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后几句的意思。后面几句实在说得太清楚了,简直不像算命先生的话了:可以出兵,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于是史龟自己给下了个结论:打齐国会有利,别打宋国。

  

家园 【文摘】11 斗法:以各种算命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续1)

  

   如果甲骨占卜也像《周易》一样流传下来,我们还真不知道当我们占到这样一兆的时候,得到的卜辞是“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社会上好像已经没有姓子的了,我们该打谁才好呢?

   在当时,所谓“姓姜的”,是指姜姓的人统治的齐国;所谓姓子的,是指子姓的人统治的宋国,而宋国又是商朝贵族的遗民国家,所以卜辞里才说“子商”。

    我再稍微罗嗦两句,借机说个历史小知识:春秋时代的人名乱得讨厌,其中最容易引起误会的一个是“姬”,一个就是“子”。我们读到一个女人叫穆姬,以为就是 个贵族太太,于是理解成“穆太太”甚至“穆姑娘”,那就错了,这我在前边已经说过了。而“子”也和“姬”一样,是个姓,宋国贵族都姓子,所以,儒家那位 “孟子”的意思是“孟先生”,或者“孟老师”,可如果有个女人也叫孟子,那可就不是“孟老师”的意思了,而是表示她是宋国贵族之女,姓子,排行老大(孟表 示排行,是老大),所以,这个女孟子就应该翻译成“子家大小姐”。

  

   听过了史龟的意见,咱们再看看史墨怎么说。

   史墨看了看史龟刚刚看过的乌龟壳,看着这个“水流向火”的征兆,说:“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

    甲骨占卜的具体方法早已失传了,所以史墨前边这几句就卜论卜我们是看不懂的,大体上看,他是说有个叫“盈”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水的名字,嗯,这话也许就像 说“黄河是河的名字”吧,如果假设成立,那就意味着乌龟壳上显示了一条叫做盈水的河。然后,史墨从乌龟壳上还看出了一个“子”,他解释说,“子”是水的位 置。嗯,这也许是用天干地支表示方位吧,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子”表示的是北方。

   史墨解释了盈是水的名字,子是水的位置,照我的胡猜,这意思就是:有一条盈河在我们的北方。史墨接着说:“名位敌,不可干也。”意思是:名字和位置配合得当,所以招惹不得。——这句话可相当明确。

   继续我的胡猜:乌龟分别显示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盈”,一个是“子”,而现实生活中真有一条河叫做盈河,就在我们的北方,北方又恰恰是“子”所代表的方位。所以呢,“盈”和“子”是配合得当的,凡是和“盈”沾边或者和“子”沾边的东西我们最好都不要去招惹。

   反正,不管史墨那套“盈”和“子”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搞不清也没关系,只要知道最后结论就好:别惹姓子的。这也就是说,别惹宋国。

   有人可能不信我的话,会质问一下:“人家原文明明说的是‘名位敌’,表示‘名’和‘位’是敌对关系,所以应该开打才是呀,可你为什么解释成‘名和位配合得当’呢?”

   ——要知道,这个“敌”确实就是“相当”的意思。

    我以前读吴梅村写崇祯皇帝私生活的一首长诗,里边有一句“故剑犹存敌体温”,我死活就看不懂,心想:这上下文全是写夫妻关系呀,怎么突然来了个敌人呢?我 当时就是不知道“敌”的这个意思,更要命的是,这句里不但有“敌”,还有个“剑”,更把我往歪处引。这句的正解是:“敌体”就是countpart,皇帝 的女性countpart不就是皇后么,那个“故剑”是个典故,是讲汉朝皇帝夫妻生活的一个故事,表示对结发妻子的不忘情。看看,这么温存的一句诗,如果 从字面上看,意思就像是说:一把随身多年的宝剑上还存留着敌人的体温。

   不好意思,又扯远了,再回来听听史墨的。他说完了不可攻打宋国之后,接着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意思是:乌龟说咱们应该去打齐国。

   史墨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他说炎帝和火有过密切关系,而姜姓是炎帝的后人,所以“水流向火”的这个兆头就意味着象征子姓宋国的水流向了象征姜姓齐国的火,水把火给浇灭了,那还是打齐国别打宋国好了。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问:“不对吧,前边讲陈完那卦的时候不是说姜姓是太岳的后人么,怎么这里又说他们是炎帝的后人了?”

   答案是:姜姓确实是太岳的后人,而太岳又是炎帝的后人,至少上古传说有这种说法。

   好了,史墨的结论说完,和史龟的意见一致。我们再请出第三位专家。

  

    第三位专家史赵也过来看了看这个“水流向火”的征兆,贡献意见说:“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意思是说: “这征兆表现的正如大河涨水,没法游过去;郑国有罪,不能去救他们。我只从中看出了救援郑国不吉,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史赵看来功力比前两位差一些,但结论倒也近似:不救郑国就等于不向宋国开战,那就去打齐国呗。但他这个逻辑关系是怎么回事,我们只能推测出“盈”和“水”联系起来表示大河涨水,也“不知其他”了。

   一个乌龟,三个专家,虽然说法各有各的,但大致意见倒也差不多。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按照现在的双盲实验原则,让这三位各自在毫无别人意见影响的情况下来下结论,还会是这个结果吗?”——这个问题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我们这本书到底不是讲甲骨的,现在,又出来了第四位专家。

   严格说,这位还称不上专家,他只是个票友,要拿《周易》再算一次。

   这个票友就是大名鼎鼎的阳虎,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反派,和儒家祖师爷孔子很有过一番恩怨瓜葛。现在的阳虎正是虎落平阳的时候,流亡国外,投奔了晋国的赵简子。读过《论语》的朋友恐怕没有不知道阳虎的,可不一定知道阳虎还会算卦吧?

   专业级的大师在正式场合一般都鼓捣乌龟,而《周易》更多时候只是非正式场合或者是票友玩的。现在,在三位专家之后,票友阳虎也跟着算了一卦,这一卦算出来的是:泰之需。

  

   图19-泰之需

  

   所谓“泰之需”,就是泰卦变为需卦。泰卦从下数的第五根爻是根阴爻,这根阴爻看来是老阴,所以变为阳爻,其他爻不变,这就构成了新的一卦:需卦。

   现在我们应该比较熟练了吧,遇到这种卦像,知道决定吉凶的是泰卦第五爻的爻辞。我们查查《周易》里边泰卦的相关内容: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 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哪一句话才是我们需要的呢?这也应该熟练了吧?

   不错,是这句:“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思是:“帝乙嫁闺女,有福,大吉。”

   帝乙是个人名,他是商朝的一位国王,是那位著名的商纣王的老爸。在我们看来,这卦是用帝乙嫁闺女来形容婚礼的喜庆场面。不管这个理解对不对吧,反正爻辞最后是说“大吉”。

   对,爻辞的意见很明确:大吉。

   可问题是,到底打齐国是大吉呀,还是救郑打宋是大吉呀?

   还是看看阳虎是怎么解释的吧。

  

家园 【文摘】11 斗法:以各种算命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续完)

  

   阳虎用的爻辞和我们用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第一,我们和阳虎用的《周易》版本相同;第二,我们和阳虎判断卦像所用的方法也相同。这对我们真是个大大的鼓励啊!

    阳虎的解释是:“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意思是说:宋国的当家 人都是微子启的后代子孙,而微子启则是帝乙的长子,所以“帝乙嫁闺女”也就意味着宋国人嫁闺女。宋国人也确实嫁了闺女,他们把女孩子嫁给了郑国国君,所以 宋国和郑国是联姻的关系。再推想一下,如果作为帝乙后代的宋国人嫁闺女是大吉,那不就等于大吉是落在宋国的头上么?如果我们去打宋国,恐怕得不到什么好 处。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看过了好几位大师的解卦过程,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就属阳虎这几句话逻辑最严密,也最合情合理。

   如果单从结论来看,三位专家加一位票友,结论一致:郑国不能救,宋国不能惹,如果非要打,那就打齐国。赵简子一看,嚯,意见这么统一啊,那就听你们的吧。

   赵简子的疑难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我们更糊涂了。不错,阳虎的推论最合逻辑,可是,如果换到现在,我不知道晚饭该吃馒头还是该吃米饭,于是算了一卦,也得出了这个“泰之需”,那我该怎么解释呢?帝乙到底是跟馒头亲呢,还是跟米饭亲?

   别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以为它荒谬而不会有答案吗?呵呵,只要认真,就有答案。

   馒头是面做的,面是小麦磨出来的;而米饭呢,是稻子加工成的。

   这就有线索了吧?

   有人可能根据这个线索很快得出答案: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北方稻子少,小麦多,所以帝乙跟小麦最亲,所以晚饭该吃馒头。

   ——可是,错了!商朝的时候气候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河南一带雨量充沛,风景如画,有片片竹林,还有大象徜徉,宛如西双版纳一般。从考古发现上看,商朝的领地上不大会有小麦,但有水稻。

   而且,稻子还是当时的高级粮食,这一高级,那肯定就是帝乙常吃的呗,而且稻子还能酿酒,这也是上层统治者才能享受的啊。

   结果这就出来了:帝乙跟稻子亲,和小麦却没什么关系,所以,“帝乙归妹”这个爻辞告诉了我晚饭吃米饭会“大吉”。

  看,这个思路还是能够推广的嘛。

家园 【文摘】12 做占卜大师的先决条件·熊氏定理

  

   做占卜大师的先决条件·熊氏定理

  

   看过这么多案例讲解了,是不是也明白一些卦该怎么算了?

   可是,要想做大师,还有个先决条件必不可少。《左传》里记载了那么多占卜和算卦的事例,快到结尾的时候突然又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左传·哀公十八年》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孙宁、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志》曰:‘圣人不烦卜筮。’惠王其有焉!”

  

   巴人攻打楚国,楚国准备迎战。老规矩,打仗之前要占卜。可是,这可不是占卜这仗该不该打,而是占卜让谁来当军队的统帅。大家正准备找乌龟呢,楚惠王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他大手一挥,说:“当初不是说子国会心想事成吗,何必再占一次呢!”

   楚惠王说的这个“当初”和这次战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时候是准备让子国来当右司马,占个卜看他行不行,占卜结果是个吉兆,说子国心想事成。可这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啊。

   可楚惠王说话到底比乌龟管用,他说不再占卜那就不再占卜了,子国就这么当了统帅。单有统帅还不够,还有确定副手的人选,楚惠王还是大手一挥:“那个谁谁谁,我看就行!”

  说行还真就行,这些没经过乌龟决定命运的楚国精英一出场就打了胜仗。当时的某位时事评论员说:“楚惠王能够洞察人心啊。《夏书》说:‘占卜的官员只有先能洞察人意,然后才能鼓捣乌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志》书还说:‘圣人用不着占卜。’楚惠王就做到这点了啊!”

   这就是说:你在给别人算命之前,先要摸清他的心思。

   这点很重要哦!下面我来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多年来行走江湖的实战经验,这就是著名的“熊逸四大定理”,也被道上的一些朋友尊称为“熊大师四大定理”,或者“熊半仙四大定理”,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啊!

   有人可能会问了:“学会这四大定理,是不是算卦的准确率就能提高很多啊?”

   呵呵,准确率是不是能提高我不敢说,不过呢,包管你将来跑江湖的时候能多骗一点儿银子。哦,说错了,不是“骗”,是“赚”。

  

   熊一定理:人类,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并不是正确答案,而是最接近、但不完全等于他(她)的心理预设值的答案。

   比如,当有人找你算卦的时候,想让你算算一加一等于几。这时候,如果你告诉他一加一等于二,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一定觉得很冤枉,一加一明明等于二啊?!

   不错,一加一确实等于二,但你如果这么说了,人家很可能是非常不满意的,这一不满意了,你也就骗不到钱了。

   请大家牢记熊一定理,至少等以后这条定理进了教科书,各位的孩子考试要学的时候,你们作家长的还能辅导一下。

  再来解释一下,有人,尤其是女人,在向你求助的时候,也许是个算卦问题,也许是个风水问题,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简化描述成“一加一等于几”。他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在心里其实已经有了预设的答案,你如果有经验的话,会很容易猜到这个“预设答案”,或者用话把这个“预设答案”给套出来。好了,现在假定你已经知道了他的预设答案是“10”。

   所以,虽然明明1+1=2,但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他:1+1=9.5,或者1+1=10.5。这个时候,他的钱包就有一半已经掌握在你的手里了。

   看,9.5也好,10.5也好,都是近似于、但没有完全等于他的心理预设值“10”,所以,这两个数字就是最能让人满意的答案。你要是说1+1=2,他肯定不是觉得你水平不行,就是觉得你在骗他。

   我的经验是,当这个人,尤其是女人,一定要解答这个“一加一等于几”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如果在一个你这里得不到9.5或者10.5这类的答案时,他还会再去找下一个算命大师,直到有高人告诉他9.5或10.5为止。

  以实际案例来看(用风水来讲解吧,比较明确、比较流行,而且规则都是一样的),当女人请你帮她参谋室内风水格局的时候,她心里已经预设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室内风水格局对人生命运影响很大,我这房子的室内格局肯定有问题,会影响我工作、生活很不顺利,如果请到高人出主意化解一下,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那么,根据熊半仙第一定理,你要给的那个“近似于、但不能完全等于她的心理预设值”的答案,就是先承认她的上述说法大体都是对的,然后在室内风水上挑出几个问题来,说出这几个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然后给出个简便的化解办法。

  举个反面例子:我熊半仙当初在这点上犯了大错,我拿古代大师的风水理论来论证,其实影响人生命运和家族命运的风水主要取决于阴宅(就是祖坟),阳宅的影响力本来就小,而阳宅那“本来就小”的影响力更主要落实在居住地的大坐标上,所以,室内风水格局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这就好像,你的阴宅风水和阳宅的大坐标确定了你以后要当官还是要坐牢,而室内风水的影响在于,你当官可能因此而早两天或晚两天,你坐牢可能是住在朝南的牢房,也可能住在朝北的牢房。

   ——这样的解释,完全是古代风水学的本源真义,却因为距离当事人的心理预设值太远,所以难以被接受。这个教训,让熊半仙铭记在心,后来终于研究出了这个著名的“熊一定理”。

  

   熊二定理:熊半仙第二定理:人类,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不是明白的答案,而是糊涂的答案。

   这条定理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却是千真万确!

   有个笑话,说是医生给某患者看病,看完了开了药方,患者走了,可没一会儿又回来了,带着怀疑的神色问医生说:“你刚才讲的话每一句我都能听明白,给我开的药方里每个字我都认识,请问,你到底是不是医生啊?”

   想想前文《左传》案例里的那些算卦大师,除了最后一个阳虎之外,有几个人是能把算卦的推论给讲清楚的?

   我当年刚出道的时候就受过这种教训,当时给人看风水,大家可能觉得风水这东西很神秘,其实呢,风水学原本没那么神秘的,怎么做怎么做,都能讲得出道理来,就像白居易给老婆婆念诗,老婆婆也能明白的。

  但后来,风水学被搞得越来越神秘了,全都云山雾罩了,而我吃亏就吃亏在总能用通俗的语言把道理给讲明白了。可等我讲明白之后,当事人马上就不信任我熊半仙了,为什么呢?他们会想啊:“这位熊老先生,虽然长得仙风道骨的,可怎么说的话里一点儿玄的虚的都没有呀,他说的都是真的么?”

   所以,只有玄的虚的、摸棱两可的、糊里糊涂的,能听懂一点儿又不是全明白的答案,才是他们想得到的答案,他们只有从自己的“不懂”里才能反推出大师的“懂”和大师的“厉害”,然后才会心甘情愿地照着大师的吩咐去做。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如果被当事人问倒了,该怎么办?

   比如我正解释什么“明夷之谦”呢,没想到当事人也懂一点儿《周易》,突然问我:“熊大师,您在纸上画的这个明夷卦我怎么看着像泰卦呢?”

   这时候会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你仔细一看,果然,还真是泰卦,刚才太马虎了;第二种可能是:你也弄不清明夷卦什么样、泰卦什么样,本想很容易蒙过去了,谁想到这小子还真懂?!

   这可怎么办?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千万不能认错!一定记住:大师永远都不会错!所以,一旦你发现自己被纠出错了,就要赶紧想办法把错的糊弄成对了,并且坚持到底。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大堆专业术语把对方搞晕,比如,你可以说:“是,看来你很有《周易》基础啊,这的确是六十四卦系统里的泰卦,可我是用七十二地煞的煞神换取泰卦的先互体后移卦,从归魂和游魂变到旺相,再从甲辰位推演纳甲之贪狼有缺,而映像则恰恰就是明夷卦啊!”——这个解释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不明白,反正就是把乱七八糟的术语往一块儿堆,肯定能过关!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你就算想用这种堆砌术语的办法,但你连八卦都还数不全呢,五行也只知道两个,哪说得出什么术语啊。这时候你就装深沉,微微一笑,用两手的手指互搭出几个古怪的手势,然后悠然地说:“年轻人,不要去问,只要去悟。”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很有这种“悟”的传统的,而且越是层次高的人,他们的话你就越得靠“悟”,不信的话就找几篇领导发言记录看看,越高领导说的话你就越不容易明白——虽然每个字你都认识,每句话你都能看懂,但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事,要表的是什么态,你就只能去“悟”了。

  

   熊三定理:人类,尤其是女人,往往只会记住她愿意相信的东西,而对不愿意相信的东西却很容易忘记。

   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条熊三定理,所以呢,我虽然点出了前两条定理的奥妙,但那都是人们不愿相信、不愿承认的东西,看过去之后没多久也就忘记了,我熊半仙要想行骗自然还可以继续行骗下去,哈哈哈哈!

   其实,熊三定理严格说不能算我的原创,心理学上早已经有了这种说法了。不过呢,我熊半仙既然连行骗的事都做得来,剽窃一下自然就更不在话下啦!

  熊三定理有一个重要的引申意义,那就是:来找大师们算命的人一般不会只依靠一位大师,很可能三月刚在熊大师这里算过,六月又在马大师那里算了一回,第二年又碰上个牛老道,顺便算一把,第三年又有人给介绍了一位羊高僧,这么多的大师和高人,他最后只会记住算得最准的那一位,其他几位的身影早就随风而逝了。再作个极端化的比方:方程的这边是五个人,每人都算过五次命,每次都找的是一位不同的大师,五次当中只算准过一次,这一次留下了深刻印象;方程的那边是五位大师,每位大师都给五个人算过命,都只算准过一次。我们捉摸捉摸,每位大师的算命准确率其实只有20%,但在那五个人心中却都留有一位神算子的光辉记忆。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跑江湖,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扯淡,不怕算错,关键不是重视质量而是重视数量。

  

   熊四定理:在很多时候,算命的作用等于筛子。

   这是我当年从风水实战中得到的体会。

   举个例子:

   第一情况:你去商场买方便面,商场里只有一种熊牌方便面,你二话不说,抓起两包熊牌方便面就走。这个购买过程是很轻松的,但你会抱怨没有选择余地。

   第二情况:你再去商场买方便面,,商场里除了熊牌之外还有狗牌和猪牌的方便面,你挑了挑,想了想,拿了两包熊牌走了。这个购买过程也很轻松,还很舒心。

   第三情况:如果商场里有超过一百种牌子的方便面,那可就不轻松了!选这个也不是,选那个也不是,拿起这个又放下,拿起那个又放下。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当然,遇到的选择其重要程度都比方便面高多了,比如买房子,比如跳槽。

   人在面对太多种选择的时候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

   人们布置房子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怎么布置?!因为可能性实在太多了!

   ——所以需要风水先生。

   所以我那时在想,为什么风水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搀杂进更多的东西,讲究越来越多,给人的限定越来越窄?为什么?

  后来想明白了:抛开事物流变过程中的复杂化与简单化这两种基本原则不说,这是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在面对太多可能性的时候,常常会感觉无所适从,反倒没法做出选择了,这就需要一面筛子帮助把这太多的可能性滤掉大部分,然后在剩余的寥寥几个可能性中挑选,形象地说,就是帮助处在上面说的“第三情况”的人返回到 “第二情况”中去。打个比方,在这个人面对一百种牌子的方便面无所适从的时候,你过去对他说,这一百种里,只有熊牌、狗牌、猪牌是达到卫生指标的,别的牌子不要选。——风水也好,五行八卦也好,星座占卜也好,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就是这个筛子的作用。

  

  四大定理都介绍完了,江湖上流传说什么“熊氏四定理,得一天下行”,好好用心体会吧,都是跑江湖用得着的。

家园 【文摘】13 占卜灵,还是乌龟灵?《周易》灵,还是蓍草灵?

   占卜灵,还是乌龟灵?《周易》灵,还是蓍草灵?

  

  从《左传》种种占卜算卦的案例来看,总让我觉得《周易》是从甲骨占卜简化来的,这倒也符合事物流变的一般情形,而且,乌龟与《周易》的灵与不灵,似乎在古人的眼里并不是取决于占卜或算卦的方法本身,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这种特殊的介质——乌龟是很神奇的动物,千年王八万年龟,占卜用的乌龟都是高档货,只有大贵族才养得起、占得起的;《周易》用的蓍草虽然是草,但据说也不是普通的草。咱们还是看看《史记·龟策列传》里的一段相关记载吧:

  

  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或以为圣王遭事无不定,决疑无不见,其设稽神求问之道者,以为后世衰微,愚不师智,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于精神也。或以为昆虫之所长,圣人不能与争。其处吉凶,别然否,多中于人。……

   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卫,出入宫殿中十有余年。窃好太史公传。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故作龟策列传。”臣往来长安中,求龟策列传不能得,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

  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捣蓍,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既以枡烛此地烛之,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过七尺不可得。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满百茎长丈者,取八十茎已上,蓍长八尺,即难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满六十茎已上,长满六尺者,既可用矣。记曰:“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 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风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玉龟”:凡八名龟。龟图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龟也。略记其大指,不写其图。取此龟不必满尺二寸,民人得长七八寸,可宝矣。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故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者,润泽之所加也。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龙伏之。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能得百茎蓍,并得其下龟以卜者,百言百当,足以决吉凶。

   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十枚输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龟千岁乃满尺二寸。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传曰:“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问者曰:“龟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龟,何为辄杀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龟,畜置之,家因大富。与人议,欲遣去。人教杀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龟见梦曰:“送我水中,无杀吾也。”其家终杀之。杀之后,身死,家不利。

   人民与君王者异道。人民得名龟,其状类不宜杀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圣主皆杀而用之。……

  

   这段记载很有意思,也正好回答了我的一个疑惑:说老实话,我在拍良心扪心自问的时候,也会想想为什么我有时候会算不准呢?

   也许不是我的方法问题,而是工具问题?

   前文说过,我是用围棋的棋子来算卦的,我还说过任何东西只要顺手都行,别的大师们也会这么说,但是,从《史记》里看,情况恐怕未必如此。

  《史记》说:据说夏朝和商朝的占卜,乌龟壳和蓍草用过就扔,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就不灵了,就不能再用了;可周代的风气却不一样,把乌龟壳和蓍草都当宝贝似的存着,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么,乌龟和蓍草为什么能断吉凶呢?有人的逻辑是这样的:圣人虽然很牛,但也不是任何事都很牛,比如说,圣人耕地就不如牛,圣人拉车就不如马,圣人偷香油就不如老鼠,所以呢,乌龟它们也许读书没圣人多,但偏偏就比圣人会算命。

  江南地区的老人说:乌龟长到一千岁以后就喜欢在莲叶上游泳,蓍草也不含糊,一棵蓍草能长出上百根茎。它们生长的地方环境优美,林子里没有虎狼,草丛里没有毒蝎子。太史公还说过:“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占卜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但灵验却是一样的。”——这句话可实在太值得我们好好捉摸了,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说明算命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工具而不是算命方法。就我们鼓捣《周易》的人来说,这么算还是那么算,全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用货真价实的蓍草来算。

   那么,货真价实的蓍草又在哪里呢?一百根茎长在一个根上的草恐怕咱们谁都没见过吧?

   《史记》接着说:乌龟和蓍草还是攀得上亲的。听说在百茎蓍草的底下一定有神龟守着,更神奇的是,上空还常有青云覆盖。——看来我们可以跟着云彩展开搜索行动。

  而且,我们居然可以马上行动。为什么呢?因为《史记》说:“有记载说:‘在天下和平、王道昌盛的时候,蓍草的草茎就会长到一丈长,一棵草就会长出上百茎。 ’”——难怪以前漫长的封建时代和专制时代都没听说有这种货真价实的蓍草出现呢,因为那可离“天下和平、王道昌盛”差太远了,现在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一定到处都能找到这种一丈高的蓍草。

   有人可能会着急:“可我不认识蓍草啊,不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啊!”

   ——你不用管它长得什么样,只要跟着青云去找,看见有一丈多高的草,那一定就是了!

蓍草与神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蓍草(因为蓍草的茎太长了,不得不把它画成折起来的样子, 根上只有一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史记》倒也记载了因陋就简的办法:“一丈高的草上哪儿找去呀,有六尺来高的就凑合用吧。蓍草找不到的话,找乌龟也好,大乌龟很能聚财,据说谁家里要是弄个大乌龟,银行的运钞车就直接往他家开了。要说最佳的算命工具呢,那还得说是乌龟和蓍草的组合,我们叫它‘龟草套餐’,是用那种一丈高的百茎蓍草加上草底下的守卫神龟一起来算命,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

   看,这就是“唯武器论”,倒退三十年就得挨批斗了。

   可乌龟确实神奇,《史记》说:南方有个老人弄了个乌龟来支床腿,过了二十多年,老人死了,家里人把床搬开,发现乌龟还活着呢!——这是汉朝有案可查的虐待动物的记载,提醒动物保护主义者注意!

  《史记》还记了别的故事,说最近有人得了一只大乌龟,放在家里养着,于是成了巨富。可这位仁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找人商量,想把这乌龟给放了。人家劝他不能放,说放了乌龟就会破家,还是杀了它好。乌龟知道了这事,晚上托梦给他,说:“别杀我,把我放回水里吧!”可这人到底还是把乌龟杀了,结果,没过多久他自己也死了,家也败了。

   补写这段《史记》的褚少孙大概觉得这些故事前后矛盾,于是解释说:“老百姓和君王不依一个理,所以老百姓得了大乌龟是不能杀它的,可从古代故事来看,以前的圣明君主们都是把大乌龟杀了来占卜的……”

   可大乌龟真就有那么神奇吗?如果真有无穷神力,能让人百占百灵,为什么却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呢?《史记》这一段里讲了个宋元君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史记》里说得太罗嗦,而且还不是原创,这故事的原型我在《庄子》里就见过,所以还是拿《庄子》版本来看看吧: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 :“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 :“ 有。“君曰 :“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 :“渔何得?“对曰 :“且之网得白龟焉,箕圆五尺。”君曰 :“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 :“杀龟以卜吉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

  

   读过《孟子他说》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那里边有个说不清到底是大好人还是大坏蛋的宋王偃,这位宋王偃很有可能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这个宋元君。还要提醒一点:这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杂篇》,所以别以为是庄子自己写的,虽然宋元君一直都是庄子当时顶头的国君。

   话说有一天半夜,宋元君作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个人在“被发窥阿门”。

   ——这得注解一下,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典籍里就有了“阿门”的记载了,看来和基督教有些神秘的渊源。如果你喜欢这种神秘解释,那你就这么相信好了,虽然“阿门”实际上指的是“侧门”、“旁门”,而“被”字通“披”,所以,全句就是说:宋元君梦见有个人披散着头发在侧门窥探。

   宋元君很奇怪:“你是什么人啊?”

   那人说:“我是宰路人。”

   宋元君一惊:“你要宰过路人?”

   那人说:“宰路是个地名,是个大水池子,那是我的老家。我早从老家考出来了,现在作了清江的外交官,这几天正往河伯那里作外交访问,要和河伯作亲切友好的会谈,就两河关系问题作进一步的磋商……”

   宋元君打了个哈欠:“我是国君,跟我实话实说就行。”

   那人一愣,随即口气就变了:“尊敬的国君啊,救救我吧,我被一个叫余且的渔民非法拘禁了呀!”

   宋元君一惊,醒了,越想这个梦越觉得奇怪,于是——

   你猜他会做什么?

   当然是占卜了!宋元君赶紧找来专家搞占卜,占卜的结论是:“梦里的这个人是个神龟。”

   “神龟?”宋元君一乐,“我说怎么打扮得跟忍者似的。”

   就这样,宋元君派人去找这个名叫余且的渔民,还真找到了,一问,他说确实网到过一只白色的大乌龟,个头比海龟都不在以下。

   大乌龟献上来了,宋元君一看,嚯,好大个儿呀!可拿它怎么办呢?宋元君一会儿想养着它,一会儿又想放了它,真是拿不定主意。

   大家注意,这事如果放在后来,比如明清时代,一般人都知道必然是放生会得好报,杀龟会得恶报,可《庄子》这会儿这种观念还不大强。那,宋元君到底该怎么办呢?

   当然还得占卜!

   遇到疑难问题,就要占卜解决。

   这次占卜的结论是:杀!

   神龟倒了大霉了,托梦求救,结果反倒被杀。宋元君用这只神龟的壳来做占卜的工具,连占七十二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大家还要注意,这句话透漏给我们另一个信息,那就是说:占卜不是全灵,而且通常都是时灵时不灵,所以有这么一次完全灵验的才会被当作一件新闻来说。这就如同当你在史书里看到某个朝代大力宣扬某某清官、某某好官,你就该知道,对个别人的宣传力度一般是和整个朝廷的腐败程度成正比的,这就是新闻的原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古今中外,道理相通。

   后来,宋元君杀大乌龟的事在宋国没捂住,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知识分子就是喜欢瞎议论,孔子说:“这个神龟呀,有本事托梦,却躲不过渔民的渔网;占卜七十二次全灵,却躲不了被杀的命运。这样看来,智慧也有盲点,灵异也不是处处管用啊……”

   ——我们还是别想那么复杂了,也许,灵异的确实不是乌龟和蓍草本身,而是《周易》的神奇演算呢?我们还是怀着“心诚则灵”的心态,进入《周易》第一卦“乾卦”的内容吧,降龙十八掌的理论基础就全在这里呢。

家园 同感

刚开始看着还有意思,越往后越是这个套路,就没劲了。他的书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子,也难怪如此,他的书都是讲稿的整理,如果一味的讲解没有点噱头,估计没有来听了。

家园 送花

前几篇帖子里的图片怎么显示不了呢

送花
家园 原文就没给图片的链接,这里的图片全是

我自己在网上找来的。在各章中的卦象图,大家可以在目录所附的图片里找到,所以单个的卦象图我就不贴了。

家园 ”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为阴,山的北边和水的南边为阳“反了

上下文其他地方是对的,就这句反了。

家园 这个应该有个概率在吧

怎么避免呢?比如张三要和李四开打,张三很强,李四很弱。张三预计打赢了能得到的好处是100,李四预计打输了要损失150,所以,李四如果是理性的,最 好的办法就是拿出100的好处来给张三。这样的话,张三得到了预期的收益,李四虽然受了损失,可这个损失比起真正打起来的损失要少50,这也算两害相权取 其轻了。

比如张三能打赢的可能性是0。8,李四打赢的可能性是0。2,然后有个加权……

家园 好通俗简明的解释,送花,送花

老兄,你看了多少书啊?

活学活用的典范!

我看了好多易经的书,都没看懂。

看了你的解释,不敢说懂易经了,只能说懂你了。

家园 这是个牛人哪

博古通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信息量好大........

家园 鲜花,另外不要意思请求一下

把那些挂名给注一下拼音,我除了乾坤震兑离坎,其它不知道

家园 I really do not get it rega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of "Jiu Wu"

in Qian Kua. Are they same - 1/128 no matter what method you use?

家园 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